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經(jīng)典】其寧惟永——永寧寺與建筑師郭安興

北魏·泥塑佛面像(動脈影 攝)

這是北魏洛陽永寧寺中,

泥塑佛面的其中一尊。

這一抹悠遠深邃而又神秘莫測的微笑,

曾經(jīng)是否令你動容?


1月15日,

其寧惟永——北魏洛陽永寧寺特展

在洛陽博物館開展。

本次展覽,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洛陽博物館聯(lián)合舉辦。


永寧寺

永寧寺作為北魏王朝的皇家寺院,不僅有著極高的政治地位,其內(nèi)的永寧寺塔作為中古時代的“第一高塔”,更是成為北魏洛陽城的“地標”建筑。圍繞這座飽負盛名的永寧寺有著怎樣的精彩故事?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洛陽漢魏城隊的考古工作者,為您解答。 

???

“皇家首剎”,地位尊崇

“以永寧寺的建造為代表,北魏時期佛教與佛寺建筑的發(fā)展,達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洛陽漢魏城隊隊長劉濤說,寺院林立是北魏洛陽城的顯著特點。北魏是佛教大盛的時期,洛陽作為首都,是當時佛教傳播的中心,城中寺廟數(shù)量眾多。楊衒之的《洛陽伽藍記》描寫了洛陽城中梵剎林立的景象,全書以永寧寺為開篇,正是因其為北魏王朝“皇家首剎”的尊崇地位。

為何永寧寺的地位如此特殊?劉濤說,北魏洛陽永寧寺是對平城永寧寺的延續(xù),而且都是北魏孝文帝設(shè)計、規(guī)劃的。孝文帝遷都洛陽初期,便詔定“太和之制”。循此規(guī)定,北魏洛陽城修建之初,僅在內(nèi)城規(guī)劃了一座佛寺,即為永寧寺,其余佛寺皆設(shè)于外郭城。永寧寺焚毀后宣武帝所建造的景明寺,雖占地面積更大,但已處在外郭城之中了。

然而,到了景明年間,因為北魏宣武帝同樣崇信佛法,這個規(guī)定就被打破了。此后,洛陽城的佛寺數(shù)量迅速增加,最興盛時有佛寺1300余座,遍布內(nèi)城和外郭。宣武帝病逝后,年幼的孝明帝即位,實權(quán)則由胡太后掌控。胡太后極度熱崇佛教,掌權(quán)后大興土木修建佛寺,其中最為浩大的工程便是修筑宏大、奢麗的永寧寺塔。

“作為北魏時期主要譯經(jīng)場所,佛教許多流派都在此譯出多部佛學經(jīng)典,促進了佛教文化的交流。”劉濤說,永寧寺建成后,吸引了眾多中外高僧、皇族居士云集于此,譯經(jīng)傳經(jīng)禮佛,使永寧寺成為中外佛教文化交流的重地。

???

土木之巧,冠于當世

從漢魏洛陽城閶闔門遺址出發(fā),沿著銅駝大街南行數(shù)公里,路西側(cè)一個巨大的近正方形土堆便是考古工作者確定的永寧寺塔基遺跡。塔基平面呈方形,分三層,頂上兩層在地面上屹立可見,底層夯基四周約百米,中層、上層面積逐級縮小。

劉濤說,銅駝大街位于北魏洛陽成宮城正門和正殿正前方,南面直對大城正門宣陽門和城南的祭天郊壇圜丘,顯然是作為都城的軸線大街規(guī)劃設(shè)置的,也是后世都城宮前中軸線大街的雛形。永寧寺毗鄰都城中軸,其重要地位也可從此窺見一斑。

“永寧寺塔無疑是當時世界范圍內(nèi)體量最大的木構(gòu)建筑,并有很大可能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的'第一高塔’?!眲f,據(jù)《水經(jīng)注》載,永寧寺塔高49丈,有學者曾作推算,其高度約合今136米,可謂是北魏洛陽城中最引人矚目的“摩天大廈”。其規(guī)模宏大,建造技術(shù)高超,在佛塔結(jié)構(gòu)、寺院布局等方面都有著承前啟后的意義。

???

塑像之美,融合南北

永寧寺遺址是如何被考古工作者發(fā)現(xiàn)的?劉濤介紹,20世紀60年代,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員對漢魏洛陽城遺址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發(fā)掘勘探,并結(jié)合文獻記載,確定了永寧寺的大致位置。

此后,考古工作者多次對永寧寺遺址進行發(fā)掘,不僅揭露出寺院院門、中心塔基和后殿建筑基址等眾多建筑遺跡,也獲取了永寧寺的規(guī)模、形制以及木塔基礎(chǔ)建造結(jié)構(gòu)等重要信息。同時,永寧寺遺址出土的大量泥塑佛像殘件,不僅豐富了塔內(nèi)造像的內(nèi)容,而且個個造型精美,堪稱中國雕塑史上難得的藝術(shù)珍品,洛陽博物館館藏文物北魏永寧寺泥塑人面像正是其中極具代表性的一件。

“永寧寺遺址發(fā)掘出的遺跡與遺物,對研究歷史、建筑史以及當時的佛教文化和雕塑藝術(shù)來說都是極為重要的發(fā)現(xiàn)?!眲f,永寧寺出土塑像,雖多殘破,但數(shù)量龐大且集中出土。它們代表了當時最高的藝術(shù)水平,同時融合了北方、南方的藝術(shù)特征,形成了一種獨具特色的“洛陽風格”。結(jié)合洛陽地區(qū)北魏石窟造像、石刻畫像、墓俑藝術(shù)來看,這也反映出了一種多元風格的融合。這種藝術(shù)風格是民族融合、中外文化交融的結(jié)果,可謂是中古時期藝術(shù)變革的高峰,極具辨識度。同時,這種風格也為隋唐盛世的藝術(shù)文化風格奠定了基礎(chǔ),并進一步影響海內(nèi)外多地。

記者:梁笑宇
通訊員:黃思源
審核:王閣


【傳奇】北魏永寧寺建筑師郭安興

嚴輝



永寧寺為北魏王朝于都城洛陽營建的著名皇家佛寺,在佛寺的中部曾經(jīng)建有一座舉世矚目的木構(gòu)佛塔,堪稱是中國建筑史上的奇跡。這座木塔的塔基在1979年已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進行了考古發(fā)掘,其結(jié)構(gòu)和面貌已經(jīng)展示在世人的面前。然而有關(guān)主持修建永寧寺的北魏建筑師郭安興事跡卻很少見諸于文獻。


2001年洛陽市第二文物工作隊在洛陽西工區(qū)紗廠西路發(fā)現(xiàn)一座北魏墓(HM555),出土墓志一方。墓志記載了郭安興的生平事跡、家族世系和有關(guān)永寧寺的一些情況,因此有必要作一詳細的分析和研究。

墓志,青石質(zhì),方形。長、寬各50 厘米,厚12厘米。行16 字,共17 行,魏體,凡252字。墓志題款“魏故河澗太守郭君墓志” 。墓主人郭定興,太原晉陽人,曾任河澗太守,卒于北魏正光三年(522)四月。志文的主要內(nèi)容:“君諱定興,太原晉陽人也……曾祖珍,南來客。聰睿識譏,聲和館邸。祖諱達,鎮(zhèn)遠將軍,蘭臺御史。父諱沙,庫部莫提,濟陰太守。清明矛亮,世有嘉稱。君諱興,始于事親,忠于事君。積階漸進,遂至今授。溫良謹讓,德順民心。正光三年四月末遇患而卒。弟強弩將軍,永寧、景明都將,名安興。智出天然,妙感靈授。所為經(jīng)建,世莫能傳。論功酬庸,以授方伯…… 于維郭氏,誕目周胃,其根既深,其族爾茂。乃祖乃父,世襲華秀。偉哉河澗,聲播趙守。睿弟明敏,特察天授。欽泣友于情禮,光究敬銘棣前, 千載垂摘?!?nbsp;


墓志用較大的篇幅記述了墓主人的弟弟“強弩將軍,永寧、景明都將” 郭安興,說他“智出天然,妙感靈授。所為經(jīng)建,世莫能傳” 。“永寧、景明都將” 一語中的“永寧、景明” 兩詞相連,考《洛陽伽藍記》的記載無疑是指北魏洛陽城中的永寧寺和景明寺?!岸紝ⅰ?,北魏始設(shè),其職掌主要分為領(lǐng)兵、鎮(zhèn)戍、營作三類。

 “都將” 一詞用在永寧寺、景明寺之后,說明此“都將” 的職掌不是領(lǐng)兵、鎮(zhèn)戍, 而是營作。志文中關(guān)于郭安興建筑才華的描述也可以佐證這一觀點。所以“ 永寧、景明都將” 應(yīng)是負責建造永寧寺、景明寺的官吏。

墓志資料表明墓主人之弟郭安興聰慧睿智,善于營建,曾做過主持永寧寺營建的都將。《魏書》中也記載有一位名叫郭安興的建筑匠師,據(jù)《魏書·術(shù)藝列傳》:“世宗、肅宗時,豫州人柳儉、殿中將軍關(guān)文備、郭安興并機巧。洛中制永寧寺九層佛圖,安興為匠也?!?這二人除了姓名一致外,還有許多其他的相同之處:其一,生活的時代相同。

墓志的紀年為北魏孝明帝正光年間,而《魏書》所記為“世宗(宣武帝)、肅宗(孝明帝)” 時人。其二,生平事略都與北魏洛陽永寧寺有關(guān)。前者“永寧、景明都將”,后者“ 洛中制永寧寺九層佛圖,安興為匠” 。其三,均擅長于營建。前者“智出天然,妙感靈授。所為經(jīng)建,世莫能傳?!?后者“安興并機巧” 。正是由于這些種種的相同使我們有理由確信:墓主人之弟, “永寧、景明都將名安興” 者, 就是《魏書》中所記載的永寧寺塔的建造匠師郭安興。

郭安興作為北魏時代一位偉大的建筑師,與另一位北魏建筑師蔣少游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但是文獻記載卻很少,僅見于《魏書·術(shù)藝列傳》和《北史·藝術(shù)列傳》。二書的記述略同,比較簡略?!?魏故河澗太守郭君墓志” 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新資料,可以補史之缺。

墓志言及郭安興聰慧明敏、特享天授,說明他具有獨特的建筑才華。他所建造的作品, “世莫能傳”,這一點合乎歷史事實。

永寧寺建于北魏孝明帝熙平元年(516),最初是由孝文帝確立規(guī)劃。神龜元年任城王元澄奏云:“仰惟高祖,定鼎篙徨,卜世悠遠……故都城制云,城內(nèi)唯擬一永寧寺地,郭內(nèi)唯擬尼寺一所,余悉城郭之外?!保ā段簳め尷现尽罚┛梢?,早在遷都洛陽的初期,在城中建造永寧寺已是北魏最高統(tǒng)治者訂立的都城建設(shè)規(guī)劃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但是直到孝明帝時才由胡太后付諸實施。“ 肅宗熙平中,于城內(nèi)太社西,起永寧寺。靈太后親率百僚,表基立剎?!保ā段簳め尷现尽罚┊敃r永寧寺是洛陽城內(nèi)佛寺建筑的最杰出代表。


據(jù)《洛陽伽藍記》記載,永寧寺中部偏北的佛殿形如皇宮太極殿,寺內(nèi)有僧房一千余間;四周建有圍墻,上施短椽覆之以瓦,狀似宮墻;東西南北各開一門,南門樓三重去地20丈,形似皇宮的端門。寺內(nèi)外遍植樹木花草,環(huán)以綠水,儼然佛國勝地。永寧寺最富盛名的當數(shù)寺院中部的木構(gòu)佛塔, “中有九層佛圖一所,架木為之,舉高九十丈。上有金剎,復高十丈;合去地一千尺。去京師百里,已遙見之”。這座佛塔不僅結(jié)構(gòu)上“彈土木之功,窮造形之巧” ,其外觀裝飾也極盡奢侈豪華。關(guān)于永寧寺塔的高度,各種史籍有不同的記載,根據(jù)《水經(jīng)注·谷水》所記高49 丈(約合今120米-130米)。在當時的技術(shù)條件下,建造如此巨大體量和如此高度的木結(jié)構(gòu)建筑,在中國建筑史乃至世界建筑史上都是一個奇跡,創(chuàng)造這個奇跡的建筑師正是郭安興。

《魏書》記載“洛中制永寧寺九層浮圖,安興為匠” ?!盀榻场?的語意有些籠統(tǒng),郭安興在永寧寺及永寧寺塔建造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魏書》似乎只說出了一半,即永寧寺塔的建造匠師。


墓志稱他是“永寧、景明都將” ,從而進一步明確地告訴我們,郭安興是這項工程的直接主持者、建造者。墓志中關(guān)于他建筑才華的描述,結(jié)合《魏書》“為匠” 的意思,又給我們一個比較明確的印象:郭安興直接參與永寧寺及永寧寺塔的整體設(shè)計與具體建造(郭安興是永寧寺及永寧寺塔的設(shè)計者和建造者),“ 論功酬庸,以授方伯” 。

據(jù)墓志記載郭安興任強弩將軍,按太和二十三年的定制,秩從七品,屬于下級官吏。他還任景明寺都將。景明寺也是一處皇家寺院, 位于城南宣陽門外一里御道東,因宣武帝景明年間創(chuàng)立,故名景明寺?!堵尻栙に{記》記載:“至正光年中,太后始造七層浮圖一所, 去地百初……妝飾華麗, 伴于永寧?!本懊魉聝?nèi)的這座與永寧寺塔相媲美的佛塔,仍是出自安興之手。郭安興曾任強弩將軍和曾主持景明寺的營建,這也是文獻中所不見的新史料。

郭安興的家族世系,墓志提到了四位人物:曾祖郭珍、祖郭達、父郭沙、兄郭定興(墓主人),這四人史書均無傳。曾祖郭珍,未具官職,僅言“南來客” 。大約郭氏一族原本不是太原晉陽人,間或是從中原(平城以南某個地方)遷至太原。南北朝時期的“客” ,是寄食于豪門貴族之人,社會地位低下。其地位低于良人,而高于奴婢。祖郭達, 鎮(zhèn)遠將軍,蘭臺御史。鎮(zhèn)遠將軍,按太和二十三年以前的制度屬從三品下。蘭臺,御史臺的別稱,蘭臺御史品秩從五品中。父郭沙,庫部莫提,濟陰太守。庫部,太和十五年(491)始置(《魏書·官氏志》),說明郭沙應(yīng)是獻文帝、孝文帝時人。莫提的職守不詳。兄郭定興(墓主人),河澗太守,卒于正光三年(52),生年不知,應(yīng)生活在孝文帝至孝明帝時代。

墓志說他“積階漸進,遂至今授。溫良謹讓,德順民心” 。按太和二十三年的定制,郡太守的官秩在第四品至第六品之間。綜合起來看郭氏家族諸先人及定興、安興兄弟的官職品秩不高,基本上屬于中下級官吏,整個家族可能非豪門望族。

《魏書》列傳五十記述了另一位與永寧寺有關(guān)的重要人物李志,他曾任永寧寺典作副將。李志是北魏名臣李彪的兒子。

李彪, “家世寒微,少孤貧,有大志,弩學不倦” 。在孝文帝時歷任員外散騎常侍、假冠軍將軍、東道副將、假征虜將軍、御史中尉(第三品上),領(lǐng)著作郎,兼度支尚書(第二品中)。

北魏的御史中尉權(quán)力非常大,負責“督司百僚”, 且掌“百官朝會名冊” 。彪多次出使南朝,還參與編撰國史。李彪的女兒, “幼而聰令,彪每奇之, 教之書學,讀誦經(jīng)傳” 。世宗宣武帝詔為婕妤。李彪的兒子李志,“字鴻道,博學有才干。年十余歲,便能屬文?!崩钪練v任符璽郎中、徐州平東府司馬、后軍將軍(從四品)、中散大夫( 第四品)、輔國將軍( 從三品)、永寧寺典作副將。后又摧為南荊州刺史, 加征虜將軍(從三品)。

李氏家族雖然出身寒微,但得到了皇族的恩寵。李彪父子官至從三品到第二品中,屬于高級官吏,可見地位顯赫。李氏家族擅長的是著作撰述、詩詞歌賦,而非是營建,這一點文獻記述很清楚。以此推想作為“永寧寺典作副將” 的李志在永寧寺建造中的作用,不可能是具體設(shè)計或?qū)嵤┙ㄔ?,而是另有?zhí)掌?!暗渥鞲睂ⅰ?, 《魏書·官氏志》中無載。

“典作” 按字面理解有督辦營作之義?!段簳だ畋雮鳌酚浝钪尽?以軍功累轉(zhuǎn)后軍將軍(從四品)、中散大夫(第四品)、輔國將軍(從三品)、永寧寺典作副將”  。文中在敘述他的官職時, 品秩是依次加高的,永寧寺典作副將被排在最后??梢姟?永寧寺典作副將” 的品秩較高,可能不會低于從三品,而當時朝廷內(nèi)負責營作的將作大匠的官職品秩也不過是從三品。以李志當時的身份來領(lǐng)“ 永寧寺典作副將”,足能證明這個職位非同一般。與“永寧寺典作副將” 相比,“永寧寺都將” 的品秩可能較低。

北魏時期的“都將” 如果是執(zhí)掌領(lǐng)兵、鎮(zhèn)戍, 地位一般較高,而執(zhí)掌營作方面的,地位一般較低。按郭安興當時所任強弩將軍的品秩(從七品),推想永寧寺都將的品秩也不會太高。目前看來至少存在著兩類負責管理永寧寺營建的官吏:“永寧寺典作副將” 和“永寧寺都將” 。他們的職掌不同,職位等級亦有差別。“典作大將、副將” 負責督建,其地位較高,由朝廷委派重臣擔任。“都將” 在“ 典作大將、副將” 的統(tǒng)轄下,負責具體實施建造。“都將” 的地位較低,并且是由具有一定技術(shù)專長的人來擔。永寧寺是北魏王朝的國寺,在當時最高統(tǒng)治者心目中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自然會受重視。

整個建筑工程不僅聚集了大量的國家物力、財力,也集中了一大批在建筑、藝術(shù)等方面的一流人才。要建筑如此龐大的工程,其管理機構(gòu)可能也很復雜。派大臣來督建,選用有才干的官員來主持,應(yīng)該是合乎情理的。《魏書·官氏志》中不見關(guān)于“永寧寺典作副將” 、“ 永寧寺都將” 的記載,此二職有可能不是常設(shè),事畢而職盡。

《魏故河澗太守郭君墓志》 的發(fā)現(xiàn),首先印證了史籍對北魏建筑師郭安興記載的正確性,同時也豐富了我們對他生平的了解,補充許多歷史的資料。墓志中有關(guān)郭安興事跡、家族世系的記載,不能完全把它看成一種單純的歷史人物史傳。由于永寧寺的特殊歷史地位和在建筑技術(shù)方面巨大成就,使得它被賦予更深層次的意義。對于諸如考古學、歷史學、建筑學等學科的研究而言,這些內(nèi)容是一種背景式、基礎(chǔ)性的資料,值得我們特別的關(guān)注。

原題《北魏永寧寺建筑師郭安興事跡的新發(fā)現(xiàn)及相關(guān)問題》嚴輝,刊《中原文物》2004年第5期。

        


《洛陽伽藍記》中關(guān)于永寧寺的描述


永寧寺,熙平元年靈太后胡氏所立也,在宮前閶闔門南一里御道西。

其寺東有太尉府,西對永康里,南界昭玄曹,北鄰御史臺。閶闔門前御道東有左衛(wèi)府,府南有司徒府。司徒府南有國子學,堂內(nèi)有孔丘像,顏淵問仁、子路問政在側(cè)。國子學南有宗正寺,寺南有太廟,廟南有護軍府,府南有衣冠里。御道西有右衛(wèi)府,府南有太尉府,府南有將作曹,曹南有九級府,府南有太社,社南有凌陰里,即四朝時藏冰處也。

中有九層浮圖一所,架木為之,舉高九十丈。上有金剎,復高十丈,合去地一千尺。去京師百里,已遙見之。初,掘基至黃泉下,得金像三十軀,太后以為信法之征,是以營建過度也。剎上有金寶瓶,容二十五斛。寶瓶下有承露金盤一十一重,周匝皆垂金鐸。復有鐵鎖四道,引剎向浮圖四角,鎖上亦有金鐸。鐸大小如一石甕子。浮圖有九級,角角皆懸金鐸,合上下有一百三十鐸。浮圖有四面,面有三戶六窗,并皆朱漆。扉上各有五行金鈴,合有五千四百枚。復有金環(huán)鋪首,殫土木之功,窮造形之巧,佛事精妙,不可思議。繡柱金鋪,駭人心目。至于高風永夜,寶鐸和鳴,鏗鏘之聲,聞及十馀里。

浮圖北有佛殿一所,形如太極殿。中有丈八金像一軀,中長金像十軀,繡珠像三軀,金織成像五軀,玉像二軀。作工奇巧,冠于當世。僧房樓觀,一千馀間,雕梁粉壁,青瑣綺疏,難得而言。栝柏椿松,扶疏檐雷,叢竹香草,布護階墀。

是以常景碑云:“須彌寶殿,兜率凈宮,莫尚于斯”也。外國所獻經(jīng)像,皆在此寺。寺院墻皆施短椽,以瓦覆之,若今宮墻也。四面各開一門。南門樓三重,通三閣道,去地二十丈,形制似今端門。圖以云氣,畫彩仙靈,列錢青瑣,赫奕華麗。拱門有四力士,四獅子,飾以金銀,加之珠玉,莊嚴煥炳,世所未聞。東西兩門亦皆如之,所可異者,唯樓兩重。北門一道,上不施屋,似烏頭門。其四門外,皆樹以青槐,亙以綠水,京邑行人,多庇其下。路斷飛塵,不由渰云之潤;清風送涼,豈藉合歡之發(fā)?
詔中書舍人常景為寺碑文。

景字永昌,河內(nèi)人也。敏學博通,知名海內(nèi)。太和十九年,為高祖所器,拔為律博士,刑法疑獄,多訪于景。正始初,詔刊律令,永作通式,敕景共治書侍御史高僧裕、羽林監(jiān)王元龜、尚書郎祖瑩、員外散騎侍郎李琰之等撰集其事。又詔太師彭城王勰、青州刺史劉芳入預(yù)其議。景討正科條,商榷古今,甚有倫序,見行于世,今律二十篇是也。又共芳造洛陽宮殿門閣之名,經(jīng)途里邑之號。出除長安令,時人比之潘岳。其后歷位中書舍人、黃門侍郎、秘書監(jiān)、幽州刺史、儀同三司。學徒以為榮焉。景人參近侍,出為侯牧,居室貧儉,事等農(nóng)家,唯有經(jīng)史,盈車滿架。所著文集數(shù)百馀篇,給事中封幃伯作序行于世。

裝飾畢功,明帝與太后共登之。視宮中如掌內(nèi),臨京師若家庭。以其目見宮中,禁人不聽升之。

街之嘗與河南尹胡孝世共登之,下臨云雨,信哉不虛!時有西域沙門菩提達摩者,波斯國胡人也。起自荒裔,來游中土。見金盤炫日,光照云表,寶鐸含風,響出天外;歌詠贊嘆,實是神功。自云:年一百五十歲,歷涉諸國,靡不周遍,而此寺精麗,閻浮所無也。極佛境界,亦未有此??诔蠠o,合掌連日。

至孝昌二年中,大風發(fā)屋拔樹,剎上寶瓶,隨風而落,人地丈馀。復命工匠更鑄新瓶。
建義元年,太原王爾朱榮總士馬于此寺。

榮字天寶,北地秀容人也。世為第一領(lǐng)民酋長,博陵郡公。部落八千馀,家有馬數(shù)萬匹,富等天府。武泰元年二月中帝崩,無子,立臨洮王世子釗以紹大業(yè),年三歲,太后貪秉朝政,故以立之。榮謂并州刺史元天穆曰:“皇帝晏駕,春秋十九,海內(nèi)士庶,猶曰幼君。況今奉未言之兒,以臨天下,而望升平,其可得乎?吾世荷國恩,不能坐看成敗,今欲以鐵馬五千,赴哀山陵,兼問侍臣帝崩之由,君竟謂何如?”穆曰:“明公世跨并肆,雄才杰出,部落之民,控弦一萬。若能行廢立之事,伊霍復見于今日?!睒s即共穆結(jié)異姓兄弟。穆年大,榮兄事之。榮為盟主,穆亦拜榮。于是密議長君諸王之中不知誰應(yīng)當璧。遂于晉陽,人各鑄像不成,唯長樂王子攸像光相具足,端嚴特妙。是以榮意在長樂。遣蒼頭王豐入洛,約以為主。長樂即許之,共克期契。榮三軍皓素,揚旌南出。太后聞榮舉兵,召王公議之。時胡氏專寵,皇宗怨望,人議者莫肯致言。惟黃門侍郎徐紇曰:“爾朱榮馬邑小胡,人才凡鄙,不度德量力,長戟指闕,所謂窮轍拒輪,積薪候燎!今宿衛(wèi)文武,足得一戰(zhàn),但守河橋,觀其意趣;榮懸軍千里,兵老師弊,以逸待勞,破之必矣?!焙笕患v言,即遣都督李神軌、鄭季明等,領(lǐng)眾五千,鎮(zhèn)河橋。四月十一日,榮過河內(nèi),至高頭驛。長樂王從雷陂北渡,赴榮軍所。神軌、季明等見長樂王往,遂開門降。十二日,榮軍于芒山之北,河陰之野。十三日召百官赴駕,至者盡誅之,王公卿士及諸朝臣死者二千馀人。十四日車駕人城,大赦天下,改號為建義元年,是謂莊帝。于時新經(jīng)大兵,人物殲盡,流進之徒,驚駭未出。莊帝肇升太極,解網(wǎng)垂仁,唯散騎常侍山偉一人拜恩南闕。加榮使持節(jié)中外諸軍事大將軍,開府北道大行臺、都督十州諸軍事大將軍、領(lǐng)左右、太原王。其天穆為侍中、太尉公、世襲并州刺史、上黨王。起家為公卿牧守者,不可勝數(shù)。二十日洛中草草,猶自不安。死生相怨,人懷異慮。貴室豪家,棄宅競竄;貧夫賤士,襁負爭逃。于是出詔,濫死者,普加褒贈。三品以上,贈三公。五品以上,贈令仆。七品以上,贈州牧。白民贈郡鎮(zhèn)。于是稍安。帝納榮女為皇后。進榮為柱國大將軍,錄尚書事,馀官如故。進天穆為大將軍,馀官皆如故。

永安二年五月,北海王元顥復人洛,在此寺聚兵。

顥,莊帝從兄也。孝昌末鎮(zhèn)汲郡。聞爾朱榮入洛陽,遂南奔蕭衍。是年人洛,莊帝北巡。顥登皇帝位,改年曰建武元年。顥與莊帝書曰:“大道既隱,天下匪公。禍福不追,與能義絕。朕猶庶幾五帝,無取六軍。正以糠粃萬乘,錙銖大寶,非貪皇帝之尊,豈圖六合之富?直以爾朱榮往歲人洛,順而勤王,終為魏賊。逆刃加于君親,鋒鏑肆于卿宰。元氏少長,殆欲無遺。已有陳恒盜齊之心,非無六卿分晉之計。但以四海橫流,欲篡未可;暫樹君臣,假相拜置。害卿兄弟,獨夫介立。遵養(yǎng)待時,臣節(jié)詎久?朕睹此心寒,遠投江表,泣請梁朝,誓在復恥。風行建業(yè),電赴三川,正欲問罪于爾朱,出卿于桎梏;恤深怨于骨肉,解蒼生于倒懸。謂卿明眸擊節(jié),躬來見我,共敘哀辛,同討兇羯。不意駕人成皋,便爾北渡。雖迫于兇手,勢不自由;或貳生素懷,棄劍猜我。聞之永嘆,撫衿而失。何者?朕之于卿,兄弟非遠。連枝分葉,興滅相依。假有內(nèi)鬩,外猶御侮,況我與卿,睦厚偏篤,其于急難,棄親即仇,義將焉據(jù)也?且爾朱榮不臣之跡,暴于旁午,謀魏社稷,愚智同見。卿乃明白疑于必然,托命豺狼,委身虎口,棄親助賊,兄弟尋戈。假獲民地,本是榮物;若克城邑,絕非卿有。徒危宗國,以廣寇仇??熨\莽之心,假卞莊之利。有識之士,咸為慚之。今家國隆替,在卿與我,若天道助順,誓茲義舉,則皇魏宗社,與運無窮。倘天不厭亂,胡羯未殄,鴟鳴狼噬,薦食河北,在榮為福,于卿為禍,豈伊異人?尺書通意,卿宜三復。義利是圖,富貴可保,徇人非慮,絕不食言,自相魚肉。善擇元吉,勿貽后悔。”此黃門郎祖瑩之詞也。時帝在長子城,太原王、上黨王來赴急難。六月,帝圍河內(nèi),太守元桃湯、車騎將軍宗正珍孫等為顥守,攻之弗克。時暑炎赫,將士疲勞,太原王欲使帝幸晉陽,至秋更舉大義,未決。召劉助筮之,助曰:“必克?!庇谑侵撩鞅M力攻之,如其言。桃湯、珍孫并斬首,以殉三軍。顥聞河內(nèi)不守,親率百僚出鎮(zhèn)河橋,特遷侍中安豐王延明往守硤石。七月,帝至河陽,與顥隔河相望。太原王命車騎將軍爾朱兆潛師渡河,破延明于硤石。顥聞延明敗,亦散走。所將江淮子弟五千人,莫不解甲相泣,握手成別。顥與數(shù)十騎欲奔蕭衍,至長社,為社民斬其首,傳送京師。二十日,帝還洛陽,進太原王天柱大將軍,馀官亦如故;進上黨王太宰,馀官亦如故。

永安三年,逆賊爾朱兆囚莊帝于寺。

時太原王位極心驕,功高意侈,與奪任情,臧否肆意。帝怒謂左右曰:“朕寧作高貴鄉(xiāng)公死,不作漢獻帝生。”九月二十五日,詐言產(chǎn)太子,榮、穆并入朝,莊帝手刃榮于明光殿,穆為伏兵魯暹所殺,榮世子部落大人亦死焉。榮部下車騎將軍爾朱陽都等二十人隨人東華門,亦為伏兵所殺。唯右仆射爾朱世隆素在家,聞榮死,總榮部曲,燒西陽門,奔河橋。至十月一日,隆與榮妻北鄉(xiāng)郡長公主至芒山馮王寺為榮追福薦齋。即遣爾朱侯討伐、爾朱那律歸等領(lǐng)胡騎一千,皆白服來至郭下,索太原王尸喪。帝升大夏門望之,遣主書牛法尚謂歸等曰:“太原王立功不終,陰圖釁逆,王法無親,已依正刑,罪止榮身,馀皆不問。卿等何為不降?官爵如故。”歸曰:“臣從太原王來朝陛下,何忽今日枉致無理?臣欲還晉陽,不忍空去,愿得太原王尸喪,生死無恨。”發(fā)言雨淚,哀不自勝。群胡慟哭,聲振京師。帝聞之,亦為傷懷。遣侍中朱元龍赍鐵券與世隆,待之不死,官位如故。世隆謂元龍曰:“太原王功格天地,道濟生民,赤心奉國,神明所知。長樂不顧信誓,枉害忠良,今日兩行鐵字,何足可信?吾為太原王報仇,終不歸降!”元龍見世隆呼帝為長樂,知其不款,且以言帝。帝即出庫物置城西門外,募敢死之士,以討世隆,一日即得萬人。與歸等戰(zhàn)于郭外,兇勢不摧。歸等屢涉戎場,便利擊刺;京師士眾未習軍旅,雖皆義勇,力不從心。三日頻戰(zhàn),而游魂不息。帝更募人斷河橋。有漢中人李苗為水軍,從上流放火燒橋。世隆見橋被焚,遂大剽生民,北上太行。帝遣侍中源子恭、黃門郎楊寬,領(lǐng)步騎三萬,鎮(zhèn)河內(nèi)。世隆至高都,立太原太守長廣王嘩為主,改號曰建明元年。爾朱氏自封為王者八人。長廣王都晉陽,遣潁川王爾朱兆舉兵向京師。子恭軍失利。兆自雷陂涉渡,擒莊帝于式乾殿。帝初以黃河奔急,謂兆未得猝濟,不意兆不由舟楫,憑流而渡。是日水淺,不及馬腹,故及此難。書契所記,未之有也。街之曰:“昔光武受命,冰橋凝于滹水;昭烈中起,的盧踴于泥溝;皆理合于天,神祗所福,故能功濟宇宙,大庇生民。若兆者,蜂目豺聲,行窮梟獍,阻兵安忍,賊害君親,皇靈有知,鑒其兇德!反使孟津由膝,贊其逆心?!兑住贩Q天道禍淫,鬼神福謙,以此驗之,信為虛說?!睍r兆營軍尚書省,建天子金鼓,庭設(shè)漏刻,嬪御妃主,皆擁之于幕。鎖帝于寺門樓上。時十二月,帝患寒,隨兆乞頭巾,兆不與,遂囚帝送晉陽,縊于三級寺。帝臨崩禮佛,愿不為國王。又作五言曰:“權(quán)去生道促,憂來死路長。懷恨出國門,含悲入鬼鄉(xiāng)。隧門一時閉,幽庭豈復光?思鳥吟青松,哀風吹白楊。昔來聞死苦,何言身自當?!敝撂甓加鲗m赴京師,葬帝靖陵。所作五言詩即為挽歌詞。朝野聞之,莫不悲慟,百姓觀者,悉皆掩涕而已。

永熙三年二月,浮圖為火所燒。帝登凌云臺望火,遣南陽王寶炬、錄尚書事長孫稚將羽林一千救赴火所,莫不悲惜,垂淚而去。火初從第八級中平旦大發(fā),當時雷雨晦冥,雜下霰雪,百姓道俗,咸來觀火,悲哀之聲,振動京邑。時有三比丘,赴火而死。火經(jīng)三月不滅。有火人地尋柱,周年猶有煙氣。

其年五月中,有人從東萊郡來云:“見浮圖于海中,光明照耀,儼然如新,海上之民,咸皆見之。俄然霧起,浮圖遂隱?!?/span>

至七月中,平陽王為侍中斛斯椿所挾,奔于長安。十月而京師遷鄴。

內(nèi)容來自公眾號:在土星的標志下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河南洛陽偃師 永寧寺塔:北魏都城最大寺院!塔高千尺 毀于雷擊!
北魏洛陽永寧寺塔遺址
混亂時代之中的美——承上啟下的南北朝(中)
洛陽永寧寺的土木神功
永寧寺造像,遺落1500年的巔峰之作
北魏太原士族之崛起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