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邱德光先生”(ID:tkchudesign),作者:邱德光設計,36氪經授權發(fā)布。
這著實是一個讓人興奮的項目:面積約700㎡的頂層復式,優(yōu)質存量,重裝上陣,對話流變的時代。當我們回眸空間,記錄空間設計與思考的長旅,一條潛藏的脈絡呼之欲出:找回海洋。
設計故事起于合作敲定之后,邱德光設計團隊第一時間飛抵珠海。彼時眼前的毛坯房問題明顯:
客廳雙層挑空,有著大面積開窗,卻被一道橫梁一份為二,空間氣度與舒適感大打折扣;
直棱直角的端點空間不斷出現于眼前,空間路徑被莽撞地畫上休止符;
因建筑造型,玻璃外墻呈斜面,對窗簾處理帶來難度;
細碎地畸零空間形同雞肋,喪失空間的活力與功能。
思索破題之道時,我抬眼望到了窗外的一片海。海向來是一枚介質,透過它,人們反復思考人與自然的關系、與宏大世界的關系,以及自由與自由的額度。
談論眼前的這片海,我們首先需要解析珠海。這座城市隨粵港澳大灣區(qū)的騰飛,成為東南部經濟發(fā)展新的驅動力,吸引并創(chuàng)造了愈來愈多的層峰消費者。在2019年房地產研究機構CRIC全國千萬級豪宅成交TOP20城市的數據榜中,珠海占據第14位,已躍居一線水準。碰觸一個時代,如果以財富作為切面便不難發(fā)現,經濟的發(fā)展必然帶來消費觀念的變化,由此延展出新的審美與價值取向。這一切變革作用于人居,最先體現在平面功能與動線。
當豪宅不再是終極置業(yè),便如汽車、珠寶、服裝般成為一種「搭配物」,不同城市的不同居所代表著不同的「屋品」。選擇珠海,立位情侶路,面向港珠澳大橋,這里承托「海洋重度成癮者」對生活的極致追求,它宜居宜藏,是居所,更是「度假地」和「會客廳」。是以,我們將平面中的臥室縮減至一間,更多注入社交與展示屬性,這是設計加諸于平面的總章程。而為平衡各功能,優(yōu)化「居與海」的對應關系,我們需要更多的設計介入:
step 1 重塑玄關,開門見海
調整前32F建筑平面圖,玄關破壞了入戶動線的流暢性
設計優(yōu)化,以電梯廳為核心;塑造洄游動線,實現自由平面;最大化釋放海景
▲
32F效果圖
以一扇透明屏風實現空間的開放性和玄關的儀式性
拿到原始平面時,最棘手的是玄關。不同于西方現代風格完全開放的入門寬廳,作為緩沖空間的玄關確然代表著東方居所的儀式感。但當它封閉地存在于空間序列中,每每入戶或穿梭不同功能區(qū)之間皆需繞行時,它的「儀式感」便成為了累贅與干擾。
日益開放的觀念需要日益開放的空間來承載。幾經反復之后,我們與珠海仁恒決定取消封閉的玄關,實現開門見海,用空間的遼闊、自由去呼應海洋的精氣神與時代嬗變之下人所向往的生活場景。而東方玄關的精神性則被交托于一扇綴滿「水珠」的玻璃屏風。
step 2 搬走樓梯,搬到海那里
樓梯的演變之路:決定位置之后進行結構計算,實現造型的最優(yōu)化
更迭樓梯的位置是邱德光設計的一貫動作。在多層戶型中,這一肩負垂直交通的組件或成為造景的核心,或扮演靈動的雕塑,是設計的「點睛之筆」。譬如武漢華僑城·原岸,又如蘇州仁恒·棠北淺山。
在濱海中心,我們將樓梯移至挑空的客廳之側,從心理層面放大了這種縱向空間的疏朗感。它的移位更是對海洋的找尋:拾級而上,窗景的海浪與造型的「海浪」從地面鋪陳至屋頂,人與海在轉角時相遇、別離。我們不斷為厚重的樓梯「減負」,讓它輕盈,更輕盈,去契合海面浮游的浪漫。
▲
樓梯效果圖
構想中面海而坐的場景最終因結構之故未能實現
▲
最終,樓梯之下置入了「氣球裝置」
設計中的遺憾就像飛至未竟之地的氣球
在設計之初,我們曾構想過一種生活場景:于樓梯之下辟出一處「飛地」,面向大海,且思且讀,觀海亦自觀。遺憾的是,囿于原有建筑的結構,這種場景終化為虛夢一場。不過,有限的尺度恰合適做個探秘者,貓腰躲藏,回歸孩提的心境。
step 3 以窗為媒,迎接海色天光
▲
客廳的手繪及效果圖,借助窗來占有海
當玄關被釋放,樓梯并入客廳之側,空間中朝向海洋的一面連結成巨大的海之幕。徜徉流動的自然光影攜著海天一色踏浪而來,靜候一席觀閣。
作為社交中樞的客廳,最大的觀海視窗卻被橫梁一分為二。如何弱化梁的存在,強化空間對海洋的占有量成為毋庸置疑的解決之道。我們避免無中生有的繁蕪裝飾,僅以曲線勾勒「一座橋」,呼應窗外的另一座。實相與虛相交錯,一切在似有若無之間模糊。
step 4 餐廳占據最佳景致,獨屬城市——會客廳的奢侈
▲
左:原始平面;右:餐廳優(yōu)化
重新組織餐廳的配套功能,滿足宴飲一切所需
中西廚、雙面海景的奢華餐廳方能匹配會所級雍容
▲
坐擁雙面海景的餐廳空間
對于選擇棲居海邊的人們來說,享有的海景越是豐饒,空間便更具價值??v觀32F、33F兩層,坐擁雙面海景無疑最為奢侈,而這樣的空間,被主臥及餐廳所占據。
定位「城市會客廳」,濱海中心理所應當地選擇了「國際候鳥族」的非日常生活:對他們而言,「居」是一種「潮汐」,遵循某些節(jié)令,于城市間輾轉并錨固自己的文化坐標。在坐擁壯麗景色的房間中醒來,品鑒藝術、籌辦沙龍、時尚聚會、名流社交才是他們的生活。餐廳于是變得尤其重要:坐享最佳景致,四周無多余動線,兼設獨立的中廚與開放的西廚、酒吧臺……這里滿足著你對私人會所的無盡想象。
step 5 臨清流而飲,自然對話自然
左:原始平面;右:茗茶區(qū)優(yōu)化
原樓梯所在位置成為挑空的茗茶區(qū)
「臨清流,為流杯曲水之飲」是最具美學高度與文化厚度的待客之道。我們引一灣曲水入室,與蔥郁的墻面綠植共同遙遙呼應大海,以自然對話自然。而它所在的空間原本是樓梯的位置。
▲
過程圖紙中,樓梯調整位置后
其所在位置被設計為上下兩層的起居空間
▲
挑空的茗茶區(qū)效果圖,以綠植墻面與活水與自然海景遙相呼應
決定樓梯更迭后,如何處理余留的空間成了麻煩事。最「實用主義」的辦法是封閉樓板,設上下兩層,作為各自的起居空間。然而,不論家具如何排布,此處空間總是缺少了豁然之氣,局促著,與整個設計格格不入。
是以,我們與甲方決議「浪費」。當挑空的茗茶區(qū)赫然出現于眼前之時,空間的情緒瞬間與海洋的情緒同步,它適合品茶香,也適合閱讀或工作,賦予居者與訪客味覺饗宴之外的歡愉和滿足。
step 6 空間生成,沒有風格只有海
優(yōu)化后的平面圖:32F平面圖
優(yōu)化后的平面圖:33F平面圖
當重要的空間次第排序于平面,設計的線索便清晰可見:是海。一切手法、一切技巧性地表達都在大海的面前噤聲。我們將記憶中的片段熔融重組,只為,那一片海。
▲
解構海的原型,是浪也是水
▲
空間優(yōu)化,放大觀海視窗
由平面至空間皆以曲線勾勒,擬合海之形態(tài)
空間亦由海而來,我們造一座島,洄游于室,全無視線的阻礙,只有輕盈通透與肆意入侵的碧藍。自然之景藉由設計想象創(chuàng)造出一種意境,又外射于眼前的空間,而「賦形」的能力正是創(chuàng)造者與審美者的不同。
從電梯廂門開啟的第一刻起,海的符碼便在空間中起伏。我們將「海」解構為一連串海洋文化符號,并以設計來控制其形態(tài)濃度和排布方式,并無任何制式的風格,海即是空間的風格。
phase 1 借一扇「舷窗」,塑航海的感知
▲
樓梯間的窗以曲面所塑造,如同船艙或機艙的舷窗
機艙中觀海亦是設計師對于珠海的初印象
東方或西方的傳統(tǒng)窗格常以形態(tài)或色彩反復與自然、與光對話,而當下的窗往往拘泥于方方正正的輪廓,越開越大,卻多少欠缺些生趣。
我們調取飛抵珠海時候的初印象,于樓梯處復原一扇「舷窗」,重溫飛行與航海的感知。這是設計師的記憶,亦是本案目標客群「國際候鳥族」的日常。不止于出發(fā)和抵達,遠離平淡、邂逅驚艷,生活亦如旅行。
phase 2 以水為引,溯海之源
水匯而成海,多雨的珠海銘記著每一朵水花的降臨與皈依。綴滿屏風的水珠,凝練一場自然與時間的游戲,將雨季的神秘永恒凝結為設計所造之「?!沟摹傅谝幌唷?。
水的相態(tài)在茗茶空間巨構化為兩尊裝置,嵌入墻面的條形窗。真實的水流便沿著它們一滴滴下墜,匯入淺池一彎?!傅未?,滴答」,仿佛頃刻間時光倒流,窗外無垠的南?;貧w了嬰孩時期,回到珠江,回到馬雄山洞口。
▲
水滴裝置的設計及最終表現
phase 3 以洞架橋,編織空間詩性
▲
洞與橋的形態(tài)之源
在客廳等重要的公共空間反復呈現
洞是「?!沟摹傅诙唷梗@種天然、平衡的支撐形態(tài)成為傳統(tǒng)橋梁的鼻祖,在仁恒·濱海中心卻恰與港珠澳大橋互諭。
邱德光設計用一系列形態(tài)各異的弧拱串聯(lián)客廳、茗茶區(qū)、餐廳、連廊等開放空間的視覺中樞,架一頂頂橋,編輯空間的詩性。
▲
過廊、餐廳及茗茶空間中的形態(tài)演繹
phase 4 凝浪于室,觸海之魂
▲
客廳主墻的裝飾畫
取形于陽光傾瀉時海浪的翻涌
客廳、過廊中,曲線的天花、墻壁、扶手、裝飾品皆源自海浪之形
再無任何事物的美麗與多變,能勝過萬里鯨波。浪是「?!沟摹副鞠唷???駠[、翻騰是浪,平穩(wěn)、悠然是浪,浪是寧靜與喧囂的互應。邱德光設計以不同的疏密,復現海浪的急驟與寧靜,以及日光照射下的粼粼。
舒緩是底色,「浪」撫過墻面、天花、扶手與地板,徐徐流淌在每個空間;洶涌是點綴,「浪」以藝術為媒,懸浮于墻面,閃爍捉摸不定的幻想。
客廳以海浪為地,TK HOME的重山沙發(fā)與浮云邊幾則如浪中漂浮的海島
藉由一系列設計語匯,我們呈上關于?!粋€無限事物的眾多表象與側面??臻g米色人造石主材配合藍色的裝飾,正如窗外的海浪撲打入室,與岸來一場游戲。
感性的情愫透過設計變成肉眼可見的實體,將自然的萬千變化凝為永恒的珍藏。
▲
書畫房由形形色色的藍所點綴
來自rochebobois的藍色坐礅為空間增色
醒時或夢著,都漂浮于海的夢幻之境。對海水與遠方的向往永遠在心中鼓蕩——像孩子,像屬于青春期的水手。藝術的巧妙之處正在于記錄——并非對現實的描摹,而是對感知的復現。
設計的表述,藝術的對望 1 張國亮「肥皂泡」
設計的表述,藝術的對望 2 郝朗「哭泣的少年」立于客廳到餐廳的過渡處
▲
前景為張國亮「氧化書香」雕塑
然而藝術品是孤獨的,唯有設計能擁抱它。在濱海中心,一系列的藝術品即一系列情感喚醒的觸發(fā)點,藉由設計,圍繞社交核心動線徐徐鋪陳開來。藝術品的選擇圍繞一個主題:童趣,力圖將人帶離現實的煩擾,重新?lián)Q上孩子的瞳孔看待世界。
少年、氣球、肥皂泡與象……攜窗外與室內的海浪,造一座夢幻之城。
初邂逅時,設計的命題是「一系列特定」:關乎城市,關乎區(qū)位,關乎建筑條件,關乎時代思潮與居者的思想,關乎銷售的商業(yè)邏輯。當設計介入之后,「一系列特定」召喚一場「回歸」:海洋從環(huán)境席卷至造型,化為海浪拍打至室內,海的空間性從內心深處抵達無限廣延。
撰文:Susanna
視覺:linke
主創(chuàng)人員:邱德光、楊尹贏、陳惠君
設計團隊:黃伯仰、林怡如、孫昱祺、王婕穎、江鎷如、姚道元
項目管理:朱曉東、夏夢
施工團隊:南京仁生裝飾工程有限公司
主要家居品牌:T.K HOME、Cornelio cappellini、GALLOTTI &RADICE、&Tradition、BENTLLEY HOME 、roche-bobois
攝影師:Boris Shiu
主要材料:人造石、魚肚白石材、鵝毛灰石材、夢幻白玉石材、杷檀木皮、不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