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創(chuàng)首發(fā)于今日頭條,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全文一共1704字,閱讀大約需要6分鐘。
文 | 名師講學習方法
隨著近幾年來的高考教育改革,作為一名一線教育工作者的我,可以明顯感受到,大家對語文學習的重視程度,正在逐年地提升。
像在以前,許多小學的孩子選擇課外補習,首選要么就是數(shù)學、要么就是英語,很少人會選擇花大量的課余時間,在語文的學習上。大家都覺得,孩子在生活中對語文的“學習接觸”就夠多了,所以“語文的練習”顯得不是特別的有必要。
但是,正如“語文的學習靠積累”一樣,小時候如果不重視,到了高年級,語文最后就很容易成為孩子的一塊短板,并且越來越難以追上。
語文補習,是一件投入成本高,但是“見效慢”的事情——這是我一位語文教育輔導機構(gòu)的朋友的原話。他說:越到了高年級,要求廣闊的語文的知識能力,其實越絕對是憑借補課,補不回來的。
在這里,我們必須認可一個教育學的觀點:任何的學習能力,一定是要建立在大量練習、甚至重復練習的基礎(chǔ)上,才能形成。
所以,我們才會有“熟能生巧、勤能補拙”這樣的俗語。
像我們孩子從小學數(shù)學,就是練題,小學低年級的時候同樣的計算,我們都練習得很多;而英語我們其實學的比較簡單,高中生英語,都只是英語母語國家小學5年級水平,幾千個單詞和幾百個語法知識點,反復背就完事了。
但語文的知識點不一樣,拼音、字詞、語法造句,文言文、閱讀理解、古詩詞、文學名著,知識點多、范圍雜——這每一項都要進行多練,尤其是閱讀和寫作方面,缺少練習,使其成為很多學生的短板。
你花了多少工夫、心思、時間,在哪一門科目上,它才會以多少的分數(shù),回報你。
曾經(jīng)在網(wǎng)上看到過一個笑話:“自從在初二那年彎腰撿了一支筆,從此就再也沒有聽懂數(shù)學課?!?/p>
很多人都懂,尤其是像數(shù)學、物理等的理科知識的學習,一定需要在初期接觸的時候,就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否則后來很容易就演變?yōu)?,“上課坐飛機,聽課仿佛身處云里霧里”般的感受。其實任何的知識學習,包括語文,都需要有個從易到難的過程,不能忽視基礎(chǔ)的打造。
而這背后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個是新的知識都是舊的知識的遷移,由量變才會引發(fā)質(zhì)變。雖然我們最初學習的東西,比如字詞、古詩句,總是要學生們背誦,看起來很簡單枯燥又無聊,沒什么實際意義。
但是,只有大量的背誦和理解,你才會對這其中的內(nèi)容,產(chǎn)生深刻的認識和認同。
就如今年高考,大家都在討論的詩詞才女武亦姝,正是從小的重視,造就了其舉手投足、話里眉間的文雅氣質(zhì)。而像很多同學到了高年級,不會寫作的,總是“書到用時方恨少”,正是因為沒有經(jīng)歷過大量的背誦、模仿,就難以鍛煉出創(chuàng)造的能力。
這就導致很多人,對某一項的學習失去了信心。所以循序漸進的作用,第二點就是通過持續(xù)性的成長,才能讓孩子體會到學習的快樂。
最后,我要提到:我們中國家長普遍有一個特點,就是太重視孩子的考試分數(shù)。
但是除此之外,在孩子低年級的時候,孩子的學習習慣,是更值得我們做父母的,應(yīng)該關(guān)注的教育重點。而我認為,在小學語文的學習上,尤其是要重視預(yù)習這一環(huán)節(jié)。
很多孩子小時候,在父母盯著的情況下,的確能出色地完成學習任務(wù);但是長大后,脫離父母的視野、老師的管教時,自主學習的能力卻十分的糟糕。這就跟孩子從小不重視學習時的預(yù)習、復習有關(guān)。
一個孩子的預(yù)習觀念,以后將會和他的自主學習能力,形成正比。
而語文也是小學幾門學科中,最需要孩子進行課前預(yù)習的功課。學習一篇新的課文,把生字生詞自己查下字典,辨析讀音、釋義,通讀上一到兩遍,然后給文章結(jié)構(gòu)分段、進行大意概括,提出幾個思考性問題,留到課堂上,這樣一個預(yù)習的過程才算是完成了。
如果孩子,總把這樣的事情留在課堂上來做,學習的課時其實是遠遠不夠的。這也是許多語文學不好的孩子的癥結(jié)所在。
所以作為一位語文老師,我要強調(diào)課余時間的語文預(yù)習,這其中包括了課外閱讀的部分,一定值得許多家長重視。而預(yù)習做的好的孩子,上課會更具有表現(xiàn)欲,更具有學習的好勝心。
而這一點,還能夠激發(fā)孩子不斷進行自主的探索式學習。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