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第七/虛寒肺痿/證治/甘草干姜湯(培土生金)
肺萎的證治,第5條,虛寒肺萎的證治。(二類條文)
《金匱要略》“5.肺萎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遺尿,小便數(shù)。所以然者,以上虛不能制下故也,此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湯以溫之,若服湯已渴者,屬消渴。
甘草干姜湯方 甘草(四兩,炙) 干姜(二兩,炮) 上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溫再服。 ”
甘草干姜湯主治的是虛寒肺萎。虛寒肺萎的原因、病機,因為在這之前,我們僅僅根據(jù)第1條給大家分析了虛熱肺萎的病因、病機,對虛寒肺萎怎么理解,在這條文里,是從方測證。
根據(jù)癥狀分析,虛寒肺萎的成因:
?第一,是因為體質(zhì)因素,邪從寒化了。
第二,就是虛熱肺萎久治不愈,或者是治療不當,結(jié)果轉(zhuǎn)為虛寒肺萎,這也就是陰虛及陽了。
這兩種情況最終導致“上焦陽虛,肺中冷”,原文中說“上虛不能制下故也”,這是用張仲景的原話來說,怎么造成的虛寒肺萎“。
* 這種虛寒肺萎是氣虛,“氣沮而萎”,
* 若是虛熱肺萎的話就是“氣爍而萎”,
都是造成肺氣的萎弱,兩個病機不同“熱則氣爍,冷則氣沮”,不管是虛寒型、虛熱型,都是肺氣萎弱,叫做肺萎。
因為肺中
* 冷“冷則氣沮”,
* 熱,虛熱熏灼,虛熱灼肺,“熱則氣爍”,消爍津液。
但是都是造成肺氣的萎弱不振,這個病機是相同的,只是在類型上有別。
所以,虛寒肺萎,
* 一個是原于素體的陽虛,邪從寒化了,
* 一個是虛熱肺萎轉(zhuǎn)歸.
這是在病因、病機上,虛寒肺萎和虛熱肺萎有什么區(qū)別。我們這樣給大家歸納一下。
下面來說虛寒肺痿的癥狀,臨床表現(xiàn),
?“肺萎吐涎沫”- 這已經(jīng)說過了,“上焦有寒,其口吐涎”,就是清稀的、稀薄的痰,或者說是泡沫樣的痰。這在老慢支患者,特別是虛寒證的話就是這樣,早晨一起來,咯痰,有的人是拿痰盂,有人拿的是罐頭瓶子裝的水,你一看里面全是泡沫樣的痰,這就是虛寒性肺萎的標志,是陽虛不能化氣了。
“而不咳者”- 原來給“西醫(yī)學中醫(yī)”的同志講這一段的時候,他們覺得不可思議,那痰要不咳它怎么往外吐呀,它怎么能不咳了呢,這個要說的話,就是他咳而無力,和虛熱肺萎的燥咳,或者是咯痰不爽,包括多唾涎沫,它都是不一樣的。
所以,這個地方作為虛寒肺萎,要較比虛熱肺萎的那種多唾涎沫,它相對來說咳而無力,是喘的重了,咳的輕了,是這樣的,所以“不咳”應是相對而言的,比較來說的。
“其人不渴,必遺尿,小便數(shù)”- 不渴特別是伴隨這遺尿,小便數(shù),仍然是和上焦虛寒相關,咱們說,“肺為水之上源”,“肺主治節(jié)”,這個地方就是肺不能夠發(fā)揮布津,通調(diào)水道,下輸膀胱的生理功能了。
肺津不布,肺氣萎弱,氣化無權,所以膀胱無制,而津液不藏,表現(xiàn)為小便數(shù),遺尿。
這一定是得按照“上焦陽虛,肺中虛冷”來理解,此“上虛不能制下故也”,就是肺氣萎弱的結(jié)果,肺津的這種作為水之上源,若不能通調(diào)水道,下輸膀胱,正常的主司功能不能統(tǒng)攝,膀胱津液不藏了,所以就遺尿、小便數(shù)。
他又總結(jié)一下,
“此為肺中冷” - 咱們在《中醫(yī)基礎理論》的學習中,包括今天我們剛才復習的水液代謝,涉及肺、脾、腎三焦、膀胱,對于脾陽虛、腎陽虛,大家能夠理解。
若是肺陽虛呢?
通常不那么說,說成是肺氣虛,實際“肺中冷”,就是肺中的陽氣不足了,所以,氣化無權,概括為“上虛不能制下故也”。
“必眩,多涎唾”- 這個“必?!币簿褪巧咸搫t眩。
后世說“無虛不作眩”,都是從這兒來的,“上焦有寒,其口多涎”也是這個“多涎”唾,就是因為氣虛不能攝津,肺失去溫養(yǎng),以虛寒證為主要表現(xiàn)。
? 所以出現(xiàn)了,不渴、咳嗽不重、多涎唾、必眩、遺尿、小便數(shù),這都是歸于“肺中冷”,上焦虛冷,肺虛寒所致。
?
“甘草干姜湯以溫之”- 這個方子,治在中焦,而不是去治肺。
為什么這么說呢?
請大家看,炙甘草4兩,炮姜2兩。
? 炮姜和生姜的區(qū)別,就在于炮姜“守而不走”,生姜是“走而不守”,現(xiàn)在用的是炮姜,“守而不走”,守在中焦,起到什么作用呢?
溫中理中,所以有的人說,甘草干姜湯恰是理中之半,不管是理中湯,還是理中丸,“理中鄉(xiāng)”嘛,溫中焦,溫補脾胃。
現(xiàn)在用它一半,什么作用?
這就是,肺的虛寒,肺中冷,上焦虛寒,治在中焦,培土生金之義。張仲景在開始的第一篇,就提到五行學說,在雜病治療上的意義,包括啟發(fā)你多幾種思路。
現(xiàn)在這就是“培土生金”法,就是治在脾胃,目的是解決肺的虛寒,因此叫做溫脾達到溫肺,溫肺就能復氣,就不至于說因為氣虛不能攝津,出現(xiàn)遺尿,小便數(shù),也不能因為上焦虛寒,肺中冷,就多唾涎沫。
主癥就是這兩個,
* “上虛”就“多唾涎沫”,
* 屬虛寒,在下,就表現(xiàn)為不能制約,結(jié)果就是遺尿,小便數(shù)。
* 所以為什么對小兒遺尿,有的人就用溫補法,
* 有的人對婦科,治療痛經(jīng),或者閉經(jīng),用溫補法,也把炙甘草、炮姜用上。
所以就不要拘泥在甘草干姜湯,治在中焦,它是通過培土生金法來解決“肺中冷”的上焦虛寒證;下焦虛寒也可以治在中焦,那是脾對腎的影響和作用。這是原文的[本義]。
[按語]
我們書上首先說,虛寒肺萎相當于慢性咳嗽,屬于虛寒,虛嗽,勞嗽,包括虛咳,都屬于這個范疇,書上也講了,關于虛寒肺萎的兩種轉(zhuǎn)歸,我們已經(jīng)按照病因、病機,給大家分析了。
再一個既然是治在中焦,那么凡是屬于肺胃的虛寒,均可以應用,本方。
比方在胃的話,出現(xiàn)胃脘痛,吐酸,脹滿疼痛,包括長鳴腹瀉,這些屬于胃腸道的疾病,本方也有作用。
對下焦來說,勞淋,行經(jīng)腹痛,痛經(jīng)等證,只要屬于虛寒,甘草干姜湯同樣發(fā)揮作用。
比方說,我們將來要學習胸痹“胸痛徹背”,要講一些人參湯,也是理中湯,和它這個“理中之半”道理是一樣的。
所以,關于臨床應用把這個法則學活了,治在中焦是“溫中”,是一種理中,通過溫脾達到溫肺的作用,溫肺就可以復氣,使它肺氣萎弱不振的狀態(tài)得到改善,得以糾正。
還有一個要說明的,就是現(xiàn)代研究為什么干姜、甘草配伍,就能夠到達這樣的治療作用。六版《金匱講義》也引了,
* 干姜特別是炮制以后的炮姜,能夠刺激口、舌和胃粘膜,因為它是辛熱之品,辛溫力量比較強,刺激口舌和胃粘膜,引起反射性的交感神經(jīng)興奮,進而就可以起到對抗副交感神經(jīng)的作用,現(xiàn)代研究表明,作為干姜。
* 作為炙甘草,對于胃腸,對于子宮平滑肌,有解痙的作用,所以甘草,我們講它藥性,為甘味,能緩、能和、能補,也等于對胃腸道是一種解痙孿的作用,本方對平滑肌有解痙孿的作用,這提供給大家參考。
這就是關于甘草干姜湯,主治虛寒肺萎,作用是溫肺復氣這個功效。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