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時間是在睡夢中度過,可想而知,睡眠對人來說是多麼重要。在生活簡陋、技術(shù)不發(fā)達(dá)的原始社會,人們只是睡在植物枝干或獸皮上;自從掌握了編織技術(shù)后,才開始在席子上睡覺。到了后來,人們漸漸不滿足于睡在席子上,于是便有了床的出現(xiàn)。有說法指發(fā)明床的是上古時代的神農(nóng)氏,但卻有更多證據(jù),例如商代甲骨文中已出現(xiàn)床形狀的文字,指向床在中國的起源可追溯至商朝(約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女史箴圖》東晉 顧愷
大英博物館藏
從床在商代出現(xiàn),一直到往後的春秋戰(zhàn)國時代(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這件家具都不是為睡覺專用,往往兼作其他功能。人們會在床上讀書寫字,甚至把酒言歡。到了桌椅出現(xiàn)后,生活飲食等活動都轉(zhuǎn)移到桌椅上進(jìn)行,床便由一種多功能的家具,退而成為睡臥專用的家具。而要想有好的睡眠,優(yōu)良的寢具必不可少──深諳此道的古人在制造床榻時傾注了不少工匠的心血和時間,打造出內(nèi)外兼?zhèn)涞拇查?,不但實用,床上繁?fù)的雕花繪畫更為這種家具添上風(fēng)情雅韻,成了充滿意趣的藝術(shù)品。
中國的臥具主要可分為四種:榻、羅漢床、架子床和拔步床。前兩種除了可作臥具睡眠外,還兼有其他功能;而後兩種則只作供睡眠之用。本篇文章將會配合兩依藏博物館的永久藏品,與大家聊聊不同臥具的獨到之處。
第一種要介紹的臥具是榻。這種僅有床身、上面沒有欄桿或其他裝置且四足落地的家具的出現(xiàn)始于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從傳世的文獻(xiàn)以及漢代墓葬壁畫中可得知,榻在當(dāng)時得到廣泛使用,在人們生活中非常普遍。及後踏入盛唐時代,家具逐漸增高,而榻亦從早期的矮榻亦相應(yīng)地越制越高。按座部來區(qū)別的話,榻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榻下施足;另一種則是在榻下施平臺或方座。后者的造型較墩厚華貴,因帶有佛教色彩而常見于佛教繪畫中;前者則較輕巧明快,在明代極受文人雅士歡迎。兩依藏博物館收藏的正是這種榻下施以四足、外型簡練的榻。
傳為王振鵬手卷局部
應(yīng)為明代作品
下圖這張于十七世紀(jì)時以黃花梨所制的有束腰三彎腿榻,床屜由藤綿密編織而成,正面的牙條浮雕著卷草紋,各面牙條的陽線線腳(即渾面凸起的線腳)蜿蜒直下三彎腿內(nèi)側(cè),腿足以祥云作結(jié)。榻的背面交錯排列了兩根鐵力穿帶和四條短棖托帶,組成了一個「兆」字,起到了支撐固定的作用。
黃花梨有束腰三彎腿榻
中國北方
十七世紀(jì)
黃花梨
214.5 x 105 x 52公分
另一張兩依藏收藏的榻產(chǎn)自十七世紀(jì)的江南,并同樣是以黃花梨制的有束腰外翻馬蹄足榻。這張榻所呈現(xiàn)的外翻馬蹄足是變體的三彎足,腿柱與牙條塑有纖細(xì)的碗口線腳,此乃蘇制家具的特點之一。更甚者,此榻的皮殼圓熟,是漫長歲月在其身上所留下的痕跡。
黃花梨有束腰外翻馬蹄足三彎腿榻
中國江南
十七世紀(jì)
黃花梨
203 x 80 x 47公分
從以上兩張黃花梨榻可得知,榻的設(shè)計簡單,遠(yuǎn)較其他臥具來得輕巧和容易搬運。因此,榻在古代常用于即興或臨時聚會的場合中,隨意安置在花園或亭閣中,享受當(dāng)下的美景和閑情逸致。此外,在炎夏之時,榻的四周亦可架設(shè)帳幃,令榻不至于受猛烈的日光直接照射,令文人可在清涼的榻上修習(xí)坐禪,或與三五知己高談闊論。
接下來為大家介紹的是兩種較榻來得繁復(fù),同時亦更華麗的臥具──羅漢床和架子床。中國古代的臥具可分為大睡和小睡兩種,前者指的是晚上正式的睡眠,后者則是指午睡等小憩。羅漢床跟榻一樣,都被歸類為小睡的臥具,除了小憩外還可作招待客人之用;而架子床則屬于大睡的寢具,不能用來待客。
羅漢床的起源及由來已不可考,有人說它原是僧人坐禪所用,后來經(jīng)過不斷改良后成了現(xiàn)在常見的樣子;亦有人說羅漢床是由漢朝坐具演變而成,同時也是明清宮廷「寶座」的前身。功能上來說,羅漢床可作床和坐具使用。如把羅漢床放在睡房中,既可以雙人端坐其上一起下棋或品茶,又可供一人躺臥,輕松地度過下午的寧靜時光:也可把它放在客廳,用以招待貴賓之用。跟榻四邊無圍、只有床身的設(shè)計不同,羅漢床比榻多了三面圍子或欄桿,所以看上去要較榻來得正式。說到圍子,羅漢床的圍子樣式五花八門,裝飾手法亦各有不同,包括雕刻、鑲嵌、髹漆及彩繪。
《杏園雅集圖》明代 謝環(huán)
鎮(zhèn)江博物館藏
兩依藏博物館收藏的黃花梨羅漢床制于十七世紀(jì)的江蘇,床臺造型有力,以高束腰、粗壯腿柱和四只馬蹄足作堅實支撐,呈現(xiàn)出宏偉威武的視覺效果。馬蹄足的最下部立于圓球托座之上,有效避免地面濕氣侵蝕木頭。此外,欞格圍子采用了攢接法,經(jīng)過卯榫之間的攢合,充分體現(xiàn)了工匠的手藝,把技巧和藝術(shù)完美體現(xiàn)在這張羅漢床上。攢接的欞格使整張羅漢床的外觀更顯空靈,與下半部分的墩厚風(fēng)格完全不同。
黃花梨圍子羅漢床
中國江蘇
十七世紀(jì)
黃花梨
197 x 80 x 81公分
最后想向大家介紹的就是中國的古老大床──架子床。架子床的年代久遠(yuǎn),屬于漢代的臥具,通常會覆蓋著帳篷幔簾,令架子床成為一個密閉且私隱度高的空間。制作幔簾的布料隨著季節(jié)的轉(zhuǎn)變而有所不同:夏天時會使用細(xì)紡紗織成紗帳,既可防蚊蟲,晚上亦會比較通風(fēng),不致悶熱;冬天的話則會以蠶絲或粗棉來制作厚實暖和的帳子,達(dá)致御寒的功效。
《孫溫繪全本紅樓夢》之賈蓉借炕屏
清代
孫溫
大連旅順博物館藏
除此之外,架子床主要可分為四柱架子床和六柱架子床。四柱架子床的設(shè)計簡約,通常不會有過多的裝飾,因此覆蓋床的幔簾會蓋過掛檐、角牙和圍子。反觀六柱架子床的結(jié)構(gòu)復(fù)雜,整張床都充滿雕刻或大理石板裝飾,所以幔簾鮮少會蓋過掛檐、角牙和圍子,反而會收在里面,從而突顯那些精心雕琢的圖案。
正如這張由兩依藏博物館收藏,并正于《風(fēng)華絕冠·東西匯流》中展出的黃花梨透雕六柱架子床,它的透雕紋飾細(xì)膩繁縟,整體都雕有螭龍紋,寓意著美好吉祥。承托著整張床的是四條強(qiáng)而有力的三彎腿,腿上亦刻有四齒吞頭面獸,并以獸足作結(jié)。
黃花梨架子床
中國江蘇
十七世紀(jì)
黃花梨
205 x 123 x 203公分
以上一共介紹了三種古代中國會用到的臥具,從它們精致的工藝、繁瑣的圖案中可得知古人對睡眠是如此的講究,甚至可說是到了吹毛求疵的境界。無論是榻、羅漢床、架子床,還是沒有在此說過的其他臥具,如拔步床,其實都傾盡了工匠的心血來設(shè)計和制造,為的就是希望用家能視臥具為一方樂土、是忙里偷閑的一片天地。
(本文來自:兩依藏,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strong>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