癔病又名歇斯底里,中醫(yī)謂之臟躁。常見于性格內向、心胸狹窄有創(chuàng)傷史的女子,發(fā)作時叫喊、呼號、哭笑、唱歌,有特殊“表演”,出現(xiàn)幼稚、幻聽、幻覺多種情況,甚至打罵親人、四肢強直,能持續(xù)數(shù)小時。或曰由失戀造成,習稱“花癡”、“色狂”,實際并不相同,乃兩類疾患。老朽遇到此證,即給予《金匱要略》甘麥大棗湯加味,收效較好。計甘草30g、小麥100g、大棗30枚(去核),加百合20g、合歡花20g、郁金15g、石菖蒲10g、半夏曲10g、龍骨30g、天麻10g、茯苓15g,每日1劑,水煎分3次服。病發(fā)頻繁,須連續(xù)應用,30天為度,可徹底治愈。
小郎中按:甘麥大棗湯出現(xiàn)在《金匱要略》中,其經典方證原文是:婦人臟躁、喜悲傷欲哭,象如神靈所作,數(shù)欠伸,甘麥大棗湯主之。 甘草小麥大棗湯方
甘草三兩 小麥一升 大棗十枚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溫分三服。
觀張老用此方,方中小麥和甘草用量要重,小麥100克,甘草30克,試分析之。
小麥,味甘性平,歸心經,主養(yǎng)心安神,益脾和胃。后世醫(yī)家多將甘麥大棗湯運用于臨床,但對方中小麥這一味藥卻有不同選擇:小麥亦或是浮小麥。甘麥大棗湯中應用何種小麥?首先當辨明小麥和浮小麥二者的區(qū)別:這是兩種具有不同性味歸經和功效的中藥飲片。小麥性味甘微寒,入心脾腎經,屬補益藥,長于養(yǎng)心補脾;浮小麥性味甘咸涼,入心經,屬收澀藥,長于止汗退虛熱。甘麥大棗湯所治臟躁癥的病機,主要為五臟久病虧虛,治法以緩補心脾為主,選擇小麥更為符合方中主治證的病機?!督饏T要略》原方中以小麥為君藥,以緩補心見長。選用小麥則更符合張仲景遣方用藥原意。而浮小麥甘能益氣,涼可除熱,入心經,益氣除熱止汗是其所長。蓋汗為心之液,養(yǎng)心退熱,津不為火擾,則自汗盜汗可止,又可治療骨蒸虛熱,故臨床上亦常換用浮小麥以治療女性更年期潮熱汗出。小麥用量益大,量小則力弱(至少30克以上)。
甘草,張仲景于《傷寒雜病論》中,用它配合其他藥用,充分體現(xiàn)了甘草的功用:一是健脾補中、益氣養(yǎng)心,如人參湯、炙甘草湯;二是清熱解毒,如甘草湯、桔梗湯;三是緩急止痛,如芍藥甘草湯;四是緩和藥性、調和諸藥,如麻黃湯、調胃承氣湯、通脈四逆湯等。甘草生用性甘平,功偏清熱解毒;炙用性甘溫,功偏補中緩急。本方主治臟躁癥,而臟躁癥的治療宜運用甘潤之品以“滋臟氣而止其躁”,故本方中宜選用蜜炙甘草,取蜂蜜益氣潤燥之功效。但也有不少醫(yī)家主張用生甘草,以其能瀉火解肌膚之熱,解毒補氣、降低藥物毒性及增強藥效等作用治療女性更年期潮熱汗出之癥。
謹遵原方立義,是守其常,對癥靈活化裁,是順其變,只有如此,才能取得更好的療效。張老在遵循原方的基礎上加入部分化痰理氣,疏肝解郁之藥治療臟躁癥也收到較好療效。在使用本方時,對藥物選用及藥量上當嚴格要求。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參考學習,不能作為處方,請勿盲目試用。因自行試用產生的任何問題,本號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
飛雪初降已暮天
燭影搖紅憶殘年
春來人言無限好
吾愛書城不羨仙
志存高遠修仁術 勤勉篤行勵后學
一襟明月,抱拙博覽古今書
兩袖清風,懸壺濟世百年業(yè)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