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兩千多年的王朝史上,曾有近千人稱帝建元,其中超過半數(shù)被后世奉為正統(tǒng),算是正經的皇帝。這些曾經的“天下至尊”留下過許多精彩的故事,也廣為人知。比如史上第一位皇帝是嬴政、最后一位是溥儀,漢武帝劉徹首創(chuàng)了年號,后趙高祖石勒是唯一的“奴隸皇帝”,南朝宋武帝劉裕武力超群,唐太宗李世民箭術無雙——當然這個可能是因為遺傳,他老爹唐高祖李淵也曾憑借精準的箭術“雀屏中選”,才娶回了后來的太穆皇后。
李淵靠著箭術娶回嬌妻。李淵、李世民父子或許身上毛病一堆,但對老婆真沒什么可說的,都是好男人
這些故事即便不是眾所周知,但也稱不上是冷門。那么什么才算得上是關于皇帝的冷知識?比如很多人都知道史上最長壽的皇帝是清朝的乾隆皇帝,那么最短命的是哪位?在位時間最長的是清朝的康熙皇帝,那么最短的呢、究竟有多短?還有是哪位皇帝發(fā)明了糖葫蘆、搞出了春聯(lián)?誰給自己起過“藝名”、誰兒子生得最多,哪個是最招人煩的臭無賴、又有哪位死后被制成了木乃伊?
怎么樣,這樣的冷知識夠不夠冷?
經常看到有人說“秦歷二世而亡”,其實這種說法是不嚴謹?shù)?。秦二世胡亥確實是導致秦亡的罪魁禍首之一,可他還沒等劉邦殺到咸陽,就在趙高的女婿閻樂逼迫下自殺了。趙高本來想自己當皇帝,可惜因得不到支持而作罷。偏偏始皇帝的一大堆兒子又都被他和胡亥給殺光了,所以只好隨便抓了個宗室來湊數(shù),這個人就是子嬰,我們應該叫他秦三世。
胡亥趙高禍禍得太狠,劉項留給子嬰的時間又太短,他根本無力改變秦亡的命運
不過,子嬰只過了46天的皇帝癮,就被迫投降劉邦,秦朝就此滅亡。
所以秦三世嬴子嬰,才是中國王朝史上的第一個亡國之君。
東漢和帝劉肇駕崩的時候,還活著的兒子就剩下倆——長子劉勝(不是被劉備成天掛在嘴邊的那位中山靖王)身患“痼疾”,所以只能讓才出生百天的幼子劉隆即位。不過劉隆小朋友的運氣實在太差,才當了220天皇帝就不幸夭折,死前滿打滿算也就兩歲而已。
殤帝,名隆(公元105-106)。和帝幼子。公元105年12月剛滿百日繼和帝位,由鄧太后臨朝稱制。
延年元年(公元106年)8月辛亥日,因受風寒,醫(yī)治無效,病死于洛陽宮中,終年2歲,是歷史上最小的皇帝,在位8個月,葬康陵(洛陽東南)。
所以人們通常都將劉隆視為中國歷史上即位年齡最小和壽命最短的皇帝。
不過爭議還是有的——北魏的孝明皇帝元詡被胡太后毒死時,留下唯一的骨血是個女兒。胡太后為了試探朝野的反應,便以皇女冒充皇子,擁立這個小公主當上了皇帝。
也就是在當天,胡太后又認為大局已定,便廢黜了這個可能是中國史上最早的女皇帝,改立元釗。
在武泰元年(公元528年)二月二十六日這一天,稀里糊涂的當了“一日皇帝”的小姑娘元氏,準確的說還是個小女嬰——出生僅50天。又過了不到50天,爾朱榮發(fā)動河陰之變,胡太后、元釗等都被殺死,元氏則下落不明,很可能死于亂軍之中。
如果不考慮即位的合法性,那么劉隆所保持的這兩項紀錄就應該屬于元氏。
大家都知道,廟號、謚號之類的名號都是給死人用的,當然僅限于身份高貴的死人。一般皇帝和高官貴族死后都能混上個謚號,廟號的授予標準就相對嚴格,不僅僅限于帝王,而且在隋唐之前不是每個皇帝死后都能撈著個廟號的。極端的像兩漢29帝中,只有7個皇帝有廟號。
帝王死后都要供奉在太廟中合祭,只有功德出眾的才會被追加廟號,以示永遠祭祀之意
曹叡是曹魏的第二任皇帝,在執(zhí)政前期還算勤政能干,不過后來就懈怠了,不但奢靡好色,還有“異裝癖”的不良嗜好。不過最不靠譜的就是他生怕死后撈不著個廟號顯擺給后世子孫看,在景初元年(公元237年)就指示有司給自己安了個“烈祖”的廟號。
兩年后,曹叡掛掉,養(yǎng)子曹芳即位,卻也只能捏著鼻子認下了這個烈祖。曹魏能弄著個廟號爽一把的皇帝只有兩位,曹叡便占其一,而且還成了史上唯一的在生前就給自己搶廟號的皇帝。
因為《三國演義》的影響,曹魏在后世的口碑不佳。但無可否認的是曹魏皇室多才子,尤其是以曹操、曹丕、曹植父子兄弟為代表的“三曹”在文壇上的成就和影響,僅有北宋的“三蘇”能與之相提并論。
“三曹”對“三蘇”——這樣的千古風流集于一家的情況是極其少見的
但是很多人忽略了另一位曹家才子曹髦。首先他是九言詩的首創(chuàng)者:
“《風》、《雅》、《頌》既亡,一變而為《離騷》,再變而為西漢五言,三變而為歌行雜體,四變而為沈、宋律詩。五言起於李陵、蘇武(或云枚乘),七言起於漢武《柏梁》,四言起於漢楚王傅韋孟,六言起於漢司農谷永,三言起於晉夏侯湛,九言起於高貴鄉(xiāng)公(即曹髦)。”(《滄浪詩話·詩體一》南宋·嚴羽)
同時曹髦的繪畫成就極高。唐代繪畫理論家張彥遠曾指出“曹髦之跡,獨高魏代”(《歷代名畫記》),而在《中國文化人物辭?!分?,將曹髦稱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畫家皇帝。
曹髦不但是個文藝青年,還是個憤怒青年——因不甘司馬氏欺凌奮起反抗,結果反被其誅,享年19歲
代表作有《祖二疏圖》《盜跖圖》《黃河流勢》《新豐放雞犬圖》等,可惜均遺佚不存。
在古代凡是要書寫或使用與帝王、尊長名字相同的文字,都需要回避或用其他的字代替,稱為“避諱”。比如北宋名臣文彥博的先祖本姓敬,為了避諱后晉皇帝石敬瑭只好改姓文。后晉滅亡后本來已經改回了原姓,可倒霉的是又碰上宋太祖趙匡胤的祖父叫趙敬,只好再改回來,于是敬彥博就成了文彥博。
因為“避諱”的麻煩,文彥博這位北宋名臣的祖上曾三次改姓
在古代要是因為避諱這個問題上犯了錯誤,輕則麻煩一身,重則惹上官司,丟掉小命也不稀奇。
所以為了少給臣民添麻煩(或是少讓馬大哈給自己添堵),兩宋的皇帝大都有改個生僻字名字的習慣。比如宋太宗登基前叫趙光義,登基后就改叫趙炅,再比如趙受益之于趙禎(宋仁宗)、趙仲針之于趙頊(宋神宗)、趙伯琮之于趙昚(宋孝宗)等等都是這種情況。這一傳統(tǒng)還被后來的明、清部分皇帝所采納。
但是首創(chuàng)這種“便民政策”的卻不是宋太宗趙炅,而是三國時期東吳的第三位皇帝孫休。
不過孫休雖然挺有“仁心”,卻不愿意麻煩自己。他認為自己的兒子反正要繼承大統(tǒng),干脆給他們起個生僻的名字就可以了。于是他的4個兒子分別叫孫(音同“灣”)、孫(音同“功”)、孫壾(音同“莽”)、孫(音同“包”)。
孫休算是白費了一番心思,4個兒子都沒當上皇帝不說,連江山都被孫皓給禍禍沒了
怎么樣?生僻不?反正我是一個都不認識。不過孫休顯然是白費了一番心思——他年僅30歲就急病暴死,可4個怪名字兒子中最大的才10歲,于是大臣們改立他的侄子孫皓為帝。
著名暴君孫皓即位后立刻殺死了孫休年齡稍大的兩個兒子,剩下的兩個也終生與帝位無緣,孫休的一番苦心算是白費了。
在我們的印象中,兩晉的15位皇帝中,除了開國的晉武帝司馬炎以外,剩下的要么是身體不健康,要么智力不正常,要么心志不堅定,反正只能淪為傀儡或是擺設。
不過肯定有一位晉朝皇帝對這個觀點不服氣,那就是東晉的孝武帝司馬曜。
司馬曜的運氣在于桓溫死得早,謝安又一身名士氣,否則他跟其他的兩晉皇帝不會有什么不同
司馬曜本來應當跟皇帝無緣,不過太和六年(公元371年)權臣桓溫搞政變,廢了司馬奕改立司馬曜他爹、瑯邪王司馬昱為帝,他就莫名其妙的成了皇子,后來還成了太子。
司馬曜運氣非常好——他剛剛即位,飛揚跋扈、早有篡立之心的桓溫就掛掉了。而其后的權臣謝安手中雖有北府兵為憑,卻被前秦的南侵壓力搞得焦頭爛額,緊接著又迎來了一場淝水之戰(zhàn)。司馬曜趁機逼迫謝氏隱退,由胞弟司馬道子執(zhí)掌朝政,算是從士族門閥手中收回了大部分權力。
不過此后司馬曜就沉湎于酒色不可自拔,又跟司馬道子鬧別扭爭權,形成了“主相相持”的局面,又把國事搞成了一團糟。太元二十一年(公元396年),司馬曜因為開了個要命的玩笑,結果被他的寵妃張貴人要了命,享年35歲。
一朝得志便沉湎酒色、勾心斗角,這就是東晉最能干的皇帝的作為
嗯,這就是東晉最有作為、權力最大的皇帝,真是讓人無語。
在南北朝之前的王朝更替中,新帝大多對舊君表現(xiàn)得頗有風度和尊重,起碼很少有殺戮的事情發(fā)生。比如王莽篡漢后只是幽禁了禪位于他的劉嬰,曹丕也沒有為難東漢獻帝劉協(xié),讓其得以善終,三國魏蜀吳的三個亡國之君劉禪、曹奐和孫皓也能老死于床榻之上。
不過項羽殺死了秦三世子嬰、劉聰殺了晉懷帝司馬熾和晉愍帝司馬鄴。但這種殺戮行為更多的是出于當事人的性格原因,而非基于政治理由。
以劉聰?shù)寞偪?,天下無不可殺之人,殺人更無需理由,所以西晉二帝落他手里必死無疑
于是東晉的末代皇帝、晉恭帝司馬德文才成了第一個被趕盡殺絕的倒霉蛋。
元熙二年(公元420年),劉裕逼迫司馬德文禪讓皇位,當時這位晉末帝心態(tài)還挺好,欣然同意:
“二年夏六月壬戌,劉裕至于京師。傅亮承裕密旨,諷帝禪位,草詔,請帝書之。帝欣然謂左右曰:‘晉氏久已失之,今復何恨?!藭嗉垶樵t?!保ā稌x書·卷十·帝紀第十》)
司馬德文心態(tài)好也是有原因的。畢竟歷史上除了像項羽那樣跟秦朝有深仇大恨的,或是像劉聰那樣的瘋子以外,亡國之君還少有性命之憂的。反正他當皇帝時也就是個擺設,亡國后的生活理應也不會有什么改變。
不過司馬德文的心態(tài)很快就崩了。
畢竟姓司馬的已經享國155年,朝野上下頗有些感懷故國、心念晉室的遺老。這就引起了剛剛登基的劉裕的忌憚,于是他派人害死了司馬德文唯一的兒子。
劉裕殺司馬德文時,是否會想到他的后代可能會遭到同樣的報應?
這下可把司馬德文嚇壞了,成天跟皇后躲在家里不敢出門。
但劉裕的殺意是他無論如何也躲不掉的。一年后,劉裕賜給了司馬德文毒酒一杯,可是后者堅決不肯喝,結果被人活活扼死。
之所以把這項記錄留給司馬德文而非子嬰、司馬熾等人,是因為自他以后亡國之君不得好死才成為常態(tài)和慣例。而自司馬德文之后最先“享受”到這一待遇的,就是劉裕的后代:
“辛卯,宋順帝(劉準)下詔禪位于齊……帝收淚謂敬則曰:‘欲見殺乎?’敬則曰:‘出居別宮耳,官先取司馬家亦如此?!燮鴱椫冈唬骸负笊硎朗牢饛蜕焱跫?!’”(資治通鑒·卷第一百三十五·齊紀一)
其實在這個問題上爭議也挺大的。
秦始皇嬴政在稱皇帝之后,曾追尊其父秦莊襄王嬴楚(異人)為太上皇;漢太祖劉邦稱帝后,他老爹劉煓、也就是我們熟悉的劉太公還活蹦亂跳的,實在沒地兒安排只好也奉上太上皇的大帽子一頂;在西晉的八王之亂中,趙王司馬倫曾篡位稱帝,把原來的晉惠帝司馬衷“升級”為太上皇(事實上司馬倫是司馬衷的叔祖父)——這幾位當上太上皇的時間,都比呂光早。
如果標準寬泛的話,那么第一位太上皇應為趙武靈王,他曾傳王位給兒子后自稱“主父”
但問題是通常意義上的太上皇,是指曾經當過皇帝,但在世時就已經將皇位禪讓(主要是給兒子)出去的前任皇帝。像唐高祖李淵、唐玄宗李隆基、宋徽宗趙佶、宋高宗趙構、清高宗弘歷這樣符合曾稱帝、在世禪讓這兩個條件的,才是符合人們普遍認知的太上皇。
贏楚和劉太公從來沒當過皇帝。司馬倫篡位被視為謀逆,所以他把司馬衷攆去當太上皇這件事也不被認同,事實上后來司馬衷也復了皇帝位。所以這幾位太上皇當?shù)枚加行┟徽圆豁槨?/span>
后涼太祖呂光,氐人,曾為前秦名將,以勇力著稱于世。在前秦世祖苻堅兵敗身死后,呂光割據(jù)涼州,并在太元十一年(公元386年)建國大涼。14年后,呂光病逝,廟號太祖,謚號懿武皇帝,葬于高陵。
在當時的北方,后涼也算是一個大國
呂光早就知道自己的幾個兒子不是什么好鳥,生怕他們因為奪位自相殘殺。于是他干脆在死前就傳位于太子呂紹,自己茍延殘喘著當了幾天太上皇:
“涼王光疾甚,立太子紹為天王,自號太上皇帝,以太原公(長子呂)纂為太尉,常山公(次子呂)弘為司徒,謂紹曰;‘今國家多難,三鄰伺隙,吾沒之后,使纂統(tǒng)六軍,弘管朝政,汝恭己無為,委重二兄,庶幾可濟。若內相猜忌,則蕭墻之變,旦夕至矣?!种^纂、弘曰:‘永業(yè)才非撥亂,直以立嫡有常,猥居元首。今外有強寇,人心未寧,汝兄弟緝睦,則祚流萬世;若內自相圖,則禍不旋踵矣?!保ā顿Y治通鑒·卷一百一十一·晉紀第三十三》)
三個兒子當面答應得好好的,可呂光一死,呂纂、呂弘就聯(lián)手發(fā)動政變,不但逼殺了呂紹,還把國家搞得亂成一團,內外交困。結果5年間后涼換了3個皇帝,終于崩潰,被后秦所滅。
在人們的印象中,五胡之亂時在中國的北方遍布著各種胡人政權,漢人只有被欺壓凌辱的份兒。好不容易出了個冉魏,結果不到3年就瞬息而亡。
其實吧,當時在北方的漢人政權還真不少,只是不太出名而已。比如十六國中5個帶“涼”字的政權中有3個都跟漢人有關系(前涼張氏、西涼李氏以及北涼開國之主段業(yè)),再有就是北燕的馮氏二帝。
十六國期間的國號,除了各種“燕”就是各種“涼”最多。在諸涼中以前涼最為強大
北燕是個很奇怪的政權——十六國時期帶“燕”字的一大堆政權幾乎都跟鮮卑慕容氏脫不了關系,唯獨北燕是個例外。北燕的開國之主高云是個高句麗人,曾給后燕惠愍帝慕容寶當養(yǎng)子,因此改姓慕容。義熙三年(公元407年),后燕大將馮跋發(fā)動政變,擁立慕容云為帝,仍沿用燕國號,史稱北燕。
兩年后,已經改回本姓的高云一家被近臣團滅,馮跋平亂后找不到人來繼承帝位,干脆勉為其難的自己來干了。
馮跋還是個明君,在20多年里把北燕治理得井井有條。元嘉七年(公元430年)馮跋病重,將國事委托給太子馮翼??墒邱T翼懦弱,被人蒙蔽,馮跋的弟弟馮弘趁機發(fā)動政變,氣死了馮跋、逼死了馮翼,最終奪得帝位。
馮跋是個當時難得一見的好皇帝,但好皇帝的身后事往往都是一團糟
在這個過程中,相關史料似在無意間吐露了一個很神奇的信息:
“太子翼帥(率)東宮兵出戰(zhàn)而敗,兵皆潰去,弘遣使賜翼死。太祖有子百馀人,弘皆殺之。謚太祖民皇帝,長谷陵?!保ā顿Y治通鑒·卷一百二十一·宋紀第三》)
馮跋“有子百馀人”——就問各位佩服不佩服、崇拜不崇拜?要知道除了馮跋,歷代皇帝生兒子最給力的南陳孝宣帝陳頊也不過才生了42個,兒女都算上最能生的宋徽宗趙佶也只有79個(其中14個是被擄到金國后生的,“所有權”還存疑),簡直能被老馮甩出好幾里地去。
馮跋的兒子是否都是親生的存疑,趙佶也有疑點,但無可否認他們都很能生
當然,五胡十六國時戰(zhàn)亂頻仍,史料記載不全,再加上當時大人物有收養(yǎng)子的習慣,所以這“有子百馀人”可能包含養(yǎng)子在內。
不過這只是我們的猜測,找不到任何證據(jù)證實。
前秦世祖皇帝苻堅給人們留下最深的印象,大概就是那場對他來說倒霉至極的淝水之戰(zhàn),其實他還是個罕見的內心閃耀著人性光輝的異族(氐族)皇帝。他勤政愛民、痛恨豪強、公正無私,能夠平等的對待并重用包括王猛在內的漢人。即便在戰(zhàn)場上苻堅也是個英明的主帥,他平燕定蜀、滅代吞涼,還收復了西域,曾一統(tǒng)北方。不過他定鼎天下、結束漢末以來亂世的宏愿止步于淝水,不久又遭到姚萇的背叛,最終兵敗身死。
苻堅是少有的讓人能跟“人性”這一詞匯聯(lián)系起來的皇帝
苻堅之所以遭受如此凄慘的下場,很大原因在于他的仁慈——雖然前秦滅國無數(shù),但像前燕慕容暐、前仇池楊纂、前涼張?zhí)戾a,以及隴西鮮卑首領、后來的西秦開國之君乞伏國仁的老爹乞伏司繁等這些亡國之君,他都真誠的予以善待,統(tǒng)統(tǒng)遷至長安“富養(yǎng)”,對于可用之才甚至不顧反對的委以重用。唯一殺掉的是代國的拓跋寔君,還是因為他悖逆弒父,引起了苻堅極大的憤慨:
“實君(拓跋寔君)……乃率其屬盡害諸皇子,昭成(拓跋寔君之父拓跋什翼犍)亦暴崩……苻堅聞之,召燕鳳問其故,以狀對。堅曰:‘天下之惡一也?!藞?zhí)實君及斤,轘(即車裂)之于長安西市?!保ā段簳ぞ硎濉ち袀鞯谌罚?/span>
可是當苻堅兵敗之后,這幫亡國之君跑得跑、叛得叛。其中鬧騰得最兇的就是一幫姓慕容的——后來建后燕的慕容垂、建西燕的慕容泓、建南燕的慕容德等等。要不是苻堅心慈手軟,后來哪來的那么一大堆燕國?
還有一個就是慕容沖。
想必慕容沖的美貌,是當今那些小鮮肉們望塵莫及的
前燕亡國后,慕容皇室盡遷長安,其中就包括慕容暐的幼弟慕容沖和妹妹清河公主。清河公主年輕貌美,被苻堅納為妃子,極受寵愛。二人纏綿之余,苻堅聽說愛妃有個剛滿12歲的弟弟慕容沖,據(jù)說有“龍陽之姿”。好奇之下苻堅便把慕容沖招來一睹為快,結果就徹底沉淪其中不可自拔了……
鮮卑慕容氏似乎有白種人血統(tǒng),在慕容沖身上可能表現(xiàn)得特別明顯,苻堅后來就曾稱其為“白虜小兒”。也許就是他身上這種與眾不同的異域風情吸引了苻堅吧。
從此在苻堅的眼里,慕容姐弟“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后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二身”,以至于整個長安城都瘋傳起了他們三個人的八卦:
“姊弟專寵,宮人莫進。長安歌之曰:‘一雌復一雄,雙飛入紫宮。’咸懼為亂。王猛切諫,堅乃出沖。長安又謠曰:‘鳳皇鳳皇止阿房?!瘓砸曾P皇非梧桐不棲,非竹實不食,乃植桐竹數(shù)十萬株于阿房城以待之?!保ā稌x書·卷一百十四·載記第十四》)
慕容沖的小名就叫“鳳皇”,可見苻堅對他的喜愛簡直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
不過愛情是你情我愿的事情,苻堅有多愛慕容沖,慕容沖可能就有多恨苻堅。于是愛情故事就變成了復仇傳奇——淝水之戰(zhàn)后,前秦帝國分崩離析,一大堆姓慕容的紛紛叛出,慕容沖自然不甘人后,率兵2萬從河東起兵一路殺到長安城下。坐困孤城的苻堅可能還對當年的“舊情”抱有一絲幻想,就派人送給慕容沖一領錦袍:
“堅遣使送錦袍一領遺沖,稱詔曰:‘古人兵交,使在其間。卿遠來草創(chuàng),得無勞乎?今送一袍,以明本懷。朕于卿恩分如何,而于一朝忽為此變!’沖命詹事答之,亦稱‘皇太弟有令:孤今心在天下,豈顧一袍小惠。茍能知命,便可君臣束手,早送皇帝,自當寬貸苻氏,以酬曩好,終不使既往之施獨美于前’?!保ㄒ猛希?/span>
落花有情,流水無意。苻堅與慕容沖終于在戰(zhàn)場上展開了一場你死我活的廝殺,再不剩半點情分。最后苻堅身死于姚萇之手,而慕容沖則在兄長慕容泓死后,繼任西燕第二位皇帝。
當年愛得有多深,如今恨得就有多重
慕容沖性格殘暴嗜殺,屠戮降俘甚至百姓無數(shù),導致富庶的關中白地千里、尸骸遍地。最后連他的部屬都無法容忍,發(fā)動叛亂將其斬殺。
這或許是當年苻堅的所為,才導致的心理變態(tài)?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