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感冒:
寒荊熱銀暑新加,氣參陰蕤寒熱解。
2、咳嗽:
寒三熱菊燥桑杏,濕陳熱清肝火瀉,涼燥杏蘇肺陰沙。
3、哮?。?/span> 哮冷射干熱定喘,寒包青石風(fēng)痰親,虛平肺六腎生金。
4、喘證:
喘寒麻黃里熱石,熱桑濁陳五氣郁,肺虛生脈腎虛匱,正虛喘脫參黑錫。
5、肺癆:陰月火合保真造。
6、肺脹:
寒青熱桑濁三蘇,滌神水武虛平補(bǔ)。
7、心悸: 悸怯定志歸心血,水苓陽桂虛火天,瘀桃痰火溫黃連。
8、胸痹: 胸痹瘀血濁括夏,寒枳滯柴氣生脈,陰虛天甘陽右參。
9、不寐: 不寐肝龍?zhí)禑釡?,心腎不交六交泰,心膽安神心脾歸。
10、癇?。?/span>
風(fēng)定痰滌淤通竅,心脾六歸腎左天。
11、胃痛: 胃寒良食保肝柴,瘀失虛寒黃建中,濕熱清中陰虛貫。
12、嘔吐: 嘔邪藿香食保和,痰夏肝氣四七煎,脾香陽理胃陰麥。
13、腹痛: 腹痛寒良濕熱承,臟寒小建食導(dǎo)滯,滯柴血瘀少腹逐。
14、泄瀉:
泄寒藿香濕熱葛,食保肝痛脾參苓。
15、痢疾: 痢疾濕芍疫毒白,虛寒真人濕正氣,陰虛駐車息連理。
16、便秘: 熱麻氣六血潤腸,氣虛黃芪冷溫脾,陰虛增液陽虛濟(jì)。
17、脅痛:
脅痛郁柴瘀復(fù)元,濕龍肝絡(luò)養(yǎng)一貫。
18、黃疸:
熱茵濕五膽柴胡,寒濕術(shù)附脾建中,濕四脾柴淤逍遙。疫毒熾盛犀角散。
19、鼓脹: 氣滯柴胡濕困脾,水熱中滿瘀調(diào)營,陽虛濟(jì)生陰六一。
20、頭痛 :
頭痛寒川熱芎芷,濕羌肝天腎補(bǔ)元,濁夏瘀通血虛四。氣虛頭痛聰明湯。
21、眩暈:
亢麻虧歸痰濁夏,腎精左歸淤通竅。
22、中風(fēng):
痰半風(fēng)天陰鎮(zhèn)肝,陽閉羚角陰滌痰,肝腎左歸地黃飲,風(fēng)痰解語氣虛補(bǔ)。
23、水腫: 水腫風(fēng)越腎濟(jì)武,水浸胃皮濕熱疏,毒麻脾實瘀四物。
24、淋證:
熱八石葦勞無比,氣沉血薊膏萆薢。
25、郁證:
郁柴痰夏郁火丹,心歸腎天心神甘。
26、血證:鼻衄—鼻玉龍歸桑。齒衄—胃清胃陰六茜。咳血—百瀉桑。吐血—瀉龍歸。便血—黃地歸。尿血—小白要?dú)w。紫斑—十茜歸。
27、消渴:
上消渴中玉術(shù),下消六味腎氣丸。
28、內(nèi)傷發(fā)熱:氣郁丹梔瘀血府,血?dú)w陰清氣補(bǔ)中,陽虛金匱痰連中。
29、痹證:
行防痛烏著薏苡,熱虎痰雙虛獨(dú)活。
30、痿證:
痿肺清燥濕二妙,脾參腎虎瘀圣五。
31、腰痛:
寒濕甘姜濕熱四,淤身腎虛左右歸。
32、癰:虛托火仙勝五仙。
33、乳癖:
肝郁逍遙蔞貝散,沖任二仙合四物。
34、濕瘡:
濕熱龍膽合萆薢,脾虛濕蘊(yùn)除濕方,血虛當(dāng)歸和四物,治療濕瘡有奇功。
35、痔:
風(fēng)熱涼血濕臟連,氣滯止痛虛補(bǔ)中。
36、腸癰:瘀紅熱柴毒透膿。
37、崩漏:
崩漏辨證須分明,脾虛固本止崩湯,腎虛又分陰陽氣,陽虛右歸氣蓯蓉。陰虛左歸和二至,血瘀桃紅四物湯。血熱再分虛和實,虛熱保陰實固經(jīng)。
38、痛經(jīng):
濕熱調(diào)血陽虛溫,氣滯膈下少腹寒。氣血兩虛用圣愈,腎氣虧虛用益腎。
39、絕經(jīng)前后諸證:
絕經(jīng)前后諸證三,左陰右陽俱二仙。
39、帶下?。?/span>
帶下過多證型多,脾虛完帶病可瘥,腎虛方用內(nèi)補(bǔ)丸,陰虛夾濕知柏托。濕熱止帶方正用,熱毒五味消毒活。
陰液不足帶下少,肝腎虧虛左歸找。血枯瘀阻小營煎,帶下過少皆能療。
41、胎漏、胎動不安:
胎漏胎動須辨清,跌仆傷胎用圣愈。氣血虛弱胎元飲,腎虛壽胎功分明。血熱總用保陰煎,癥瘕桂枝茯苓丸。
42、不孕癥:
不孕病機(jī)虛實端,腎虛陽陰共有二。陰虛養(yǎng)陰陽溫胞,肝郁開郁種玉治,瘀滯少腹逐瘀湯。痰濕內(nèi)阻蒼導(dǎo)痰,抱得麟兒笑開顏。
43、肺炎喘嗽:
熱石甘,寒華蓋,痰石葶,毒石連,陰沙參,氣人味,衰救逆,厥牛角。
44、小兒泄瀉:
寒藿熱葛食保和,肝郁要四脾參苓,腎虛四神合附子,氣陰烏梅脫救逆。
45、積滯:乳食保虛健脾。
46、鵝口瘡:熱泄脾,虛知柏。
47、水痘:
邪傷銀翹熾清胃,心肝清瘟毒麻杏。
48、手足口?。悍纹⒏事稘袂逦?。
49、麻疹:
宣毒清解沙麥冬,麻杏清咽羚角藤。
50、丹痧:
邪侵解肌毒涼營,疹后傷陰沙麥冬。
51、紫癜:風(fēng)熱銀翹血犀角,陰虛知柏氣歸脾。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