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幣,以招賢才,欲將以報仇。故往見郭隗先生曰:"齊因孤國之亂,而襲破燕。孤極知燕小力少,不足以報。然得賢士與共國,以雪先王之恥,孤之愿也。敢問以國報仇者奈何?"
郭隗先生對白“帝者與師處,王者與友處,霸者與臣處,亡國與役處。誠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學,則百己者主。先趨而后息,先問而后嘿,則什已者至。人趨已趨,則若已者至。馮幾據(jù)杖,朋視指使,則廝役之人至。若恣睢奮擊,響籍叱咄,則徒隸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王誠博選國中之賢者,而朝其門下,天下聞王朝其賢臣,天下之士必趨于燕矣?!?/span>
昭王曰:“寡人將誰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聞古之人君,有以千金求干里馬者,三年不能得。渭人言于君曰:'請求之?!仓H碌们Ю锺R馬已死買其首五百金反以報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馬,安事死馬而捐五百金!渭人對曰:'死馬且買之五百金,況生馬乎?天下必以王能市馬,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馬至者三。今王誠欲致士,先從隗始。隗且見事,況賢于隗者乎?豈遠千里哉?"
于是昭王為隗筑宮而師之。樂毅自魏往,鄒衍自齊往,劇辛自趙往,士爭湊燕。燕王吊死問生,與百姓同其甘苦。二十八年,燕國般富、士卒樂佚輕戰(zhàn)。于是遂以樂毅為上將軍,與秦、三晉合謀以伐齊,齊兵敗,閔王出走于外。燕兵獨追北,入至臨淄,盡取齊寶,燒其宮室宗廟。齊城之不下者,唯獨莒、即墨。
(選自《戰(zhàn)國策·燕策》)
1.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加句讀,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上的答案標號涂黑。(3分)
三A月B得C千D里E馬F馬G已H死I買J其K首L五M百N金O反P以Q報R君。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先王,文中指已逝前代國君,與《答司馬諫議書》中“舉先王之政”的“先王”意思不同。
B.天下,古時多指中國范圍內(nèi)的全部土地,與之意思相同的還有“四海、六合、八荒”等。
C.湊,在文中是“聚合”之意,與現(xiàn)代漢語“湊合”“湊錢”中的“湊”字意思不同。
D.追北,指追逐潰敗的軍隊,與《過秦論》中“追亡逐北”的“逐北”中意思相同.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在做了燕國國君后,燕昭王想要洗雪齊國給燕國帶來的恥辱,卻因國力弱小而無法做到,于是前往郭隗處,向其求取報仇的方法。
B.郭隗先向燕昭王列舉不向類型的國君對待人才的方式,以及由此所導致的后果,后提出要從選拔本國人才做起,以吸納更多人才。
C.涓人主動向防對嬰求前去尋求千里馬,雖以五頁金賣來已死的千里馬,但最終使國君擁有了真正的石里馬,這體現(xiàn)出涓人的智慧。
D.燕國在燕昭王的帶領下,終于從殘破的狀態(tài)中走出,并且依靠自身的力量,打敗了齊國,攻入齊國都城臨淄,使齊國整一點滅亡。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馮幾據(jù)杖,眄視指使,則廝役之人至。
(2)今王誠欲致士,先從隗始,隗且見事,況賢于隗者乎?
5.經(jīng)過二十八年的努力,燕國從殘破狀態(tài)變成了股實富足的國家。除重視人才外,燕昭王是如何使國家變得高強的。請結合材料簡要概括。(3分)
【參考答案】
1.FI L
【解析】三月得干里馬,馬已死,買其首五百金,反以報君。(評分標準: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四處及以上不得分)
2.C【解析】C項“湊合”“湊錢”中的“湊”也是聚合之意,其與文中意思相同。
3. D【解析】"依靠自身力量”錯,原文有“與秦、三晉合謀以伐齊"
4.(1)如果身體靠著幾案,手拄著手杖,斜眼看人,指手畫腳,那么供人驅(qū)使跑腿當差的人就會來到。
(關鍵詞:①馮幾:靠著幾案;②眄視:斜眼看人;③指使:指手畫腳。每處1分,句意1分)
(2)如今大王真的要招納有才能的人,那就先從我開始。我郭隗尚且受到重視,何況是比我有才能的人呢?
(關鍵詞:①致士:招納有才能的人;②見事:受到重視;③賢于隗者:比我有才能的人。每處1分,句意1分)
5.①知恥后勇 ②從善如流③與民共甘苦(評分標準:答出一點給1分。意思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