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05 09:24:36
臍療--各種疑難雜癥
臍療是中醫(yī)的特色之一。臍又名“神闕”,中醫(yī)認為臍能內聯(lián)十二經(jīng)脈,五臟六腑,四肢百骸。近代研究表明:臍局部無皮了脂肪,表皮角質層較薄,臍下雙側有腹壁下動脈和下靜脈及豐富的毛細血管網(wǎng),故藥物易于穿透、彌散而被吸收。
現(xiàn)介紹幾種外敷肚臍治療各科疑難疾病的方法,患者不妨一試。 月經(jīng)不調:取當歸9克,肉桂、白芍、紅花、干姜、川芎各6克,鹿茸3克,共研為細末,貯瓶備用,敷貼時取上藥適量,加醋調成糊狀,敷于臍中,以紗布覆蓋,膠布固定,兩天換藥一次,10次為一療程。本法可適用于月經(jīng)提前、推后或先后不定期者。 痛經(jīng):取肉桂、炒茴香、干姜、元胡、炒靈脂、沒藥、川芎、當歸、生蒲黃、赤芍各6克,共研為細末,貯瓶備用,每次月經(jīng)前兩天,先用鹽水清洗肚臍,再取上藥粉適量,加醋調成糊狀,敷于臍中,以紗布覆蓋,膠皮固定,兩天換藥一次,連用三次,5個月為一療程。 閉經(jīng):取威靈仙20克、蜣螂10克、焙干后研為細末,敷貼時取藥粉適量,加醋調成糊狀,敷于臍中,約一小時去藥,每天兩次,連用至愈,適用于血瘀型閉經(jīng)。 崩漏:取益智仁、沙苑子各20克,艾葉30克,前兩味藥研為細末,再用艾葉煎汁后調適量藥粉敷于臍中,每6小時換藥一次,5天為一療程。 帶下?。喝≤蛯?、桑螵蛸各30克,白芷20克,共研為細末,取藥粉適量,加醋調成糊膏狀,敷于臍中,以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天換藥一次,10次為一療程,適用于白帶量多者。 妊娠惡阻:取半夏15克、砂仁3克,白蔻3克,生姜汁1小杯,先將前三味藥研成細末,取藥粉適量,以生姜汁調和藥粉如稠糊狀,敷于臍中,外以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天換藥兩次,7次為一療程。適用于脾胃虛弱型的妊娠惡阻。 產(chǎn)后盜汗:取何首烏適量,研為細末,加水調成糊狀,敷于臍中,以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天一次,連用至愈。 乳癖:取蒲公英、木香、當歸、白花、薄荷、梔子各30克,紫花地丁、瓜蔞、黃芪、郁金各18克,麝香4克,研成細末,貯瓶備用,敷貼時取上藥適量,加醋調成糊狀,敷臍中,以紗布覆蓋,膠布固定,兩天換藥一次,8次為一療程。適用于肝郁氣滯型乳癖。 子宮脫垂:取升麻20克,枳殼25支,黃芪20克,柴胡20克,黨參20克,麝香0.6克,陳醋適量,除麝香另研外,諸藥共研成細末,敷貼時取藥粉適量,以醋調和成糊狀,囑患婦平臥床上,取麝香0.15克納入患者臍孔穴中央,再將調和的膏藥敷于臍部,以紗布覆蓋,膠布固定。兩天換藥一次,10次為一療程。 老年性頑固便秘:取米醋適量煮沸后,加入元明粉(芒硝)100克調勻,做成餅狀敷肚臍中,外用塑料紙覆蓋固定,一般10分鐘左右可排便。元明粉通過肚臍,促進腸蠕動增強,腸中水分增加而排便。 體虛自汗、盜汗:用五倍子30克,首烏、黃柏各18克,按此比例研成細末混勻存瓶。用時取米醋5毫升左右,調藥末適量成餅狀敷在肚臍中,外用塑料紙蓋好固定。自汗者早上敷晚間取出,盜汗者晚間敷翌日晨取出,敷數(shù)次后,自汗、盜汗可減少或消失。其療效與藥物通過臍部吸收,起固澀止汗的作用有關。 胃寒痛:用花椒20克,吳茱萸15克研末混勻。用時取藥末若干與水調成餅狀敷在臍中,外用紗布固定,再用熱水袋溫熨,每次15分鐘,不愈再熨,至胃病消失為止?;ń?、吳茱萸有暖脾胃及散寒作用,通過肚臍吸收,能驅除胃腸中氣體,并抑制腸內異常發(fā)酵。 口舌生瘡:用細辛9克研末調水成糊餅狀,填入臍中,外用塑料紙覆蓋固定,24小時換藥1次,同時多飲水,忌煙酒及辛辣燥熱食物。 五更瀉:可選用補骨脂、附子、肉豆蔻、五味子等藥材混合,研成細末,用醋調成糊狀,敷于臍孔,連用7日為一療程,可重復2―3個療程。 呃逆:選用橘皮、半夏、杮蒂、丁香等,研成細末后用生姜汁調成糊狀敷于臍孔,連用2―7天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