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為君子謀,不為小人謀
原文:“易為君子謀,不為小人謀,故撰德于卦,雖爻有小大,及系辭其爻,必諭之以君子之義。一物而兩體,其太極之謂與!陰陽天道,象之成也;剛柔地道,法之效也;仁義人道,性之立也。叁才兩之,莫不有乾坤之道?!?/p>
“易為君子謀,不為小人謀”語出張載《正蒙》大易篇第十四。張載字子厚,陜西鳳翔人,生于宋真宗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卒于宋神宗熙寧十年(公元1078年) 。因為他家住在橫渠鎮(zhèn),并曾在橫渠鎮(zhèn)講學,所以后來學者稱他為橫渠先生。
易經為君子謀,不為小人謀,主要是站在修德養(yǎng)性的君子立場考慮問題,意思是說,易經作為君子設謀的產品,是不會被小人所利用的,小人即使測得了好卦,也無濟于他要做的壞事,大可不必得意忘形,根本不會改變什么,這在歷史上的確有很多實例:
左傳載,昭公十二年,南蒯欲反魯投齊,占得《坤》之《比》,五爻動,“黃裳,元吉”?;莶畣枺耗阋龊问??南蒯不語。惠伯曰:此卦外剛內順,占筮雖有利,但沒有忠信義三德,不能擔當此爻之美意,否則要失敗。后南蒯果敗。(要符合卦德,下次再來討論這個問題,今天我們看易經的小人與君子)
還有,前幾年有報道,曾出現(xiàn)賊盜先占經而后行竊的報道,這些都是“易為君子謀,不為小人謀”的最好佐證。易經對一般人言能占出得失,但對君子而言,應不止于個人得失,為國家社稷著想,在大吉大兇之前而見高風亮節(jié)。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南征孟獲,將兀突骨并三萬藤甲軍,燒得互相擁抱,死于盤蛇谷中??酌髟谏缴贤驴磿r,垂淚而嘆曰:“吾雖有功于社稷,必損壽矣!”諸葛亮易斷天機,未嘗不在戰(zhàn)前預料了吉兇悔吝,然而他以國家為重,全然拋卻自身安危。如此來看,諸葛亮可以為君子!
同時,易經通過對易德的弘揚,為君子的成長和事業(yè)進行謀劃,同時也對小人起到規(guī)勸、告誡、警醒的作用。對小人進行精神上面的限制,引導其效仿君子。如果有哪些本想干“蠢事”的小人,在了解易理和易經的“德”之后,能夠幡然醒悟,改邪歸正,那么《易經》也就可以為他們而“謀”了。
為全體人類幸福而謀,渡小人為君子,這才是《易經》最大的“德”,我們學習《易經》也應從修德開始!這樣,易經才會為我們謀福利!
小人與君子,好人與壞人?
怎么去判斷小人與君子?或者說,小人與君子的區(qū)別在哪里?從易經的道理來看,君子就是明白易理,誠實高尚,修養(yǎng)易德的好人,小人就是對易理無知而且無所畏懼,心胸狹隘,歪門邪道,不修易德的庸人。誰也不喜歡和這種人打交道。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君子與小人沒有絕對的界限,俗語:“先小人后君子”,說的就是兩者之間的轉化,以及人們對于“小人”的默認和對“君子”的向往。
因此64卦384爻,無所謂誰是君子和小人,也就是說他們的君子或小人身份是不確定的,是模棱兩可的。由于部分主觀原因或者客觀原因,大多數(shù)人難免在某時某地會做小人,但終歸以重做君子為正道,這是人世社會的規(guī)律所決定的,了解小人和君子之辯,我們既可防止將其簡單劃入“統(tǒng)治者”和“勞動者”的對立兩邊,不以道德性取代階梯性,又可全面理解東方關于人性本善和性惡論的偏頗,人并無性善性惡,都是隨時隨地在轉化,看后天的環(huán)境與遭遇影響。包括對西方強調的人具有人性和獸性的人性論,正確對待自己以及身邊的每一個人,明白人既不可能是完美無缺的“神仙”,更何況神仙也不全完美,也不是十惡不赦,大兇大惡的魔鬼,“魑魅魍魎”,防止自己走向盲目輕信的樂觀主義和悲觀絕望的厭世主義和怨天憂人的極端思想!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