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孩子讓你頭疼生氣的行為,也許很多爸爸媽媽會把撒謊放在 TOP3。一想到孩子犯錯還不承認,想要通過說謊來瞞天過海,就讓人氣得牙癢癢。
不過,今天我們可能要顛覆你的認知了——與其說孩子「撒謊欺騙」,不如說他們「腦力過人」!
別看孩子撒了個謊,這個行為背后,其實需要他對大人的心理狀態(tài)、大人所能獲得的信息做出細致縝密的分析,確認你沒有證據(jù),再用精巧的演技騙過你。
怎么樣,是不是覺得有點厲害了?別急,孩子還能做到更厲害的!
今天這篇文章就會告訴你,孩子費盡心思的表演,需要他們的大腦勝任哪些能力;你還會了解到,當下流行的「教育戲劇」如何能進一步讓我們的小演員發(fā)展這些能力,成為更加優(yōu)秀的「社會人」!
本文授權(quán)轉(zhuǎn)載自公眾號:孫莉莉的絮絮叨叨(ID:sunlilyym)
作者:倩萼
人類在扮演自己這件事上,從來沒有停止過。
人類與表演的關系,幾乎是如魚在水,太過自然,以至于我們似乎都沒有覺察。
回想我們曾經(jīng)見過的小嬰兒,他們在還沒有學會人類語言之前,就已經(jīng)學會用假哭來吸引母親;
9 個月的嬰兒,已經(jīng)會假笑,用以加入其他正在歡笑的團體;
不到 1 歲的嬰兒,就會閉上眼睛假裝睡覺,還會趁媽媽不注意吐掉口中的食物??
嬰兒的所有這些帶有「欺騙」性質(zhì)的行為,不就是一種扮演嗎?
他們知道被期待的行為是什么,于是去按照這種標準行事,以此來扮演一個被預期應該成為的自己。
是表演讓我們成為了今天的我們。
然而,這還不是人類最初的表演。人類學家甚至認為,是因為欺騙和扮演,人類才得以進化為人類。
能夠在一個相當大的群體中處理復雜的關系,識別偽裝和欺騙,同時又進行扮演和欺騙,才使得靈長類動物的大腦快速進化,容量大幅度增加,以至于具備了進化成更加高級的動物——人類的可能性。
假如我們把「做一個適宜的自己」看作一場精心而又充滿激情的即興表演,那么我們至少需要 3 項能力。
? 首先是「讀心術(shù)」。學會「察言觀色」,也就是推測他人想法的能力。
一個不會察言觀色的人往往身處悲劇的開端,比如李爾王,他就無法判別小女兒的真心實意和另外兩個女兒的口是心非;
一個善于察言觀色的人,則不僅能夠自保,甚至可以借此操縱別人,比如害死奧賽羅的伊阿古。
而察言觀色幾乎是我們與他人正常交往的第一步。幼兒的社會化過程,就是起源于對他人行為和情緒的基本認識和理解。
? 預測、推理和行動等較高級思維能力在內(nèi)的執(zhí)行能力(execution)
這是一系列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
例如一個孩子打碎了花瓶,卻聲稱是小貓干的。
此時他必須先權(quán)衡自己承認和不承認事實的利弊,然后確立自己的行動目標,接下來想方設法地表演出他認為對方可能相信的動作、神態(tài)、語氣,并且制造自己不在場或者不知情的證據(jù),以及小貓作案可能留下的痕跡,等等。
這與其說是在撒謊,倒不如說是一場精彩的自編自導自演的大戲。
對于一個幼小的孩子來說,這實在是一項對智力、身體、情緒進行綜合自控的心理能力。
剛才那個男孩,必須想象出小貓?zhí)献雷印⑸眢w蹭過花瓶、花瓶掉落在地上這一系列不曾出現(xiàn)的場景,才能編出為自己脫罪的說辭,這需要強大的想象力和縝密的思考能力。
同時,他還要隨時觀察觀看者——媽媽的反應,并及時做出調(diào)整,來維系自己表演的可信度。這難道不是高超的表演嗎?
當我們作為觀眾驚嘆于一個成熟的演員可以在自我和人物間進行跳躍和切換時,我們并沒有意識到,其實這種特質(zhì)在年幼的孩子身上表現(xiàn)得更加明顯和自然。
孩子都是魔幻現(xiàn)實主義者,他們知道現(xiàn)實與幻想的差別,而且可以隨時跳躍和穿梭其間。
一個孩子拿起一根枝條,斜斜舉起,大聲說著「我是一棵樹」;下一秒,他就揮舞著支條喊著「駕、駕、駕」(假裝)趕著馬車跑開了;
而當母親喚他吃飯時,他又可以輕易丟掉這根樹枝——他既不是樹也不是馬車夫,只是一個要去吃飯的孩子。
這種創(chuàng)造力是天生的,只是后來被一般人邊緣化,成為了「白日夢」(弗洛伊德語)。
因此,我們可以說,人類天生就是演員,時刻都沒有停止過表演,而且是天才的自編自導自演。
于是,戲劇,就是人類對自我天性的一種認可。
同時,我們需要假扮成另一個人(或其他),來觀看自己當下的生活。
無論是小說還是戲劇,幾乎都有一個通用的結(jié)構(gòu),那就是呈現(xiàn)一個復雜的問題情境,然后用盡方法來解決它。
這是文學的邏輯,更是生活的邏輯。
當我們把孩子請進戲劇的世界,無論是讓他們欣賞一場演出,還是身處其中、用戲劇的方式來討論問題,我們都是把他們帶入了一場對生活的模擬當中。
神經(jīng)學家發(fā)現(xiàn)我們的大腦中有一種鏡像神經(jīng)元。我們大腦中的神經(jīng)網(wǎng)絡會在看到別人做出某種自己也會做的行為時,產(chǎn)生反應。
也就是說,當我們看到他人悲傷時,我們自己感到悲傷時會活躍的那部分神經(jīng)網(wǎng)絡,也會變得活躍。這就是我們產(chǎn)生共情和得以理解他人的生理機制。
于是,閱讀文學作品、觀看戲劇演出、參與戲劇活動就有了一種高于娛樂的特別價值——為我們提供一種替代經(jīng)驗。
即我們在虛擬情境中解決問題的過程,同樣可以提升我們處理真實問題的能力。
這也就是為什么戲劇對于兒童的成長來說,是一種不可或缺的學習路徑。
如果戲劇是幼兒學習的必然路徑,那么對幼兒教師而言,通過戲劇進行教育就是其必備技能。
戲劇與教育的結(jié)合,對教師而言,首先是一種人生觀,一種對人生的虛構(gòu)和荒誕的認識。
當教師能夠清楚地意識到自己也是通過扮演一個自己認可的角色在尋找穩(wěn)定的自我時,就能夠理解兒童的很多行為都不過是一種對自我進行塑造的嘗試。
其次,戲劇與教育的融合是一種藝術(shù)素養(yǎng),一種對「比真實還真實的虛構(gòu)」的感受,甚至是一種對被困于符號世界的人類的同情。
當教師能夠珍視兒童的想象力和超越符號世界的洞察力時,就能樂于保留兒童這種與生俱來的創(chuàng)造能力。
能夠善用戲劇進行教育,對于教師,尤其是幼兒教師而言,可以說是一種基本的教育技能。因為教師只有能夠隨時響應幼兒發(fā)出的游戲信號,能夠「一秒入戲」,才能真正進入幼兒的世界與幼兒對話。
我們看到的成人對幼兒行為的否定,與其說是成人在通過否定幼兒當下的行為,來塑造一個更加理想的兒童,倒不如說是成人無法破譯幼兒的游戲語言。
就像前文所說,當孩子說「我是一棵樹」時,如果成人跑過去對他說:「快丟掉那根樹枝,多危險,戳瞎眼睛怎么辦?」這就不是一秒入戲,而是要求孩子強行出戲了。
因此,結(jié)合戲劇的教育對于教師來說,更是一種綜合的教育藝術(shù)。
當教師真正理解戲劇對于人的價值,理解游戲和戲劇對于兒童學習與發(fā)展的價值時,這種結(jié)合了戲劇的教育就變成了一種得心應手的工具,可以支持孩子所有的學習需求,更變成了一種與兒童對話的語言,可以幫助兒童積極整合自己的學習需求,嘗試屬于自己的獨特的學習路徑。
畢竟,我們每個人都在努力扮演一個更好的自己,難道不是嗎??
小 愛 說
原來,孩子要應對這個紛繁復雜的世界,需要絞盡腦汁,才能拿出奧斯卡級別的表演!
那么,除了教師能利用教育戲劇幫助寶寶提升各種社會能力,我們家長能否在家庭中給孩子提供戲劇一般的替代經(jīng)驗呢?
當然可以!爸爸媽媽也可以是優(yōu)秀戲劇教育老師。我們可以借助繪本、寶寶愛看的動畫片作為媒介,陪他玩角色扮演的假裝游戲,帶寶寶體驗各種不同的角色和故事人生!
當然,幫寶寶體驗的重點在于,爸爸媽媽要更入戲哦。就像一位優(yōu)秀的幼教老師說過的:就算孩子不 high,大人也要先 high 起來!
最后,歡迎你留言與我們分享:你是如何配合寶寶的表演的?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