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大和高適是好友,高適放棄了李白,杜甫卻崇拜李白,而李白欣賞孟浩然,孟浩然卻把王維當(dāng)知己,王維只對裴迪情有獨(dú)鐘。
這個故事從公元747年說起,那一年高適送別著名的琴師董庭蘭(董大),送君千里,終有一別,高適動情之下,寫了千古名篇《別董大》: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fēng)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公元744年,李白在唐天寶三年因受權(quán)貴排擠,被朝廷”賜金放還”。對此,灑脫的他很不在意: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p>
京城雖繁華,也不是我家,還是策馬奔騰,仗劍走天涯吧!
在去梁園的路途中,李白遇見了杜甫和高適,三人把酒言歡,談詩論道,不亦樂乎。他們?nèi)齻€足跡遍布燕趙,淮泗,往來于齊魯之間。在這期間三人的關(guān)系突飛猛進(jìn),可謂是一言不合就歃血為盟,成了兄弟。
這一年,李白四十三歲,高適四十歲,杜甫三十二歲。
世間沒有不散的宴席,分別后,三個人各奔前程。
此后安史之亂爆發(fā),李白加入了永王李璘幕府后,為了表忠心,寫了一組歌功頌德的詩歌——《永王東巡歌十一首),希望憑借自己的才華建功立業(yè)。
李亨繼位后,以平叛的罪名順勢鏟除了永王,李白也慘遭株連,被投入監(jiān)牢。
而此時高適正是討伐永王的高級將領(lǐng),李白向高適求救。高適迫于政治壓力,沒有回應(yīng),二人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從此再無聯(lián)系。
但是,高適對杜甫卻百般照顧。也許是出于高適的原因吧,李白對杜甫也變得冷淡。
杜甫曾寫過很多詩贊頌大哥李白,而李白卻很少回應(yīng)。
《春日憶李白》: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冬日有懷李白》:寂寞書齋里,終朝獨(dú)爾思。
《天末懷李白》:涼風(fēng)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夢李白》: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杜甫寫給白哥的詩共有15首之多。
而李白,不厭其煩,最后只回了《沙丘城下寄杜甫》和《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可見落花有意,流水無情,二人的關(guān)系也漸漸疏遠(yuǎn)。
而李白呢,對一個叫汪倫的粉絲卻不錯,聽說他那里有十里桃花,萬家酒店,乃人間仙境。李白到了一看,原來是十里外有幾棵桃樹,一家姓萬的開的酒店。既來之則安之,和汪倫愉快地玩耍了幾天。臨走時,李白送了汪倫一首詩《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而李白最喜歡的朋友是孟浩然,寫過《贈孟浩然》、《春日歸山寄孟浩然》、《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淮南對雪贈孟浩然》、《游溧陽北湖亭瓦屋山懷古贈孟浩然》等詩作,甚至赤裸裸地表白:
吾愛孟夫子,風(fēng)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
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而孟浩然并沒有回贈李白一首詩,孟最好的朋友是王維,有詩為證:
《留別王維》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
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
當(dāng)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應(yīng)守索寞,還掩故園扉。
據(jù)傳聞,孟浩然一次在王維家談詩論政,突然玄宗來訪,孟驚慌之下,藏在了床底,玩起了躲貓貓的游戲。
而王維最好的朋友卻是裴迪,裴迪一生以詩文見稱,是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之一,二人互捧的遺留詩作多達(dá)四十首:
《贈裴迪》
“不相見,不相見來久。
日日泉水頭,常憶同攜手。
攜手本同心,復(fù)嘆忽分襟。
相憶今如此,相思深不深。”
唐朝文人圈關(guān)系也挺復(fù)雜的,可以用貴圈真亂來形容。
文&編/天馬君
▼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