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綠標(biāo)收聽
小兒推拿學(xué) 3
小兒推拿穴位:
* 穴位定義:穴位,也稱腧穴,是指人體臟腑經(jīng)絡(luò)之氣輸注于體表的部位,是疾病的反應(yīng)點,也是治療的刺激點。
* 定位方法:骨度分寸法;手指比量法;手指同身寸法;體表形態(tài)標(biāo)志法;簡便取穴法。
* 小兒推拿穴位包括:十四經(jīng)穴、經(jīng)外奇穴、經(jīng)驗穴、阿是穴、推拿特定穴。
小兒推拿穴位特點:
* 形態(tài)——點狀、線狀、面狀。
* 分布——大多數(shù)在頭面和四肢(特別雙手)
* 聯(lián)系——散在的,沒有經(jīng)絡(luò)樣的聯(lián)系。
* 理論——初步的、樸素的、部分的,尚未連貫成系統(tǒng)。(直接來源于實踐)。
小兒推拿名稱:
* 五臟六腑——心經(jīng)、大腸、膀胱等
* 人體部位——五指節(jié)、腹、脊等
* 作用功能——端正、精寧等
* 五行學(xué)說——脾土、肝木等
* 山谷河流——山根、洪池等
* 建筑物體——天庭、三關(guān)等
* 動物名稱——老龍、龜尾等
* 哲學(xué)名詞——陰陽、八卦等
五經(jīng)穴:
* 位置:五指末節(jié)羅紋面
* 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
* 脾土 肝木 心火 肺金 腎水
* 手法:旋推為補,直推向指根方向為清。次數(shù):100到500次。
* 作用 :脾常不足,宜補不宜清。肝為將軍,只清不補。心多有余,宜清不宜補。肺為嬌臟,可清可補。腎無實證,只補不清
腑之穴:
* 位置:胃-拇指橈側(cè)二指節(jié)。大腸-食指橈側(cè)。小腸-小指尺側(cè)。膀胱-第五掌骨和指骨的尺側(cè)。膽和三焦無特定部位。
* 手法:上推為補,下推為瀉,來回推為調(diào),平補平瀉,保健用調(diào)法。
* 作用:大腸虛寒:用補法。大腸濕熱:用瀉法(30min有效)。小腸:瀉法,代清下焦?jié)駸帷N福呵宸?,食滯中焦?br>
四橫紋:
* 位置:掌面,食、中、無名、小指第二節(jié)橫紋。
* 手法:掐,3-5次;或往返直推,約50次。
* 主治:咳喘、腹痛、驚風(fēng)。
小橫紋:
* 位置:掌面,五指根節(jié)橫紋處。
* 手法: 掐,3-5次;或往返直推,50次。
* 主治:發(fā)熱,煩躁。
腎頂:
* 位置:小指頂端。
* 手法:以拇指端按揉,100-300次。
* 主治:自汗、盜汗、解顱。
內(nèi)八卦:
* 位置:掌心四周,以內(nèi)勞宮為圓心,內(nèi)勞宮至中指指根橫紋的2/3為半徑作圓。
* 手法:順時針或逆時針做運法,50次。
* 主治:咳喘胸悶、嘔吐泄瀉。
小天心:
* 位置:大小魚際交界處凹陷。
* 手法:拇指掐、揉、搗,30次。
* 主治:驚風(fēng)、神昏、失眠、心悸。
頭面四大穴:(外感表證)
* 天門(攢竹)
位置:二眉之間至前發(fā)際成一直線。
手法:兩拇指由下至上交替直推?!侗3嗤颇梅ā罚骸跋葟拿夹南蝾~上,推二十四數(shù),謂之開天門。
* 坎宮:
位置:自眉頭起沿眉梢成一橫線。
手法:兩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分推。用指腹沿眉毛上緣向兩側(cè)推至眉梢,一般分推24次,分推陰陽,使陰歸陰位,陽歸陽位。
* 太陽
位置:在顳側(cè)的凹陷處。
手法:用兩手大拇指指腹分別按在兩側(cè)顳部太陽穴上,作輕柔緩慢的環(huán)形移動,向眼運為補,向耳方向運為瀉。—般運24次,每運3次后輕輕按一下。
* 耳后高骨:
位置:耳后入發(fā)際高骨下凹陷中
手法:兩拇指或中指端揉。揉3掐1為 1遍,3~5遍。
* 止瀉四法:(龜尾七節(jié),摩腹揉臍)
龜尾位置:尾椎骨端
手法:拇指端或中指端揉,(次數(shù))100到300次。
* 七 節(jié) 骨
位置: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長強)成一直線。
手法:用拇指橈側(cè)面或食、中二指面自下向上或自上向下直推,分別稱為推上七節(jié)法和推下七節(jié)法。(次數(shù))100到300次。
* 腹:
位置:臍周大腹部。
手法:沿肋弓邊緣向兩旁分推,稱分推腹陰陽; 用掌或四指摩稱摩腹。(次數(shù))分推100到200次;摩腹5分鐘。
* 臍
位置:肚臍。
手法 :用中指端或掌根揉、稱揉臍;指摩或掌摩稱摩臍用兩手拇指和食、中三指抓住肚臍抖,掌根振顫。(次數(shù))揉100到300次,摩5分鐘。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