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他大多數(shù)考古新發(fā)現(xiàn)不同的是,良渚古水利工程并不是獨自的考古發(fā)現(xiàn)偶得,而是有前史傳承、有常識體系、有具體規(guī)劃、有文物類別的系列發(fā)現(xiàn)。
早在20世紀90時代,考古人員就曾發(fā)現(xiàn)其間最長的一條塘壩遺址——塘山遺址。它有一條長6公里的塘壩,能擋住古城反面從山上流下的山洪,將水引向西邊,好讓古城直接避開山洪。那時,就有學者以為,它是良渚時期的水利設備,但都以為是一個獨立的水工遺址,沒想到,它僅僅是整個防洪水利體系中的一環(huán)。
2009年,遺址群鄰近崗公嶺的一個工地呈現(xiàn)很多青膏泥。接著,周邊山君嶺等地又發(fā)現(xiàn)5處相似壩體,這讓考古人員驚喜不已。
爾后,憑借高清衛(wèi)星相片分析研討,整個良渚古城外圍水利體系的結構逐步閃現(xiàn)。
2015年7月至2016年1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討所安排對遺址范圍內的山君嶺、鯉魚山、獅子山等塘壩進行正式開掘。終究確認了散布于良渚古城西北部的水利體系。 考古學、水利史及水利工程研討的專家來到杭州,進行實地造訪與研討討論成果顯現(xiàn),時刻都在距今4700~5100年之間,歸于良渚文明早中期?!边@比傳說中的“大禹治水”還要早1000年,是迄今所知我國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國際最早的塘壩。
此次確證的良渚古城外圍水利體系,坐落良渚古城的北面和西面,共由11條堤堰組成,這些堤堰依據(jù)形狀和方位的不同可分為長堤和銜接兩山的短壩,其間短壩又可分為建于山溝的高壩和銜接平原孤丘的低壩?,F(xiàn)在專家初步判斷,這些塘壩首要的功用是防洪和蓄水運送。
良渚遺址群接近天目山系,這兒至今仍是浙江省的暴雨中心之一,夏日簡單構成山洪。良渚先民規(guī)劃締造的高、低兩級塘壩,能夠讓很多來水蓄留在山溝和低地,免除洪水要挾。以為高壩能夠阻撓短期內870毫米的接連降水,相當于當?shù)亍鞍倌暌挥觥钡慕邓恳?guī)范。依據(jù)低壩現(xiàn)存的壩高海拔10米來估測,能夠構成面積8.5平方公里的蓄水庫區(qū)。
此外,其時輪式交通、配套路途沒有構成,水運是最快捷的運送方法。筑壩構成的水庫,能夠銜接周邊天然水域,加上良渚古城里的人工河道、表里城河,一起構成了一個雜亂而完善的水上交通運送網。
“良渚”在宋代被稱作“梁渚里”,到了清代,才改為“良渚”?!傲肌笔强滏囊馑?;而“渚”則指水中可居的小洲,良渚就像它的姓名相同,是一個“美麗的小洲”。今天良渚的“美麗洲公園”正是得名于此?! ∏迥┲H,良渚及周邊地區(qū)出土古玉的音訊在鄉(xiāng)民中廣泛撒播。到了民國時期,良渚一帶的農民為利所驅,盜挖古玉成風,很多的良渚古玉丟失。正是這些丟失的古玉吸引來幾位學者,為良渚文明的發(fā)現(xiàn)和研討作出了奉獻。其間,復旦大學的何天行、余杭本地學者施昕更,就是被載入史冊的兩位重量級人物?! ?936年,施昕更掌管了良渚遺址的初次開掘,這也是江南地區(qū)的第一次考古開掘。對良渚的開掘連續(xù)進行了3次,積聚了一批什物材料,但其時的施昕更沒有意識到這是一種獨立的文明,而是把它定為龍山文明的分支。1938年,考古開掘陳述《良渚》出書了,使這個美麗的姓名進入了我國學術界的視界,對良渚文明遺址的開掘也逐步打開。尤其是到了20世紀50時代,環(huán)太湖的考古作業(yè)連續(xù)打開。1959年12月,考古界專家夏鼐先生在長江文物考古隊隊長會議上正式提出了“良渚文明”的命名,“良渚文明”從那時分開端在學界得到了公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