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
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
若颣。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
渝。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
唯道善貸且成。
在“天道”的規(guī)律中,有一個規(guī)律是顛倒之道。既然內因是顛倒的,那由“內因”產生的“現(xiàn)象”也是顛倒的。本章講到“道”在不同層級的人士身上所呈現(xiàn)的不同作用,讓我們自覺地照鏡子、正衣冠,看看自己屬于什么層級的人士。
上士聽了道的理論,就會努力去實行;中士聽了道的理論,將信將疑,有選擇性地踐行;下士聽了道的理論,就哈哈大笑,覺得“道”就是一派胡言,不予理會?!暗馈辈槐怀靶Γ筒蛔阋猿善錇椤暗馈绷?。我們想問為什么會是這樣?上士應當就是社會中求上進的人士,有智慧、能力強,道德水平高,不驕傲自滿,不自以為是,聽到好的道理,就會努力去踐行,放下自己的“己見”。下士不愿意去理解“道”的要義,且自以為聰明,什么都懂,不但會取笑“道”,還會取笑除自己以外的一切,下士與上士比,不是智力低,而是德行差,下士完全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固執(zhí)己見,故步自封,以自己的“想當然”為正確標準,當然就不會去相信“道”了。因此古時立言的人說過這樣的話:光明的道好似暗昧;前進的道好似后退;平坦的道好似崎嶇;崇高的德好似峽谷;廣大的德好像不足;剛健的德好似怠惰;質樸而純真好像混沌未開。最潔白的東西,反而含有污垢;最方正的東西,反而沒有棱角;最大的器物是在最晚才完成的;最大的聲響,反而聽來無聲無息;最大的形象,反而沒有形狀。
道為什么讓本處于極端正向的事物,看起來好像反向的樣子?我們來推演其中的“廣德若不足”,廣德應當是對周圍事物的最大多數(shù)有德,不會拘泥于小范圍,就像一些廣德人士,胸懷天下,能為廣大民眾請愿,但絕不為親牟利,為友徇私,在小范圍內他們顯得無德,但于天下他們有大德。這些有廣德的人,在親戚朋友看來好像有點不近人情,有不足的地方。
道幽隱而沒有名稱,無聲無息,沒有主觀色彩,但“道”一直在滋養(yǎng)著萬物,也只有“道”,才能使萬物善始善終。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