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貧苦,志存高遠
唐詩宋詞古詩詞唐詩宋詞查詢,古詩詞分享!
作者:張風莉,來源:唐詩宋詞古詩詞(ID:tsgsc8)
大唐的第一網(wǎng)紅李白,前一陣子被幾個官兵押解著扔到了這里,他從瀟灑飄逸的詩仙,變成了一名灰頭土臉的囚犯。
游山玩水半輩子,李白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有一天自已還會失去自由,身陷囹圄。
監(jiān)獄的滋味真不好受啊,呆了幾天,李白就吵著要出去。
面對他的叫囂,獄卒或置之不理,或厲聲呵斥。
“誰能向我伸出援手,解救我于危難之中?。俊崩畎走@兩天,在絞盡腦汁地思考這個問題。
他一遍一遍地翻看朋友圈,看了半天,也沒有發(fā)現(xiàn)一個靠得住的人。突然,李白一拍大腿,他興奮地說:“有了!我找高適!”
他說的這個高適,就是大唐那個著名的邊塞詩人。你可千萬別小看這位高大人,人家不光會寫詩,還是這次鎮(zhèn)壓永王叛亂的總司令,后來還成了詩人中唯一的侯爺。
少年貧苦,志存高遠
高適的爺爺高侃,是唐朝威力無邊的名將。他曾生擒突厥車鼻可汗,在邊疆屢立戰(zhàn)功,且死后獲得殊榮,陪葬于李治乾陵旁邊。
按理說,有這樣的家庭出身,高適人生的起點應該不低,但他的父親早逝,導致家境衰落不堪。
高適小小年紀,便流落到梁宋兩地,生活無著?!杜f唐書》記載:“少濩落,不事生業(yè)。家貧,客于梁宋,以求丐取給?!?/strong>
雖然高適在童年和少年時期,飽嘗貧苦,但他天性樂觀,志向遠大。
他堅信自己生來就是做大事的,所以在想方設法填飽肚子以后,高適勤于練劍,刻苦讀書,而且“喜言王霸大略,務功名,尚節(jié)義。”
熬過了早年的困頓,弱冠之年的高適意氣風發(fā),他希望能有機會改變自己的命運,于是信心滿滿地來到京城:
二十解書劍,西游長安城。
舉頭望君門,屈指取公卿。
——《別韋參軍》
高適以為自己滿腹才華,必能得到天子的賞識,但此次長安之行,一番奔走干謁,高適一無所獲。
要想求仕,就必須留在長安,但長安“居大不易”,高適只好回到宋城。
余亦愜所從,漁樵十二年。
種瓜漆園里,鑿井盧門邊。
——《途中酬李少府贈別之作》
奔赴邊塞,失意而返
聞此消息,高適著實有點激動。他覺得自己苦苦等待的機會終于來臨了。他立刻扔下農具,收拾行裝,然后鄭重地對自己說:“從現(xiàn)在開始,我要棄農從戎,做一名響當當?shù)能娙?!?/span>
高適從宋城出發(fā),一路游歷,第二年的秋天,來到了東北邊境。在那里,他看到了落日下蒼涼的孤城,也看到了士兵們奮不顧身作戰(zhàn)的情景:
黯黯長城外,日沒更煙塵。
胡騎雖憑陵,漢兵不顧身。
古樹滿空寒,黃云愁殺人。
——《薊門行五首》
高適對當時的朔方節(jié)度副大使——信安王李祎比較仰慕,他想加入李祎的幕府,為此還專門寫了一首《信安王幕府詩》,恭敬地向李祎呈上。
但是不知何故,李祎沒有接受高適,高適又去投奔幽州節(jié)度使張守珪,張守珪倒是沒有拒絕他,但只是讓他在幕府里跑跑腿,打打雜。
在之后的兩年里,高適一直在邊疆游走,試圖尋找建功立業(yè)的機會,但終因無人賞識,高適不得不離開邊塞,重返客居之地。
云山行處合,風雨興中秋。
此路無知己,明珠莫暗投。
——《送魏八》
雖然這次入塞,高適沒有遇到知己,比較失意,但是幾年的軍旅生活,為他打開了新的視野,也為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靈感和素材。
落榜之后,名篇問世
作為將軍的后代,高適有一種天生的不羈與豪情,他相信自己是一塊金子,遲早會發(fā)光,所以名落孫山,并沒有使他過分沮喪。
738年,有一個跟從邊將張守珪作戰(zhàn)的人,從塞外回來,寫了一首《燕歌行》的詩,讓高適過目。
高適看完以后,甚為震驚。因為唐朝和契丹的戰(zhàn)爭,一開始大唐是勝利的,后來卻節(jié)節(jié)走向慘敗。
而導致慘敗的主要原因,就是作戰(zhàn)將領的驕傲輕敵和在前線的醉生夢死。尤其是這次戰(zhàn)爭的主帥張守珪,在戰(zhàn)敗之后,不但不主動檢討,承擔責任,而且向朝廷謊報大獲全勝,無恥地邀功請賞。高適實在憤慨,于是揮毫寫下《燕歌行》一詩,以和之。
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
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
摐金伐鼓下榆關,旌旆逶迤碣石間。
校尉羽書飛瀚海,單于獵火照狼山。
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
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大漠窮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當恩遇常輕敵,歷經(jīng)關山未解圍。
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啼別離后。
少婦城南欲斷腸,征人薊北空回首。
邊庭飄飖那可度,絕域蒼茫無所有!
殺氣三時作陣云,寒聲一夜傳刁斗。
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jié)從來豈顧勛?
君不見沙場征戰(zhàn)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高適的這首《燕歌行》,慷慨悲涼,激越雄壯,它以極其濃縮的筆墨,展現(xiàn)了一場戰(zhàn)爭從出師、戰(zhàn)敗到被圍、死斗的全部過程。
在這首詩中,高適沒有極力美化盛唐的邊疆武功,而是將關注的焦點,放在了參與戰(zhàn)爭的人身上,放在了那些被戰(zhàn)爭無情碾壓的生命身上。
它更側重于表現(xiàn)戰(zhàn)爭的慘烈,側重在恢弘的戰(zhàn)爭場景中,再現(xiàn)個體悲壯的犧牲和苦難,并對這種苦難給予深沉悲憫的人性關懷。
同時,它還對不恤士兵、沉醉歌舞的將領,進行了辛辣地揭露和諷刺,因此《燕歌行》被譽為高適的“第一大篇”,也是唐代邊塞詩歌里程碑式的“良心之作”。
邂逅李杜,結下友情
他們分別是:李白,杜甫和高適。
彼時,李白剛剛被唐玄宗下課,心情郁悶;杜甫遭遇了科考的失敗,正在尋找人生的機遇。他倆在旅途中偶然遇見,于是相約一起散心游歷。
他們來到梁宋,在這里又邂逅了一位新朋友——大唐的邊塞詩人高適。三人一見如故,有說不完的話,喝不完的酒和論不完的詩。
作為東道主,高適熱情地為李白和杜甫當向導,不但帶他們游覽宋城一帶的名勝古跡,還和他們一起騎馬打獵,體驗飛鷹走狗的狂放與樂趣。
短暫的相聚很快就要結束了,但是這三個人沒有表現(xiàn)出特別的傷感,因為他們堅信“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他們更堅信,在未來的某一天,他們還會重逢。
分別以后,高適和杜甫都十分想念李白,杜甫為李白寫了十幾首詩,高適也為李白寫下了:
李侯懷英雄,骯臟乃天資。
方寸且無間,衣冠當在斯。
——《宋中別周、梁、李三子》
為了紀念這段游歷生活和三人之間的友誼,杜甫后來寫了一首《譴懷詩》,有兩句這樣寫的:
憶與高李輩,論交入酒壚。
兩公壯藻思,得我色敷腴。
如果“人生若只如初見”,這個世界上就不會有遺憾;如果所有的一切都不會改變,那么十三年后,李白和高適的友情之船,就不會說翻就翻。
可是,世界上沒有如果,只有結果。
幸遇伯樂,參與平叛
奮斗了大半生,高適才獲得了人生中的第一個鐵飯碗,但他的內心,并沒有多少欣喜。
因為封丘縣尉是一個非常低級的官吏,非但沒有絲毫的晉升空間,每天還要壓抑自己的性情,去適應“拜迎官長心欲碎、鞭撻黎庶令人悲”的職業(yè)生活,所以三年后,高適毫不猶豫地裸辭。
他重返薊北,繼續(xù)去軍中求職,卻再次無功而返。
754年,50歲的高適終于迎來了自己人生的春天。他為邊關將領哥舒翰所看中,進入其幕府,并被任命為掌書記。
遇見驍勇善戰(zhàn)、為唐玄宗極為倚重的名將哥舒翰,是高適一生命運的轉折點。從此,高適進入了人生的快車道,他一路高歌猛進,平步青云。
淺才登一命,孤劍通萬里。
豈不思故鄉(xiāng),從來感知己。
——《登壟》
755 年,震驚大唐的安史之亂爆發(fā)。
安祿山率軍攻下東都洛陽并直逼長安,唐玄宗看到形勢危急,便下詔哥舒翰,要求他奮力討賊,同時任命高適為左拾遺、監(jiān)察御史,協(xié)助哥舒翰鎮(zhèn)守潼關。
哥舒翰本想與叛軍打持久戰(zhàn),但專權奸邪的楊國忠一直慫恿玄宗出戰(zhàn),因此整個戰(zhàn)局被破壞,哥舒翰也在戰(zhàn)爭中壯烈犧牲。
潼關失守后,叛軍長驅直入,長安淪陷,唐玄宗在倉皇之中,被迫逃往四川。
“時窮節(jié)乃現(xiàn),危難出英雄”,此時的高適,沒有像有些官員那樣,變節(jié)投敵,棄君而去,而是快馬疾馳、星夜兼程地追上唐玄宗,向玄宗匯報戰(zhàn)事的經(jīng)過。
面對從死亡線上逃離出來,生死追隨、心系大唐安危的高適,唐玄宗大為感動,他當即封高適為侍御史,并很快將其提拔為諫議大夫。
聽聞高適這幾年在邊疆發(fā)展的不錯,杜甫寫來賀信,為老朋友今日的成就而高興:
主將收才子,崆峒足凱歌。
聞君已朱紱((fú),且得慰蹉跎。
——《寄高三十五書記(適)》
讀著杜甫的詩,高適的心里暖暖的。
剿滅永王,故人求救
高適得知玄宗的這一決定,極力反對,他認為分鎮(zhèn)只會導致?lián)肀粤?,使割?jù)局面再次出現(xiàn)??上?,唐玄宗沒有聽從高適的建議。
很快,高適的擔心變成了現(xiàn)實。當年七月,唐肅宗在靈武即位,將他的老子唐玄宗,一夜之間變成了太上皇。
十一月,鎮(zhèn)守江陵的永王李璘,也想成就一番事業(yè),他擅自引兵南下,圖謀割據(jù)東南。
剛剛即位的唐肅宗,還沒有應對復雜局勢的經(jīng)驗,他趕忙召來高適,向他討教策略。高適為肅宗分析了江東的形勢,認為李璘手下,聚集的不過是一幫烏合之眾,朝廷出師圍剿,永王必敗無疑。
肅宗深以為是,他立即封高適為揚州大都督府長史、淮南節(jié)度使,令其平定永王之亂。
立馬眺洪河,驚風吹白蒿。
云屯寒色苦,雪合群山高。
遠戍際天末,邊烽連賊壕。
——《自武威赴臨洮謁大夫不及因書即事寄河西隴右幕下諸公》
在率軍攻打永王之前,高適動員叛軍,要么歸順要么等著被鎮(zhèn)壓??吹教栖姷膶㈩I如此威風凜凜,不容侵犯,永王的部隊很快土崩瓦解,幾乎不占而敗。
萬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
畫圖麒麟閣,入朝明光宮。
——《塞下曲》
永王是輕松地拿下了,但高適這兩天,遇到了一件讓他頗感意外的事。
十三年前,他在宋城結識的朋友李白,這次因為依附永王,被投進了潯陽的監(jiān)獄。
起先高適并不知道李白坐牢的事情,直到有人交給他一封信,他才知道大唐的詩仙倒霉了。
這封信就是李白在獄中含淚寫的《送張秀才謁高中丞并序》:
……
胡月入紫薇,三光亂天文。
高公鎮(zhèn)淮海,談笑卻妖氛。
采爾幕中畫,戡難光殊勛。
我無燕霜感,玉石俱燒焚。
但灑一行淚,臨歧竟何云。
李白以為高適看了他的詩,也許會念舊情,但高適稍加思考,理智就戰(zhàn)勝了情感。他做出的決定是:不救!
高適想,雖然李白是大唐的名人,是我的朋友,但現(xiàn)在他成了叛黨逆賊,怎能說放就放?如果放了李白,這不是公然破壞法紀,與中央作對,并且自毀前程嗎?
所以高適不徇私情,看似過分,實則不過是做了他應該做的事情。作為朝廷官員,他是非常合格的,他具有過硬的政治素質,他經(jīng)受住了人情和私心的考驗。
或許,我們都欠高適一個贊。
半生蹉跎,終居高位
睢陽之戰(zhàn)是安史之亂時期一場著名的戰(zhàn)役,雖然最后唐軍大敗,但無論是將領還是士兵,都在這次戰(zhàn)爭中體現(xiàn)出了可怕的忠勇,他們雖敗猶榮。
759年,高適任彭州刺史,此時,杜甫正好在四川逃難,對于這位在政治上沒有污點的老朋友,高適向他伸出友誼之手,給予了無私的幫助。
正月初七這天,高適還寫詩表達他對杜甫的牽掛之情:
人日題詩寄草堂,遙憐故人思故鄉(xiāng)。
柳條弄色不忍見,梅花滿枝空斷腸。
身在遠藩無所預,心懷百憂復千慮。
今年人日空相憶,明年人日知何處。
——《人日寄杜二拾遺》
原來,高適一點兒都不薄情,他只是不喜歡亂站隊的人。
763年,高適出任劍南節(jié)度使,此時,“安史之亂”剛剛平息,吐蕃趁著唐王朝立足未穩(wěn),乘機起兵犯境,年已花甲的高適再度出征,但因實力不濟而兵敗。
第二年,高適被召回京城,任命為刑部侍郎、散騎常侍,加封銀光祿大夫,又因軍功被封為渤??h侯。一時之間,高適攀上了仕途的頂峰,《舊唐書》上說:“有唐以來,詩人之達者,唯適而已。”
765年,文武兼?zhèn)洌瑯s耀至極的高適去世。
蹉跎半生,他終于實現(xiàn)了自己的理想。雖然為了最后的輝煌,他等待的時間是那么漫長,但最艱難的日子里,高適一直在咬牙堅持,從未放棄。
最終,他成了唐朝邊塞詩的大當家,成了馳騁沙場、平定一方的勇猛戰(zhàn)將,成了隨時聽命朝廷召喚、服從國家利益、出生入死的股肱之臣。
他用一生的經(jīng)歷告訴我們:人生沒有太晚的開始,只要堅持,成功可能遲到,但不會缺席。
-作者-
張風莉:筆名雨楓,中學語文教師,甘肅省白銀市作協(xié)會員,公眾號《唐詩宋詞古詩詞》專欄作家。
現(xiàn)在新建了粉絲群以供各位詩友交流,想入群的朋友,請在后臺輸入加群(不是在留言區(qū)回復喔)。
回復“唐詩”、“宋詞”,即可查詢詩詞。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