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厲王朝,殺辟陽侯,居處驕甚。盎諫曰:“諸侯太驕必生患,可適削地?!鄙细ピS?;茨贤跻鏅M。謀反發(fā)覺,上征淮南王,遷之蜀,檻車傳送。盎時為中郎將,諫曰:“陛下素驕之,弗稍禁,以至此,今又暴摧折之,淮南王為人剛,有如遇霜露行道死,陛下竟為以天下大弗能容,有殺弟名,奈何?”上不聽遂行之淮南王至雍病死聞上輟食哭甚哀。盎入,頓首請罪。上曰:“以不用公言至此?!卑辉唬骸吧献詫挘送?,豈可悔哉!陛下有高世行三,此不足以毀名。且陛下遷淮南王,欲以苦其志,使改過,有司宿衛(wèi)不謹,故病死?!庇谑巧夏私?,盎由此名重朝廷。
上從霸陵上,欲西馳下峻阪,盎攬轡。上曰:“將軍怯邪?”盎言曰:“臣聞千金之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騎衡,圣主不乘危,不僥幸。今陛下騁六飛,馳不測山,有如馬驚車敗,陛下縱自輕,奈高廟、太后何?”上乃止。
及晁錯已誅,盎以太常使吳。吳王欲使將,不肯。欲殺之,使一都尉以五百人圍守盎軍中。初,盎為吳相時,從史盜私盎侍兒。盎知之,弗泄,遇之如故。人有告從史,“君知女與侍者通”,乃亡去。盎驅(qū)自追之,遂以侍者賜之,復為從史。及盎使吳見守,從史適在守盎校尉司馬,乃悉以其裝赍買二石醇醪,會天寒,士卒饑渴,飲醉西南陬卒,卒皆臥。司馬夜引盎起,曰:“君可以去矣,吳王期旦日斬君?!卑桓バ?,曰:“何為者?”司馬曰:“臣故為君從史盜侍兒者也?!卑荒梭@,謝曰:“公幸有親,吾不足累公?!彼抉R曰:“君第去,臣亦且亡,辟吾親,何所患!”乃以刀決帳,道從醉卒直出。司馬與分背。盎解節(jié)旄懷之,屐步行七十里,明,見梁騎,馳去,遂歸報。
吳楚破,上以盎為楚相,嘗上書,不用,病免家居。盎雖居家,景帝時時使人問籌策。梁王欲求為嗣,盎進說。梁王以此怨盎,使人遮刺殺盎安陵郭門外。(選自《漢書·爰盎晁錯傳》)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上不聽遂/行之淮南王/至雍/病死/聞上/輟食哭/甚哀
B.上不聽/遂行之淮南王/至雍/病死/聞/上輟食/哭甚哀
C.上不聽遂/行之/淮南王至雍/病死/聞上/輟食哭/甚哀
D.上不聽/遂行之/淮南王至雍/病死/聞/上輟食/哭甚哀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上,本義是指高處、上面,古時常特指尊長、上級,或特指君主、帝王,或特指天。
B.侯,是我國古代五等公爵的第二等,又特指君主,又可指諸侯,后又泛指達官貴人。
C.“千金之子不垂堂”與《勸學》中“蚓無爪牙之利”兩句中“之”的用法意義相同。
D.“圣主不乘?!敝械摹俺恕迸c姚鼐《登泰山記》中“乘風雪”中的“乘”意思相同。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爰盎出身低微,父親曾做過強盜,孝文帝時憑借哥哥爰噲保任做了郎中。
B.淮南王謀反敗露后,漢文帝欲將其流放到蜀地,爰盎建議對其施以刑罰。
C.爰盎為吳相時,曾寬容過一個從史,后來爰盎出使吳國被困,從史救了他。
D.因為爰盎進言反對景帝立梁王為嗣,梁王怨恨,于是派人暗中殺害了他。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淮南王為人剛,有如遇霜露行道死,陛下竟為以天下大弗能容,有殺弟名,奈何?(2)君第去,臣亦且亡,辟吾親,何所患!
5.文中爰盎是怎樣勸慰文帝不必為淮南王之死悲痛的?請結(jié)合文本作簡要概括。(3分)
【參考答案】
2.(3分)C(“之”用法意義不同)3.(3分)B(“施以刑罰”錯)
4.(8分)(1)淮南王性格剛烈,如果在路上遭受風寒死去,您最后會被認為天下之大不能相容,背上殺弟的名聲,怎么辦?(“有如”“行道”“竟”各1分,語意通順1分)
(2)您只管走,我也將跟著逃亡,藏匿我的家人,您又何必擔憂呢?(“第”“且”“辟”“何所患”各1分,語意通順1分)
5.(3分)①文帝有三件事均高于世人,不須擔心名聲被毀。②文帝貶謫淮南王,本意是為讓淮南王改過自新的。③淮南王病死是護送官員的不慎導致的,錯不在文王。(每點1分。意思對即可)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