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風漸起,轉(zhuǎn)眼又到了一年中最適合吃羊肉的時節(jié)。
俗話說“冬吃羊肉賽人參”,羊肉歷來是冬季進補的重要食材,有補中氣、益腎氣、御風寒、生肌健力等功效,一般人吃它能強身壯體,而那些一到冬季就手腳冰涼、反復感冒的人就更不能錯過它了。
但羊肉畢竟是大熱之物,食用時有一些講究大家不可不知~
要想進補得當,選對部位是第一步。
羊肉有頸肉、前腱子、里外脊、前后腿、腹肋等十余種部位,不同部位的脂肪含量、口感特色、適合吃法都各有不同。其中,羊腩、腹肋等部位含有較多的油脂,而從中醫(yī)的角度來說,油脂屬濕熱,吃多了會傷陰,因此這幾個部位不合適秋冬進補之用。
相比來說,上腦肉、里脊肉、外脊肉的肥瘦比例較為合適,溫陽補腎效果也很好,是冬日食補的好選擇。
上腦肉:位于頸后、肋部前上端,肉質(zhì)細嫩、鮮活,脂肪交雜均勻,有明顯的大理石花紋,容易切片,很適合涮、煎、烤等多種烹調(diào)方式。
里脊肉:位于脊骨內(nèi)側(cè),是羊身上最為鮮嫩的兩條瘦肉,蛋白質(zhì)含量高、脂肪含量低,滋而不膩,熘、炒、蒸、燉等吃法都很合適。
外脊肉:位于脊骨外側(cè),呈扁圓長條形,俗稱扁擔肉。外包有一層筋膜,肉質(zhì)鮮嫩、細膩、多汁,是羊肉中的上乘部位,燒烤、蒸燉、煎炒、做餡料等吃法皆宜,也很適合冬季進補。
除了選對部位,大家在購買羊肉時還要辨別其新不新鮮。那羊肉的新鮮度應該怎么看呢?
一摸質(zhì)感
用手指輕輕觸碰羊肉表面,新鮮羊肉摸上去會有點沾手、發(fā)黏;而不新鮮的羊肉摸上去就比較干爽,不會有沾手的感覺。
二觀色澤
新鮮羊肉應呈鮮紅色,色彩鮮亮;如果看起來顏色暗沉、呈暗紅色,那就說明存放時間較長。
對于冷凍羊肉片來說,購買時同樣宜選顏色鮮紅的。顏色發(fā)白說明已經(jīng)凍了很久,暗紅色的通常是反復解凍所致,也不建議選購。另外還要注意冷凍羊肉片的脂肪部分,脂肪潔白細膩說明新鮮,如果出現(xiàn)發(fā)黃的情況,那也說明凍太久了。
羊肉在烹調(diào)時通常都會加入一些別的食材,那在眾多搭配組合中,羊肉的“最佳拍檔”究竟是誰呢?
常見“拍檔”
蘿卜
蘿卜性平微寒,正好能中和羊肉的溫熱性質(zhì),避免上火。而且蘿卜具有較好的健胃消食作用,其富含的芥子油和膳食纖維能加速腸道蠕動,促進羊肉在體內(nèi)的消化吸收。
從口味上來講,蘿卜還能減少羊肉的膻味,增香氣、解油膩,讓菜品味道更清爽。
蘿卜燉羊肉
做法:羊肉下鍋煎出油后加蔥姜、花椒、干辣椒、大料等香料及醬油炒香,然后把炒好的羊肉倒入砂鍋中,加清水沒過食材,燉煮到羊肉基本軟爛時放入蘿卜塊,再小火慢煲半小時左右即可。
補腎“拍檔”
黑豆
從中醫(yī)的角度來看,黑色入腎,黑豆與羊肉搭配可以增強其補腎暖身的作用,特別適合腎虛、體寒的人群。
從現(xiàn)代醫(yī)學的角度來說,兩者搭檔也是優(yōu)勢互補:一方面,羊肉中富含動物蛋白,黑豆中富含植物蛋白,一起食用可促進蛋白質(zhì)的全面吸收;另一方面,羊肉中含有較多飽和脂肪酸,而黑豆中含有的植物甾醇可以抑制人體對飽和脂肪酸的吸收,輔助降脂。
黑豆羊肉湯
做法:羊肉與黑豆的比例約為10:1。將羊肉洗凈切成塊,入沸水焯燙一下,然后放入砂鍋中。再把提前浸泡一夜的黑豆也放入砂鍋中,加足量水沒過食材,放入蔥姜、料酒,大火燒開后改小火慢燉,待食材軟爛即可出鍋。
補氣養(yǎng)血“拍檔”
黃芪
黃芪是冬季常用的一味藥材,有補氣升陽、生津養(yǎng)血、利水消腫等功效。入冬后,不少中老年人會出現(xiàn)體虛乏力、精神不振、面色萎黃等氣血不足的表現(xiàn),這時候就很適合來碗黃芪羊肉湯,補氣養(yǎng)血、溫陽驅(qū)寒,提高對疾病的抵抗力。
黃芪羊肉湯
做法:取150克左右羊肉,洗凈切塊,放入鍋中,再加入15克黃芪、15克大棗、30克干姜、花椒、八角、水一起燉煮,大火煮開后轉(zhuǎn)小火燉至羊肉微爛,最后調(diào)入適量鹽即可出鍋。
注意:在使用黃芪等中藥材進補前最好咨詢一下專業(yè)醫(yī)生意見。
羊肉的膻味比較重,不少人覺得吃不慣。其實,只需掌握一些小技巧,羊肉的膻味就能輕松去除,同時還能提鮮增香,味道更好。
燉羊肉時,在鍋中放入幾片干橘皮,待其煮沸一段時間后撈出,再放入新的。橘皮的清香會漸漸滲入羊肉中,而羊肉的膻味則會被吸附在橘皮上帶走,如此反復幾次,膻味就去的差不多了。
熱鍋涼油,下入花椒煸炒,香氣充分釋放后將花椒撈出,再用花椒油來爆炒羊肉。這樣炒出來的羊肉膻味大大減少,還有一股花椒的香氣,風味非常獨特。
羊肉先入鍋煸出香味,然后順著鍋邊倒入料酒,這個方法也可以快速去除羊肉的腥膻味道。
最后豆苗子要提醒大家,羊肉雖好但不是人人皆宜,經(jīng)常上火、體質(zhì)偏熱的人群最好少吃或不吃,血脂異常、超重肥胖的人群也需要限量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