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锜三型二十一證辨證綱領:臟腑主病常...
【歐陽锜三型二十一證辨證綱領:臟腑主病常見證候及其方藥】
第二型臟腑主病,因臟腑陰陽氣血失調,甚至關格,或產生有害的病理產物,可構成圖表中各證(點開下列圖表)。
臟腑主病,在臟腑陰陽失調的種種病理演變之下,不但可產生寒、熱、燥、濕等證,亦可出現(xiàn)風象,如肝風升擾、心火上炎、脾虛濕勝、肺燥津傷、腎虛生寒等證因病從內生,故又稱為“內風”、“內熱”、“內濕”、“內燥”、“內寒”,以示與外感五氣不同。由于人體津液氣血精髓及思維情志等精神活動與臟腑均有其特定的聯(lián)系,故臨床上所見津傷、液損、血少、精虧、髓枯,與氣滯、氣郁、氣逆、氣虛、氣陷、氣脫以及神亂、神昏等證,亦多具體表現(xiàn)在某一個臟腑。臟腑主病,在治療上當著重調節(jié)臟腑陰陽氣血的平衡,不可過用發(fā)散、清利之劑。
臟腑陰陽失調發(fā)展到一定程度,不能相互滋生,相互制約,以致陰陽格離,不但顯示人體物質有土崩瓦解之勢,臟腑功能也處于紊亂或衰竭狀態(tài)。此類證候要注意區(qū)分閉、脫兩證。凡邪氣壅盛,閉塞不通,清濁紊亂,陽內閉而格陰于外,皆屬閉證;正氣不振,虛陷欲脫,陰陽相離,陰在內而格陽于外,皆屬脫證。雖病變表現(xiàn)有上下、內外不同而病機則一。上下清濁相紊以及格陰、格陽之證,已有閉、脫之機,故一見此證,即當協(xié)調陰陽,以免發(fā)展成為閉證、脫證。如已出現(xiàn)關格、亢極、虛脫、竭厥等證,則當及時予以開閉、固脫,緩則莫救。
臟腑功能失職,水道、地道、經脈隧道發(fā)生障礙,飲食精華、氣血津液停滯不行,成為自身有害的病理產物。如肝風挾痰、肝瘀成塊,皆由肝的“疏泄”失調所致。脾濕生痰、脾弱食滯、脾不制水,皆由脾的“運化”失職所致。肺的“清降”失常,津氣不布,熱郁則生痰,寒凝則停飲;腎虛不能“蒸化”水氣,水泛則咳喘,水閉則浮腫。又如,胃腑虛寒而飲邪留滯,膀胱氣化不行而小便癃閉。凡此諸證、雖有痰、飲、水氣、瘀血、食積等證,皆屬臟腑主病。治此,皆當著重調節(jié)和恢復臟腑功能。臟氣充實,邪不能容,痰、飲、水氣、瘀血、食積諸證亦自然隨臟腑癥狀的消失而消失。但亦非完全不用消導攻逐之品,只是不能本末倒置。
人體臟腑都是相互關聯(lián)而不是各自孤立的,所以臟腑主病,有同時出現(xiàn)兩個臟腑癥狀的,如肝脾失調、脾腎雙虛、脾病累肺、肺病累脾、肺氣不降、腎氣上逆、胃熱傳腎等,皆屬此類。此類證候,雖同時有兩個方面的癥狀,而其病實起源于一臟一腑。治此,只需治其原發(fā)病的臟腑,原發(fā)病愈,其他臟腑的癥狀亦即自行消失。至于肺熱下迫、胃熱上攻,雖亦屬旁及他臟、他腑,前者為臟病出腑,后者為腑邪犯臟,前后兩證輕重迥殊。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