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先生說:“保持低調,才能避免樹大招風,才能避免成為別人進攻的靶子。如果你不過分顯示自己,就不會招惹別人的敵意,別人也就無法捕捉你的虛實。”
永遠牢記做人的本分,是人生常勝、基業(yè)長青的法寶。一個不過分張揚、自我表現(xiàn)的人,會顯得與眾不同;一個不自以為是的人,會贏得別人的尊重;一個不自負的人,會不斷進步。做人低調才有底蘊、有內涵,做生意也能一如既往地把生意做好,這就是可貴的本分意識。因為本分,才不會超越界限,不會做出破壞規(guī)矩的事情,生意才能長長久久。
成功后的李嘉誠依然保持著謙遜的態(tài)度,擁有顯赫的地位卻沒有頤指氣使、不可一世,依然保持著低調、平和的心態(tài),不論對什么人,總是態(tài)度和善。
與長江實業(yè)有著密切業(yè)務聯(lián)系的香港廣告界著名人士林燕妮曾經講過這樣一件事情。
以前,香港的廣告市場是買方市場,基本上都是廣告商主動尋找客戶,尋求合作,而客戶根本就不用擔心會找不到好的廣告公司。所以,很多企業(yè)總是盛氣凌人,根本就不把廣告商放在眼里。
有一次,林燕妮到長江實業(yè)的總部洽談生意。令她詫異的是,李嘉誠想得十分周到,派服務員在地下電梯門口等待,把林燕妮等人接到了樓上。恰好那天下雨了,林燕妮被雨水淋濕了,李嘉誠看到這種情形,連忙幫著她脫下外衣,并親手掛在旁邊的衣架上,根本沒有什么大老板的做派。
事實上,李嘉誠一直以來都顯得平易近人,不管是與他共事的員工還是與他合作過的客戶,從未有人見過他發(fā)過脾氣。這與他平和的做人心態(tài)有很大的關系。這是幫助他在生意上取得巨大成就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古語有云:“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币粋€人取得成功,或者身在高處,難免遭人忌妒。只有行事低調,才能避免樹大招風。如果你不過分顯示自己,就不會遭到別人的敵視。這樣生意才能長久地做下去。
有道是:“地低成海,人低成王。低調做人不僅是一種境界,一種風范,更是一種思想,一種哲學。”一個人尤其在身處高位時,更應該懂得低調做人的道理,你站在眾人之前,并不是所有人都是衷心祝福你的,有些就想在你掉下來時看你的笑話,不要以為自己手中有錢、有權了就覺得不可一世可以為所欲為,很多人就是因為有權有錢以后才輸?shù)米顟K。不管名有多顯,位有多高,錢有多豐,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低調做人才是最好的處世之道。
李嘉誠為人謙虛謹慎,毫無風頭意識,盡可能保持低調,他特別忌諱樹大招風。他曾經有感而發(fā),“在看蘇東坡的故事后,就知道什么叫無故傷害。蘇東坡沒有野心,但就是被人陷害了,他弟弟說得對:‘我哥哥錯在出名,錯在太高調。’這個真是很無奈的過失?!?/p>
2013年,李嘉誠在接受媒體專訪時,首次公開講述長子李澤鉅被綁架一事。作為李家長子的李澤鉅,曾于18年前被綽號“大富豪”的張子強綁架,并勒索20億港元。
李嘉誠說,當時,綁匪張子強單槍匹馬地到李家,聲稱長子李澤鉅已被他綁架,需要李家支付20億港元贖人。李嘉誠當時非常鎮(zhèn)定,馬上同意了綁匪的這一要求,但表示“現(xiàn)金只有10億,如果你要,我可以到銀行給你提取?!泵鎸︽?zhèn)定從容的李嘉誠,綁匪張子強感到非常意外,并詢問他為何如此冷靜。李嘉誠回答道:“因為這次是我錯了,我們在香港知名度這么高,但是一點防備都沒有,比如我去打球,早上5點多自己開車去新界,在路上,幾部車就可以把我圍下來,而我竟然一點防備都沒有,我要仔細檢討一下?!?/p>
李家提供巨額贖金之后,李澤鉅被釋放,第二天便如什么都沒發(fā)生一樣,照樣去公司上班。
這段往事雖然一直在坊間流傳,但從未見諸報端。李嘉誠想他一生行事低調謹慎,還是難免樹大招風,俗話說“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他為了避免再次被這些亡命之徒的侵擾,甚至都沒報警,直接付給了綁匪10.38億港元換回了李澤鉅的性命。十幾年一直在香港傳媒界將這段往事壓著,不讓公之于世,就是因為怕樹大招風遭人嫉恨報復。
1993年8月,李澤楷沒有接受父親的安排,擔任和黃公司總裁,而是要自立門戶,李嘉誠顯得很寬縱:“年輕人到底有自己的理想,和黃管理層有人手,我不會強迫他做?!彼徒o兒子一句話,就是“樹大招風,保持低調”。也是為了告誡兒子做人最忌諱的就是因“樹大招風”而引來無謂的麻煩。
這些年來,李嘉誠除了在做公益事業(yè)方面以外,一直保持著低調的狀態(tài)。在他的生活中沒有地位高低的概念,待人誠懇、不擺架子,沒有讓人產生“隔離感”。在消費上,他并不驕奢淫逸、大肆揮霍,這種低調、謙遜的作風,讓他遠離了驕傲自大和無知,是他把生意做長做久的重要原因。
李嘉誠曾經這樣說過:“我表面謙虛,其實很驕傲,別人天天保持現(xiàn)狀,而自己老想著一直爬上去,所以當我做生意時,就警惕自己,若我繼續(xù)有這個驕傲的心,遲早有一天是會碰壁的。”
“滿招損,謙受益”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尤其是在商場,競爭激烈,你追我趕,只要你稍微松懈,就會有后來者居上。要想保持事業(yè)的平穩(wěn)發(fā)展,就必須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心態(tài),在成功面前,仍能保持這種心態(tài),事業(yè)就會蒸蒸日上。
李嘉誠是世界華人的驕傲,更是商界人士頂禮膜拜的偶像。這不僅是因為他擁有巨額的財富,最重要的是他富而不驕的人生態(tài)度。
做生意就像是在大海里行船,時刻都要保持警惕,否則,就會有翻船的可能。所以,在取得勝利的時候,不能滋生驕傲情緒。殊不知勝利中就潛藏著失敗的危機。那么李嘉誠在商場中打拼那么長時間,為什么能夠始終保持領先地位,讓集團獲得持續(xù)發(fā)展呢?歸根結底,在于李嘉誠無論任何時候,都保持著警惕,不讓驕傲自大的想法迷惑那份寶貴的理性。
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由商人轉向文學創(chuàng)作之后,才華迅速展露出來,并因一本《跳蛙》而聲名鵲起,一下子由原來的窮困潦倒變成了腰纏萬貫。這不但刺激了大量熱愛寫作的人更加堅守自己的夢想,還吸引了一些無所事事但自以為是的青年投入寫作,羅杰爾就是后者當中的一個。
不得不說,羅杰爾真是沒有寫作的天分,但是他卻一直自信滿滿,認為自己天生就是當作家的料。在遭遇出版社一次又一次的退稿之后,驕傲的羅杰爾自視其作品為無人理解的陽春白雪,便把他的退稿連同一封信一起寄給了馬克·吐溫,并在信的末端寫了這么一段話:“聽說,磷質非常有益于大腦,而魚骨是含磷最豐富的東西,所以我天天都吃魚,以便能夠早日成為像您那樣的大作家。請問您吃過多少魚?吃的是哪一種呢?”
馬克·吐溫看過這個青年的稿子又看過這個青年的信之后,感到哭笑不得,于是便提筆給這位青年回了一封極短的信:“照你的稿子看,你得吃一對鯨魚才行?!?/p>
羅杰爾空有一顆驕傲的心,卻不知唯有努力才可以成為生活的強者、唯有勤奮才可以攀上人生的高峰。如果天才的腦袋是因為吃魚而得來的話,那么這個世界就有太多天才了。如果我們做人不問實際,空有一顆“驕傲的心”,那么等待我們的就是一次又一次的碰壁,直到我們被撞得頭破血流才明白自己之前是多么魯莽與無知。
李嘉誠時刻注意保持頭腦的清醒,不被成功沖昏頭腦。他從來都是把自己的成就以八折來計算,以此壓抑自己的自滿情緒,保持冷靜、理性的頭腦。時刻都不忘記自己失敗的經歷,任何時候,他都牢記這些教訓,壓制驕傲的想法,提醒自己檢討不合時宜的做法。
他從來不炫耀自己的成就,不論何時何地都保持謙虛的態(tài)度,即使成功后也是這樣。李嘉誠在汕頭大學畢業(yè)禮上說過:“希臘哲學家對‘卓越’與‘自負’有一個非常發(fā)人深省的觀念,他們相信每一個人都有責任把自己的潛能發(fā)揮得淋漓盡致,但同時,人的內心應有一誡條,不能自欺地認為自己具有超越實際的能力,系統(tǒng)性夸大變成自我膨脹幻象,如陷兩難深淵,你會被動地不自覺地步往失敗之宿命。”
李嘉誠蟬聯(lián)華人首富榜十五年,可以說是“富可敵國”了。但是,他卻喜歡乘坐普通的轎車上下班,有時候也乘坐的士。他的辦公室也裝修得極為簡單樸素,最耀眼的裝飾品也只是曾國藩手書的一副字。
在飲食方面,李嘉誠的標準是一菜一湯,或者二菜一湯,飯后加一個水果。有時他還喜歡吃稀飯或者咖啡、牛奶、面包。在公司總部宴會廳宴請客人,通常連水果在內八道菜,碗是小號的碗,分量都是控制的。沒有大魚大肉,只令客人吃到恰好,不致脹腹,也不致不夠,更不使浪費。
可以說,李嘉誠多年來一直過的都是普通人的生活,有時甚至比有些普通人還普通。其實,想想也并不奇怪,李嘉誠早已經功成名就,根本不需要炫耀什么衣飾和身份了。他的成功和聲望來自于每一次的作為,以及榮耀背后的那一份淡定。
李嘉誠但凡是在人前從不以驕傲之心示人,與人交往也從不故意拿捏首富的架子、表露一種“為長者尊”的優(yōu)越感,反而處處顯得平易近人、待人以誠。這就是一個人,處世幾十年積淀下的人格魅力。
李嘉誠在一次演講中說:“我有什么心愿?我有宏偉的夢想,我懂不懂得什么是節(jié)制的熱情?我有拼戰(zhàn)命運的決心,我有沒有面對恐懼的勇氣?我有信息有機會,有沒有實用智慧的心思?我自信能力天賦過人,有沒有面對順流逆流時懂得適如其分處理的心力?”我想這是他一生唯一為自己在人前驕傲的一次。因為發(fā)生在他身上的一切足以說明,這些優(yōu)秀的素質他不僅有而且做得非常出色。
在我們的人生和事業(yè)順利的時候,大多數(shù)人都會把功勞歸功于自己,由此變得驕傲自大,不可一世,而這很容易導致下一次的失敗。在商場摸爬滾打多年的李嘉誠知道,如果稍微走錯一步,就有可能造成滿盤皆輸?shù)臄【?。所以面對成功的時候,他沒有一絲驕傲,也不會有任何的麻痹大意。李嘉誠能把生意做到如今的規(guī)模,也得益于他有一顆不驕傲的心。
李嘉誠是個道德至上的人,他將自己的名譽看作自己的“第二生命”。但他卻從來不會用自己斥巨資成立的慈善機構“李嘉誠基金會”的名義來為自己的名譽添彩,他為人類的教育、醫(yī)療、文化方面的公益事業(yè)做出了巨大貢獻,卻從未有一項捐獻是冠以自己的名稱的。
一次在談及捐贈情況時,李嘉誠說:“一個人生活其實很簡單,需要的錢不是很多的,曾有人問我一共捐出了多少錢,我說我一向沒統(tǒng)計,大抵有幾十億,也可能沒人信?!敝詻]人信他,不是說他沒有那么多錢,或者他不肯捐出那么多錢,而是他做好事從不張揚,即使是慈善這種造福社會、造福民眾的壯舉,他都是在私下里默默地去做,相比其他慈善家高調行善,這位華人首富卻顯得很低調,即使李嘉誠基金會成立以來已經捐出了80億港元的善款。
“我的錢來自社會,也應該用于社會。我已不再需要更多的錢,我賺錢不是只為了自己,為了公司,為了股東,也為了替社會多做些公益事業(yè),把多余的錢分給那些殘疾及貧困的人。”李嘉誠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多行善事,心系天下蒼生。他深有感觸地說,成功之后,利用多余資金做我內心想做的善事,方寸間自有天地。他一生有許多好“作品”,但最滿意的“杰作”不是他國際化的“經濟王國”,而是他于1980年成立的李嘉誠基金會,他將基金會稱作是自己的“第三個兒子”。李嘉誠曾多次強調指出,基金會是100%做慈善,幫助有需要的人,只是一直不喜歡將基金會用慈善兩個字。他覺得自己只是一個生意人,而現(xiàn)在憑借自己的能力回饋社會也是理所當然,并覺得自己就是在做慈善。李嘉誠還表示,無論其家族成員或是董事,都不能從基金會拿取一分一毫,基金會是百分百做捐獻的。
他一生為香港和故鄉(xiāng)捐助了很多錢,辦了許多好事,但他不張揚,不宣傳,低調做人。再看看現(xiàn)在社會上某些人,一有錢便虛榮心膨脹,忘記自己是誰,吃、喝、嫖、賭,揮霍浪費,實在令人痛心。為人就應當像李嘉誠這樣才更有意義。他不標榜慈善,卻善行無數(shù),而我們生活中那些口口聲聲為人民服務的人,反倒時時讓人寒心。
李嘉誠專職負責捐贈事宜的私人秘書梁茜琪女士曾深有感觸地說:“李先生的捐款與別人完全不一樣,他的不一樣在于別人在捐出款項以后,所考慮和關心的僅僅是其善舉為不為社會所知;而李先生考慮的是捐出款項之后問題是否解決了,他的捐贈是真正發(fā)自內心的?!敝挥邪l(fā)自內心與人為善,才是真正的善,不僅讓人感到心靈溫暖,還能讓人真正脫離寒冷。
浮在湖面上的天鵝,看上去在輕快自然地滑動,但水面之下,它卻在拼命地劃水。它不炫耀自己的努力,所以才那么美麗?!胺菍庫o無以致遠,非淡泊無以明志”,什么才是美麗的呢!只有那種安靜的不張揚、不炫耀的美才是最讓人難以忘記的。也只有這種美才是真正的美。
我們做人也是一樣,過分張揚只會招來嫉恨與麻煩,沒有誰會因為你的張揚而喜歡上你,而那些因此而靠近你的人,往往都是居心叵測,覺得現(xiàn)在的你有可利用的價值,等到你一無是處的時候,他就會對你棄之如敝履。低調做人其實是對自己的一種保護,即使是做好事也沒必要張揚,這個世上別有用心的人不是多而是太多,能小心就盡量謹慎一點吧!
“我是一個很普通的人,開了一個不大的店,賺的錢不多。我為別人做點事,自己感覺開心就好?!痹诨蓐栨?zhèn)隆經商的林云甫一直低調做慈善,資助教育、慰問老人、扶助困難家庭……到底做了多少事,付出了多少錢物,林云甫說自己也想不起來了。幾十年創(chuàng)業(yè)路上披荊斬棘,今年68歲的林云甫依然精神抖擻。創(chuàng)業(yè)經歷既給了林云甫挫折的辛酸,也給了他成功的幸福,同時也對困難者多了份理解與同情。林云甫開始有了更高的追求,那就是從幫助別人中得到幸福感。
鎮(zhèn)里有一個李姓老人,曾在林云甫的缸瓦廠做工。1986年,老人因病無法醫(yī)治,林云甫送去數(shù)千元。此后,林云甫又承擔起了老人生活費,每月都會給上幾百元。老人住房破損了,林云甫就幫助修好。林云甫就這樣20多年如一日地照顧老人,直到老人去世。
為鎮(zhèn)隆鎮(zhèn)老年活動中心捐錢捐物;為敬老院置辦凳子、風扇、彩電并資助現(xiàn)金;逢年過節(jié),帶上禮品向一些孤寡老人噓寒問暖;有時看到報紙上報道了一些困難家庭,或者重大變故家庭,他就會直接上門去資助一點,5000元、10000元都曾出過。每年六一兒童節(jié),林云甫都會資助鎮(zhèn)隆的10所小學。
《東江時報》邊界行記者說:“林云甫20多年資助一位老人家的事,以前真沒聽過。只是聽到有人講起過林云甫經常做好事,但從不張揚?!?/p>
林云甫說:“我也不是多有錢的人,只是遇到合適的,我就盡力幫一下。這些事情以前都沒跟別人說過,我覺得自己心里感覺踏實,感覺幸福就好了?!?/p>
這只是生活在我們生活中的小人物的故事,但是因為就在生活中也更顯得可貴,他的身邊沒有聚光燈也沒有媒體人,卻能幾十年如一日堅持行善,的確使人敬服。其實,做人也是這樣,名利這種東西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只要做事做到自己心坎里了,自己感覺踏實,感覺幸福也就夠了。做好事不張揚就是一種踏實的感覺,如果你因為做一點好事而到處宣揚,就像飄浮在軟綿綿的云朵上一樣,美確實也美,但總讓人覺得提心吊膽的。
李嘉誠覺得,一個人的成功不在于獲得了多少財富,也不在于做了多大的官,最主要的是品德的修養(yǎng)。品德是心靈之根本。品德構成你的良知,使你明白事理,而不是只根據(jù)法律或行為守則判斷是非。說到底,我們一定要注意自身素質的培養(yǎng),尤其是像李嘉誠這樣的道德楷模學習,我想是我們人生經驗中很重要的一課。
謙和,是一種人格之美,永遠散發(fā)著馥郁之香。為人謙和,人必親之;盛氣凌人,大擺架子,人必遠之。傲慢只會將自己孤立起來。反之,尊重別人,謙遜溫和,人們自然喜歡親近你。
李嘉誠說:“對人誠懇,為人謙和,做事負責,多結善緣,自然多得人的幫助;淡泊明志,隨遇而安,不作非分之想,心境安泰,必少許多失意之苦?!彪m然在經濟實力上我們沒有辦法與李嘉誠攀比,但是在做人處事上是完全可以借鑒的。
他曾經談到這么一件事:“我做人的宗旨是對己嚴苛,善待別人,還有勤奮,同時重承諾,也不會傷害他人。
有一次,一個我很討厭的報社的記者在我公司樓下等我,我剛剛上車,同事說他已經等了兩個小時,他正要離去。我立即叫司機倒車,向記者說可以談一下,因為我不忍心他站了兩個小時,回去沒有東西交代?!鄙钪械睦罴握\就是這樣一個絲毫沒有億萬富豪架子的人。
做生意的目的是賺錢。但其本質的過程卻是一個做人的過程。做生意就是在不同的人之間周旋,取得合作的機會,然后一起賺錢。在李嘉誠的生意之道背后隱藏的是如何做人做事的學問。在我們的人生過程中,一定要破除對金錢的迷信,要記?。哄X絕對不是萬能的。建立在金錢上的關系也是不牢靠的。只有你自身的修養(yǎng)和人格魅力贏得別人對你的尊重時,人和人之間才會有長久的友誼。
香港《文匯報》曾刊登李嘉誠專訪,主持人問道:“俗話說,商場如戰(zhàn)場。經歷那么多艱難風雨之后,您為什么對朋友甚至商業(yè)上的伙伴,都十分坦誠和友善?”
在李嘉誠看來,善待他人、利益均沾是生意場上交朋友的前提,誠實和信譽是交朋友的保證。正如在積累財富上創(chuàng)造了奇跡一樣,李嘉誠的人緣之佳在險惡的商場同樣創(chuàng)造了奇跡。所以,李嘉誠在生意場上只有對手而沒有敵人。
年少時的李嘉誠在一家茶樓做伙計。有一天,他給客人倒水的時候,一不小心,把水灑到茶客的褲腳上。
那時的李嘉誠嚇得呆在了那里,不知道該怎么辦。老板跑了過來,他正準備責罵李嘉誠,卻被這位茶客攔住了:“是我不小心碰了他,不能怪這位小師傅?!辈杩鸵恢苯o李嘉誠開脫,老板就不好意思批評李嘉誠了,于是不停地向茶客道歉。
年少的李嘉誠打心眼里感念那位茶客的善心。老板對李嘉誠說:“我知道是你把水淋了客人的褲腳,以后做事千萬要小心。萬一有什么錯失,要趕快向客人賠禮,說不準就能大事化了。今天這位客人心善,所以你才免了一劫?!?/p>
回到家里,李嘉誠把這件事情告訴了母親,母親聽完,語重心長地說:“菩薩保佑,客人和老板都是好人。你要記住,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積善必有善報,作惡必有惡報。以后做任何事情,都要待人誠懇一些,心里多一些善念,會有好的回報。”
后來步入商場的李嘉誠,一直都記得母親的教導,堅守做人的原則,心中始終保持著那一份善念,在與人交往中真誠相待,遇到事情敢于負責。這樣一來,別人都對李嘉誠另眼相看,愿意跟他交往、合作,甚至主動提供幫助。
我們知道,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身上體現(xiàn)的對人誠懇、做事負責、為人謙和的良好品行在教育孩子時,不僅有利于孩子接受知識、為人處事、與人交往,而且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形象。
現(xiàn)在不管是職場還是生活場,人緣和朋友顯得尤其重要。李澤楷生意場上的朋友多如繁星,幾乎每一個有過一面之交的人,都會成為他的朋友。就是受到父親培養(yǎng)與教育,李澤楷以誠懇的心去做事做人,所以才得到了別人的青睞。
這樣的事跡,他的兒女們記在心里,付諸在事實中。李澤鉅表示,正是父親的教誨與指導才有我們現(xiàn)在的成績,有了對待人與事的正確心態(tài)與處世的方法。
李嘉誠先生說:“做事要留有余地,不把事情做絕,有錢大家賺,利益大家分享,這樣才有人愿意合作。假如拿10%的股份是公正的,只拿9%的股份,就會財源滾滾來?!焙蜌馍敳攀怯驳览?。
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一個“和”字,道出中華民族歷經千年滄桑、傲視世界的生存智慧,和睦、和諧、和氣更是滲透到中華民族的方方面面,在商事往來之中只有“和氣生財”,才能實現(xiàn)共贏,一方面可以與對手之間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另一方面可以很好地維系客戶,這樣才能取得長久的發(fā)展。
“和”字突出了生意場上互利共生的關系,事物之間都是相互聯(lián)系的,做生意并不是你死我活的,如果一味爭強斗狠,給別人不留余地,其實也是在斷自己的后路,結果往往都是兩敗俱傷。
清朝雍正年間,一家客棧開在進出京城的黃金地段。因為地段好,顧客絡繹不絕,老板見生意好,對顧客的態(tài)度就越來越差。一天,有位顧客不小心打碎了一只瓷碗,向老板道歉后表示愿意賠償,可是老板卻獅子大開口堅持要顧客以二十倍的價格來賠償。此后,這家客棧隔三差五被官府找麻煩,生意每況愈下,最后老板只得離開京城。原來,那位打破瓷碗的客人是官府中人,因不滿客棧老板惡劣的待客態(tài)度和貪婪的錢財欲望,指使官府找茬破壞客棧生意。
而同一朝代的蘇州一家小面館,鋪面不大,地段不佳,由一位老婦人打理,但老婦人熱情待客,和氣可親。一日,一位婦女領著孩子進店里吃面條,熱騰騰的面條剛擺上桌,淘氣的小孩子一抬手碰翻了碗,面條撒了一地,瓷碗碎了一地。孩子的母親一邊責備孩子一邊道歉。老婦人上前關切地詢問孩子是否被燙到,還重新做了一碗面給母子,并拒絕了孩子母親的賠償。孩子母親感動萬分,連聲道謝。日后,這位母親逢人便說這一段經歷,人們紛紛慕名而來,老婦人的面館生意越做越紅火。
兩個故事,告訴我們做生意什么最重要,答案很簡單——和氣生財。但凡成功的商人,都重視“和”,冤家宜解不宜結,以和為貴,無論是商家與顧客間的和、商家與商家間的和,還是商家與社會間的和,只有“和氣”方能“生財”。
商人以利為重,但是不能見利忘義。做生意不僅靠精明的計算,還有良好的商譽。照顧對方的利益,利益面前讓三分,才能獲得更多支持,贏得更多利益??傁矚g撿小便宜的商人,最終會失去大利益,永遠也不可能做成大生意。
不僅是在生意場上,我們在與人交往時,更要做到以和為貴,和氣待人。與其結怨導致雙方受損,不如化解矛盾和平相處,退一步海闊天空,為彼此留有余地。我們常聽人說“大事化小,小事化無”,這并不是怕?lián)黄鹭熑蔚耐讌f(xié)。這樣做可以幫我們在生活中避免很多無謂的麻煩,這樣我們就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去經營生活,而不至于有太多的牽絆與煩惱。
李嘉誠曾經說過:“與人合作,首先要想到對方的利益,如果一單生意只有自己賺,而對方一點不賺,這樣的生意絕對不能干?!庇绣X大家賺,和氣生財,是李嘉誠一直信奉的生意哲學。
1987年11月27日,位于九龍灣的一塊政府公地拍賣,因為地理位置良好,擁有極高的開發(fā)價值,房地產界的多數(shù)大亨都參加了這塊地皮的拍賣,當天李嘉誠也出現(xiàn)在拍賣場上。
那塊公地占地面積為24.3萬平方英尺,底價為2億港幣——每口競價為500萬港幣。從一開始,拍賣的場面就異?;鸨鹚幬兑蔡貏e濃。一開始李嘉誠就和一位競標者連叫兩口,底價連跳兩次。就在這個時候,拍賣場上響起了一個李嘉誠非常熟悉的聲音:“2.15億!”李嘉誠回過頭一看,原來是胡應湘。
當李嘉誠回頭對胡應湘微微一笑表示招呼的時候,胡應湘也報以笑容,不過這時候地價已經被各路英雄抬到了2.6億。李嘉誠不慌不忙地舉起手叫到“3億”,將地價連跳八口,正在大家一片嘩然的時候,胡應湘沉著應戰(zhàn),又將價格連抬十一檔,喊出了3.55億港幣的高價!這時拍賣會掀起了高潮,一時間鄭裕彤等房地產界大哥級的人物也加入競價。
這時人們都在興奮之中,很少有人注意到李嘉誠的得力助手周年茂悄悄地走到胡應湘的助手何炳章身邊,對他一陣耳語。結果,胡應湘居然從此就退出競投不再應價。在人們都感到意外的時候,李嘉誠再次報出4.95億港幣的天價,令在場的所有人側目。
不過,在拍賣會后李嘉誠立刻宣布:“這塊地是我和胡應湘先生聯(lián)合所得,將用以發(fā)展大型國際商業(yè)展覽館?!痹瓉恚@就是為什么看起來勢在必得的胡應湘會突然退出竟投的原因。
分出一點好處給胡應湘,以防止他和自己繼續(xù)在較量中抬高地價,這一招給李嘉誠留下了很大的回旋余地。這不僅能幫助李嘉誠在預期的價格之內競標成功,將發(fā)展空間巨大的公地攬入懷中,他在與胡應湘分享利益的同時又在拍賣場上化敵為友,為自己將來的發(fā)展多留下了一條后路。所以,有時候表面上看起來并不占優(yōu)勢的事情,對自己將來的發(fā)展卻會有著極大的幫助。
作為商人,一定要懂得利益共享,只有懂得與人為善、和氣生財,才能實現(xiàn)利益的最大化,也許這種經營方式不會讓你在近期內就獲得巨大的收益,可就長遠來看和氣生財有不可估量的潛在價值。如果我們在生意場上不懂和氣生財?shù)牡览矶且鈿庥檬碌脑挘苋菀讜谏鈭錾蠘淞橙?,惡性競爭也就會隨之而來,生意就很難長久地做下去。懂得和氣生財,有錢大家賺、有利大家享。就會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圍,生意也就會越做越順。
很多商人總是不肯吃虧,小小的利益也不肯放過,為了一丁點的利益與對方爭得面紅耳赤,鬧得不歡而散,到頭來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做生意的時候不能錙銖必較,最后失去的往往是大的利益。不管什么時候,都要適當?shù)卣疹櫵说睦?,讓對方得到利益,最后收獲最大利益的往往是自己。
自古以來,商人都是“無利不起早”,追求利益是商人最大的目的。但是追求利益不能建立在破壞合作關系上,畢竟做生意本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合作。想把生意做好,想讓別人愿意與你合作,就必須照顧別人的利益。有錢大家賺,利益共享,才能贏得更多合作的機會。
常言道:“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一般來說,知道東西越多的人就會越謙虛,而知道得越少、氣量越小的人就會越傲慢,因此我們可以說傲慢是虛榮和一知半解的結合物。過分傲慢的人擺出一副“趾高氣昂,不可一世”的態(tài)度,這讓他們常常遭到別人的反感,使他們處處碰壁、寸步難行。而謙虛的人往往讓人倍感親近,他們身體里有一股沉默的力量,那是一種歷經歲月沉淀后的從容,能給人一種穩(wěn)重、踏實的感覺。
越是賺大錢的人,態(tài)度越謙虛,日本人賺錢有個三字訣,即“低、感、欣”。“低”即低姿態(tài),見了顧客后要保持低姿態(tài),主動降低自己的高度,鞠躬行禮;“感”即感謝,顧客是給你送錢來的,是看得起你,你要對他表示萬分感謝;“欣”即微笑,對顧客要面帶笑容,給顧客一個美好的軟環(huán)境。
萬通總裁馮侖在參加李嘉誠組織的一次晚宴后大為感慨。在他看來,作為華人世界的財富狀元、大陸商人的偶像的李嘉誠應當是這樣出席這場聚會的:“一般大人物都會等大家到來坐好,然后才會緩緩過來,講幾句話,如果要吃飯,他一定坐在主桌,有個名簽,馮侖等企業(yè)界人士會坐在他邊上,其余人坐在其他桌,飯還沒有吃完,他就應該走了?!瘪T侖說,他在生活中經??吹揭恍┤?,做一些事情偶有所得,有點成功,他的自我就會讓別人不舒服,他的存在讓你感到壓力,他的行為讓你感到自卑,他的言論讓你感到渺小,他的財富讓你感到心驚,最后他的自我使別人無處藏身。
然而,李嘉誠的行為一舉打破了馮侖主觀認識中李嘉誠這樣一個“巨無霸”深沉、冷峻間或有些傲慢盛氣凌人、咄咄逼人等的印象。
當包括馮侖等大陸多位企業(yè)家訪問團的代表進到電梯口,開電梯門的時候,李嘉誠先生已在門口等候,然后給他們發(fā)名片,這已經出乎馮侖的意料,因為他的身家和地位已經不用名片了!但是他像做小買賣一樣給馮侖們發(fā)名片。
發(fā)名片后,馮侖他們一個人抽了一個簽,這個簽就是一個號,就是確定馮侖們照相站的位置,是隨便抽的。馮侖當時想為什么照相還要抽簽,后來才知道,這是用心良苦,為了大家都舒服,否則怎么站呢?
抽號照相后又抽個號,說是吃飯的位置,又為大家舒服。馮侖抽到的正好是挨著他隔一個人的位子,馮侖以為可以就近聊天,但吃了一會兒,李嘉誠起來了,說抱歉我要到那個桌子坐一會兒。后來,馮侖發(fā)現(xiàn)李嘉誠在每一個桌子坐15分鐘,總共4桌,每桌都只坐15分鐘,正好一小時。在宴會中,大家請李嘉誠先生說幾句,他推辭不過,就說我把生活當中的一些體會與大家分享吧。他講的是“建立自我,追求無我”,就是讓自己強大起來。要建立自我,追求無我,把自己融入到生活和社會當中,不要給大家壓力,讓大家感覺不到你的存在,來接納你、喜歡你、歡迎你。值得注意的是,李嘉誠講話的時候,看著幾個老外,用英語講了幾句,又用粵語講了幾句,把全場的人都照顧到了。臨走的時候他說一定要與大家告別握手,每個人都要握到,包括距離較遠的服務人員,然后又送大家到電梯口,直到電梯關上才走。
越是有涵養(yǎng)、穩(wěn)重的成功人士,態(tài)度越謙虛,相反,只有那些淺薄的人自以為有所成就的人才會驕傲。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曾說:“當我從事的石油事業(yè)蒸蒸日上時,我晚上睡前總會拍拍自己的額角說:‘如今你的成就還是微乎其微!以后路途仍多險阻,若稍一失足,就會前功盡棄,切勿讓自滿的意念侵吞你的腦袋,當心!當心!’”這就是告誡人們要謙虛,尤其在取得成就時應格外小心,不要驕傲。
作為富豪的李嘉誠,對任何人都一貫保持著低調謙遜的態(tài)度,做任何事都非常顧及別人的感受,不管什么樣的人與這位富豪打交道,他的平和真誠不張揚的作風,足以讓人感受到其的知心知性知情。我們勿論李嘉誠在經商上取得的成就,就他所展現(xiàn)的榜樣的力量也是他所創(chuàng)造的另一筆財富,成為其對謙遜人性的堅持。
法國哲學家羅西法古說:“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現(xiàn)得比你的朋友優(yōu)越;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要讓你的朋友表現(xiàn)得比你優(yōu)越?!痹诮煌校總€人都希望能得到別人的肯定,當我們讓朋友表現(xiàn)得比我們優(yōu)越時,他們就會有一種得到肯定的感覺。而當你在朋友面前表現(xiàn)的謙遜其實是對友誼的一種尊重,是對這種美好情感的珍重。如果你在你的朋友身上找到了優(yōu)越感的話,我敢肯定你也會失去這個朋友。
京劇大師梅蘭芳,他不僅在京劇藝術上有很深的造詣,而且還是丹青妙手。他拜名畫家齊白石為師,虛心求教,總是執(zhí)弟子之禮,經常為白石老人磨墨鋪紙,全不因為自己是位名演員而自傲。
有一次齊白石和梅蘭芳同到一戶人家做客,白石老人先到,他布衣布鞋,其他賓朋皆社會名流或西裝革履或長袍馬褂,齊白石顯得有些寒酸,不引人注意。不久,梅蘭芳到,主人高興相迎,其余賓客也都蜂擁而上,一一同他握手。可梅蘭芳知道齊白石也來赴宴,便四下環(huán)顧,尋找老師。忽然,他看到了冷落在一旁的白石老人,他就讓開別人一只只伸過來的手,擠出人群向畫家恭恭敬敬地叫了一聲“老師”,向他致意問安。在座的人見狀很驚訝,齊白石深受感動。幾天后特向梅蘭芳饋贈《雪中送炭圖》并題詩道:“記得前朝享太平,布衣尊貴動公卿。如今淪落長安市,幸有梅郎識姓名?!?/p>
梅蘭芳不僅拜畫家為師,他也拜普通人為師。他有一次在演出京劇《殺惜》時,在眾多喝彩叫好聲中,他聽到有個老年觀眾說“不好”。梅蘭芳來不及卸裝更衣就用專車把這位老人接到家中。恭恭敬敬地對老人說:“說我不好的人,是我的老師。先生說我不好,必有高見,定請賜教,學生決心亡羊補牢。”老人指出:“閻惜姣上樓和下樓的臺步,按梨園規(guī)定,應是上七下八,博士為何八上八下?”梅蘭芳恍然大悟,連聲稱謝。以后梅蘭芳經常請這位老先生觀看他演戲,請他指正,稱他“老師”。
在人際交往中,謙虛的人總是處處受歡迎,而那些大肆張揚,傲慢無禮的人通常是遭人反感厭惡的。正如柴斯特?菲爾德所說的:“如果你想受到贊美,就用謙遜去做誘餌吧?!敝t虛不僅是人們應該具備的美德,從某種意義上說,謙虛也是獲得良好人際的助力。
人在世界中,是一種關系性的存在:與自己的關系,與他人的關系,與天的關系。不管在哪段關系之中作為個人都是渺小的,而謙虛做人只是我們的本分,不能因為自己在事業(yè)上或者感情上取得了成功,就開始在身邊遭遇不好的人面前表露自己的優(yōu)越,以驕傲示人。在生活中表現(xiàn)得謙虛,別人才會喜歡你、認可你;如果你是一個目中無人的人,別人也會漠視你,離開你。(摘自張笑恒著《李嘉誠的哲學》)
作者簡介:張笑恒,暢銷書作家、資深圖書策劃人。用最通俗的語言、最生活化的案例,闡釋最有名的生活哲理。主張用最圓融的方式,處理復雜的人際關系,以求心靈的和諧和生命的富足。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