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良藥苦口利于病,中藥在許多人印象中都有一股苦澀難言的滋味。苦味藥在中藥的應用中十分廣泛,而且治病的功效也是十分出眾。中醫(yī)將中藥歸為五味——酸、苦、甘、辛、咸,其中苦味藥在中藥里占了很大一部分。中藥界的五大苦味藥排行榜已經(jīng)出爐,來看看你吃過的苦味中藥是否榜上有名!
五大苦味中藥排行榜
有苦說不出
苦味級別 ★★★★★
俗語有云:“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即道出了這味藥其中的滋味。而在《本草綱目》中也有記載:黃連大苦大寒,用之降火燥濕,中病即當止。
黃連應用十分廣泛,常見的含有黃連的經(jīng)典藥有黃連上清片,該中成藥中,黃連為君藥。主要作用是清熱通便,散風止痛。本藥最適合胃火過旺的人服用,但主要是針對風火上攻之癥,即:牙齒疼痛,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等癥狀。
1.性味歸經(jīng)
苦,寒。歸心、肝、胃、大腸經(jīng)。
2.性能特點
本品大苦大寒,清泄而燥,藥力頗強,主入心、胃經(jīng),兼入肝與大腸經(jīng)。作用偏于心及中焦,善清心胃之火,除中焦?jié)駸幔瑸橹螡駸峄鹩糁帯?/p>
3.功效
炒用清熱燥濕,生用瀉火解毒。
4.主治病證
(1)濕熱痞滿嘔吐、瀉痢、黃疸。
(2)熱病高熱、煩躁、神昏,內(nèi)熱心煩不寐,胃火牙痛、口舌生瘡。
(3)肝火犯胃嘔吐吞酸。
(4)血熱妄行吐衄,癰瘟腫毒,目赤腫痛,耳道癤腫,程熱瘡疹。
5.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2~10g;或入丸散。
外用:適量,研末敷。
生用長于瀉火解毒燥濕,清心與大腸火。
酒炒引藥上行,并可緩和苦寒之性。
6.使用注意
本品大苦大寒,過量或久服易傷脾胃,故內(nèi)服用量不宜過大,也不宜常量久服,胃寒嘔吐或脾虛泄瀉者忌服。
醫(yī)圣李時珍的救命藥
苦味級別★★★★☆
傳說,在李時珍16歲時,突患急病,咳嗽不止,并且久冶不愈。在嘗遍柴胡、麥冬、荊芥等清熱解表藥卻依然無法緩解他的癥狀。正當李時珍全家百愁莫展之際,一位遠道而來的道士在給小時珍把脈之后說道:不妨,不妨,此病只需服用黃芩30克,加水兩盅,煎至一盅,服用半月即可痊愈。此后,小時珍按照道士的用藥建議,服藥之后果然立竿見影,從此,也讓李時珍深感中國醫(yī)學的精深之處,也對救了他性命的黃芩推崇備加。
含有黃芩的經(jīng)典藥有龍膽瀉肝丸,用于治療肝膽濕熱所致的口苦、頭暈、濕熱效果奇特,但是因其所含成分“木通”,具有較強的腎毒性,過多服用可直接損害人體腎臟,因此,需注意控制此藥的用量。
1.性味歸經(jīng)
苦,寒。歸肺、膽、胃、大腸經(jīng)。
2.性能特點
本品苦寒清泄而燥,主入肺與大腸經(jīng),兼入胃與肝膽經(jīng)。作用偏于上焦肺及大腸,善清肺與大腸之火,除上中焦?jié)駸?。兼入血分,能涼血而止血,清熱而安胎?/p>
3.功效: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
4.主治病證
(1)濕溫,暑濕,濕熱胸悶、黃疸、瀉痢、淋痛、瘡疹。
(2)熱病煩渴,肺熱咳喘,少陽寒熱,咽痛,目赤,火毒癰腫。
(3)血熱吐血、咳血、衄血、便血、崩漏。
(4)胎熱胎動不安。
5.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10g;或入丸散。
生用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作用較強,濕熱、熱毒諸證宜用。
炒黃芩苦寒之性略減,胎熱胎動不安宜用。
酒炒黃芩能上行,清上焦熱宜用。
炒炭涼血止血力較強,血熱出血宜用。
傳統(tǒng)認為,條芩善清大腸火,枯芩善清肺火。
6.使用注意
本品苦寒燥泄,能伐生發(fā)之氣,故脾胃虛寒、食少便溏者忌服。
藥理作用與黃連大體相似
苦味級別★★★★
《本草求真》道“黃柏大瀉腎火,及清膀胱濕邪”。中醫(yī)認為黃柏苦寒,歸膀胱經(jīng)。黃柏多入湯劑,但古籍中記載研末服可以解毒,含服可治口瘡,輕煎可治消渴,外用能治瘡瘍等,可供參考。
含有黃柏的經(jīng)典藥物是知柏地黃丸,本藥的特點主要是在六味地黃丸的基礎(chǔ)上又加了知母、黃柏這兩味藥。知母苦寒,善滋陰。黃柏為清利下焦火的良藥,善治肝膽及腸道濕熱。兩藥合用,共奏滋陰降火之效。
1.性味歸經(jīng)
苦,寒。 歸腎、膀胱、大腸經(jīng)。
2.性能特點
本品苦寒,清泄而燥,主入腎與膀胱經(jīng),兼入大腸經(jīng),作用偏于下焦。善清相火,退虛熱,除下焦?jié)駸帷?藥力雖不及黃連,但以退虛熱為長。
3.功效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退虛熱。
4.主治病證
(1)濕熱下注之帶下、淋濁、腳氣、足膝紅腫。
(2)濕熱黃疸,濕熱瀉俐,濕磨,濕瘡。
(3)熱毒瘡腫, 口舌生瘡,血熱出血。
(4)陰虛盜汗遺精,骨蒸潮熱。
5.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10g;或入丸散。
外用:適量,研末敷。清熱燥濕解毒宜生用,清相火退虛熱宜鹽水炒用,止血宜炒炭。
6.使用注意
本品苦寒,易傷胃氣,故脾胃虛寒者忌服。
寒苦瀉火
苦味級別★★★★
《本草綱目》曰:大黃“主治下痢赤白,里急腹痛,小便淋瀝,實熱燥結(jié),潮熱譫語,黃疸火瘡”。大黃為苦寒藥物,清熱瀉火之效十分強烈,但易引起腹瀉。
許多清熱通便藥物中,成分多有大黃。如牛黃上清丸、清寧丸、三黃片、黃連上清片。
1.性味歸經(jīng)
苦,寒。歸脾、胃、大腸、肝、心經(jīng)。
2.性能特點
本品苦寒清泄,沉降下行,作用強烈,素稱“將軍”。入脾、胃、大腸經(jīng),既善通腸瀉熱、攻積導滯,又能導濕熱之邪從大便而出,促進黃瘟消退。入心、肝血分,既善泄血中實熱火毒而涼血止血解毒,又能通利血脈而活血化瘀。
3.功效
瀉下攻積,清熱瀉火,解毒止血,活血祛瘀。
4.主治病證
(1)大便秘結(jié),胃腸積滯,濕熱瀉痢初起。
(2)火熱上攻之目赤、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牙眼腫痛。
(3)熱毒瘡腫,水火燙傷。
(4)血熱吐血、衄血、咯血、便血。
(5)痕血經(jīng)閉,產(chǎn)后瘀阻腹痛,癓瘕積聚,跌打損傷。
(6)濕熱黃瘟,淋證澀痛。
5.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一般用5~10g,熱結(jié)重癥用15~20g,散劑減半。
外用:適量,研末敷。生大黃瀉下作用強,欲攻下者宜生用,人湯劑應后下,久煎則瀉下力減弱;亦可用開水泡服,或研末吞服。
6.使用注意
本品苦寒,善攻下瀉熱、活血逐瘀,故婦女妊娠期、月經(jīng)期、哺乳期應慎服或忌服。又易傷胃氣與氣血,故脾胃虛寒、氣血虧虛、無痕血、無積滯、陰疽或癰腫潰后膿清者不可妄用。
燥濕止痛
苦味級別★★★
蒼術(shù)氣味芳香,苦溫燥濕,善行而不守,故有行氣解郁之功。蒼術(shù)用來保健治病,歷代本草均有論述?!侗静菥V目》云:“蒼術(shù),治濕痰留飲,或挾瘀血,及脾濕下流,濁瀝帶下,滑瀉腸風?!敝嗅t(yī)認為,蒼術(shù)的保健作用主在溫暖脾胃,增進食欲,健身明目,延年益壽。
常見含有蒼術(shù)的經(jīng)典組方為平胃散,以君藥蒼術(shù)配伍厚樸、陳皮,甘草、生姜、干棗,主治脾胃不和,不思飲食,口苦無味,嘔吐惡心之癥。
1.性味歸經(jīng)
辛、苦,溫。歸脾、胃經(jīng)。
2.性能特點
本品辛溫發(fā)散,苦燥除濕,入脾、胃經(jīng)。既燥溫而健脾,為治濕阻中焦證之要藥,寒濕困脾者尤宜;又散風寒濕而除痹、發(fā)表,為治風寒濕痹及表證夾濕所常用。
3.功效
燥濕健脾,祛風濕,發(fā)汗,明目。
4.主治病證
(1)濕阻中焦證,痰飲,水腫。
(2)風寒濕痹,表證夾濕。
(3)濕盛腳氣、痿證。
(4)夜盲,眼目昏澀。
5.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10g;或入丸散。
外用:適量,燒煙熏。炒用燥性減緩。
6.使用注意
本品辛苦溫燥,故陰虛內(nèi)熱、氣虛多汗者忌服。
素材來源: 匯群養(yǎng)生
編輯:DMFDA團隊
聲明: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后臺,我們將24小時內(nèi)進行處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