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論/第十一章,理氣劑/ 降氣/定喘湯(宣降肺氣,清熱化痰)
定喘湯
(定喘湯《攝生眾妙方》
【組成】白果去殼,砸碎炒黃,二十一枚 麻黃三錢(9克) 蘇子二錢(6克) 甘草一錢(3克) 款冬花三錢(9克) 杏仁去皮、尖,一錢五分(4.5克) 桑白皮密炙,三錢(克9) 黃芩微炒,一錢五分(6克) 法制半夏三錢(9克)如無,用甘草湯泡七次,去臍用
【用法】水三盅,煎二盅,作二服,每服一盅,不用姜,不拘時候,徐徐服(現(xiàn)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宣降肺氣,清熱化痰。
【主治】風寒外束,痰熱內蘊證。咳嗽痰多氣急,質稠色黃,或微惡風寒,舌苔黃膩,脈滑數(shù)。
筆記者摘自《方劑學》新世紀一版)
定喘湯是一類方,臨床用于治療表里同病,外有風寒,內有痰熱的一個常用方。
這里要注意定喘湯痰熱壅肺,痰熱是哪里來的,痰熱產生一般有兩種情況:
* 一種情況,實際是一種熱邪入里,煎灼津液,導致痰熱,這是一類痰熱的形成。
* 還有一類是自身痰濕較重,痰濕較重加上肺氣閉郁,這痰濕郁久了自身要化熱,這樣形成的一種痰熱。
在臨床上區(qū)別的話,
* 熱邪煎灼津液,煉液為痰這種痰熱,一般咳痰量少,粘稠,可以是黃痰,粘稠,量少,甚至于難以咳出來。
* 如果是痰郁化熱,本身肺宣降失常,痰濕壅滯,郁而化熱,那這類也是咳唾黃痰,也可以比較粘稠,但是量多,咳出來并不困難。
這是臨床上的一個區(qū)別。
定喘湯證的痰熱都是后者,是痰郁化熱這個特點,所以臨床上這類病人咳的痰量并不見得少,所以這個方也有一定的化痰作用。
定喘湯證它是一種表里同病,
* 首先有風寒外束,這個方證在典型狀況下是外來有風寒,明顯有一組惡風寒的特點。
* 由于風寒外束,肺氣宣降失常,痰熱內蘊使痰郁化熱,加重了肺氣失于宣降。
在表里同病當中,使用這個方的階段,應該說是以內在痰熱內蘊為主。如果表寒明顯,甚至于表寒還重,那這個方就要加味了,因為它散表力量是不夠的。
那作為痰熱內蘊,
* 可以哮喘咳嗽,痰稠而黃,舌苔黃膩,脈來滑數(shù),都反映了痰熱特點。
剛才我們說到在臨床用這個方,它和那種熱邪煎灼津液,咳痰量不多,粘稠,難咳出,這是有不同的。
* 相對說這個痰量比較多,這是我自己臨床上用這個方的時候,觀察有這個特點。
* 而且這類證往往是反復發(fā)作的,往往是歷來有痰濕較重,所以郁而化熱。
在治療方面要表里同治,
* 既要宣肺降氣,
@ 宣肺包括了散寒,
@ 降氣當然側重在止咳平喘,
* 對痰熱來講,當然清熱化痰。
所以這是個表里同治的方,既強調宣降肺氣,又要清化痰熱,所以用藥這個方體現(xiàn)一種寒熱并用。
方義:
* 麻黃、白果聯(lián)合起來作君,
@ 麻黃這味藥是辛溫的,在這里有兩個作用:
# 一個用來散風寒,它有風寒,散風寒,
# 一方面有宣肺平喘的作用。
當然這就涉及到這個證候,臨床上它究竟風寒有多少,
如果風寒明顯,麻黃量增大,可以用生麻黃,當然如果說外面風寒體現(xiàn)表實證,也很突出,光麻黃不夠,還要增加發(fā)散風寒的藥物。
@ 白果是平性的,白果有收斂肺氣、有潤肺這個作用。
所以麻黃、白果相配,體現(xiàn)辣既能增強平喘作用,又能夠制約麻黃不至于發(fā)散太過,這類病人內在有痰濕,外有風寒,痰濕郁而化熱,往往這類病人反復發(fā)作。
臨床上有些反復發(fā)作的,老年性慢性支氣管炎啦,那這類這個證型很多,如果單一的從比如溫化寒痰方法來說,看他痰量多,那對他痰熱不利,好好壞壞。
在治療當中要把握它的表邪是多少,
如果說表邪沒有,很輕微, 表證不明顯,那這個時候麻黃側重用來宣肺平喘,那可以用炙麻黃,用炙麻黃和白果相配,作為君藥。
如果表邪較輕,那也可以用麻黃,用麻絨,也就是使麻黃油發(fā)揮一些,緩和它的發(fā)散的烈性,所以它可以解表,有緩和發(fā)散表邪作用,針對表邪較輕了,同時它也有宣肺平常作用。
麻黃、白果相配是這個方義分析當中,這兩者協(xié)同是第一個重點。
* 臣藥,蘇子、杏仁、半夏、款冬花,
這組的運用可以體會了,這類痰的形成是本身有痰飲,痰郁才化熱的,那痰郁形成是來源于津液不化,那沒有化熱之前是屬于偏寒的,所以蘇子、杏仁、半夏、冬花,總的來講,(降氣平喘,止咳祛痰《方劑學》)
@ 杏仁平性,其它都是偏溫性,它起到溫化作用,
@ 同時蘇子、半夏都有降逆作用,杏仁也能降肺氣,和麻黃相配,宣降協(xié)同,而且有較強的化痰作用,雖然痰熱它本質上是痰多郁而化熱,肺氣閉郁,郁而化熱。所以這個使用和一般的清化痰熱的方法不同。
那將來祛痰劑里邊有一些方,比如說清氣化痰丸,它也有杏仁,因為它是平性的,但是它這用清化痰熱藥,膽南星這一類直接清化痰熱,這個方里邊實際上是化痰藥和清肺這類方藥的結合,既考慮到痰原來形成的根本,因寒而不化,寒飲、寒痰的特點,又考慮郁了以后化熱,形成現(xiàn)在痰熱壅肺。
* 佐藥
用黃芩和桑白皮來清肺熱,清化痰熱,
@ 黃芩擅長于清肺熱,
@ 桑白皮既能清肺,又能降肺氣,它有化痰作用,但是比較潤,所以也使得整個方劑呢不燥了,能緩和一定的燥性。
* 使藥
用甘草作使藥,養(yǎng)胃氣,調和諸藥。
所以整個方,定喘湯的結構,有它的特點,
* 第一個,麻黃、白果的宣斂,白果收斂了,也就是一散一收,一宣一斂,這種結合方式,既宣肺平喘,又不使它辛散太過,因為白果本身比較潤,有一定的化痰作用。
說到白果呢,這個方里的白果,在上個世紀的二三十年代,人們發(fā)現(xiàn)它治肺結核作用非常好,在日本的雜志上,六十年代吧,雜志上曾經報道過一個故事。
一個私人的醫(yī)藥研究所,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治療肺結核當時是很棘手的病,所以那個研究所,一個很有名的治肺結核的醫(yī)生,他一生都在研究這個,因為那個時期用象鏈霉素、雷米封這類的,都后來才開始對肺結核治療產生很大影響,在這之前是很困難的,但中醫(yī)對肺癆來說有一定的經驗,所以他們也用各種方法研究。
有一個病人已經是空洞,肺結核晚期,他認為這個病人已經不能治了,就告訴他盡量現(xiàn)在治,但是希望不大,很困難,當時估計時間,三個月左右了,后來這個病人也就沒什么希望就走了,家里面接回去,過了半年,這個病人又來了,他看起來還挺健康,又找他檢查一下,他一檢查覺得恢復的挺好,
醫(yī)生非常奇怪,問你吃的什么呢,病人告訴他,人家給了個偏方,白果,完整帶殼的白果,放在這個菜油里泡,瓶子里裝生白果,加菜油泡兩個禮拜,菜油沒過這個白果,兩周后拿出來,每天早晚都吃一顆,他這樣堅持,就這個方法,主要方法就這個了,堅持吃了半年,哎,越來越好恢復得比較好,那是我們五六十年代《漢方醫(yī)學》雜志上談的。
所以開始重視到白果這個藥,在治療結核方面的一個作用,但這個故事說起來后面還挺長,后來當時的一個科學家,為了探索它究竟怎么回事,后來還付出了生命,所以那個年代讀書的時候我看到這個報道,一方面記住白果了,這個印象很深,一方面也認為,人喜歡了這一個專業(yè)和某個問題的研究,他可以不顧一切的。
白果歷來它的斂肺、潤肺、化痰多方面作用,在這個方里體現(xiàn)出來。而且這個方配伍意義,它是一種溫化方法和清化方法的結合,對于痰濕壅滯以后,治療咳喘證當中寒溫并用,是針對這種痰郁化熱的一種治法。
* 針對痰熱,尤其是熱邪煎灼津液造成,
@ 邪熱可以外邪入里化熱,煎灼津液,那是痰和熱的結合,
@ 有的呢痰郁化熱。
這個方里邊化痰針對的咳嗽,痰量還是可以比較多的,這個方與清氣化痰丸都是治痰熱,但它們這種痰熱來源不同,這是這個方的一些特點了。
在配伍方面、配伍特點呢,散收合方,宣降協(xié)同。
* 散收合方,既有散邪的一些特點,又有收斂,麻黃、白果的相配。
* 宣降協(xié)同,這個方里有宣的方法,有以麻黃宣發(fā)這種特點,也有蘇子、半夏的降氣,桑白皮的瀉肺氣,杏仁的利肺氣,是一種宣降協(xié)同的。
* 又是表里同治,以治里為主的,寒熱并用。
整方:
* 寒熱并用,
* 表里同治,
* 散收結合,
* 宣降協(xié)同,有這樣的一個配伍特點。
所以猛一看,說是外感風寒,痰熱內蘊,如果不了解痰熱內蘊它的一個前提的話,這個方的用藥,它為什么不用象麻黃散表寒,里邊就直接以清化痰熱的藥物為主呢?
這是針對了它病機的特殊性,這種痰熱內蘊形成的特殊性,這樣用藥的。
在臨床運用方面,辯證的要點,
* 哮喘咳唾,痰多色黃,微惡風寒,舌苔黃膩,脈滑數(shù)。
這類滑數(shù)脈象的出現(xiàn),一般來講,如果痰熱證當中不是熱重就是痰多,所以這個方證,它全身性來說并不發(fā)熱,在臨床上,有一定的微惡風寒,而是痰量較多。
加減變化
* 如果沒有表證可以減輕麻黃用量,或者用炙麻黃。
* 如果痰量很多,黃稠,可以增加清化痰熱藥,因為溫化藥不少了。
(痰多難咯者,可酌加瓜蔞、膽南星等以助清化熱痰之功;《方劑學》新世紀一版)
* 當然肺熱重,在這里反映出有發(fā)熱明顯,可以增加石膏清氣分熱,清透肺胃之熱,清透肺胃之熱,魚腥草清熱解毒,特別黃稠痰這類肺熱重加魚腥草。
!如果內在沒有痰熱,或者屬于肺陰虛,兼有肺陰虛特點,當然這個方,不適宜使用,這里面溫燥的藥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