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病條辨 卷三 下焦篇 寒濕》
四十五、濕久傷陽,痿弱不振,肢體麻痹,痔瘡下血,術(shù)附姜苓湯主之。
按痔瘡有寒濕、熱濕之分,下血亦有寒濕、熱濕之分,本論不及備載,但載寒濕痔瘡下者,以世醫(yī)但知有熱濕痔瘡下血,悉以槐花、地榆從事,并不知有寒濕之因,畏姜、附如虎,故因下焦寒濕而類及之,方則兩補(bǔ)脾腎兩陽也。
術(shù)附姜苓湯方(辛溫苦淡法)
生白術(shù)(五錢) 附子(三錢) 干姜(三錢) 茯苓(五錢)
水五杯,煮取二杯,日再服。
四十六、先便后血,小腸寒濕,黃土湯主之。
此因上條而類及,以補(bǔ)偏救弊也,義見前條注下。前方純用剛者,此方則以剛藥健脾而滲濕,柔藥保肝腎之陰,而補(bǔ)喪失之血,剛?cè)嵯酀?jì),又立一法,以開學(xué)人門徑。后世黑地黃丸法,蓋仿諸此。
黃土湯方(甘苦合用剛?cè)峄?jì)法)
甘草(三兩) 干地黃(三兩) 白術(shù)(三兩) 附子(炮,三兩) 阿膠(三兩) 黃芩(三兩) 灶中黃土(半斤)
水八升,煮取二升,分溫二服(分量服法,悉錄古方,未敢增減,用者自行斟酌可也)。
因陰火而致者,或由房勞過度,君火下流,前陰發(fā)泄不暢,直逼的,蘊(yùn)積亦能生痔。又或火病,用心過度,憂思過度,元?dú)馓摌O,渙散欲從下脫,而不得即脫,蘊(yùn)積亦能生痔。其痔或青色、黑色、白色,微痛微腫,坐臥不安,人必?zé)o神,困倦喜臥,畏寒身重,面色唇口青白,脈或浮空,兩尺或弦勁,此是元?dú)獍l(fā)泄不藏之故,不得照尋常通套等方施治。法宜收固,如附子理中湯加葛根,潛陽丹,回陽飲,封髓丹倍砂、草之類。
近來治論紛紛,愈出愈奇,理法將泯,不得不為之一正。[眉批]知非氏曰:治瘡亦貴理法明晰。欽安兼習(xí)外證,的是妙人。
從此條可以看出,封髓、潛陽丹的用處是“收固”。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