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關(guān)中記憶 | 過年期間的習俗(每小平)

金牛辭舊歲,瑞虎迎新年。

過年團圓,攜禮拜年。

過年走親訪友的敬語:等候客人稱“恭候”;賓客來到稱“光臨”;接待客人稱“恭迎”;未能迎接稱“失迎”;中途先走稱“失陪”;請人勿送稱“留步”;看望他人稱“拜訪”;請人赴約稱“賞光”;初次見面稱“久仰”;很久未見稱“久違”;邀友做客稱“恭請”;陪伴朋友用“奉陪”;請人解答用“請教”;請人幫忙用“勞駕”;接受好意用“領(lǐng)情”;請人指點說“賜教”……

按照長安民間習俗,親戚朋友間互訪拜年的形式,可根據(jù)彼此社會關(guān)系的親密程度,遵循“由內(nèi)及外,由近及遠” 原則。分為四種類型:

 一是走親戚。初一或初二以后必須帶著禮物去到父母親家。進門后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禮,然后再給長輩們依次跪拜??梢院炔枇奶?,吃飯、玩?;虺鐾饪淳吧?。在長安韋曲、杜曲一帶,走親戚從初二開始先到丈人家、外甥到舅家拜年,或到姑家、姨家拜年走親朋好友家的風俗。初二出嫁的女兒回娘家、要夫妻同行,俗稱“迎婿日”??傊?,七大姑、八大姨家都要走一遍,不上那家去,他們心里不美氣、會犯病。主要親戚送四樣禮,寓意四季發(fā)財、四季平安、事事如意。如果親友家有小孩,需準備發(fā)“紅包”。曾記得,母親手挎裝滿精心制作大肉包子、瓶子酒的竹籃,引領(lǐng)我姊妹們到舅父家出門的情景,熱情的舅父、表哥表姐歡迎我們的難忘時刻……

十里鄉(xiāng)俗不同。然而,在長安區(qū)細柳、斗門等地區(qū),卻講究大年初一新女婿到丈人家走親拜年的,其它風俗大致也同長安中東部一樣。

 二是禮節(jié)性拜訪。如給同事、朋友拜年,一進屋門,僅向佛像三叩首,如與主人系平輩,則只須拱手(左手握右拳)或握手禮。平輩行禮時,抱拳拱手;給長輩行禮時,雙手抱拳前舉,左手握右拳拱手齊眉,上下加重搖動三下,重禮可作揖后鞠躬。(女子則相反,但不抱拳、只壓手。)也有的主動跪拜,主人應離座作攙扶狀,連說免禮表示謙恭。這種情況一般不宜久坐,寒暄兩句客套話就可告辭。主人受拜后,應擇日回拜。

 三是感謝性拜訪。凡一年來對別人欠情的(如老師、領(lǐng)導、律師、醫(yī)生、經(jīng)理等) 就要帶上些禮物送去,借拜年之機,表示感謝。

 四是串門式的拜訪。對于左鄰右舍的街坊,平日沒有多大來往,但見面都能說得來,到了年節(jié)、只是到院門里,見面彼此一抱拳說:“恭喜發(fā)財!”“一順百順!”“新年好!”或“過年好!”等吉祥祝福話,主家都需要回敬對方才是。方便時也可在屋里坐一會兒,無過多禮節(jié)。

 如果因故未及循例行禮、日后補行的,謂之“拜晚年”。漢族拜年的風俗,從漢代開始,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必親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賀。東漢時稱為“刺”,故名片又稱“名刺”。明代以后,許多人家在家門口貼一個紅紙袋,專收名帖,叫“門簿”。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拜年的習俗亦不斷增添新的內(nèi)容和形式。現(xiàn)在人們除了沿襲古今的拜年方式外,又興起了書信、名信片、電話、電報拜年、手機短信、微信和視頻網(wǎng)絡拜年等方式。

 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發(fā)給晚輩。據(jù)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崇,因為“歲”與“崇”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織成龍形,置于床腳或炕頭,此記載見于清代富察敏崇所著《燕京歲時記》;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印制紅包袋)分發(fā)給孩子的壓歲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后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后、由家長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下?,F(xiàn)如今長輩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數(shù)額也越來越大、金額也越來越多。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農(nóng)村經(jīng)濟困難,父母親過年給我們的壓歲錢多為分幣或角幣,很少有伍角或一元的,貳元少有,伍元根本發(fā)不起,壹拾元“大團結(jié)”父母親都少有。曾記得,父母或親友發(fā)給我的分分壓歲錢,舍不得買鞭炮、玩具或糖果,就這每年積攢的壓歲錢還不足交學費的貳元錢……

 占歲。舊時民間以進入新正前幾日的天氣陰晴來占卜本年的年成。此說法始于漢東方朔的《歲占》,謂歲后八日,一日為雞,二日為犬,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八日為谷。如果當日晴朗,則所主之物繁育;當日陰,所主之物不昌。后代沿其習,認為初一至初十,皆以天氣晴朗,無風無雪為吉。后代由占歲發(fā)展成一系列的祭祀、慶?;顒?。有初一不殺雞、初二不殺狗、初三不殺豬……初七不行刑殺人的風俗。

 貼畫雞。古時春節(jié)在門窗上畫雞來驅(qū)鬼怪邪氣。晉朝人著的《玄中記》里說道:度朔山上有株大樹,樹上棲只天雞,當?shù)谝坏狸柟庹盏竭@株大樹上時,天雞就啼鳴了。它一啼,天下的雞就跟著叫起來了。所以春節(jié)所剪的雞,所貼的雞、其實就是象征著天雞。

 古代神話中還有雞是重明鳥變形的說法。據(jù)說堯帝時,遠方的友邦上貢一種能避邪的重明鳥,眾人都歡迎重明鳥的到來,可是貢使不是年年都來,人們就刻了一個木頭狀的重明鳥,或用銅鑄重明鳥放在門戶上,或者在門窗上畫重明鳥,用以嚇退妖魔鬼怪,使之不敢再來。因重明鳥的樣子類似雞,以后人們就逐步改為畫雞或者剪窗花貼在門窗上,也即成為后世剪紙藝術(shù)的源頭。我現(xiàn)在仍然記得,在擦洗凈“架閣”小格格木窗后,母親和姐姐給糊好白紙的窗上用麥面漿糊小心奕奕貼窗花的情景……

 我國古代特別重視雞,稱雞有五德。頭上有冠是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敵在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吃招呼同類是仁德,守夜不失時、天明報曉是信德。因此人們不但在過年時剪雞,而且也把新年的首日定為雞日。

 聚財。俗傳正月初一為掃帚生日。這一天不能動用掃帚、條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會把“掃帚星”引來,招致霉運。不洗衣服、做針線活。垃圾多非要掃地不可,必須從外頭向里邊掃。這一天也不能往外潑水和倒垃圾,怕因此破財?,F(xiàn)在許多地方還保留著這一習俗,大年夜掃除干凈室內(nèi)外,大年初一不大用掃帚、不倒垃圾,備一只大桶,以盛廢水,當日不潑灑。初一不殺生,圖吉祥!此外,大年初一若說錯話、做錯事,不要指責和打罵。

 正月初二:祭財神。初二是開齋日,又是米娘娘生日、也是祭財神日。這天一早,住戶和商號都要祭財神。一般住戶家無常年供奉的財神像或牌位,就臨時到香蠟鋪請一位極糙的木刻板、水彩印刷的“增福積寶財神” 碼兒,或者將除夕接進的那些財神夾在木制夾子上,設一祭壇;鋪戶則仍在原奉祀的“三財”神龕前設壇。是日有登門售財神像者,如不欲購,只能回答“已有”,忌諱說“不要”,以避不祥。原先講究出已嫁女不在娘家過年、看花燈……

買賣人家祭財神一般用五宗大供,即整豬,整羊、整雞、整鴨、紅色活鯉魚等,祈望當年要發(fā)大財。住戶祭財神則用豬、羊肉各一方,饅頭三碗,每碗五個,湯三盅、茶水一杯。買賣人家由掌柜的主持致祭,住戶則由長輩主持致祭。程序是燃燈、拈香、叩首,然后將財神碼兒放在院中錢糧盆內(nèi),用松樹枝、芝麻稈一并焚化,院中此時鞭炮聲如爆豆般炸響。

正月初三又叫“小年朝”。清顧祿《清嘉錄,小年朝》:“正月初三日為小年朝,不掃地、不乞火,不汲水,與歲朝同?!?這一天,凡是住宅旁邊有水井的人家,早晨要拿香火、素菜供在井欄,并將井上除夕所封的紅紙條揭去,叫開井;這天又叫赤狗日,赤狗是熛怒之神,是古代讖緯家所謂五帝之一,即南方之神,司夏天。因此,“小年朝”例應祀祖祭神。小年朝又為谷子生日,民間有忌食米飯的習俗,以為如有犯者,會導致谷物減產(chǎn)。傳統(tǒng)習俗中,正月初三被認為是老鼠嫁女的日子,因而初三晚上要早早休息,不可打擾老鼠嫁女,以免遭到老鼠的禍害。

正月初四:禁出門。這天傳聞是灶君下界查點戶口日,因而眾人禁忌出門。大年初四是祭財神的日子,若老板不請某伙計來拜神,意思是不聘用走人。還有一說:灶王爺初四日要來查戶口,因此也不宜離家遠出。正月初四又稱“羊日”,在老皇歷中占羊,故有“三羊開泰” 的吉祥象征。

正月初五(破五):迎財神、開市。民間傳說初五是財神的生日,因而過了年初一,迎財神是一項重要活動。在財神生日的前一天晚上,各家置辦酒席,為財神賀辰。財神即“五路神”,五路指東西南北中,意為出門五路,皆可得財。為爭市利,商人們先于初四接財神,名曰“搶路頭”,又稱“接財神”。凡接財神須供羊頭和鯉魚,供羊頭有“吉祥”之意,供鯉魚是圖“魚”與“余”諧音、討個吉利。人們深信只要能夠得到財神顯靈,便可發(fā)財致富。因而每到過年,人們都在正月初五零時,打開大門和窗戶,燃香放爆竹、點煙花,向財神表示歡迎,但愿財神爺能把金銀財寶帶到家里,在新的一年里能發(fā)大財。

初五也是舅家給外甥送大燈(燈籠) 的日子,需要好煙好酒、兩頓飯菜的盛情款待。從初五以后,每晚孩童們便可打著豬、牛、羊、雞、魚和火轱轆、宮燈、花燈等在街巷、麥場、房前十字等四處張揚,比試誰家的燈籠好、款式新穎、結(jié)實耐用。娃們一邊打燈籠,一邊唱喝:“燈籠燁,舅家來;他舅給娃買下咧!”“燈籠紅、燈籠滅,誰打燈籠是個鱉……”

開市。舊時春節(jié)期間大小店鋪從大年初一起關(guān)門,在正月初五開市。人們認為:選擇財神生日開市必將招財進寶。正月初五俗稱破五,民俗認為破五前的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婦女們也不再忌門,開始互相走訪拜年、道賀。新嫁女子在這一天歸寧。也有破五這一天不宜做事,否則本年內(nèi)遇事破敗。

要“趕五窮”,包括: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人們臨明即起,放鞭炮,打掃衛(wèi)生。鞭炮要從里往外放,邊放邊往門外走。說是將一切不吉利的東西都轟將出去。這天,民間通行吃餃子,俗稱“捏小人嘴”,做肉菜時要剁得叮咚響,讓四鄰聽見,以示正在剁“小人”。此外,恭送回家過完年的先人們歸塋,鳴放鞭炮……

正月初六:開門迎客,掃除垃圾?!八透F”:送窮是我國古代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其意就是祭送窮鬼(窮神) 。窮鬼又稱“窮子”,相傳窮鬼乃顓頊之子,身材羸弱矮小,性喜穿破衣爛衫,喝稀飯。即使將新衣服送給他,他也會扯破或用火燒出洞以后才穿,宋代送窮風俗很流行。送窮風俗儀式據(jù)《歲時雜記》記載:“人日前一日掃聚糞帚,人未行時,以煎餅七枚覆其上,棄之通衢,以送窮?!?韓愈《送窮文》中,提到要為窮鬼“結(jié)柳作車,引帆上墻” 。這就是說,送窮時既要為“窮鬼”準備象征性的車船,還要給“窮鬼”帶上干糧。有的地方還有“以芭蕉船送窮” 的做法。

正月初六是馬日,可馬到成功!綜合全國各地習俗,各地送窮方式各異,充分反映勞動人民普遍希望辭舊迎新,送走舊日貧窮困苦,迎接新的一年美好生活的共同心思。曾記得,給稻地江村外甥送燈,為抄近路在稻地梁梁上騎自行車,因“路”太窄曲,車倒竹籃內(nèi)食物也倒出來,好在麻花、粽子、燈和蠟完好無損,今日才道出來。大年初六,商店、酒樓正式開張營業(yè),大放鞭炮。如果這天有12歲男孩進店消費,因12是6的兩倍,這叫六六大順。這一天,每家每戶要把過年積存的垃圾扔出去、這叫“送窮鬼”。

正月初七為“人日”、是女媧造人的生日,又稱“人勝節(jié)”或“七元日”。民間傳說,女媧造人時,前六天分別造出了雞、狗、羊、豬、牛和馬,第七天造出了人。因此,漢民族認為,正月初七是“人類的生日”。在古代,“人日”有戴“人勝”的習俗?!叭藙佟笔且环N頭飾,又叫“彩勝”、“華勝”。從晉朝開始有剪彩為花、剪彩為人,或鏤金箔為人貼于屏風或窗戶,戴在頭發(fā)上的習俗。因此,“人日”也稱“人勝節(jié)”。在我國南方一些地區(qū)還有“撈魚生(類似吃生魚片)” 的習俗。寓意“越撈越高,步步高升” 。而在北方則有用炒過的大米拌上飴糖,做成球狀或方狀食品來食用的習俗,叫“響太平”,寓意“太平安康”。香港民眾喜歡吃及第粥,是希望科考狀元高中。人日要尊敬每一個人,連官苻也不能處決罪犯,家長也不能在這一天教訓孩子。

正月初八是谷日、放生祈福。傳說初八日是谷子的生日,也叫順星節(jié),意指諸星下界的日子,天空星斗出得最全。如果這天晴朗、預示今年五谷豐登收成好、天陰則年歉。初八有“放生”活動,就是把家里養(yǎng)的一些魚、鳥拿到戶外,放歸田野大自然中去。初八放生,不僅體現(xiàn)了古人尊重自然萬物和諧相處的品德,也表達了新春之始,企盼世間各種生物興旺發(fā)達的美好愿望。

初九是玉皇大帝的誕辰,要舉行盛大的祭天活動。信眾要主祀玉皇大帝,向天公祝壽、祈求新的一年風調(diào)雨順、平安大吉、身體健康。

正月初十是石頭的生日、老鼠嫁女。這天凡磨、碾、石錘子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動,甚至要祭祀石頭。有的地方甚至設祭享祀石頭,恐傷莊稼。也叫“石不動”、“十不動”,這天石頭可是個寶。河南風俗這一天家家向石頭焚香致敬。午餐必須吃饃餅,人們認為初十吃餅一年之內(nèi)會有財運。在山東鄆城等地有抬石頭神的活動。初九夜,人們將一瓦罐凍結(jié)在一塊平滑的大石頭上;初十早晨,用繩系住瓦罐的鼻子,由十個小伙子輪流抬著走,石頭不落地則預示當年五谷豐收。

在正月舉行的祀鼠活動,亦稱“老鼠嫁女”、“老鼠娶親”。各地祀鼠活動日期不同,有的在正月初七,有的初十。山西平遙縣初十日將面餅置墻根處,名曰“賀老鼠嫁女”。湖南寧遠則以十七日為“老鼠嫁女”,這天忌開啟箱柜,怕驚動老鼠。還有的地區(qū)于老鼠娶妻日很早就上床睡覺,也為不驚擾老鼠,俗謂你擾它一天,它擾你一年。

老鼠嫁女傳說典故略……

十一日是“子婿日”,是岳父宴請女婿的日子。初九慶?!疤旃铡笔O碌娘埐诉€可再利用來招待女婿和女兒,不用再破費。民謠稱為:“十一請子婿?!?/span>

 十二至十五,民諺:有心拜年、十五不晚。過了正月十一,人們開始準備慶祝元宵佳節(jié)。選購燈籠、搭蓋燈棚。童謠:“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燈棚,十三人開燈,十四燈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燈?!?有的地方舞龍舞獅,也有人寫燈謎猜燈謎,來增加節(jié)日歡樂氣氛。

正月十五就是“元宵節(jié)” ,它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大地回春的夜晚,又稱“上元節(jié)”。元宵早期叫“浮元子”后稱“元宵”,生意人冠名“元寶”“湯圓”,可葷可素,風味各異??蓽?、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寓意。這一天少不了吃元霄、湯圓等。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沿灃河一帶也有將燃燈從上游河頭到馬王一帶夜晚“放河燈”。

正月十六日夜晚則是小孩的節(jié)日,從正月初五舅父送來的紙扎火轱轆燈,雞燈、羊燈、魚燈、宮燈和玻璃燈、塑料燈等,從初五晚上打燈籠直到元宵節(jié)。

杜曲童謠:“燈籠也,舅家咧,他舅給娃買下咧;娃把燈籠失塌咧,他媽把娃打扎咧……”玩燈的小孩拿出自己的燈籠懟著別人燈籠重重的一撞,然后笑哈哈的看著別人的燈籠著火,這叫做“碰燈”。習俗講究今年的燈籠不能留到明年,俗稱“年撂”、必須以“碰燈”的方式銷毀掉,來年再用新燈籠。

 元宵節(jié)。農(nóng)歷正月十五的夜晚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古人稱夜為“宵”,正月為元月,因而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jié)、又稱上元節(jié)和十元節(jié)。數(shù)千年來,我國人民在這個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萬盞彩燈,以示慶賀。并要出門賞月、燃燈放焰火、喜猜燈謎、共吃元霄、闔家團聚、同慶佳節(jié)、觀看元霄文藝會演。此外,西安古城墻燈謎會、大明宮、大唐不夜城、大唐芙蓉園游園晚會、長安廣場等地的猜謎燈會,吸引了國內(nèi)外、四面八方的游客前來觀光游覽,人頭攢動,好不熱鬧……

 元宵節(jié)起源于漢朝,據(jù)說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漢惠帝劉盈死后,呂姓篡權(quán),呂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陳平等人在呂后死后,鏟除了呂姓勢力,擁立劉恒為漢文帝。因為平息諸呂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此后每年正月十五之夜,漢文帝都微服出宮,與民同樂,以示紀念。并把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jié)。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也在正月十五。司馬遷在“太初歷”中就把元宵節(jié)列為重大節(jié)日。

 元宵節(jié)又叫燈節(jié),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代。到了唐代,賞燈活動更加興盛,皇宮里、街道上處處掛燈,還要建立高大的燈輪、燈樓和燈樹,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jié)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宋代更重視元宵節(jié),賞燈活動更加熱鬧,燈的樣式也更加豐富多彩。元宵節(jié)燃燈的習俗,經(jīng)過歷朝歷代的傳承,燈式越來越多,燈的名目內(nèi)容也越來越多,有宮燈、鏡燈、風燈、琉璃燈等。元宵節(jié)除燃燈外,開奧運會、國慶節(jié)等重大節(jié)日還要燃放煙花焰火助興,我國的煙花焰火甚至到世界各地進行燃放,廣受觀者好評和稱贊!

 元宵節(jié)也是中國的情人節(jié),因為在封建社會,年輕的女孩不允許出外自由活動,但是過節(jié)時卻可以結(jié)伴出外游玩。元宵節(jié)賞花燈正好是一個交誼的好機會,未婚男女借著賞花燈也順便可以為自己物色對象,也有很多情人借機相會。

 按照中國的民間傳統(tǒng),元宵節(jié)這天,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元宵節(jié)燃燈的風俗始于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里點燈敬佛,令上族、庶民家家戶戶都掛燈。以后這種佛教節(jié)日逐漸演變成為民間盛大的節(jié)日。到了唐代,元宵賞燈活動更加興盛;皇宮里、街道上處處掛燈,還要建高大的燈輪,燈樓和燈樹,真正反映出國家興盛和元宵節(jié)燃燈的盛況。

 宋代更重視元宵節(jié),賞燈活動更加熱鬧,賞燈活動要進行五天,燈的樣式也更豐富多彩。明代要連續(xù)賞燈10天,是中國最長的燈節(jié)了。清代賞燈活動雖然只有3天,但是賞燈活動規(guī)模很大,盛況空前。除燃燈之外,還放煙花助興。

 民間有元宵節(jié)吃元宵的習俗。元宵俗稱“湯圓”、“湯團”或“圓子”、“團子”;南方人還稱為“水圓”、“浮圓子”。每到正月十五,幾乎家家戶戶都要吃元宵。元宵節(jié)吃圓宵的習俗大約形成于宋代。據(jù)記載,唐代元宵節(jié)吃“面繭”、“圓不落角”。到了南宋,出現(xiàn)了“乳瑭圓子”,這應該就是湯圓的前身。宋代周必大所寫的《元宵煮浮圓子》中就有“星燦烏云里,珠浮濁水中” 的詩句。到了明朝,“元宵”的稱呼就比較通用了。元宵一開始多被稱為“湯圓”,因為它開鍋之后漂在水上,煞是好看,讓人聯(lián)想到一輪明月在晴空。天上明月,碗里湯圓,家家戶戶團團圓圓。因此,吃元宵表達的是人們喜愛闔家團圓的美意和愿望。在兒時艱苦的年代,我還吃過黑糖做的元宵。元宵主要由糯米制成,或?qū)嵭?、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各類果料等,食用時煮、煎、蒸、炸皆可。初始,人們把這種食物叫“ 浮圓子”,后來又叫“湯圓”,吃湯圓象征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托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愿望。說起吃元宵,這里有一個笑話故事。我有一鄉(xiāng)當,上世紀七十年代進城吃元宵,因不懂吃法,他平時吃飯狼吞虎咽,一碗熱乎乎很燙的元宵,他沒有咬就往肚里咽,結(jié)果既狼狽又把口腔食道燙傷了……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宋代以后出現(xiàn)的元宵節(jié)民俗活動。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jié)時制謎,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條子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明清以后,燈謎已發(fā)展成為城鄉(xiāng)人民在年節(jié)、特別是元宵節(jié)不可缺少的文娛活動形式,街頭巷尾或公共場所,到處可見猜燈謎活動。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深受社會各階層人們的歡迎。尤其是在清代,文學家還把猜謎活動寫入小說中。如曹雪芹在《紅樓夢》里,就形象的描繪了許多猜謎的故事情節(jié)和生動場面。

 在元宵節(jié)賞燈的活動中還有猜燈謎游戲,充滿了智慧和樂趣。猜燈謎始于宋朝,那時每逢元宵節(jié)時制作燈謎,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非常有趣,所以深受社會各階層民眾的歡迎。

改革開放后的上世紀八十年代,在長安韋曲從南街到北街、從區(qū)政府到長安飯店十字,有數(shù)十家縣級部門和單位在公路兩邊的人行道或院內(nèi)設立猜燈謎活動。影響較大的有:縣文化館,縣文化局、縣財政局、縣武裝部、縣公安局、縣商業(yè)局、縣供銷合作社、縣農(nóng)業(yè)局、和沿街縣藥材公司、縣飲食公司、百貨大樓、長安飯店等單位在兩側(cè)人行道吊掛成千上萬條燈謎供熙熙攘攘的游人競猜。藥材公司出一謎語:既是中藥又是動物?猜一中藥名稱?當時我想起學過的《中藥湯頭歌訣》,興沖沖撕掉謎語到兌獎處,回答:冬蟲夏草。當即領(lǐng)到了一份小獎品,樂茲茲的、高興的又去競猜其它燈謎……

 元宵節(jié)除了慶?;顒油?,還有信仰性的活動,那就是“走百病”。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為婦女,她們結(jié)伴而行,或走墻邊,或過橋走郊外,目的就是祛病除災。

 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節(jié)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jié)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舞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歡慶活動。傳統(tǒng)的元宵節(jié)是城鄉(xiāng)重視的民俗大節(jié),在城市元宵節(jié)的喧鬧尤為熱烈,它體現(xiàn)了華夏兒女特有的狂歡精神。在現(xiàn)今和諧社會,元宵節(jié)已成為完全娛樂性的節(jié)日。由于疫情的影響,過年耍社火、鬧元宵等群體性活動減少或停辦。但每年中央電視臺和省市電視臺的綜合文藝活動“春晚”“聯(lián)歡晚會”卻盛況上演,歌舞演唱一年更比一年強……

真所謂:

欣逢盛世過新年,安居樂業(yè)笑開顏;

國富民強奔小康,幸福日子萬年長!

祈愿虎年山河無恙,國泰民安幸福安康! 

感謝每曾輝、劉雪琴等親人的言傳身教;張利萍女士提供的部分過年習俗和風土人情;每鑫、每媛的文字支持和幫助,特表謝意!

2022年2月1日

   每小平 筆名每牧 每文 長安區(qū)作家協(xié)會理事 民俗委員會副主任 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 市民盟老盟員聯(lián)誼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省散文學會會員 省柳青文學研究會會員 辦公室副主任 省唐詩與杜甫研究會理事 區(qū)政協(xié)委員 區(qū)政協(xié)特聘文史員 民盟長安區(qū)工委原副主委兼韋曲支部主委 人文地理 方言 習俗文化研究者

編輯:梧桐閣格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關(guān)于春節(jié)的習俗(初一到十五),太全了!
【漲姿勢】這些春節(jié)習俗你全都知道么
正月初一到十五,過年傳統(tǒng)習俗知多少?快來補課了!
大年初一拜年的習俗和禁忌有哪些?趕緊認真看看
年畫?。?!︱越早打開越好!太美了!
中國年·東營味|春節(jié)習俗知多少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