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jié)府城換花節(jié)要到了,府城的老街巷已經(jīng)張燈結(jié)彩,正在靜靜等待狂歡的到來。一大波游人將涌入這些街巷,那問題來了,對于那些故事滿滿的府城老街巷,你知道她們的歷史嗎?
要了解府城的老街巷,我們得先說說古時的瓊州府。瓊州府城始建于宋太祖開寶五年(公元972年),明朝朱元璋時期在原址上進行了擴建,開設(shè)有三座城門:東門“朝陽門”,西門“順化門”,南門“靖南門”(三座城門在明成化九年(1473年)曾重命名為:東門“體仁門”,西門“歸義門”,南門“定海門”),府衙設(shè)置在城池的北中部,即現(xiàn)在的政府大院的宿舍和瓊山中學。
有了城池,就會形成官府辦公、居民居住、商貿(mào)、講學的中心,慢慢地便發(fā)展形成繁華的街巷。瓊州府城形成了以連接東西兩門的府前街(現(xiàn)文莊路)和鎮(zhèn)臺前街(現(xiàn)忠介路)為主干的“七井八巷十三街”的格局。到民國時期(約1926年),府城擴建街道,城墻被被拆除,沒有了城墻的阻隔,逐漸發(fā)展成貫通城外的街巷。城內(nèi)的街巷在時間的沉淀中散發(fā)著古樸的魅力。
了解了瓊州府城的歷史,我們還需要一張地圖,才能把握住方位。
這是明代瓊州府城的地圖
這是清末瓊州府城的地圖
根據(jù)文獻上的古地圖,現(xiàn)存的街道,以及前人的考證,海南人文地理(微信號:hndili)在今天的衛(wèi)星地圖上大略畫出古瓊州府的地圖。(說明:此圖古城的范圍和街道為大致的位置,并非精確的位置,目的是幫助大家讀懂府城老街道的歷史)。
(點擊圖片可放大)
有了這張圖,我們就能讀懂瓊州府城老街巷的歷史了。
核心街道
不管是歷朝歷代,任何城市,政府機關(guān)的駐地前邊便會形成這個城市的主干道,瓊州府城也不例外。
文莊路
文莊路原址是府前街,明朝時期此處是瓊州府衙、府學宮所在地,瓊州府首腦就在這里,府署門前大街就稱為府前街。清代,府衙改為道臺衙,府前街也改稱道前大街。1925年府城擴建古道時,命名為文莊路,以紀念明代的府城名人,官至文淵閣大學士的丘濬(謚號文莊)。
忠介路
忠介路原址是鎮(zhèn)臺前街,建于明朝洪武年間,距今有600多年的歷史。清朝時叫鎮(zhèn)臺前街,因此處是清代鎮(zhèn)臺所在地,故取名鎮(zhèn)臺前街。1926年擴建道路,命名為忠介路,以紀念府城名人南海青天海瑞(謚號忠介)。
中山北路
古時中山北路分為兩條街道,一條叫北帝街,南起鎮(zhèn)臺前街(忠介路)東口,北到鎮(zhèn)武樓(原瓊山影劇院處),一條叫丁字街,北起忠介路口,南經(jīng)瓊臺書院門口至萬壽宮路口。中間處向東接連文莊路,形成丁字形,故稱丁字街。民國時府城街道改建,為紀念孫中山先生,取名中山路。如果說府前街和鎮(zhèn)臺前街是東西向的主干道,那么北帝街和丁字街便是南北方向的主干道。
城門街道
古城四周都是城墻,只有幾個城門出入,占據(jù)著交通要道和人流量的優(yōu)勢,城門周邊便會發(fā)展成繁華的街巷。
北勝街
北勝街:北勝街在城外,是出小北門通往??诩碍傊莺{的道路。明代時,常有倭寇、海盜上島掠奪,守城官兵多次出城擊退海盜,從此街得勝歸來,這條街也就被稱為北勝街。北勝街是一條連接??谒枪爬隙泵Φ慕煌ㄒ?,居民們用獨輪車裝運貨物浩浩蕩蕩行進在北勝街的石板路上運往海邊渡口,一副繁忙的景象。瓊臺驛站遷建在此附近,北勝街也是快遞與官員迎來送往的官道。
繡衣坊
繡衣坊:繡衣坊原叫北門街,古時位于府城大西門外,毗鄰小北門, 俗稱北門街。據(jù)說明清時期,小北門一帶文士聚居,街坊大多以出售刺繡、縫制生員、秀才的服飾為主,形成了繡衣專業(yè)街,被稱為“繡衣坊”。
馬鞍街
馬鞍街:馬鞍街位于府城大西城門外的月城內(nèi),是出入城內(nèi)外的必經(jīng)之道。相傳瓊州官衙內(nèi)有大量馬匹,都集中由兵丁從此道牽到城南郊外飲水和洗涮,逐漸發(fā)展成為出售馬鞍、馬蹬等各種馬具的商品街,民眾便稱之為馬鞍街。此街北段稱為金鞍街,南段稱為銀鞍街。洗馬的地方也踏出了一條路叫洗馬橋路。
靖南街
靖南街:靖南街因靠近南門靖南門而得名。早時曾有刻有“靖南街”和 “瑞毓人文”兩座石匾立于街門口,后來街門被毀了。
鼓樓街
鼓樓街:鼓樓街原叫做南門街,是通往南門靖南門的主要街道。后因街道改從鼓樓石拱門下通過,于是被稱為鼓樓街。至今,鼓樓依舊屹立在鼓樓街之上。
東門里
東門里:東門街是通往東門朝陽門的街道,是從東門進城必經(jīng)之路,早期是泥沙路,兩旁少有住戶。后來周邊人口增多了,形成集市,稱為東門里。
達士巷
多位瓊州名士多居此地
其他街巷
每一條街巷的的名字都有一個動人的典故,每一條街巷都有深厚的歷史底蘊。
縣前街和縣后街
縣前街和縣后街:瓊山縣舊縣衙在現(xiàn)在的瓊山青少年宮內(nèi),衙前和衙后分別形成了兩條街道,一條叫縣后街,一條叫縣前街。縣前街向南通向萬壽宮(今火雷廟處),是官員和民眾到萬壽宮慶祝皇帝生辰的必經(jīng)之路。
關(guān)帝巷
關(guān)帝巷:關(guān)帝巷從府前街(文莊路)通往府城的制高點抱珥山, 明弘治初年,海南衛(wèi)官兵將元時建在瓊州軍民安撫司之東,在今瓊山中學院內(nèi)的關(guān)羽廟遷建于此,后環(huán)山筑臺,稱瓊臺。明永樂元年(公元1403年),海南衛(wèi)指揮使楊義在這里建造一座“瓊臺福地坊”故名“瓊臺福地”,遺址原建有關(guān)帝廟、圣母祠、文昌閣及東西廊廡等古建筑。
達士巷
達士巷:達士巷是目前府城唯一一條保留下來的古代青石板路。因為很多海南歷史名人,如明代進士,被稱為嶺南巨儒的鐘芳、海瑞的老師鄭廷鵠,清代進士,《四庫全書》副總編吳典,晚清著名學者王國憲聚居在此,而被稱為達士巷。
尚書街
尚書街:明萬歷年間,瓊州地方官員在此為定安人南京禮部尚書王宏海立“學士尚書坊”,街名便稱為尚書街。。
打鐵巷
打鐵巷:相傳清朝時期,巷里有幾家專門制作家庭用品或金銀首飾的鐵器作坊,打鐵的聲音傳遍巷里,所以人們把此稱為打鐵巷。
仁和坊
仁和坊:以“仁愛和氣”之意而取名,這條巷道是府城最彎曲的小巷,現(xiàn)在很不好找到,巷里有一口有名的古井叫丹霞井,坊間傳說:“吃了丹霞水,有福有祿壽命長”。
少史巷
少史巷:相傳有一戶當過少史官職的人家定居在此,保持著少史官的遺風,所以被稱為少史巷。少史巷名字看起來很文化,但用海南話讀起來卻成了“臭屎巷”,很難聽。
草芽巷
草芽巷:草芽巷沿著西城墻而建,相傳由于此處原是長滿青草之地,人們把草割來喂馬后,又長出新的草芽,人們便將此巷稱為草芽巷,寓意常青永春。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