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胡家密
牛田地處武夷山北岳,閩贛交界地,屬福建光澤縣。四面環(huán)山,中間是一個小盆地。山好、水好、空氣好。是鄱陽湖和長江水源地之一。牛田是一個千年古村落,文化底蘊深厚。牛田是龔姓的祖源地,全國300萬龔姓人中近200萬出自牛田。其龔氏忠孝文化影響深遠。是國家級“傳統(tǒng)古村落”,福建省“森林村莊”。周恩來、朱德曾率領(lǐng)紅一方面軍在此開展四、五次反圍剿,并設(shè)后方指揮部。也是紅色閩贛省委發(fā)起地。
感懷共工
星洗長河無蹤跡,斗轉(zhuǎn)星移寒相欺,昴星夏至又何知。田中植稻谷,歷史折疊起。
曉月可搖江中影,春花誰染潺溪。傳書雁過追情史,新解傾酒醉,卜卦問天機。
2020年,隨著福建省光澤縣牛田村中華龔氏家廟的初步建成,水神共工的神位也被請進了家廟享堂供奉。水神共工,在中國可謂是家喻戶曉,他的故事傳唱千年,其中是是非非,真真假假引起后人無數(shù)爭議,其歷史真相究竟如何,諸位看官請聽《龔網(wǎng)》牛田故事欄目組小編細細講來。
一、共工“惡神”的黑鍋一直背了兩千年
共工神話的發(fā)展大致經(jīng)歷了四個階段,《左傳·昭公十七年》、《國語·周語》和《淮南子·原道訓(xùn)》這三部文獻分別代表了這三個時期的典型特征,共工神位形象才得以逐步演變到今天。我們在大多數(shù)文獻中獲得共工“惡神”的形象,一直到解放以后對共工才有了新的評價。下面,我們以文獻為線索對記載共工神話的文獻做一個簡單的梳理。
(一)正面形象:《左傳》文獻中評價共工為有德賢君
以《左傳》為第一種類型的代表,《左傳·昭公十七年》引少嗥氏后裔鄭子云:“昔者黃帝氏以云紀,故為云師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紀,故為火師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紀,故為水師而水名。”
依據(jù)郯子所言,共工與黃帝,炎帝,大嗥,少嗥齊名。郯子的論述有兩點值得注意:第一,遠古時期的共工“以水紀”,有“水徳”;第二,炎帝,皇帝,大嗥,少嗥四位是著名的氏族部落的首領(lǐng),共工與黃帝,炎帝,大嗥,少嗥齊名,則證明共工也是一位“能紀遠”的有德賢君。
文獻中共工以正面形象出現(xiàn)的還有《孔子家語·辯物》第十六、《管子·揆度》、《漢書·律歷志上》等古籍。
另外還需說明的是,共工之子勾龍因“平治九州”和“執(zhí)掌幽冥”被尊后土—土神。父以子貴,應(yīng)該說是對后土的描述是共工正面形象的有力補充。
(二)負面形象:《國語》開始扭曲共工形象
《國語·周語》云:“昔共工棄此道也,虞于湛樂,淫失其身,欲壅防百川,墮高堙庳,以害天下?;侍旄ジ?,庶民弗助,禍亂并興,共工用滅,其在有虞,有崇伯鯀,播其淫心,稱遂共工之過,堯用殛之于羽山?!?/p>
從《國語·周語》這段話可以看出:一、共工是一個品行惡劣、極具野心的“諸侯”;二、共工的陰謀并未得逞,以失敗告終;三、制止了共工害天下惡行的是受人敬仰的部落首領(lǐng)。名列五帝之一的堯當然具有很高的德行,而站在他的對立面的共工,則被抹上了一層不光彩的陰影,共工的形象也在這一時期被扭曲。
(二)負面形象:《淮南子·原道訓(xùn)》把共工定型
《淮南子·原道訓(xùn)》云:“昔共工之力,觸不周之山,使地東南傾。與高辛爭為帝,遂潛于淵,宗族殘滅,繼嗣絕祀?!?/p>
從這段話可以看出,共工依然是反面的一派,他身為人臣,卻有篡位的野心,并挑起戰(zhàn)亂,與部族首領(lǐng)發(fā)生沖突,戰(zhàn)敗。至此,共工的形象變成了一個徹頭徹尾的“惡神”。
綜上所述,文獻中共工的形象經(jīng)歷了賢君-惡臣-惡神的變化,并最終脫下了人的外衣,蛻變成神。人們對共工的評價多來自最后一個階段,神話在流傳中失真,最終人們忘記了共工最初的形象。
“共工”不僅是一個人名,也是部落名稱,該部落興盛于神農(nóng)之后,其后在同黃帝部落的斗爭中失利,最終在禹之時沉寂。共工部落與黃帝部落的斗爭是生存所迫,不存在正義與否的差別。
二、毛澤東把共工視為英雄
共工真正意義上的“翻盤”是在建國之后。毛澤東在《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中有“不周山下紅旗亂”的詩句,按語中所說,“共工沒有死,共工是勝利的英雄。”毛澤東同志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把共工神話賦予新的內(nèi)涵,在民眾中起到鼓舞士氣的作用,這無可厚非。但在當時特定的環(huán)境下,學(xué)術(shù)界也受到很大的影響。
郭沫若在《人民日報》上撰文指出:共工那種改變自然、改造客觀世界的精神的確沒有死。袁珂先生在《古神話選擇》中也認為:“從革命者的眼光來看,共工的這一行動就是具有巨大魄力的英雄行動?!?/p>
古代史料和傳說中,對共工的評價有失公允,讓其蒙冤千年。神話所記載的時代據(jù)我們既遠,又受到眾多因素的干擾,還其本來面貌并非易事。但只要我們能嚴格從事實、從材料出發(fā),以科學(xué)的態(tài)度去探究、就能正本清源,為共工正名。這個歷史重任不僅是專家學(xué)者的責任,龔氏、洪氏宗親及共工的后裔更是責無旁貸,雖然任重而道遠,但終將會有那一天的。
三、正本清源說共工
2009年扎拉嘎教授出版的《展開4000年前折疊的歷史——共工傳說與良渚文化平行關(guān)系的研究》,根據(jù)扎拉嘎教授對遠古神話的研究:從女媧、黃帝、顓頊、堯舜禹的文化系統(tǒng)(旱地文化)的存在空間,被稱為共工文化(稻作文化)的系統(tǒng);遠古幾千年來共工一直活躍在黃河、長江流域,在4000多年前的遠古炎帝、黃帝等部落中,共工部落的生命力超乎尋常。堯舜禹均有壽數(shù),唯獨共工沒有仙逝而去。
這可謂使人對共工的認識別有洞天、耳目一新:書中引用近代許多遠古文明考古成果及有關(guān)共工記載文獻資料,應(yīng)用生態(tài)學(xué)、歷史考古學(xué)、自然環(huán)境學(xué)、氣候?qū)W、數(shù)字學(xué)、辨證方法論等,提出“生態(tài)——文化板塊平行互動理論”,從中國大地南北文化板塊,對原始農(nóng)業(yè)文化多樣性發(fā)展和中國多名族起源的多樣性發(fā)展,作為新角度,關(guān)注“開辟大神共工”這一偉大民族英雄留存史料研究課題,從中發(fā)現(xiàn)了確實很多共工英雄事跡的故事,真實的歷史也許不完全像古人解釋的那樣,共工只是反面的英雄。
這為后世傳達出一種潛在的正能量的消息:締造出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史前文化,不是單一的奉獻者,還有共工這位民族大英雄在華夏大地中多元的區(qū)域開創(chuàng)出智慧的豐功偉績!
四、共工事跡新解
要深刻認識水神共工所取得的偉大功績,今人必須古今辯證地看待共工所為,必須跳出歷史既定主義的狹隘觀念思考共工事跡。共工被中華民族尊為水神,所以我們要理解共工,就要從共工治水講起。
(一)共工治水和大禹治水
世人常言共工治水只知堵塞,大禹治水則采用疏通的方法,因此共工治水失敗,這是武斷的。《史記·夏本紀》中關(guān)于大洪水的記載是這樣的:當時整個大地都被洪水淹沒,放眼處,只有滔天的白浪;即便是從前的小山兒,也都藏到了水面以下;單留下幾座大山,孤零零的,勉強探出頭來,讓逃過水災(zāi)的人們有所依傍。怕是即便去疏導(dǎo),都沒地去放水呢,而百姓多居于樹上。因此針對這些情況,共工主要采用取高墊低的方針策略進行治理,一方面針對洪水小的地區(qū)共工采取筑壩的方法,針對水流大的流域則筑高兩岸提防進行疏導(dǎo),另一方面取高墊低是指共工針對一些在洪水中還能露出的低洼地區(qū)進行填平,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陸地供給百姓居住和耕種,為此共工還教導(dǎo)人們壘土為臺,可以說是房屋建筑的先驅(qū)者。綜合以上來看,共工并非是只知堵塞的庸才,而是因地制宜,根據(jù)實際情況治水的大英雄!《資治通鑒外紀》中也將共工譽為“三皇”之一?;蛟S我們可以斷定:這其中或多或少體現(xiàn)了,共工治水所取得的成就。
共工和舜爭帝失敗后,舜開始采用鯀治水,鯀曾經(jīng)跟隨共工治水,但卻只得其皮毛只知堵塞因此失敗,九年后被舜發(fā)配到羽山去了,然后再任命禹去接任。禹一上任便認識到,用“堵”的方法去治水是違背了重力學(xué)、及物理學(xué)法則的,于是改用“疏導(dǎo)”,治水才終于能夠成功。
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已經(jīng)是中國人的榜樣,但是對于共工治水取得的豐功偉績,我們不能因為他爭帝失敗就進行片面的否定,這是不符合歷史依據(jù)的。
(二)共工怒觸不周山
根據(jù)上述描寫我們知道共工治水已經(jīng)取得了初步成效,可奈何上古時期洪水危害程度遠超今日,上古時期天圓地方,地勢平坦洪水無法流暢地排泄,《山海經(jīng)》記載,整個世界由四根柱子支撐,東海有歸墟,為海中無底之谷,謂眾水匯聚之處。為了能夠讓洪水盡快向東南方排泄進入歸墟之地,共工勇敢地撞擊不周山,使得整體地勢向東南方傾斜,整個上古時期洪水泛濫的水勢情況才基本得以平穩(wěn)!
但是歷史往往是由勝利者書寫的,上古時期共工氏部落主要居住在黃河上游一帶,部落以人為本精進治水方法,水利工程也有一定規(guī)模,而下游的顓頊部落則偏重于天下間權(quán)利斗爭輕視了洪水治理,等到水災(zāi)來臨時,上游共工氏沒有受到影響,下游顓頊部落卻深受其害,并將洪水的起源歸根到共工氏頭上,以此為由出兵攻打共工氏,在其勝利后歪曲了歷史,污蔑共工水淹下游!還將共工觸動不周山的偉績改寫,描述為撞斷天柱毀滅世界的行徑!共工治水取得如此成就卻被寫在歷史的恥辱柱上,實屬冤枉?。?!
(三)新中國成立后的水利策略及其成效
新中國建立以來,面臨的最大問題之一是江河水患肆虐。全國大大小小上千條河流,每年都會發(fā)生多場洪水泛濫,河堤決口,洪水淹沒和沖毀良田,村莊房屋倒塌,百姓流離失所,甚至家破人亡等,成為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禍患。其次是干旱,北方廣大地區(qū)缺少雨水,土地不能灌溉,旱情嚴重時甚至顆粒無收。正常年景下畝產(chǎn)只有二、三百斤。當時農(nóng)業(yè)完全處于靠天吃飯、受大自然擺布的狀況。因此,治理江河水患成為共產(chǎn)黨和人民政府亟待解決的最大民生問題。
吸取共工取高墊低的治理方法,毛主席提出“蓄泄兼籌”以達根治的方針,在周恩來總理主持下對中國的洪水問題進行研討,提出了加固和修筑堤防、疏導(dǎo)泄洪河道,并修建水庫和攔河大壩的治理方案,以增強蓄洪和灌溉能力。截止當前,一方面已經(jīng)基本完成大江大河干流防洪減災(zāi)體系,興建起水庫8.72萬座,筑起堤防29萬公里。另一方面,水資源配置格局初步完善,南水北調(diào)工程已經(jīng)初具規(guī)模。由此不僅洪水泛濫的歷史基本結(jié)束,而且變水害為水利,基本上消滅了大面積的干旱現(xiàn)象。扭轉(zhuǎn)了幾千年來農(nóng)業(yè)靠天吃飯的歷史,反觀而言,共工治水到底是成功還是失敗,可以從新中國成立后水利工程取得的成就窺得端倪。
四、共工精神
在上古時期共工治水取得了如此成就,他是我們國家第一個治水的大英雄!我們作為炎黃子孫,應(yīng)該用新時代的理性視角重新看待這些歷史問題,不能不經(jīng)思考地一味抹黑歷史英雄,卻忽視共工治水表現(xiàn)出來的永不言敗、自我犧牲的精神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面對天災(zāi)共工表現(xiàn)出的勇敢堅強,敢于挑戰(zhàn),理應(yīng)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
就連新中國的締造者毛主席,在羅列了《淮南子·天文訓(xùn)》《國語·周語》《史記·補三皇本紀》等有關(guān)共工的史跡后,都寫道:“諸說不同。我取《淮南子·天文訓(xùn)》,共工是勝利的英雄。毛澤東一反歷代史書對共工的非議,把“與顓頊爭為帝”的共工演繹成為砸爛舊世界、創(chuàng)造新天地的勝利英雄。共工精神是堅忍不拔、寧折不彎的鋼鐵意志,是勇于挑戰(zhàn)、敢為人先的創(chuàng)新意識,是義無反顧、舍生忘死的奉獻精神。在毛主席的描述下,共工精神有了全新的時代意義?。。?/p>
共工雖已矣,但共工城遺址在密云尚存。2014年3月22日“世界水日”當天,北京密云水庫共工城遺址旁舉辦了第一屆“祭祀水神共工”的活動。從此,祭祀水神共工的日子被定為每年的3月22日世界水日。
2020年3月25日,聯(lián)合國天文組織首次用中國神話人物共工的姓名來命名太陽系矮行星——“共工星”。
*注:文章節(jié)選自書籍《水神共工》主編:龔巧玉
四川龔氏網(wǎng)傳媒有限公司原創(chuàng)作品系統(tǒng)同步今日頭條、騰訊新聞、搜狐新聞、新浪新聞,轉(zhuǎn)載請咨詢。
總審核:龔國林
《龔網(wǎng)》牛田故事欄目組總監(jiān):龔新高
欄目組編委:龔歡云、肖明揚、胡家密、龔春光
編輯:龔進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