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呈現(xiàn)】
閱讀下面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記錄著中華文化,是文化傳承的載體;它影響了中華民族的思維方式、交往方式及生活習俗,并由此形成了中華民族含蓄委婉的民族性格。
材料二:
漢字構成的漢語不同于西方的字母文字,一個漢字,一般具有多種含義,有很強的組詞能力,因而漢字具有極高的使用效率,二千個左右的常用漢字就可以覆蓋98%以上的書面表達,因此,漢字比字母文字具有更高的信息密度。
材料三:
漢字在發(fā)展的過程中,留下了大量詩詞、對聯(lián)、書法這種漢語獨特的藝術形式。透過漢字的發(fā)展,我們可以欣賞甲骨文的野性,篆書的方圓,草書的瀟灑,行書的流暢,楷書的端莊,這些都展現(xiàn)了中華文化的特色。
請你結合上述材料,思考漢字對中華文化的影響,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審題指導】
這是一道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題。
三則材料從不同的方面闡述了漢字對中華文化的影響。材料一偏重于漢字對文化傳承和民族性格的影響,這兩點影響都體現(xiàn)了漢字的工具性。文化傳承是文字作為文化記錄工具的體現(xiàn),當先民發(fā)明文字后,我們先祖通過實踐獲得的知識從此擺脫了口耳相傳的局限,可以通過文獻資料,跨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實現(xiàn)更為廣泛的傳播。另外,語言是人類思維的工具,物種越是先進,那么語言就越是豐富。中文作為一種世界各民族語言中的一種,代表著中國人獨特的思維方式,而思維的方式進而決定了生活方式和民族性格。
材料二偏重于比較漢字和西方字母文字的區(qū)別,揭示了漢字相較于字母文字的優(yōu)勢。那就是相比于每一種事物都要創(chuàng)造一個對應單詞的英語,我們的漢字僅僅靠兩千左右的常用漢字自由組合,就可以囊括萬事萬物,因此更具有簡潔性,靈活性,高效性。在學術領域,這點優(yōu)勢更為明顯,西方?jīng)]有專業(yè)素養(yǎng)的普通人,對面學術性很強的文章,可能因為不認識單詞,而一字不識,而中文寫成了文章對于普通人而言,即便不能深入的理解,也不存在一字不識的情況。
材料三偏重于漢字與藝術的關系,中國文學的經(jīng)典古典詩詞、民俗文化的代表對聯(lián),還有極具中國特色的書法藝術等等,這些中國文化獨有的藝術形式,都是建立在漢字的基礎上的。這些藝術形式是中國文化的瑰寶,也是我們民族自信的來源。
題干要求“思考漢字對中華文化的影響”。前面三則材料,都體現(xiàn)了漢字的影響,寫作時,考生可以選擇其中一種來詳細論述,也可以綜合三則材料論述,也可以在三則材料之外,提出自己全新的認識。
比如,如果我們只選擇第二則材料所體現(xiàn)的內容來論述,可以采用對比論證,展開論述。先擺出觀點,漢字有利于溝通交流,進而促進中華民族的統(tǒng)一。然后,在主體部分,把中國與歐洲相對比:秦朝統(tǒng)一以后,李斯整理小篆,開始了“書同文,車同軌”的改革,且作為表意文字的漢字,即便是不同方言區(qū)發(fā)音不同,大家也可以通過漢字進行書面文字的交流,因此減少了因方言差異造成的語言交流障礙,這對促進了中華民族的統(tǒng)一有重要作用。然而,對于中國,歐洲因為使用表音文字,語言繁多,彼此之間溝通則需要學習一門全新的語言,這無疑增加的溝通的難度,這也使歐洲國家繁多,戰(zhàn)亂頻仍,四分五裂。最后,得出結論:要熱愛漢字,發(fā)展?jié)h字文化,讓漢語持續(xù)為中華民族的繁榮發(fā)展發(fā)揮積極作用。
【參考立意】
1.同用方塊字,共敘華夏情。
2.一橫一豎連人心,一撇一捺展文化。
3.古老文字傳遞新鮮信息,方正文字承載圓渾文化。
【素材鏈接】
①秦朝統(tǒng)一以后,李斯整理小篆,開始了“書同文,車同軌”的改革,且作為表意文字的漢字,即便是不同方言區(qū)發(fā)音不同,大家也可以通過漢字進行書面文字的交流,因此減少了因方言差異造成的語言交流障礙,這對促進了中華民族的統(tǒng)一有重要作用。相比于歐洲,因為使用表音文字,所以國家繁多,語言繁多,彼此之間溝通則需要學習一門全新的語言,這無疑增加的溝通的難度。
②漢字相對于其他語言的優(yōu)越性,有助于中華文化抵御外來文化的沖擊,保護本民族文化的獨立與完整,我們作為存續(xù)至今的四大文明古國,生生不息,文化繁榮,與我們使用漢字密切相關。我們漢民族歷史上多次遭遇外族的入侵,并未造成文化的斷層和民族的沒落,而是以其強大的文化包容力,一次次同化、吸收外來文化,使歷史上許多少數(shù)民族得以融入中華民族,促進了民族文化的融合。
③漢字曾經(jīng)對日語、韓語、越南語影響巨大,從而加強了中華文化對鄰國的文化輻射和影響。
④漢字作為表意文字,給人以直觀的感受,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還蘊含了中國偉大的哲學思想。例如“俗”字,一個人一個谷,人吃五谷,就是俗。誰能脫俗?除非不食人間煙火。大家其實都是俗人。再例如,什么是“雅”?就是一個牙一個佳。要想雅,就要先吃飽了。所以雅從俗中來。最后來說說什么是“仙”?人在山中。為什么人在山中就是仙?因為擺脫了市井塵世的困擾,于是就無憂無慮了。
⑤橫平堅直的方塊字,賦予了中國人剛健自強的民族性。漢字的筆畫剛柔并濟,這不僅催生了書法藝術,更潛移默化地塑造了中華民族堅韌不拔、能屈能伸的品質。
⑥漢字與時俱進,一方面吸收西方文化,產(chǎn)生大量的音譯結合的外來詞匯,使民族文化不斷更新、與時俱進。例如,Carrefour——家樂福,百事可樂——Pepsi-Cola,另一方面,在網(wǎng)絡文化盛行的今天,又產(chǎn)生了大量通俗易懂、生動形象的網(wǎng)絡流行詞匯,可謂是一種非常鮮活的語言。
【佳作展示】
1.熱愛并傳播漢字,使文明交流互鑒
漢字是中國文化的象征。漢字作為一種形、音、義三位一體的符號系統(tǒng),源于日月鳥獸之形,作為中華文明之標志,連接中華民族的歷史、現(xiàn)在和未來,方正之間充滿美感。世界上公認的代表古老文明的文字體系,如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象形文字等,最終都無法延續(xù),只有漢字從它誕生之日起便沿用至今。漢字之所以能夠長盛不衰,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與漢字休戚相關的中華文明延續(xù)不竭。
一是典雅之美。漢字作為古典文字的代表,歷經(jīng)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等多種書寫形式的演變,穿越三千多年走到現(xiàn)在,其構形、內涵及其記錄的思想文化,都體現(xiàn)了中華文明早期的審美思想和觀念形態(tài),造就了中華文化的深厚與博大,展現(xiàn)了漢字與中華文明古老悠遠的典雅之美。
二是構形之美。漢字通過畫成其物,描寫客觀物象來造形,其體態(tài)變化多姿,生動形象;其構形追求對稱均衡,符合美學原則。漢字構形是古人智慧和巧思的生動記錄,比如,漢字的“字”,以“子”記音也兼表意,“子”在房屋(“宀”為房屋的象形字)之內,這個字的構形本義是哺育孩子之意。古人發(fā)現(xiàn)漢字的派生,就像生兒育女一樣,代代繁衍,所以就把它稱作“字”。從“字”的原初構形義到用以指稱“文字”,就蘊含了古人對漢字源流演變及其形音義關系的認識??梢哉f,每個古老漢字的構形,都是前人思想和智慧的結晶,其構造既美在形式,也美在巧思。
三是韻律之美。早期的漢字主要用軟筆書寫,也有刀刻的甲骨文和鑄造的金文。漢字在書寫過程中,由于控筆操刀的緣故,力道輕重變化、用筆(刀)起落運轉和節(jié)奏快慢,綜合展現(xiàn)出一種韻律之美。對漢字書寫形態(tài)美的追求和審美意識的自覺,推進了漢字美的升華,從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國書法藝術。與世界上其他文字系統(tǒng)相比,只有漢字既是記錄語言、傳遞信息的實用工具,又兼有藝術創(chuàng)造和審美的功能。漢字不僅是一種書寫符號,還成為一種審美對象。從某種意義上說,漢字之美也就是中華文明之美。
古代中華文明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文明之一。漢字則是傳播中華文明最重要的載體,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都深受中華文明的影響。通過學習漢字,這些國家加深了對中華文明的了解,甚至把漢字作為自己的書寫系統(tǒng)。漢字撰寫的中華經(jīng)典早已在世界各地廣為傳播,比如《詩經(jīng)》《老子》《論語》等。近代以后,眾多中國經(jīng)典文獻更是傳向世界各地。隨著華人向世界遷徙,華人走到哪里,漢字就帶到哪里,中華文化就帶到哪里。近年來,中國與世界各國經(jīng)貿(mào)、文化、科技的合作交流更加頻繁和廣泛,從而推動形成國際漢語學習的熱潮。
文明交流互鑒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必然選擇。中國作為目前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在推進國際交流交往的過程中,漢字成為重要“橋梁”。各國民眾通過漢字進一步了解中國文化,促進了中國與世界的思想、文化和經(jīng)濟交流。我們應熱愛祖國的文字,并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積極支持不同國家和民族的人學習漢語漢字,使中華文明和世界文明交流借鑒,美美與共。
2.尊崇母語漢字,自覺熱愛傳播
世界上的文明古國有許多。中國便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個,世界上的語言有很多,漢語是其中使用人數(shù)最多,也是對世界影響最大的一種語言。它有著無窮的魅力,當千千萬萬的人沉迷在其中。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中國漢語也是一樣。從幾千年的原始文字,到現(xiàn)在規(guī)范的漢語,中國漢語經(jīng)歷了無數(shù)的變化。因為它,中華文明得以薪火相傳的基石。但隨著數(shù)字化進入人們的生活,文字記錄方式發(fā)生革命性變革,鍵盤上“敲字如飛”常常代替了一筆一畫的漢字書寫,“火星文”、“腦殘體”肆虐網(wǎng)絡。因為長期使用電腦,許多人只能大致記住漢字的形狀,提筆卻無法正確書寫具體部首和結構。不得不說提筆忘字是一種悲哀,更是一種退化。不久前的一項調查顯示,兩千余名受訪者中有逾八成的人承認寫字有困難。提筆忘字、頻寫錯別字,正成為一個令人憂心的文化現(xiàn)象。
在古代,人們用最原始的文字交流,這些文字給人們帶去了極大的方便。后來,又有了甲骨文、金文,戰(zhàn)國時期,中國的漢字更是復雜多樣。后來,秦統(tǒng)一了全國,統(tǒng)一了文字,有了小篆,接下來,更為流暢的隸書又逐漸流行。后來,楷書、行書、草書爭相出現(xiàn),同時,也出現(xiàn)了許多婦孺皆知的大書法家:王羲之、顏真卿、柳公權、蘇軾、黃庭堅等。他們不僅把中國漢字的魅力發(fā)揮到極致,同時也形成了魅力無窮的漢語文化,為中國文化的發(fā)展做出重大貢獻。數(shù)千年來,漢字被視作藝術品,更被看做人格的標記,“橫平豎直寫漢字”與“堂堂正正做真人”被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漢語做為中國文化的載體,記載了文化發(fā)展的歷史軌跡和豐富成果。如果沒有它,那么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便無法傳承。指南針、火藥、造紙術、印刷術便會消失,即使出現(xiàn)過,也會因為沒有漢字記載而失傳?!侗静菥V目》、《黃帝內經(jīng)》、《資治通鑒》、《史記》等巨著也不會呈現(xiàn)。唐詩、宋詞、元曲也只會是笑談。四大名著等文學巨著也不會出現(xiàn)。五千年的中國文化也無從讓世人知曉。中國文化也不會像現(xiàn)在這樣讓百花齊放。
從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寫下了贊美祖國大好河山的優(yōu)美詩句,給中華多少優(yōu)秀兒女以無窮的傷感與激勵,讓我們感知中華母親的不易“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桃花流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多么優(yōu)美的詩句啊,多美的語言啊,就在這短短的十多個漢字中,體現(xiàn)了多少無盡的情感!
漢語言文明是博大而沉重的民族責任,在西方文化無止境地涌入街頭巷尾時,在“三國”與“論語”相繼被戲說時,在全球化的呼聲下學英語的浪潮正天翻地覆時,小學課堂內的“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反而顯得彌足珍貴,英語培訓機構滿街遍是,可怎尋不到一個國學教授機構?
漢語文化是炎黃兒女智慧的結晶,它是我們民族的驕傲,是我們國家的驕傲。是中華文明的標志!它有著無窮的魅力,我為它而沉醉,為它而傾倒,為它而驕傲!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