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作者:晚君
來源:每晚一卷書(ID:JYXZ89896)
《史記》,一部不朽之作,影響了兩千年來的中華文明。
它被魯迅先生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p>
書中的許多典故成語、警句格言,廣為流傳。
晚君為大家精選了200個出自《史記》的成語,帶你看看成語背后的故事。
1
1.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解釋:是指將真實的意圖隱藏在表面的行動背后,用明顯的行動迷惑對方,使敵人產生錯覺,并忽略自己的真實意圖,從而出奇制勝。
出處:《史記·高祖本紀》:“項王使卒三萬人從,楚與諸侯之慕從者數(shù)萬人,從杜南入蝕中。去輒燒絕棧道,以備諸侯盜兵襲之,亦示項羽無東意……八月,漢王用韓信之計,從故道還,襲雍王章邯。邯迎擊漢陳倉,雍兵敗……”
2. 韋編三絕
解釋:韋編:用熟牛皮繩把竹簡編聯(lián)起來;三:概數(shù),表示多次;絕:斷。孔子為讀《周易》而多次翻斷了編聯(lián)竹簡的牛皮帶子。后來比喻讀書勤奮。
出處:《史記·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說卦、文言。讀《易》,韋編三絕。假我數(shù)年,若是,我于《易》則彬彬矣。”
3. 酒池肉林
解釋:商朝末代君王紂王生活糜爛,他下令在沙丘平臺用酒裝滿池子,把各種動物的肉割成一大塊一大塊掛在樹林里,這就是所謂的“酒池肉林”,以便一邊游玩,一邊隨意吃喝。后人常用“酒池肉林”形容生活奢侈,縱欲無度。
出處:《史記·殷本紀》:“大冣樂戲于沙丘 ,(紂)以酒為池,縣(懸)肉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間,為長夜之飲。”
4. 網開一面
解釋:把捕禽的網撤去三面,只留一面。比喻采取寬大態(tài)度,給人一條出路。
出處:《史記·殷本紀》:“湯出,見野張網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網?!睖唬骸拔?,盡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網?!?/p>
5. 一字千金
解釋:秦相呂不韋叫門客著《呂氏春秋》,書寫成后出布告,稱有能增減一字的,就賞千金。后來用“一字千金”稱贊詩文精妙。
出處:《史記·呂不韋列傳》:“布咸陽市門,懸千金其上,延諸侯游士賓客有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p>
6. 一飯千金
解釋:韓信未得志時,曾受到漂母贈飯數(shù)十日。后來,韓信顯貴后,贈漂母千金為謝。比喻厚厚地報答對自己有恩的人。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信釣于城下,諸漂母漂,有一母見信饑,飯信,竟漂數(shù)十日。又:信至國,如所從食漂母,賜千金?!?/p>
7. 臥薪嘗膽
解釋:春秋時,越國為吳國把滅,越王勾踐立志復仇,他將膽置于臥榻之上,每日嘗一嘗,表示不忘仇恨。形容一個人忍辱負重,發(fā)憤圖強,最終苦盡甘來。
出處:《史記˙越王勾踐世家》:“吳既赦越,越王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p>
8. 孺子可教
解釋:張良曾遇到一個老人,面對老人一次次的無理要求,張良都一一滿足,老人見張良是個敦厚可教之人,于是傳他一部兵法。成語孺子可教意為小孩子是可以教誨的,后形容年輕人有出息,可以造就。
出處:《史記·留侯世家》:“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驚,隨目之。父去里所,復返,曰:'孺子可教矣?!?/p>
9. 四面楚歌
解釋:項羽被劉邦圍于垓下,劉邦兵眾高唱楚地歌曲,項羽驚呼:楚地都被漢軍占領了嗎?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敵、孤立無援的境地。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shù)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10. 紙上談兵
解釋:戰(zhàn)國時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年輕時學兵法,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他。后來他接替廉頗為趙將,在長平之戰(zhàn)中,只知道根據(jù)兵書辦,不知道變通,結果被秦軍大敗。指在紙面上談論打仗。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xiàn)實。
出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趙括自少時學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當。嘗與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難,然不謂善。括母問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
11. 負荊請罪
解釋:背著荊杖,表示服罪,向當事人請罪,形容主動向人認錯、道歉,給予自己嚴厲責罰,也表示向人認錯賠罪。
出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p>
12. 破釜沉舟
解釋:把飯鍋打破,把渡船鑿沉,比喻不留退路,非打勝仗不可,下決心不顧一切地干到底。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項羽已殺卿子冠軍(楚軍統(tǒng)帥宋義),威震楚國,名聞諸侯。乃遣當陽春、蒲將軍將卒二萬渡河(漳河),救鉅鹿。戰(zhàn)少利,陳馀復請兵。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p>
13. 完璧歸趙
解釋:本指藺相如將完美無瑕的和氏璧,完好地從秦國帶回趙國首都,比喻把物品完好地歸還物品主人。
出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乃使其從者衣褐,懷其璧,從徑道亡,歸璧于趙。”
14. 指鹿為馬
解釋:指著鹿,說是馬。比喻故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
出處:《史記·秦始皇本紀》:“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于二世,曰:'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問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馬以阿順趙高,或言鹿者。高因陰中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p>
15. 秋毫無犯
解釋:形容軍隊紀律嚴明,絲毫不侵犯百姓利益。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吾入關,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p>
16. 約法三章
解釋:指事先約好或明確規(guī)定的事。泛指訂立簡單的條款,以資遵守。
出處:《史記·高祖本紀》:“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p>
17. 毛遂自薦
解釋:比喻自告奮勇,自己推薦自己擔任某項工作。
出處:《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門下有毛遂者,前,自贊于平原君曰:'遂聞君將合從于楚,約與食客門下二十人偕,不外索。合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備員而行矣。’”
18. 一諾千金
解釋:指許下的一個諾言有千金的價值。比喻說話算數(shù),極有信用。也叫千金一諾。
出處:《史記·季布欒布列傳》:“楚人諺曰'得黃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諾’,足下何以得此聲于梁楚間哉?且仆楚人,足下亦楚人也。仆游揚足下之名于天下,顧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也!”
19. 鴻鵠之志
解釋:鴻鵠:大雁和天鵝,鴻鵠之志,意大雁和天鵝之志向,因大雁和天鵝飛得高而遠,故喻意志向高而遠大。
出處:《史記·陳涉世家》:“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20. 奇貨可居
解釋:奇貨,稀少的貨物;居,儲存。指把稀有的貨物儲存起來,等待高價賣出去。常比喻憑借某種獨特的技能或事物謀利。
出處:《史記·呂不韋列傳》:“呂不韋賈邯鄲,見(子楚)而憐之,曰:'此奇貨可居。’”
2
21. 名不虛傳
解釋:虛:不真實。名:名聲。傳出的名聲與實際相符合,不是虛假的。確實很好,不是空有虛名,真實。
出處:《史記·游俠列傳》:“然其私意廉潔退讓,有足稱者,名不虛言,士不虛附?!?/p>
22. 雞鳴狗盜
解釋:齊孟嘗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孟一食客裝狗鉆入秦營偷出狐白裘獻給昭王妾以說情放孟。孟逃至函谷關時昭王又令追捕。另一食客裝雞叫引眾雞齊鳴騙開城門,孟得以逃回齊。雞鳴狗盜指微不足道的本領。也指偷偷摸摸的行為。
出處:《史記·孟嘗君列傳》:“最下坐有能為狗盜者,曰:'臣能得狐白裘?!艘篂楣?,以入秦宮臧中,取所獻狐白裘至,以獻秦王幸姬。……孟嘗君至關,關法雞鳴而出客,孟嘗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為雞鳴,而雞齊鳴,遂發(fā)傳出。”
23. 高屋建瓴
解釋:指從高屋頂上傾倒瓶子里的水?;驈母呶蓓斏享樦邷系顾1扔骶痈吲R下,不可阻遏的形勢。現(xiàn)指對事物把握全面,了解透徹。
出處:《史記·高祖本紀》:“地勢便利,其以下兵于諸侯,譬猶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p>
24. 招搖過市
解釋:公元前494年,孔子帶著弟子子路、顏回周游到衛(wèi)國,衛(wèi)靈公想與他結為兄弟,作風輕浮而執(zhí)掌大權的衛(wèi)靈公妻子南子故意挑逗孔子。衛(wèi)靈公與南子帶孔子出游,在大街上招搖過市,絲毫不提在衛(wèi)國施行仁政之事,孔子只好帶學生們離開衛(wèi)國。成語招搖過市指在公開場合大搖大擺顯示聲勢,引人注意。
出處:《史記·孔子世家》:“居衛(wèi)月余,靈公與夫人同車,宦者雍渠參乘,出,使孔子為次乘,招搖市過之?!?/p>
25. 喪家之犬
解釋:比喻失去靠山,無處投奔,到處亂竄的人。
出處:《史記·孔子世家》:“東門有人,其顙似堯,其項類皋陶,其肩類子產,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喪家之狗?!?/p>
26. 強弩之末
解釋:為強弩所發(fā)的弓箭已達射程的最遠處,比喻強大的力量已經衰竭。
出處:《史記·韓長孺列傳》:“且彊弩之極,力不能穿魯縞;沖風之末,力不能漂鴻毛?!?/p>
27. 因禍得福
解釋:因遭遇災禍之后反而得到福。指對禍患處理得當;壞事變成了好事。
出處:《史記·管晏列傳》:“其為政也,善因禍為福,轉敗為功。”
28. 隨波逐流
解釋:后因以 “隨波逐流”比喻無原則、無立場地與世相浮沉。
出處:《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夫圣人者,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混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
29. 功高震主
解釋:功勞太大,使君主地位受到威脅而心有疑慮。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臣聞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蓋天下者不賞。”
30. 沐猴而冠
解釋:比喻虛有其表,得意忘形;或是譏嘲為人愚魯無知空有表面。
出處:《史記.卷七.項羽本紀》:“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p>
31. 不名一錢
解釋:名:占有,指一個錢也沒有;形容貧窮到了極點。
出處:《史記·鄧通傳》:“長公主賜鄧通,吏輒隨沒入之,一簪不得著身。于是長公主乃令假衣食,竟不得名一錢,寄死人家?!?/p>
32. 瞋目張膽
解釋:形容有膽識,敢作敢為。后形容無所顧忌公開放肆地干壞事。
出處:《史記·陳余列傳》:“將軍瞋目張膽,出萬死不顧一生之計。”
33. 婦人之仁
解釋:婦女的軟心腸,舊指處事姑息優(yōu)柔,不識大體。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項王見人,恭敬慈愛,言語嘔嘔,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至使人有功,當封爵者,印刓弊,忍不能予,此所謂婦人之仁也。”
34. 奉公如法
解釋:意思是奉行公事,遵守法令。
出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以君之貴,奉公如法則上下平?!?/p>
35.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解釋:應該作出決斷而猶豫不決,就要產生禍亂。指做事應當機立斷,否則后患無窮。
出處:《史記·春申君列傳論》:“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春申君失朱英之謂邪?”
36. 不避湯火
解釋:意思是不畏兇險。
出處:《史記·貨殖列傳》:“壯士在軍,攻城先登,陷陣卻敵,斬將搴旗,前蒙矢石,不避湯火之難者,為重賞使也?!?/p>
37. 杯盤狼藉
解釋:意思是桌上的杯盤放的亂七八糟,形容宴飲已畢或將畢時的情景。
出處:《史記·滑稽列傳》:“日暮酒闌,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錯,杯盤狼藉?!?/p>
38. 短小精悍
解釋:形容人身軀短小,精明強悍;也形容文章或發(fā)言簡短而有力。
出處:《史記·游俠列傳》:“解為人短小精悍?!?/p>
39. 不約而同
解釋:指事先沒有約定而相互一致。
出處:《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應對而皆動,不謀而俱起,不約而同會。”
40. 不寒而栗
解釋:原義是不冷而發(fā)抖;形容內心恐懼至極。
出處:《史記·酷吏列傳》:“是日皆報殺四百余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滑民佐吏為治?!?/p> 3
41. 改過自新
解釋:改正過失或錯誤,重新做起。
出處:《史記·吳王濞列傳》:“(吳王)詐稱病不朝,于古法當誅,文帝弗忍,因賜幾杖,德至厚,當改過自新?!?/p>
42. 陳陳相因
解釋:原指皇倉之糧逐年增加,陳糧上壓陳糧。后多比喻沿襲老一套,無創(chuàng)造革新。
出處:《史記·平準書》:“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于外,至腐敗不可食?!?/p>
43. 各自為戰(zhàn)
解釋:意思是指各自成為獨立的單位進行戰(zhàn)斗。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君王能自陳以東傅海,盡與韓信;睢陽以北至谷城,以與彭越;使各自為戰(zhàn),則楚易敗也?!?/p>
44. 國士無雙
解釋:指一國獨一無二的人才。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
45. 決勝千里
解釋:決定千里之外戰(zhàn)役的勝利。形容將帥雄才大略,指揮若定。
出處:《史記·留侯世家》:“運籌帷帳中,決勝千里外,子房功也?!?/p>
46. 灌夫罵座
解釋:灌夫酒后罵人泄憤,形容為人剛直敢言。
出處:《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武安遂怒,劾灌夫罵座不敬,系居室。”
47. 貴不可言
解釋:意思是極其高貴,以至無法用語言來表達;舊時相面的人卜測人的前程時常說的話。
出處:《史記·高祖本紀》:“老父曰:'向者夫人、嬰兒皆似君,君相貴不可言。’高祖乃謝曰:'誠如父言,不敢忘德?!?/p>
48. 忽忽不樂
解釋:形容若有所失而不高興的樣子。
出處:《史記·梁孝王世家》:“三十五年冬,復朝。上疏欲留,上弗許。歸國,意勿勿不樂?!?/p>
49. 救火揚沸
解釋:沸:開水。本意是抱薪救火,揚湯止沸。比喻解決問題方式不當,不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也形容情況危急。
出處:《史記·酷吏列傳序》:“當是之時,吏治若救火揚沸,非武健嚴酷?!?/p>
50. 樂善好施
解釋:意思是喜歡做善事,樂于拿財物接濟有困難的人。
出處:《史記·樂書論》:“聞徵音,使人樂善而好施;聞羽音,使人整齊而好禮?!?/p>
51. 利令智昏
解釋:指因貪圖利益而使頭腦發(fā)昏;比喻因貪圖私利而喪失理智,把什么都忘記。
出處:《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鄙語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貪馮亭邪說,使趙陷長平四十余萬眾,邯鄲幾亡?!?/p>
52. 季布一諾
解釋:比喻極有信用,不食言。
出處:《史記·季布欒布列傳》:“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p>
53. 控名責實
解釋:控:引;責:求。使名聲與實際相符。
出處:《史記·太史公自序》:“名家苛察繳繞,使人不得反其意,專決于名而失人情,故曰“使人儉而善失真。”若夫控名責實,參伍不失,此不可不察也?!?/p>
54. 立錐之地
解釋:指插錐尖的一點地方,形容極小的一塊地方;也比喻極小的安身之處。
出處:《史記·留侯世家》:“滅六國之后,使無立錐之地?!?/p>
55. 櫟陽雨金
解釋:意思是比喻意外的恩賜。
出處:《史記·秦本紀》:“捍獻公呴十八年,雨金櫟陽?!?/p>
56. 舉鼎絕臏
解釋:意思是雙手舉鼎,折斷脛骨;比喻能力小,不能負擔重任。
出處:《史記·秦本紀》:“王與孟說舉鼎,絕臏。”
57. 六出奇計
解釋:原指陳平所出的六條妙計;后泛指出奇制勝的謀略。
出處:《史記·陳丞相世家》:“凡六出奇計,輒益邑,凡六益封。”
58. 每飯不忘
解釋:意思是時刻不忘。
出處:《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文帝曰:'吾居代時,吾尚食監(jiān)高袪數(shù)為我言趙將李齊之賢,戰(zhàn)于鉅鹿下。今吾每飯,意未嘗不在鉅鹿也?!?/p>
59. 略不世出
解釋:意思是謀略高明,世間少有。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此所謂功無二于天下,而略不世出者也?!?/p>
60. 門不夜關
解釋:社會安寧,風氣良好。
出處:《史記·循吏列傳》:“二年,市不豫賈。三年,門不夜關,道不拾遺?!?/p> 4
61. 名不虛立
解釋:意思是宜有此盛名,果然不虛妄。
出處:《史記·游俠列傳》:“名不虛立,士不虛附?!?/p>
62. 旁若無人
解釋:意思是身旁好像沒有人,形容態(tài)度傲慢,不把別人放在眼里。
出處:《史記·刺客列傳》:“荊軻嗜酒,日與狗屠及高漸離飲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漸離擊筑,荊柯和而歌市中,相樂也,已而相泣,旁若無人者。”
63. 奇貨可居
解釋:意思是指把稀有的貨物儲存起來,等待高價賣出去。后比喻拿某種專長或獨占的東西作為資本,等待時機,以撈取名利地位。
出處:《史記·呂不韋列傳》:“子楚,秦諸庶孼孫,質于諸侯,車乘進用不饒,居處困,不得意。呂不韋賈邯鄲,見而憐之,曰:'此奇貨可居?!?/p>
64. 千門萬戶
解釋:意思是形容殿宇深廣或形容人戶眾多。
出處:《史記·孝武本紀》:“於是作建章宮,度為千門萬戶?!?/p>
65. 犬吠之盜
解釋:意思指小偷。
出處:《史記·酷吏列傳》:“盡十二月,郡中毋聲,毋敢夜行,野無犬吠之盜。”
66. 人人自危
解釋:原義是每個人都存戒心,覺得有危險;形容恐懼不安。
出處:《史記·李斯列傳》:“法令誅罰,日益深刻,群臣人人自危,欲畔者眾?!?/p>
67. 輕慮淺謀
解釋:指考慮不全面,計劃不周密。
出處:《史記·趙世家》:“李兌謂肥義曰:'夫小人有欲,輕慮淺謀,徒見其利而不顧其害,同類相推,俱入禍門。’”
68. 人微權輕
解釋:即指人的資歷淺,威望低,權力不能使大家信服。
出處:《史記·司馬穰苴列傳》:“臣素卑賤,君擢之閭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權輕,愿得君之寵臣,國之所尊,以監(jiān)軍,乃可?!?/p>
69. 三令五申
解釋:意思是多次命令和告誡。
出處:《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出宮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孫子分為二隊,以王之寵姬二人各為隊長,皆令持戟。……約束既布,乃設鐵鉞,即三令五申之。”
70. 白魚入舟
解釋:本義指白鰷跳入船中。比喻用兵必勝的征兆,也形容好兆頭開始。
出處:《史記·周本紀》:“武王渡河,中流,白魚躍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祭……諸侯皆曰:'紂可伐矣?!?/p>
71. 人心難測
解釋:指人的心思難以揣測。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始常山王、成安君為布衣時,相與為刎頸之交……此二人相與,天下至歡也。然而卒相禽者,何也?患生于多欲,而人心難測也?!?/p>
72. 聲名狼藉
解釋:意思是比喻名聲非常惡劣。
出處:《史記·蒙恬列傳》:“毅對曰:'……此四君者,皆為大失,而天下非之,以其君為不明,以是藉于諸侯?!?/p>
73. 數(shù)見不鮮
解釋:意思是本指對于常來之客,就不宰殺禽獸招待。后指常常見到,并不新奇。
出處:《史記·酈生陸賈列傳》:“一歲中往來過他客,率不過再三過,數(shù)見不鮮,無久慁公為也?!?/p>
74. 四海為家
解釋:原指帝王占有全國,后指什么地方都可以當作自己的家,亦指志在四方,不留戀故鄉(xiāng)或個人小天地。
出處:《漢書·高帝記》:“且夫天子以四海為家?!?/p>
75. 首鼠兩端
解釋:指在兩者之間猶豫不決或動搖不定;形容形容遲疑不決,瞻前顧后。
出處:《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武安已罷朝,出止車門,召韓御史大夫載,怒曰:'與長孺共一老禿翁,何為首鼠兩端?’”
76. 手足異處
解釋:意思是指被殺。
出處:《史記·孔子世家》:“'匹夫而營惑諸侯者罪當誅!請命有司。’有司加法焉,手足異處?!?/p>
77. 舐糠及米
解釋:意思是舔米外的糠,一直舔到里面的米,比喻占據(jù)的地方再奪取政權,也比喻由表及里,逐步進逼。
出處:《史記·吳王濞列傳》:“里語有之,舐糠及米?!?/p>
78.坐上琴心
解釋:意思是指男子對女子的愛慕之情。
出處:《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漢司馬相如宴于臨邛富人卓王孫家,時卓王孫有女文君新寡,相如于座上以琴聲傳意,文君心悅,遂夜奔相如?!?/p>
79. 使羊將狼
解釋:比喻不足以統(tǒng)率指揮。也比喻使仁厚的人去駕馭強橫而有野心的人,這要壞事。
出處:《史記·留侯世家》:“太子所與俱諸將,皆嘗與上定天下梟將也,今使太子將之,此無異使羊將狼也。”
80. 四通五達
解釋:意思是形容交通極便利。
出處:《史記·酈生陸賈列傳》:“夫陳留,天下之沖,四通五達之郊也?!?/p> 5
81. 人頭畜鳴
解釋:意思是指罵人的話,指雖然是人,但象畜類一樣愚蠢;也比喻人的行為非常惡劣。
出處:《史記·秦始皇本紀》:“(胡亥)誅(李)斯、(馮)去疾,任用趙高。痛哉言乎!人頭畜鳴?!?/p>
82. 如狼牧羊
解釋:意思是同狼放養(yǎng)羊一般。
出處:《史記·酷吏列傳》:“寧成為濟南都尉,其治如狼牧羊。”
83. 犬牙相制
解釋:意思是指地界連接,如犬牙交錯,可以互相牽制。
出處:《史記·孝文帝紀》:“高帝封王子弟,地犬牙相制?!?/p>
84. 天下無雙
解釋:指天下找不出第二個;形容出類拔萃,獨一無二。
出處:《史記·信陵君列傳》:“始吾聞夫人弟公子天下無雙?!?/p>
85. 外寬內深
解釋:意思是指外貌寬厚而實則城府很深。
出處:《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弘為人意忌,外寬內深。諸嘗與弘有卻者,雖詳與善,陰報其禍?!?/p>
86. 天冠地屨
解釋:意思是比喻雙方相差極大。
出處:《史記·日者列傳》:“夫卜而有不審,不見奪糈;為人主計而不審,身無所處。此相去遠矣,猶天冠地屨也?!?/p>
87. 同類相求
解釋:意思是指物之同類者互相聚合。
出處:《史記·伯夷列傳》:“同明相照,同類相求,云從龍,風從虎?!?/p>
88. 危若朝露
解釋:意思是危險得像清早的露水一樣,太陽一出就要消失,形容面臨滅亡,情況危急。
出處:《史記·商君列傳》:“君之危若朝露,尚將欲延年益壽乎!”
89. 天人之際
解釋:意思是指代天人關系。
出處:《史記·報任少卿書》:“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p>
90. 舞文弄法
解釋:指歪曲法律條文,舞弊徇私。
出處:《史記·貨殖列傳》:“吏士舞文弄法,刻章偽書,不避刀鋸之誅者,沒于賂遺也?!?/p>
91. 相提而論
解釋:意思是指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談論或看待。
出處:《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相提而論,是自明揚主上之過?!?/p>
92. 望屋而食
解釋:意思是是謂軍行不帶糧草,隨處就食。
出處:《史記·秦始皇本紀論》:“然陳涉以戍卒散亂之眾數(shù)百,奮臂大呼,不用弓戟之兵,鉏耰白梃,望屋而食,橫行天下。”
93. 賢良方正
解釋:意思是漢文帝時推選的一種舉薦官吏后備人員的制度,唐宋沿用,設賢良方正科。指德才兼?zhèn)涞暮萌似贰?/p>
出處:《史記·孝文本紀》:“漢文帝下詔云“二三執(zhí)政……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者,以匡朕之不逮。”
94. 心鄉(xiāng)往之
解釋:意思是指對某人或某些事物心里很仰慕。
出處:《史記·孔子世家論》:“《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m不能至,然心鄉(xiāng)往之。余讀孔氏書,想見其為人?!?/p>
95. 睚眥之怨
解釋:意思是像瞪眼看人這樣的小怨,引申為極小的怨恨。
出處:《史記·范睢蔡澤列傳》:“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
96. 言聽計從
解釋:意思是什么話都聽從,什么主意都采納;形容對某人十分信任。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shù)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用,故吾得以至于此?!?/p>
97. 助紂為虐
解釋:指幫助紂王作惡;比喻幫助惡人做壞事。
出處:《史記·留侯世家》:“今始入秦,即安其樂,此所謂助桀為虐?!?/p>
98. 坐觀成敗
解釋:指冷眼旁觀人家的成功或失敗。
出處:《史記·田叔列傳》:“見兵事起,欲坐觀成?。灰妱僬?,欲合從之?!?/p>
99. 左提右挈
解釋:挈:帶領。比喻共相扶持。
出處:《史記·張耳陳余列傳》:“夫以一趙尚易燕,況以兩賢王左提右挈,而責殺王之罪,滅燕易矣。”
100. 月滿則虧
解釋:意思是月圓則缺,比喻事物發(fā)展到極點則開始衰退。
出處:《史記·范雎蔡澤列傳》:“語曰'日中則移,月滿則虧?!锸t衰,天地之常數(shù)也。
6
101. 一旦一夕
解釋:形容很短的時間。
出處:《史記·太史公自序》:“臣弒君,子弒父,非一旦一夕之故也,其漸久矣?!?/p>
102. 言人人殊
解釋:意思是指各人有各人的意見。同一消息或事情,各人卻說成各不相同的情形。
出處:《史記·曹相國世家》:“盡召長老諸生,問所以安集百姓,如齊故諸儒以百數(shù),言人人殊。參未知所定?!?/p>
103. 因人成事
解釋:指本身沒有能力,依靠他人的力量完成事情。
出處:《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公等碌碌,所謂因人成事者也?!?/p>
104. 沾沾自喜
解釋:指自己覺得美好而得意;多用于形容對自己的成績感到滿足得意,表現(xiàn)出一種輕浮的樣子。
出處:《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魏其者,沾沾自喜耳。”
105. 以暴易暴
解釋:用殘暴勢力代替殘暴勢力,指統(tǒng)治者換了,暴虐的統(tǒng)治沒有改變。
出處:《史記·伯夷列傳》:“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p>
106. 一敗涂地
解釋:原指―旦失敗就肝腦涂染遍地,形容慘敗;后用于潰敗的不可收拾。
出處:《史記·高祖本紀》:“天下方擾,諸侯并起,今置將不善,壹敗涂地。吾非敢自愛,恐能薄,不能完父兄子弟,此大事,愿更相推擇可者?!?/p>
107. 一意孤行
解釋:指不接受別人的勸告,頑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觀想法去做。
出處:《史記·酷吏列傳》:“公卿相造請禹,禹終不報謝,務在絕知友賓客之請,孤立行一意而已?!?/p>
108. 異軍特起
解釋:指另組一支軍隊,自樹一幟;比喻另一種力量或派別卓然興起。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少年欲立嬰便為王,異軍蒼頭特起。”
109. 大失所望
解釋:指原來的希望完全落空。
出處:《史記·高祖本記》:“秦人大失望?!?/p>
110. 拔山蓋世
解釋:原義力能拔掉大山,形容人的力氣強大或志向遠大。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籍長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氣過人……于是項王乃悲歌忼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111. 獨當一面
解釋:指單獨承當一方面的工作或使命。
出處:《史記·留侯世家》:“而漢王之將,獨韓信可屬大事,當一面?!?/p>
112. 倒行逆施
解釋:原指做事違反常理,不擇手段,現(xiàn)多指所作所為違背時代潮流或人民意愿。
出處:《史記·伍子胥列傳》:“吾日暮途遠,吾故倒行而逆施之?!?/p>
113. 腹誹心謗
解釋:意思指心懷不滿,暗中發(fā)泄。
出處:《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魏其、灌夫日夜招聚天下豪杰壯士與論議,腹非而心謗?!?/p>
114. 家徒四壁
解釋:意思是家里只有四周的墻壁,形容家中十分貧窮,一無所有。
出處:《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與馳歸成都,家居徒四壁立。”
115. 海市蜃樓
解釋:原指海邊或沙漠中,由于光線的反射和折射,空中或地面出現(xiàn)虛幻的樓臺城郭,蜃(蛤蜊)為雉(麻雀)入海所化?,F(xiàn)多比喻虛無縹緲的事物。
出處:《史記·天官書》:“海旁蜄(蜃)氣象樓臺;廣野氣成宮闕然。云氣各象其山川人民所聚積?!?/p>
116. 汗流浹背
解釋:原義是汗水流得滿背都是,形容非??謶只驊M愧,現(xiàn)也形容流汗很多,衣服都濕透了。
出處:《史記·陳丞相世家》:“孝文皇帝既益明習國家事,朝而問右丞相勃曰:'天下一歲決獄幾何?’。勃謝曰:'不知?!瘑枺?#39;天下一歲錢谷出入幾何?’勃又謝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對。”
117. 恨入骨髓
解釋:意思是形容痛恨到極點。
出處:《史記·秦本紀》:“繆公之怨此三人,入于骨髓。”
118. 匡亂反正
解釋:意思是消除混亂局面,恢復正常秩序。
出處:《史記·太史公自序》:“仲尼悼禮廢樂崩,追修經術,以達王道,匡亂世反之于正?!?/p>
119. 后來居上
解釋:原指資歷淺的反而位在資歷長的之上;現(xiàn)在多用來比喻后來的人和事,進步很快,趕上或超過了先前的。
出處:《史記·汲鄭列傳》:“始黯列為九卿,而公孫弘、張湯為小吏。及弘、湯稍益貴……或尊用過之。黯褊心,不能無少望,見上,前言曰:'陛下用群臣如積薪耳,后來者居上?!鄙夏?。
120. 價值連城
解釋:意思是物品價值抵得上連在一起的許多城池,形容物品十分貴重。
出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趙惠文王時,得楚和氏璧。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原以十五城請易璧?!?/p> 7
121. 解衣推食
解釋:意思是把穿著的衣服脫下給別人穿,把正在吃的食物讓別人吃。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shù)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
122. 門可羅雀
解釋:原指門外可張網捕雀;后形容門庭冷落、賓客稀少之況。
出處:《史記·汲鄭列傳》:“太史公曰:夫以汲、鄭之賢,有勢則賓客十倍,無勢則否,況眾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為廷尉,賓客闐門;及廢,門外可設雀羅?!?/p>
123. 平易近人
解釋:意思是對人和藹可親,沒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指文字淺顯,容易了解。
出處:《史記·魯周公世家》:“平易近民,民必歸之。”
124. 身先士卒
解釋:指作戰(zhàn)時將領親自帶頭,沖在士兵前面?,F(xiàn)代也指領導帶頭,走在群眾前面。
出處:《史記·淮南衡山列傳》:“當敵勇敢,常為士卒先?!?/p>
125. 期期艾艾
解釋:指西漢人周昌口吃,講起話來常重說“期期”;多用于形容人口吃,吐詞重復,說話不流利。
出處:《史記·張丞相列傳》:“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雖欲廢太子,臣期期不奉詔?!?/p>
126. 取而代之
解釋:意思是奪取別人的地位而由自己代替,也指以某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秦始皇游會稽,渡浙江,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127. 喪家之犬
解釋:意思是無家可歸的狗。比喻無處投奔,到處亂竄的人。
出處:《史記·孔子世家》:“東門有人,其顙似堯,其項類皋陶,其肩類子產,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喪家之狗。”
128. 死灰復燃
解釋:原比喻失勢的人重新得勢,現(xiàn)常比喻已經消失了的惡勢力又重新活動起來。
出處:《史記·韓長儒列傳》:“安國曰:'死灰獨不復然(燃)乎?’田甲曰:'然即溺之?!?/p>
129. 獸聚鳥散
解釋:意思是像鳥獸一樣時聚時散。比喻聚散無常。也比喻烏合之眾。
出處:《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無匈奴之性,獸聚而鳥散,從之如搏影?!?/p>
130. 脫穎而出
解釋:原指錐尖透過囊袋顯露出來,比喻有才能的人得到機會,即本領全部顯現(xiàn)出來。
出處:《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平原君曰:'夫賢士之處世也,譬若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毛遂曰:'臣乃今日請?zhí)幠抑卸J顾煸绲锰幠抑?,乃穎脫而出,非特其末見而已。’”
131. 松枝掛劍
解釋:意思是比喻重信義。
出處:《史記·吳太伯世家》:“季札之初使,北過徐君。徐君好季札劍,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為使上國,未獻。還至徐,徐君已死。於是乃解其寶劍,系之徐君冢樹而去。從者曰:'徐君已死,尚誰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許之,豈以死倍吾心哉!’”
132.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解釋:意為即使楚國只剩下三個氏族,也能滅掉秦國。比喻即使弱小,團結一致也能成功。它代表了一種情緒化的堅定信念。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故楚南公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
133. 隨波逐流
解釋:比喻自己沒有立場和主見,只是隨著潮流走。
出處:《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夫圣人者,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混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
134. 為民請命
解釋:指替老百姓請求保全生命或解除困苦,泛指有相當?shù)匚坏娜舜戆傩障虍敊嗾哧愂隼щy,提出要求。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因民之欲,西鄉(xiāng)為百姓請命,則天下風走而響應矣,孰敢不聽!”
135. 相見恨晚
解釋:意思是遺憾相識太晚。
出處:《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天子召見三人,謂曰:'公等皆安在?何相見之晚也?!?/p>
136. 先發(fā)制人
解釋:原指在戰(zhàn)爭中的雙方,先采取行動的往往處于主動地位,可以制伏對方;后來泛指先下手采取行動。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秦二世元年七月,陳涉等起大澤中。其九月,會稽守通謂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時也。吾聞先即制人,后則為人所制。吾欲發(fā)兵,使公及桓楚將?!?/p>
137. 熙熙攘攘
解釋:形容人來人往,非常熱鬧擁擠。
出處:《史記·貨殖列傳》:“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p>
138. 引車賣漿
解釋:意思是拉大車的,做小買賣的。指平民百姓。
出處:《史記·魏公子列傳》:“'公子引車入市,侯生下見其客朱亥?!郑?#39;公子聞趙有處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賣漿家?!?/p>
139. 敵不可假
解釋:意思是不可寬容敵人。
出處:《史記·春申君列傳》:“臣聞之,敵不可假,時不可失?!?/p>
140. 運籌帷幄
解釋:指在帳幕中謀劃軍機,擬定作戰(zhàn)策略。
出處:《史記·太史公自序》:“運籌帷幄之中,制勝于無形,子房計謀其事,無知名,無勇功,圖難于易,為大于細?!?/p>
8
141. 吳市吹簫
解釋:原指春秋時楚國的伍子胥逃至吳國,在市上吹簫乞食。比喻在街頭行乞。
出處:《史記·范睢蔡澤列傳》:“伍子胥橐載而出昭關,夜行晝伏,至于陵水,無以糊其口,膝行蒲伏,稽首肉袒,鼓腹吹簫,乞食于吳市?!?/p>
142. 一言九鼎
解釋:指一句話重于九鼎;形容說話極有分量。
出處:《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于九鼎大呂?!?/p>
143. 夜郎自大
解釋:原指國土很小的夜郎國王自以為大,比喻人不自量力,妄自尊大。
出處:《史記·西南夷列傳》:“滇王與漢使者言曰:'漢孰與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為一州主,不知漢廣大?!?/p>
144. 周公吐哺
解釋:比喻為了招攬人才而操心忙碌。形容禮賢下士,求才心切。
出處:《史記·魯周公世家》:“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於天亦不賤矣。然我一沐三捉發(fā),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子之魯,慎無以國驕人?!?/p>
145. 懸門抉目
解釋:意思是以之為烈士殉國的典故。
出處:《史記·伍子胥列傳》:“抉吾眼縣吳東門之上,以觀越寇之滅吳也。”
146. 變風易俗
解釋:意思是指改變舊的風氣和習俗。
出處:《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向使秦緩其刑罰,薄賦倒斂……變風易俗,化于海內,則世世必安矣。”
147. 瞻云就日
解釋:原指賢明的君主恩澤施及尤民,后多比喻得近天子。
出處:《史記·五帝本紀》:“就之如日,望之如云。”
148. 中原逐鹿
解釋:意思是指群雄并起,爭奪天下,中原本來指我國黃河中下游一帶,是中華民族的發(fā)祥地。后來泛指整個中國。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秦之綱絕而維弛,山東大擾,異姓并起,英俊烏集。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蹠之狗吠堯,堯非不仁,狗因吠非其主。當是時,臣唯獨知韓信,非知陛下也。且天下銳精持鋒欲為陛下所為者甚眾,顧力不能耳。又可盡亨之邪?”
149. 內視反聽
解釋:意思是指既能反省自己的言行,也能聽取別人的意見。
出處:《史記·商君列傳》:“反聽之謂聰,內視之謂明,自勝之謂強?!?/p>
150. 相門有相
解釋:意思是宰相門里還出宰相,舊指名門子弟能繼承父兄事業(yè)。
出處:《史記·孟嘗君列傳》:“文聞將門必有將,相門必有相。”
151. 仰取俯拾
解釋:意思是低頭拾地上的東西,抬頭拿上面的東西,形容一舉一動都有收獲。
出處:《史記·貨殖列傳》:“以鐵冶起,富至巨萬。然家自父兄子孫約,俯有拾,仰有取?!?/p>
152. 羊狠狼貪
解釋:意思是原指為人兇狠,爭奪權勢;后比喻貪官污吏的殘酷剝削。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因下令軍中曰:'猛如虎,狠如羊,貪如狼,強不可使者,皆斬之。’”
153. 舟中敵國
解釋:意思是同船的人都可能成為敵人。比喻大家反對,十分孤立。
出處:《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盡為敵國也。”
154. 高陽酒徒
解釋:原義是漢代酈食其欲投效劉邦,被誤以為儒生而遭拒,遂自稱為“高陽酒徒”,始被劉邦所用;后泛指好飲酒而放蕩不羈的人。
出處:《史記·酈生陸賈列傳》:“復入言沛公,吾高陽酒徒也,非儒人也?!?/p>
155. 鞠躬君子
解釋:意思是謹敬盡職的人。
出處:《史記·韓長孺列傳論》:“壺遂之內廉行脩,斯鞠躬君子也。”
156. 同明相照
解釋:意思是謂二光相互映照而愈明;比喻杰出人物得賢者揄揚而聲名更顯。
出處:《史記·伯夷列傳》:“同明相照,同類相求?!?/p>
157. 談言微中
解釋:意思是形容說話委婉曲折而切中事理。
出處:《史記·滑稽列傳》:“天道恢恢,豈不大哉!談言微中,亦可以解紛?!?/p>
158. 引繩批根
解釋:比喻合力排斥異己。
出處:《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及魏其侯失勢,亦欲倚灌夫引繩批根生平慕之后棄之者?!?nbsp;
159. 又生一秦
解釋:意思是又造成一個強敵。
出處:《史記·張耳陳馀列傳》:“陳王相國房君諫曰:秦未亡而誅武臣等家,此又生一秦也?!?/p>
160. 脅肩累足
解釋:意思是恐懼的樣子。
出處:《史記·吳王濞傳》:“嘗患見疑,無以自白。今脅肩累足,猶懼不見釋?!?/p> 9
161. 為德不卒
解釋:意思是指沒有把好事做到底。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公,小人也,為德不卒。”
162. 巖居川觀
解釋:意思是居于巖穴而觀賞川流;形容隱居生活悠閑自適,超然世外。
出處:《史記·范雎蔡澤列傳》:“君何不以此時歸相印,讓賢者而授之,退而巖居川觀?!?/p>
163. 衣繡夜行
解釋:意思是穿著精美鮮艷的錦繡衣服夜間上街行走。比喻人富貴以后不為人知。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項王)曰:'富貴不歸故鄉(xiāng),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
164. 山河帶礪
解釋:意思是泰山小得象塊磨刀石,黃河細得象條衣帶;比喻時間久遠,任何動蕩也決不變心。
出處:《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帶,泰山若礪,國以永寧,爰及苗裔?!?/p>
165. 大名難居
解釋:意思是指盛名之下不易自處。
出處:《史記·越王勾踐世家》:“句踐以霸,而范蠡稱上將軍。還反國,范蠡以為大名之下,難以久居……乃裝其輕寶珠玉,自與其私徒屬乘舟浮海以行?!?/p>
166. 登壇拜將
解釋:比喻指任命將帥以及其他主持工作的首腦人物。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何曰:'王素慢無禮,今拜大將如 呼小兒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擇良日,齋戒,設壇。具禮,乃可耳。’王許之?!?/p>
167. 百二山河
解釋:意思是比喻山河險固之地。
出處:《史記·高祖本紀》:“秦,形勝之國,帶河山之險,縣隔千里,持戟百萬,秦得百二馬?!?/p>
168. 巧發(fā)奇中
解釋:形容善于乘機發(fā)表意見,后能為事實所證實。
出處:《史記·孝武本紀》:“少君資好方,善為巧發(fā)奇中?!?/p>
169. 發(fā)蒙振落
解釋:原義是揭去蒙蓋在眼睛上的障礙,振落下樹枝上的枯葉;比喻輕而易舉,毫不費力。
出處:《史記·汲黯傳》:“好直諫,守節(jié)死義,難惑以非。至如說丞相弘,如發(fā)蒙振落耳?!?/p>
170. 風起云蒸
解釋:意思是事物迅速興起,聲勢浩大。
出處:《史記·太史公自序》:“秦失其政,而陳涉發(fā)跡,諸侯作難,風起云蒸,卒亡秦族?!?/p>
171. 以貌取人
解釋:指根據(jù)外貌來判別一個人的品質才能。
出處:《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p>
172. 以古非今
解釋:意思用歷史故事抨擊當前的政治。
出處:《史記·秦始皇本紀》:“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p>
173. 正襟危坐
解釋:意思是整一整衣服,端正地坐著。形容嚴肅或拘謹?shù)臉幼印?/p>
出處:《史記·日者列傳》:“宋忠、賈誼瞿然而悟,獵纓正襟危坐。”
174. 應弦而倒
解釋:意思是隨著弓弦的聲音而倒下;形容射箭技藝高超。
出處:《史記·李將軍列傳》:“其射,見敵急,非在數(shù)十步之內,度不中不發(fā),發(fā)即應弦而倒?!?/p>
175. 坐不安席
解釋:形容心中有事,坐立不安。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且國兵新破,王坐不安席?!?/p>
176. 指事類情
解釋:意思是謂闡述事理,譬喻情狀。
出處:《史記·老子韓非列傳》:“然善屬書離辭,指事類情,用剽剝儒、墨,雖當世宿學不能自解免?!?/p>
177. 鐘鳴鼎食
解釋:指擊鐘列鼎而食,形容貴族的豪華排場。
出處:《史記·貨殖列傳》:“灑削,薄技也,而郅氏鼎食。馬醫(yī)淺方,張里擊鐘?!?/p>
178. 心非巷議
解釋:意思是心里不滿,而在私下議論。
出處:《史記·秦始皇本紀》:“入則心非,出則巷議?!?/p>
179. 因勢利導
解釋:指順著事情發(fā)展的趨勢向有利的方向引導。
出處:《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善戰(zhàn)者,因其勢而利導之?!?/p>
180. 爽然若失
解釋:形容心中無主、空虛悵惘的神態(tài)。
出處:《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讀《鵩鳥賦》,同生死,輕去就,又爽然自失矣?!?/p> 10
181.勝任愉快
解釋:意思是指有能力擔當某項任務或工作,而且能很好地完成。
出處:《史記·酷吏列傳》:“當是之時,吏治若救火揚沸,非武健嚴酷,惡能勝其任而愉快乎?”
解釋:意思是錐子放在口袋里,錐尖就會露出來;比喻有才能的人不會長久被埋沒,終能顯露頭角。
出處:《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夫賢士之處世也,譬若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
解釋:意思是無法盡說,極言其多。
出處:《史記·太史公自序》:“海外殊俗,重譯款塞,請來獻見者,不可勝道?!?/p>
184.飛鳥盡,良弓藏
解釋:這里是指一個人失去了利用價值,就被殺掉或者落下個比別人更慘的下場。
出處:《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范蠡遂去,自齊遺大夫種書曰:'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
解釋:意思是眉目傳情,心神招引。
出處:《史記·貨殖列傳》:“今夫趙女鄭姬,設形容,揳鳴琴,揄長袂,躡利屐,目挑心招,出不遠千里,不擇老少者,奔富厚也?!?/p>
186.馬上得天下
解釋:喻指武功建國。
出處:《史記·酈生陸賈列傳》:“陸生時時前說稱《詩》《書》。高帝罵之曰:'乃公居馬上而得之,安事《詩》《書》!’陸生曰:'居馬上得之,寧可以馬上治之乎?且湯武逆取而以順守之,文武并用,長久之術也?!?/p>
解釋:本義指百姓沒有辦法生活下去;形容生活極端困苦。
出處:《史記·張耳陳馀列傳》:“財匱力盡,民不聊生?!?/p>
解釋:比喻積小才能成大。
出處:《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太史公曰:語曰'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臺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際,非一代之智也?!?/p>
解釋:原義是桃樹、李樹不會說話,但因其花朵美艷,果實可口,人們紛紛去摘取,于是便在樹下踩出一條路來;比喻為人真誠篤實,自然能感召人心。
出處:《史記·李將軍列傳》:“《傳》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其李將軍之謂也!余睹李將軍,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辭。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彼其忠實心誠信于士大夫也。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諭大也?!?/p>
190. 怒發(fā)沖冠
解釋:原義是憤怒得頭發(fā)直豎,頂著帽子;形容極端憤怒。
出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fā)上沖冠。”
191. 判若鴻溝
解釋:比喻事物的界線。形容界線很清楚,區(qū)別很明顯。
出處:《史記·高祖本紀》:“項羽恐,乃與漢王約,中分天下,割鴻溝而西者為漢,鴻溝而東者為楚。”
192. 明珠暗投
解釋:原意是明亮的珍珠,暗里投在路上,使人看了都很驚奇。比喻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視。也比喻好東西落入不識貨人的手里。
出處:《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臣聞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暗投人于道路,人無不按劍相眄者。何則?無因而至前也?!?/p>
193. 勞苦功高
解釋:意思是形容做事勤苦而功勞很大;多用以慰問和贊頌別人。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續(xù)耳?!?/p>
194. 抱頭鼠竄
解釋:意思是像老鼠那樣驚慌逃跑,形容失敗后狼狽逃跑。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始常山王、成安君為布衣時,相與為刎頸之交,后爭張黡、陳澤之事,二人相怨。常山王背項王,奉項嬰頭而竄,逃歸于漢王?!?/p>
195. 捷足先登
解釋:原義是腳步快捷者最先登上高峰,比喻行事捷速能先人一步獲得所求。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p>
196. 歌功頌德
解釋:意思是頌揚功績和德行。
出處:《史記·周本紀》:“民皆歌樂之,頌其德?!?/p>
197. 抱薪救火
解釋:指抱著柴火救火,比喻以錯誤的方法消除災禍,結果反而使災禍擴大。
出處:《史記·魏世家》:“且夫以地事秦,譬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p>
198. 不贊一詞
解釋:指文章寫得很好,別人不能再添一句話。也指一言不發(fā)。
出處:《史記·孔子世家》:“至于為《春秋》,筆則筆,削則削,子夏之徒,不能贊一辭?!?/p>
199. 揚揚自得
解釋:指非常得意,常用于形容人的形態(tài)十分得意。
出處:《史記·管晏列傳》:“晏子為齊相,出,其御之妻從門間而窺其夫。其夫為相御,擁大蓋,策駟馬,意氣揚揚,甚自得也?!?/p>
200. 作壁上觀
解釋:原指雙方交戰(zhàn),自己站在壁壘上旁觀。后多比喻在一旁觀望,不給予幫助。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楚戰(zhàn)士無不一以當十,楚兵呼聲動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懦恐。”
編者:晚君,來源:每晚一卷書(ID:JYXZ89896),腹有詩書氣自華,再忙也別忘記給自己充電,歡迎關注每晚一卷書。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