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瓷器鑒別 | 修改 | 刪除 | 2011-02-13 06:06:41
最近“鴨梨”好大,進來輕松輕松吧~
添加時間:2007-1-17 23:29:17
低溫顏色釉瓷
燒制低溫顏色釉瓷亦需先燒成澀胎瓷,然后在700--900℃的溫度下二次燒成。品種見黃釉、胭脂紅釉、茄皮紫釉、瓜皮綠釉、水綠釉、粉紅釉等,其中黃釉瓷的數(shù)量最多。自明宣德朝以后,黃釉瓷器是黃帝、黃后的日用品,也是祭祀用器,當然也是各朝官窯必燒之物。各朝官窯黃釉器的色澤,以弘治朝的為最。因為,首先量大且色澤一致,說明當時工藝已過關;其次色澤嬌美,有"雞油黃"之稱,也因用澆釉工藝,有"嬌黃"之美譽。
五、窯變釉瓷
窯變釉是釉汁在窯內發(fā)生化學變化后形成的,外觀上表現(xiàn)為各種釉色相間相融,色彩變化新奇。清代窯變釉品種主要是仿鈞釉和爐鈞釉。仿鈞釉即仿宋代鈞窯的釉色。爐鈞釉始于雍正朝,是低溫釉。制作時,先高溫燒好澀胎瓷,再施釉,最后入800--900°C的爐內,兩次燒成。因它的釉是二次入爐燒成的,且釉面仿宋代鈞窯窯變,故名。爐鈞釉瓷多見于清雍正、乾隆兩朝。
六、結晶釉瓷
結晶釉內含明顯的結晶體。結晶釉的產生是因為釉內含有足量的結晶體物質(如赤礦),當釉熔融而處于飽和狀態(tài)后,又逐漸冷卻時,這些結晶體物質便由非結晶態(tài)轉為結晶態(tài),它們夾在釉面中,表現(xiàn)的很明顯。清代結晶釉品種因其色澤被稱為茶葉末釉、鱔魚黃釉、蟹殼青釉等。它們都是雍正、乾隆兩朝的名品。
七、特種工藝瓷
清代乾隆時期,由于乾隆皇帝本人的嗜好而下旨要求燒制各種新奇制品,督窯官無不盡心竭力的操辦,從而使官窯燒造出許多精美無比的新品。特種工藝瓷的制作,就是乾隆官窯的杰出成就。戧金、鏤銀、琢石、髹漆、牙雕、螺鈿、竹木、匏蠡諸作,乾隆官窯瓷(特別是唐英督窯時期)都可以仿制的惟妙惟肖。比如乾隆官窯金彩器足以亂真。金彩器古以有之。元以前是用貼金工藝,即將敲得很薄的金箔,用搗碎的蒜汁貼在瓷器上。清乾隆時期改用描金,做法是將金子磨碎,調成漿水,然后沉淀,干燥,使用時,摻入鉛粉作熔劑。金與鉛按10:1的比例混合成彩料,描繪在瓷器上,再入溫度為700-850℃的爐中烘烤,出爐后,經(jīng)過打磨,使其表面具有金器的光澤,這就是描金。描金直接用金粉,耗量大,只有官窯的高級器物才使用。嘉慶朝以后用液態(tài)金水(一種樹脂鹽),這是嘉慶朝以后不見效果逼真的仿金器的原因之一</P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