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5 10:58
華人號:雜談天下公元前209年秋天,陳勝、吳廣在蘄縣大澤鄉(xiāng)發(fā)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揭開了秦末農民大起義的序幕,吹響了埋葬秦朝的號角。
古人講究打仗“師出有名”,農民起義軍自然也有他們的理由。為了將更多人吸引過來,農民起義軍往往將起義的理由、目標、好處等事項,精煉成一句通俗易懂的話,這就是起義口號。
陳勝、吳廣打出的起義口號簡潔而有力,只有短短8個字:“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意思是,那些稱王侯拜將相的人,難道就比我們高貴嗎?潛臺詞是:我們也可以稱王侯拜將相的!
陳勝吳廣起義這句話,表達出政治平等的想法,得到了眾多普通民眾的擁護和支持。因此,陳勝、吳廣振臂一呼,應者云集。
17年,王匡、王鳳在綠林山發(fā)起了一場旨在推翻王莽政權的農民起義,史稱“綠林農民起義”。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二次農民起義。在綠林起義的號召下,全國各地的農民起義此起彼伏,涌現了赤眉軍、下江兵、新市兵、平林兵、舂陵兵等農民起義軍。
最初,這些農民起義軍沒有打出口號,倒是一個叫李通的貴族提出過一個口號,叫“劉氏復興,李氏為輔”。李通一語成讖。沒過多久,綠林軍就擁立漢朝宗室劉玄為帝,建立了更始政權。
184年,張角發(fā)起了中國歷史上第三次農民起義。
在張角的率領下,起義部隊頭扎黃巾,高喊“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號,給東漢朝廷沉重的打擊。雖然黃巾起義最終以失敗而告終,但東漢也從此一蹶不振,陷入軍閥割據的局面,直至滅亡,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在晉朝和南北朝時期,各地曾經爆發(fā)過規(guī)模較小、時間較短、影響不大的農民起義。到了隋朝末年,以翟讓和李密等人發(fā)起的瓦崗農民起義為標志,全國又陷入農民起義大爆發(fā)。史書說有“六十四路煙塵”,即有64支農民起義。其實,不算李淵、李世民父子,隋朝末年有名有姓的農民起義隊伍,就有70多支。
瓦崗寨起義隊伍太多,沒有統(tǒng)一的口號,倒是王薄在長白山發(fā)起起義時,作了一支歌謠叫《無向遼東浪死歌》,號召群眾加入農民起義軍:“長白山前知世郎,純著紅羅綿背襠。長槊侵天半,輪刀耀日光。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忽聞官軍至,提刀向前蕩。譬如遼東死,斬頭何所傷。”
唐朝末年的農民起義軍,以王仙芝、黃巢為代表。王仙芝戰(zhàn)死后,黃巢越戰(zhàn)越勇,甚至還率部攻進了唐朝都城長安。不過,黃巢最終功虧一簣,被唐朝軍隊攻滅,戰(zhàn)死于泰山狼虎谷襄王村。
黃巢是一名屢試不第的讀書人,有幾分文采,他雖然沒有提出明確的口號,卻在一首詩中抒發(fā)了自己的理想“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當然,他還是做到了這一點。
黃巢起義宋朝時期,經濟比較厲害,發(fā)生的農民起義普遍規(guī)模較小,并且都被朝廷平定下去。在《水滸傳》里渲染得沸沸揚揚的宋江梁山起義,在真實歷史上只堅持了1年多時間,就被一名地方官員、海州知州張叔夜給搞定了。
在《水滸傳》里,梁山起義打出的口號是“替天行道”,不知道真實起義時有沒有這句口號?
梁山起義在宋朝,另外兩支農民起義軍,即王小波、李順起義和鐘相、楊幺起義,分別提出自己的口號。前者的口號是“吾疾貧富不均,今為汝等均之”,后者的口號是“法分貴賤貧富,非善法;我行法,當等貴賤,均貧富”。他們的口號,都是針對貧富差距巨大的現狀。
元朝末年,農民起義軍此起彼伏。他們沒有提出口號,而是在民間傳遞許多民謠,如“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動黃河天下反”“塔兒白,北人是主南是客。塔兒紅,南人來做主人翁”“雨線,民起怨,中原地,事必變”,鼓動處于深重災難里的民眾,起來反抗元朝統(tǒng)治。
到了明朝末期,農民起義軍又是多如牛毛,其中規(guī)模比較大的是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人。李自成更是率領50萬大軍,攻入了京城,逼得崇禎皇帝自縊身亡,宣告了明朝的覆滅。
李自成李自成提出的口號有“三年不征,一民不殺”“開城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等,通俗易懂,簡潔明了,難怪會受到廣大老百姓的歡迎。
清朝時期,由洪秀全等人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次,也是規(guī)模最大的農民起義。這次農民起義沒有提出口號,但是制定了一系列綱領、制度和政策等,在政治、軍事、經濟、外交、文化等領域提出了自己的主張。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