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有始章 第五十二
天下有始。以為萬物母。既知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歸其母。沒身不殆。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見小曰明。守柔曰強。用其光。復歸其明。無遺身殃。是為襲常。
此章是返本還元。歸於太虛。
如聖經(jīng)有云。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又如中庸有云。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種本留末底意思。天下者。身也有始。是一炁之初。發(fā)生未動之先。此時乃先天也。以為萬物未生之前。即有靈性。
靈性就是萬物之母。既知有性。性發(fā)即是子也。發(fā)生時就是意了。有意是後天。性是先天。先天稟而後天生。未發(fā)之初。即有意存。謂之以知其子。既知其子。意勝而復滅生意盡。復歸其性謂之復歸其母。如未驚蟄時。草木稟性而未生。內(nèi)有先天存焉。到清明後。漸多生意。而枝葉萌動。此其子也。夏茂秋落。有霜雪殺之肅之。生意盡。止有性存。含養(yǎng)於內(nèi)寂然不動。而又待來春。此是復歸其母。
如修道者。一炁融性。清靜而俟物至上升下降而會於虛。此其母也。左旋右轉。上下沖突。而為金液。此其子也。覆性而候動。動而復靜。隨其自然不待勉強。而合天真。此即是知母知子。而明本末終始之謂也。既明本末終始。不知先母後子。先子後母。則近於真常之道矣。真常之道在於湛寂。沒身而不殆。
兌者??谝病H鋬?。寡言惜氣之謂也。則內(nèi)境不出。門者。耳目也。無聽無視之謂也。則心灰意絶。無所搖動。則外境不入。閉其門。塞其兌。終身不待勤勞。而近於道矣。開其兌。則真氣不出。真氣凝。則餐風飲露。而濟於其事。若兌閉而不凝。露洩真氣。則終身莫能救。
見小而不貪。入無而不有。虛其神。和其氣。益其精。皆化為空。則內(nèi)外通透。無有隔障。輝煌乎見於微渺曰明守純一之中和。空虛無之境界。不知人我而無貪求。退藏幽境。遠於囂俗。知柔而返曰強。用其柔和之光。復歸於見小之明。則知天下萬物。有母必有子。有子復歸於母。言其靜而動。動而返靜也。遺字。作箇說字看。如此。光至於柔和明至於見小。內(nèi)外虛白。沖塞天地。無說我之身。皮袋之殃也如此者。
是謂襲常。襲者。時時不閒念念常存。不可須臾離之謂也。知天命而率性。求率性中而得命。是謂常真常存之至道也。極言虛中有。有還虛譬如命本性出。無性不為真常。藥本靜靈。無靜不成玄妙。而天下萬物本末終始前後。自此而明矣。
使我介然章 第五十三
使我介然有所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徑。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彩。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餘。是謂盜夸。非道也哉錯。
此章教人知本知末。行近而遠邪。就無去有底意思。
我者身外之身。使身外之身介然湛寂。湛寂中有所知。知者覺照也。如此覺照。若行於大道。惟聽其自然之施為。常存是畏之心。深息常守而不敢放逸。
大道。即天地之正氣。如天之無言無動。輕清而至高。虛靜而至靈無有奇異處。平夷而已。大道與天同體。亦是甚夷。而無奇異。不常而已。無有施為。靜以俟其自動。隨一氣之週流。靜則徑生。民者。氣也。處靜。則徑路通貫。而民隨其徑。而入虛無。氣靜則和。氣和則定。氣定真生。真生。而好徑。從徑而起。元海如火發(fā)?;鸢l(fā)上升。則先天見矣。者纔呌做而民好徑。
朝者。一氣也。氣升除息。謂之朝甚除。田者。身也。修身要無絲毫罣牽??吹萌缜瓴桓环N無用之地。為世之所廢。我之身。亦看得如此無用。若田之蕪一樣。真修道者。捨其身而修心。心修得灰蕪身。而道日益。身看得重。道安在哉。身重心動。則求名求利念出。輕其身而身存。身存即道存。重其身而身亡。亡其身。道安在哉。謂之田甚蕪倉者。
無名無處虛空之室也。虛心靜意。則先天生。先天生。則倉纔開。人纔知其處也。者箇時節(jié)。方纔知道之妙。謂之倉甚虛歷代祖師所言虛無竅者。此也後人求見者有訣。訣曰。心靜而性明意。清而慧覺息深忘我。空我忘形。一氣纔生?;鸢l(fā)乃見。起者。金室也止者。神室也。無意之中。而聽自然。四海之富。莫能得此。者纔是太上倉甚虛本旨底訣法。
服者丹也。丹乃保身之珍。服乃護身之物。故以服字作丹字看。文彩者。內(nèi)中五行。而還於虛白。從虛中見丹。丹成於三色雲(yún)氣之中。照徹天下。保我之身。謂之服文彩。帶利劍。先天生。慧光見。則心之厭矣。厭者。無心之謂也。飲者。金液也。金液有物。謂之食。無心中動是我飲也。食也??傉卟贿^一氣耳。財者氣也。貨者。神也。神氣足而有餘。是謂盜天地陰陽之道兮。天地陰陽之盜兮。非道也哉。錯當者箇不是大道就錯了。不錯上文即道也。非道而何。
善建不拔章第五十四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祭祀不輟。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乃餘。修之鄉(xiāng)。其德乃長。修之國。其德乃豐。修之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xiāng)觀鄉(xiāng)。以國觀國。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此章教人知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底意思。
建者。樹立直上之謂也。善性則氣生。純一莫能拔。靜定則生。生動。直上而不移。抱一而定。忘人忘我底境界。時時如是而不脫。性。母也。氣。子也。母靜子定。常守母之規(guī)模。而呼吸自如。動靜天然。不待勉強時時不輟。稍有心中心。意中意。則忘母之規(guī)模。而不自然。常常定靜安慮。而得真道。
以此真道。不輟而修之。而我之身外身真矣。純一不雜。一團天然之趣。者是我修身之德。如此。其德乃真。得天然之氣。時時不輟。而修我之家。身者。神也。家者。虛室也。其家空洞中而現(xiàn)。以我純和之德修之。其德乃餘。使我天然之氣。時時不輟。養(yǎng)純一之體。修之於鄉(xiāng)。鄉(xiāng)者。性也。虛室之外宅也。常常純和其氣。而德乃長得真性而不昧。使我天然之氣。時時不輟。而修之於國。則國有淳化之風。常常清靜。無毫髮之餘。以性還空。內(nèi)若有所得。沖盈而豐之。使我天然之機。時時不輟。而修之於天下。則通身透徹無絲毫隔障。光明於萬國無不普照。此身外之身?;酃饫视?。一貫乾坤。而天地悉歸於我。我還天地故。
以我之身。觀身外之身。我之虛含。觀虛空之室。我之性觀虛白之性。我之神觀湛寂之神。我之慧觀混沌天然之慧。吾何以知天下之道然哉。不過一性者。此也。靜者。此也。靜而後動者。此也。動而返靜者。此也。湛寂而歸於虛白。此也?;煦缍奠短逡啻艘?。無他盡性以俟命也。返命而復歸於性。此乃常真常存之道也。以此。
懷真人曰。靜性靜性。真靜性。先天一炁起太清。寂然常繞虛無竅。一氣流通萬氣朝。渾然一身雲(yún)外客。不知身外有金身。太極爐中常錘煉?;煸?nèi)現(xiàn)真形。以空還空隨覺悟。無無有有此章神。心灰意滅歸大道。靈靈虛室現(xiàn)陽神。頂上一聲雷霹靂。天地晴和放光明。算來都是無著處。一身之外始為真。真真真。真到了妙處道有靈。我身不作主。任他自己行。得了天然味纔得做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