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本書
各位慈懷讀書會的讀者們,大家好。
歡迎來到我們的每天一本書欄目,我將用一篇文章的長度,來向您講解書中精髓。
今天,我們要一起讀的書是《魏晉風流十講》。
《魏晉風流十講》這本書,通過魏晉時期的美容之風、服藥之風、飲酒之風、任誕之風、隱逸之風、品鑒之風、清議之風、清談之風、奢侈之風、藝術之風十個方面,作者以平實易懂的語言,條理清晰地為讀者講述了魏晉風流的無限魅力。
這本書之所以吸引人,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魏晉風流本身的魅力。對于很多喜歡看書的人來說,魏晉是一個令人向往的時代。
雖朝政腐敗,社會禮崩樂壞,但因為對自由與個性的無限追求,因此在文學藝術上達到一個巔峰。建安風骨、竹林七賢,還有歷來被傳為文壇佳話的蘭亭雅敘,都是魏晉風流的代表。那是一種放達通脫、率真瀟灑的人格魅力,也是隨性而為、興之所至、詩意又審美的生活方式。
二是本書包含上百個精彩紛呈的故事。劉義慶編寫的《世說新語》一書,專門記載東漢和魏晉時期名士的言行與各種軼事,非常精彩。《魏晉風流十講》的作者借助這本古籍,闡述魏晉風流,各種故事俯拾皆是。
本書作者劉強,是復旦大學文學博士,同濟大學中文系副主任,詩學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2010年在央視百家講壇主講《竹林七賢》。已出版專著《世說新語會評》、《今月曾經照古人:古詩今讀》、《一種風流吾最愛:世說新語今讀》《世說學引論》《有竹居新評世說新語》等多種著作,對魏晉歷史深有專研。
那個時期詩意審美的生活方式、對藝術和自由的無限追求,對自然的親近,還有那份保持精神世界純凈的勇氣,都讓今人為之向往。
接下來,就讓我們選擇幾種重要風尚,借助與之相關的精彩故事,來一起領略魏晉風流吧。
美容之風
這是全民追求美的“男色時代”
所謂美容之風,是指容止之風。
這種風氣主要集中在男性身上,它脫胎于漢代人物品評的風氣,并且促進了中國美學的發(fā)展。
魏晉時期之所以產生美容之風,是因為那是一個對美好人事無限向往、崇尚的時代。
那個時代的審美觀包括內外兩方面:外在標準由膚白、個高、眸亮組成,所謂形態(tài)之美;內在標準包括風度、儀態(tài)、韻味組成,所謂神情之美。
形神并茂,才算真正的美男子。
《世說新語》36個門類中,有一個是《容止》,專門記載魏晉時期關于美容之風的故事。
比如看殺衛(wèi)玠、擲果潘安、愛照鏡子的鄒忌、玉山傾倒的嵇康、鶴立雞群的嵇紹等等。
看殺衛(wèi)玠講的是,魏晉著名清談家衛(wèi)玠是當時數(shù)一數(shù)二的美男子,因為長得俊美無比,每次出門,都會讓一睹他美容的行人造成交通堵塞。
有一次,他乘坐車子來到南京城鬧市區(qū),眾人紛紛趕來圍觀,里三層外三層,圍得水泄不通,密不透風,說不定差點發(fā)生踩踏事件。
可惜,衛(wèi)玠不但生得美,且體弱多病,在這種情形之下,病入膏肓,一命嗚呼。
這樣一件事,被稱為“看殺衛(wèi)玠”事件。
《容止》中還有這樣一則關于美容的對比故事:
歷史上有名的美男子潘安走在街上,回頭率百分之百。
如果有幸路遇,婦女還會手拉手把他圍在中間盡情欣賞。
如果他乘坐車子經過,大家會向車子上投擲鮮花和果實,表示喜愛。
有個叫左思的詩人對此非常羨慕,于是他學著潘安的樣子在街上晃悠。結果呢,婦女們回敬他的只是口水。因為他實在容貌太丑,有礙瞻觀。
十分有趣。
正如本書作者劉強所說:“排除道德成見,不帶功利性地欣賞美,追求美,創(chuàng)造美,表現(xiàn)美,正是魏晉這個亂世雖然動蕩不安、但又多姿多彩、令人神往的重要原因?!?/strong>
任誕之風
這是放蕩不羈愛自由的時代
任誕,是任達、放誕之意,通脫放達,獨立特性,標新立異。
任誕之風的形成,受到兩類人的影響。
一類是政治人物,比如曹操。他是一個通脫放達的人,選拔人才,唯才是舉,這大大激發(fā)魏晉時代的創(chuàng)造力。
另一類是文化人物,莊子則是這種文化的源頭。漢朝末年,老莊無為而治的思想興起,尤其到東晉,滲透到了名士的日常生活。
《世說新語》中有一個門類叫《任誕》,在本書作者劉強看來,是全書最具看點的一個章節(jié)。
因為其中記載的,全是魏晉名士那些任誕放達的風流韻事。
在書圣王羲之身上,就有一個“東床坦腹”的故事:
有一天,東晉軍事家郗鑒去當朝宰相王導家挑選女婿。王導讓派來的信使去東廂房自己挑。
在此之前,王導已經告知家里所有適婚公子,讓他們好生呆在東廂房。而那些公子呢,也都一表人才,規(guī)規(guī)矩矩,甚至帶著一份被挑選的故作矜持。
只有一位公子,跟其他人截然不同,好像沒事人一樣,躺在床上,袒胸露腹,十分隨意瀟灑。
信使回去后,把這一所見著重告知主人。
郗鑒聽完,大腿一拍,一下子相中這位袒胸露腹、看似沒有禮節(jié)的年輕人,后來把女兒嫁給了他。
被郗鑒看中的,正是率真自然的王羲之,或者說是王羲之身上那種裝不了、藏不住的率真品格。
所謂有其父必有其子,王羲之的兒子王子猷在這方面的作風,有過之而無不及,最有名的要算“雪夜訪戴”:
有一天夜里,外面下著雪,王子猷半夜醒來,走到屋外,賞著雪景,喝了點小酒,又詠誦了左思的《招隱》,忽然想起一位叫戴安道的友人。
他不顧外面天氣,也不管時間和路途遙遠,當即乘船前往。
船行一夜,終于到了戴安道家門口,他卻不打算敲門進去,而是轉身返回。
對此,旁人十分不解,問這是為何,他答了一句:“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我本來是乘著興致前往,興致已盡,自然返回,為何一定要見戴逵呢?
就是這等灑脫自在!這等興之所至!這等任達放誕!
正如劉強所言:“有時候,合乎禮的東西被強調得過了頭,就不再合情了,反過來,看似不合理的行為,往往反倒是真情的流露?!?/strong>
通過任誕之風,我們可以讀到魏晉那些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真名士。
隱逸之風
這是一個發(fā)現(xiàn)自然與深情的時代
隱逸,并非是對現(xiàn)實的逃避和放棄,而是一種帶著目的、選擇和精神追求的生活方式。
隱逸文化是中國最具傳奇色彩和浪漫氣質的一種傳統(tǒng)文化。在古代士大夫觀念中,隱逸比出仕具備更高的精神品性才能做到。
隱士精神可以用孔子一句話來表明:“隱居以求志。”所謂志,就是自由之心。
東晉時期的門閥政治崇尚清凈無為;清談之風盛行,老莊思想深入人心;東晉偏安于風景秀美的江南,這是讓隱逸之風在魏晉得以盛行的三個原因。
堯舜時代的許由與巢父,殷商時代的伯夷與叔齊,都是歷史上著名的隱士。
東漢時期,隱逸之風興起,隱士輩出,比如嚴子陵:
嚴子陵從小聰穎過人,少年成名,與東漢開國皇帝劉秀一起游過學。
等到劉秀坐上皇帝的位置,他卻開始隱身埋名起來。
劉秀非常想念這位老同學,想請他出山,協(xié)助自己統(tǒng)治江山,匡扶社稷。
可是這位嚴子陵特立獨行,還特別拽,誰的賬都不買。
劉秀親自上門探望,他都是假裝睡覺,不予理睬。因為他實在不想踏入你爭我斗紛紛擾擾的官場。
態(tài)度太堅決,劉秀也拿他沒有辦法,只能遂了他的愿,讓他歸隱山林,耕讀垂釣,自在逍遙。
嚴子陵當年垂釣的地方,后來成為浙江富春江上的旅游名勝——天下第一釣臺。
美學家宗白華說:“晉人向外發(fā)現(xiàn)了自然,向內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深情?!?/strong>
通過魏晉隱士的故事,我們可以感受到融入自然的樂趣和自由精神。
藝術之風
這是中國古代的文藝復興
魏晉雖然只有短短兩百年的歷史,卻在詩詞歌賦、音樂舞蹈、書法繪畫等各類藝術樣式上,都有取得空前繁榮的成就。
為此,有人稱之為中國古代的文藝復興。
在古代,說到藝術,受眾最廣的自然要算琴棋書畫這四樣。
竹林七賢中的嵇康就是當時一流的古琴演奏家,為此寫有《琴賦》。
說到嵇康,與他有密切聯(lián)系的,是一則關于琴曲《廣陵散》的故事:
嵇康清高潔傲,不愿與司馬昭合作,加上鐘會有所讒言,讓司馬昭尋了個理由準備斬殺他。
行刑那天,嵇康鎮(zhèn)定自若,在臨死前,他提出再彈一曲的請求。
所彈曲子,便是當時人們聞所未聞、一聽之下震懾人心、并且就此失傳的《廣陵散》。
曲子彈完,嵇康嘆息了一聲。他所嘆息的,并非自己生命的終結,而是這首《廣陵散》從此成為絕唱。
這是何等高貴忘我的一顆靈魂?這是怎樣一種追求藝術超越生命的自由精神?
正因為如此,嵇康之死、《廣陵散》失傳,成為魏晉歷史上最壯麗的消亡。
除了琴,魏晉時期的下棋之風同樣盛行。東晉丞相王導就是圍棋高手。
東晉宰相謝安的雅量,更是體現(xiàn)在收到淝水之戰(zhàn)告捷時依然不動聲色地下棋上。
書法藝術從漢末魏晉時期開始,并且達到輝煌,因為當時自由、多元的學術氛圍以及追求個性崇尚自由的精神,得以出現(xiàn)書圣王羲之這樣的書法大家。
說到王羲之,不得不提及中國書法藝術史上最有名的一次“文化沙龍”——蘭亭集序。
東晉永和九年,三月三日,在王羲之的蘭亭莊園,匯聚了四十來名名流雅士、文人墨客。
他們在這里品詩論畫、飲酒作賦。春光無限浩蕩,莊園里一派風流雅韻。
作為這次活動的發(fā)起人,王羲之興之所至,執(zhí)筆寫下《蘭亭集序》。
從文學角度,這篇作品記載了當時的蘭亭盛景;從書法角度,它更是成為聞名于世的“天下第一行書”。
在繪畫領域,成就也不遜色于書法。
隱士戴安道,還有人物畫大師顧愷之是魏晉時期著名畫家,尤其是顧愷之,在實踐中形成自己的繪畫理論,提出著名的“以形畫神”的繪畫理論,成為中國美術史上第一位集創(chuàng)作與理論為一體的大師。
藝術精神,本質上就是永不過時的自由精神。
正如本書作者劉強博士所講:“藝術之風是魏晉風俗中至今仍在影響我們生活的一種風氣。它讓我們思考,什么樣的人生才是值得一過的,什么樣的生活,才是幸福指數(shù)較高的?!?/strong>
以上就是這本書的精華,不知道在讀完這本書之后你會有怎樣的感受,那么不妨先讓我說說自己的感悟吧。
或許你聽說過“魏晉風流”、“竹林七賢”這些詞匯,通過閱讀《魏晉風流十講》這本書,你便能對那個時代、那種難能可貴的風流有一個全面且系統(tǒng)的認知。
魯迅曾經寫過一篇演講稿——《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洋洋灑灑數(shù)千字,論述了魏晉名士各種作風。
他認為,清俊、通脫、華麗是魏晉文章的三大特點。
“劉勰說:‘嵇康師心以遣論,阮籍使氣以命詩。’這“師心”和“使氣”,便是魏末晉初的文章的特色。正始名士和竹林名士的精神滅后,敢于師心使氣的作家也沒有了?!?/p>
魯迅文章中這段話,更是指出當時文學風氣的關鍵所在——師心、使氣,也就是聽從本心,我手寫我心。
在翻閱此書過程中,不論是通過美容之風所體現(xiàn)的對美的崇尚和創(chuàng)造;還是通過任誕之風所體現(xiàn)的曠達自由與隨心所欲;或者是隱逸之風里蘊含的淡泊名利、親近自然;亦或者藝術風氣中所蘊含的對自由與藝術精神的無限追求……都讓我們感受到一種日漸遺失的美好,同時為此懷著一份向往。
向往王子猷雪夜訪戴的興之所至,還有借齋種竹的審美;向往竹林七賢那種放縱不羈愛自由的曠達品性;向往永和九年,一群名流雅士聚集于山陰蘭亭,飲酒賦詩,暢敘幽情,好不雅致……
對于喜歡讀書的人而言,魏晉,的確是一個令人向往的時代。
“漢末魏晉六朝是中國政治上最混亂、社會上最苦痛的時代,然而卻是精神史上極自由、極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濃于熱情的一個時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藝術精神的一個時代?!?/strong>
著名美學家白宗華的這段話,完美概括了魏晉風流的特征。
歷史已成過往,風流在書卷中不朽。
駐足審視當下的我們,又是怎樣一種生存狀態(tài)呢?
是否是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之下,生活越來越粗糙,心靈為之干涸?是否想要的越來越多,離快樂卻越來越遠?
如果說,魏晉風流能夠帶給我們什么啟發(fā),那應該是——除了通過物質和名利不斷向外追求,或許更應該轉而向內,放慢步伐,傾聽內心深處的需求,思考一下該如何以審美的方式、以詩意的眼光去看、去聽、去生活。
就像德國詩人海德格爾的一句名言:人,應當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
以上就是我們今天慈懷讀書會每天一本書的全部內容,這是慈懷讀書會每天一本書的第三十九本書。
因書明理,以慈懷道,關注慈懷讀書會,每天讀完一本書,把自己活成你喜歡的樣子。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