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jié) 楊維杰刺血思路建構之董氏及楊氏刺血療法
上篇 第五章 第二節(jié)楊維杰中醫(yī)“治法”思路與董氏奇穴
一、概說
刺血又稱刺絡或放血,是中國醫(yī)學精彩的內容之一,是中醫(yī)的一種獨特針刺治療方法。在我國已有數(shù)千年的歷史,應用極為廣泛,且療效顯著。
幾千年來,我國各科醫(yī)學文獻里,雖然散見著不少此種療法治病的記錄,但能做全面整理,應用于臨床,并著為專書者,四十年前卻極少見(近年來則市面上出了一些有關的書)。余當年從董師學習針灸多年,常見董師應用三棱針治療,數(shù)年大病往往霍然而愈,劇烈疼痛亦可止于頃刻。其效果真是令人不可思議。此種療法適用于任何疾病,療效卻不遜于毫針。
余臨床診治四十余萬人次,以此治愈重病、頑病甚多,益覺刺血療效之實際及可貴。1988年曾赴安徽拜晤國內刺血權威王秀珍醫(yī)師,其刺血另有特色,亦頗值得研究。
刺絡俗稱“放血”,又稱“刺血”,或稱“點刺”,就是用鋒利的器械(一般指三棱針而言) ,在患者體表上某一部位刺破血管,使之流出一些血液,以期達到治病目的,在前面刺血手法篇已有詳細說明。
從砭針與九針形式及《內經》的記載來看,針刺放血療法已有悠久的歷史。刺絡療法在中國古代醫(yī)術中是占有很重要地位的。
《靈樞”小針解》曾說:“宛陳則除之?!币馑季褪钦f久病應以放血刺而除去。
(甲乙經)也說:“經脈者盛,堅橫以赤,上下無常處,小者如針,大著如筋,朝而河之萬全?!边@說明了刺絡的應用及重要性。
刺血的范圍,般可指三大類,即經脈絡脈和孫絡。絡脈是小靜脈孫絡是末梢毛細脈管.這些血管在沒有病變時不甚顯著。因有病變才會出現(xiàn),形如小紅蟲狀或成紅絲條狀,或成白條狀,隱在皮里或露在皮外.也有的成細小紅點,漫散全身各處。經脈則指較大的靜脈形狀特別明顯.顏色紫藍.常呈怒張狀態(tài),俗稱“青筋”,此種情況多發(fā)生在委中、尺澤、四肢外側,更有發(fā)生在肩胛與腹壁的。
董師運用三棱針點刺,廣泛治療多種病變,例如以足三里治胃病腸胃炎;背部之三金穴治膝痛;金林穴治大腿痛;精枝穴治小腿痛;雙鳳穴治手腳麻;三江穴治婦科病;頸部之總樞治小兒高燒、嘔吐等。維杰以委中治坐骨神經痛、腰痛、項強、下肢風濕痛、痔瘡;尺澤治胸悶、氣喘、五十肩。如此所涉范圍可謂內、外、婦、兒傷科全部包括在內。
可貴者,董師之刺絡針法最大特點在于取穴多半遠離患處正合平古法正統(tǒng)之“瀉絡遠針”,效果卓著而確實。董師刺絡用穴范圍不受古書所限,除股醫(yī)師常用的肘窩、膝胭等部位,董師善用愛用并有發(fā)明外,至于前臂、小腿腳深、腳背、肩峰等幾乎無處不能放血,尤其是腰背部位,董師更是以之靈話運用治療全身病變。余除在老師的基礎上發(fā)揮外,對于一些老師不常用的側額(太陽穴)、舌下.口腔.十二井.十宣,耳尖等處做了許多補充,使刺血療法更全面。
我個人研究刺血系隨董師而起,現(xiàn)今臨床應用者亦大多以董師穴位及刺法為主。在臨床中建構了系列的刺血療法,包括穴位、手法、治療等。刺血手法已在手法篇詳細介紹,這里談談刺血的源起、發(fā)展及理論根據(jù),然后介紹-下董師及維杰個人的刺血部位及主治,方便各位對刺血有一較全面的了 解。
二、刺血的源起與發(fā)展
在《黃帝內經》的162篇中,有四十多篇談及刺血,論述了刺血療法的名稱、刺血的依據(jù)作用、針具、針法、取穴、主治范圍、應用方式及禁忌注意事項等,極為全面詳細。
刺血又稱放血點刺,或稱刺絡、絡刺、刺營等。其名詞最早出現(xiàn)于(內經),《靈樞.官針》說:“凡刺有九,以應.....四曰絡刺,絡刺者、朝小絡之血脈也。'《靈樞'經脈》說:“故刺諸絡脈者,必刺其結上甚血者,雖無結,急取之,以瀉其邪而出其血?!薄鹅`樞.壽天剛柔》說:“刺營者出血?!逼渌源探j者,是根據(jù)《靈樞.九針十二原》所說之“宛陳則除之”,及《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之“血實宜決之”而來?!峨y經,第二十八難》也說:“其受邪氣蓄則腫熱,砭射之也”。刺血的起源很早,最早使用的針具為砭石,遠在石器時代,祖先們當身體某一部位 偶然被尖石或棘草刺傷出血,但身體的另-處傷痛 卻意外減輕或消失,于是產生一種思悟。刺破某些部位出血,能減輕或治愈病痛,繼而出現(xiàn)了專門用以治療的石制工具,即砭石?!端貑?異法方宜論》說:“東方之-.-.其病皆為癰瘍,其治宜砭石?!薄端貑枴毖獨庑沃尽氛f:“病生于肉,治之以砭石?!薄鹅`樞.玉版》說:“故癰疽已成膿腫,惟砭石鈹針之所取也?!倍继岬搅隧臼闹委?。(山海經》說:“高氏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箴石?!惫糯f的砭石、箴石,是古人用以治病的原始的或經磨制加工的石針,隨著生產力的發(fā)展,到了鐵器時代,出現(xiàn)了金屬制造的針?!秲冉洝分刑岬降摹颁h針'就是現(xiàn)代用于針刺放血治病的三棱針?!鹅`樞.九針十二原》說:“九針之名,各不同...四日鋒針,長寸六分...鋒針者,刃三隅以發(fā)痼疾?!薄鹅`樞,九針〉也說:“四日鋒針,取法于累針,簡其身,鋒其末,長一寸六分,主癰熱出血?!?/p>
自《內經》之后,歷代不少醫(yī)家對刺血之術的應用,收到了驚人的效果。史書記載華佗曾以針刺出血治愈曹操的“頭風癥”。西晉皇甫謐的《針灸甲乙經》,在《奇邪血絡》論中專門講述了刺血絡為主的治法。唐代侍醫(yī)秦鳴鶴、張文仲針刺百會及腦戶出血,治愈了唐高宗李治的風眩目不能視癥。宋代陳自明《外科精要》中記載有刺血治療背疽顯效的醫(yī)案。
金元時代劉河間針刺泄熱治瘡瘍、疼痛,喜用放血療法(見(素問病機氣宜保命論》)。其弟子張子和應用針刺放血祛邪治病,在當時最有成就。在其代表著作(儒門事親》中記有針灸醫(yī)案約三十則,幾乎皆為刺血治例。書中曾寫道:“余嘗病目疾...百余日,羞明隱澀,腫痛不已,忽眼科姜仲安云:宜......出血三....日愈大半,三日平復如故。余自嘆日:百日之苦,一朝而解,學醫(yī)半世,尚闕此法,不學可否?”李東垣也擅長針灸,在其代表著作《脾胃論》中記述有“三里,氣街,以三棱針出血”,“于三里穴下三寸上廉穴出血”等刺血經驗。其弟子羅天益亦善用刺血治病,并在著作《衛(wèi)生寶鑒》中收錄了不少刺血治驗。
明代楊繼洲《針灸大成》中論述了放血穴位及放血急救治療“大風發(fā)眉墜落””小兒翻猻癆及“中風急救”等,并記有放血實例。清代傅青主提出眉心出血治產后血暈,葉天士針委中出血治咽喉痛。郭志邃刺血治急癥“痧癥”,并總結經驗編成《痧脹玉衡》一書。
近數(shù)十年來,刺血術又得到重視,治療范圍更加廣泛,適應證也擴展至內、外、婦、兒、五官各科疾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許多醫(yī)師及研究人員對治療經驗作了總結,對治療機制也有許多研究及進展。
針刺放血在國外也有一定進展 ,也有不少文獻記載及報道,限于篇幅不再多述。
三、刺血的理論依據(jù) 與基本原則
(一)刺血的理論依據(jù)
刺血療法之理論根據(jù),主要來自于(內經),其根本要點,就是“血實宜決之”及“宛陳則除之”。下面略作分析。
1.血實宜決之
《素問 陰陽應象大論》說。血實宣決之“決即泄去血(見張景岳批注)?!端鲉?,調經論》說:“血有余則瀉其盛經,出其血。'(靈樞.脈度);'盛而血者疾誅之?!倍际钦f:血實脈盛的宜決之誅之,出其血而治之。臨床常見的高熱神昏、瘡癰腫毒,及體質壯實的農民勞工患病,也多為血實之癥。
2.宛陳則除之
《靈樞.九針十二原》說:“宛陳則除之,邪盛則虛之?!薄鹅`樞.小針解》說:“宛陳則除之,去血脈也?!薄巴痍?#39;指郁積陳久之病,即絡脈中瘀積之血,“去血脈”指刺血以除血脈郁結之久病?!端貑?調經論》說:“孫絡外溢,則經有留血?!薄鹅`樞.邪氣臟腑病形》說:“有所墮墜,惡血內留?!彼^“留血”“惡血”都是“宛陳”,都是經絡瘀血,宜用刺血治療,現(xiàn)代些長 年疾病或疼痛,甚至某些急性扭傷都有惡血、瘀血,用刺血治療效果甚好。
(二)刺血的基本原則
刺血理論來源于“病在血絡”,則其原則為:
1. 首在據(jù)血絡而刺之
《索問.調經論)說:“刺留血東何,被伯日:視其血格刺出其血,無令惡血得入于經,以成其疾?!庇终f:“病在脈,調之血,病在血,調之絡?!薄端貑?三部九候論》說:“孫絡病者,治其孫絡出血?!毖j包括絡脈別絡、孫絡及浮絡,靈樞.脈度論》說:“經脈為理,支而橫者為絡,絡之別者為孫?!薄鹅`樞. 經脈論》說:“諸脈之浮而常見者,皆絡脈也?!眲e絡、浮絡及孫絡從大到小,分布全身。病在血絡可從其形狀及顏色觀察?!鹅`樞.血絡論》說:“血脈者盛堅橫以刺,上下無常處,小者如針,大者如筋,則而瀉之萬全也。”《靈樞.經脈》說:“刺諸絡脈者,必刺其結上甚血者,雖無結,急取之,以瀉其邪而出血?!迸R床時,常見病患有些血管形如小紅蟲狀或紅絲條狀,也有的呈細小紅點,漫散全身各處,也有形狀特別明顯,顏色紫藍,常呈怒張狀態(tài),俗稱“青筋”,此種情況多見于委中、尺澤及太陽等穴。
此外,也可從絡脈瘀血之后的色澤變化診斷病變,《靈樞.經脈》說:“凡診絡脈,脈色青則寒且痛,赤則有熱,胃中寒,手魚之絡多青矣;胃中有熱,魚際絡赤;其暴黑者,留久痹也;其有赤,有黑,有青者,寒熱氣也;其青短者,少氣也?!敝赋鐾ㄟ^望診血絡,可以診斷疾病之寒熱及病變臟腑。
2.根據(jù)形體肥瘦,即根據(jù)體質而刺血
(《靈樞.終始》說:“凡刺之法,必察其形氣?!薄端貑?刺瘧篇》說:“瘧脈滿大,急刺背命,用中針傍五膚俞各一.適肥瘦出其血也?!?nbsp;張景岳解說:“適肥瘦出其血者謂瘦者淺之,少出血:肥者深之,多出血也?!啊都议g,三部九候論》說:“必先度其形之肥瘦,以調其氣之虛實,實則瀉之,虛則補之,必先去其血脈,而后調之?!边@些都在強調臨床刺血應根據(jù)患者的體質狀態(tài),來決定出血量的多少及針刺深淺。
3.順應季節(jié)時辰
古人重視人與天地相應,因此刺血治病,亦因時令不同而異?!端貑枴T\要經終論》說:“春夏秋冬各有所刺?!庇终f:“春刺散俞,見血而止?!薄端貑?刺腰痛論》強調刺太陽“春無見血”,刺少陽“夏無見血”,刺陽明“秋無見血”。這是根據(jù)五行之四時衰旺而定的。足太陽冬旺春衰,故春無見血。足少陽春旺夏衰,故夏無見血。足陽明長夏旺而秋衰,故秋無見血。臨床刺血在一天中也有同樣狀況。上午已午時陽氣在上,最宜刺太陽穴出血。下午陽氣在下,尤其三至五時為膀胱經氣旺之時,在委中刺血最宜。
4.審氣血多少
刺血必須根據(jù)十二經氣血多少,決定能否刺血及出血量的多少?!鹅`樞”官能)說:用到之理,必知形氣之所在,左右上下,陰陽表里,氣血多少?!备鶕?jù)(太素》考證,指出“陽明太陰多氣多血”,'太陽、少陰多血少氣”,“少陽歐陰多氣少血”,因此陽明、太陰、太陽少陰皆宜出血,少陽、厥陰不宜出血?!夺樉拇蟪?,卷九眼目》也說:“故出血者,宜太陽,陽明,蓋此二經,血多故也,少陽一經,不宜出血,血少故也?!蹦壳爸委熌砍嗄[痛可用攢竹、太陽等刺血,亦與氣血多少理論相符。臨床上因陽明經多氣多血,氣血實證皆多,最宜刺血,太陽多血少氣亦宜刺血。商陽、豐隆、攢竹、委中都是刺血常用的穴位,甚至足三里、解溪、三間都能剌血,治不少疾病。
四、維杰刺血取穴特點及方式
刺血療法之取穴部位及方式,與般毫針針刺有相似之處.但亦有其特點,其取穴方式大致如下:
(一. )據(jù)經絡取穴
有循經取穴及表里經取穴之分。
1.本經取穴
又稱循終取穴,即病在何經,就取何經穴位制血。有在局部及鄰近取穴者。也有遠處取穴。(靈樞.熱病)說,”風痙身反折,先取足太陽及腘中血絡出血?!端貑?刺腰痛論》說:“足太陽之脈令人腰痛,引項脊尻背如重狀,刺其郄中太陽正經出血?!鄙鲜鲋〗耘c太陽膀胱經有關,所以皆以該經合穴委中刺血甚效。臨床常以委中刺血治療后頭痛、頸項痛腰背痛痔瘡、尾閭痛后腿痛等膀胱經病變。用豐隆穴刺血治療前頭痛、胸痛、乳痛、胃痛等陽明經之病痛。循經取穴以遠處為佳,《標幽賦》說:“瀉絡遠針,頭有病而腳上針?!睂崬榻涷炛?。
2.異經取穴
主要以表里經為主,《素問.刺熱論》說:“腩肺熱病-.-剩手太陰陽明出血如豆大,立已?!薄鹅`樞.五邪》說:“....是騰腰痛,便便--取之涌泉昆侖,視有血者盡取之?!鼻罢卟≡诜?肺及表里經大腸經制血有效。后者病在腎,取將及表里防能經刺血有效。列缺刺血治陽明頭痛也是表里經的應用。
(二)據(jù)穴性取穴
多以特定穴為主,五輸穴應用甚多。
1.井穴
井穴最適于急癥及熱癥,《靈樞.順氣日分為四時》說:“病在臟者,取之井?!辈≡谂K則常有神志病變。井穴尤適于急救,開竅醒神,《傷寒論》說:“凡厥者陰陽氣不相順接便為厥?!本?二經的起止點,刺之能接陰陽,因此治厥逆甚效?!夺樉拇蟪伞芬草d有“凡初中風跌倒,卒暴昏沉,痰涎壅滯,不省人事,牙關緊閉,藥水不下,急以三棱針刺手十指十二井穴,當去惡血;又治- - 切暴死惡候,不省人事及絞腸痧,乃起死回生妙訣”。臨床曾以井穴刺血救醒多例中風昏迷瀕死病人,確有起死回生之殊效。
2.合穴
《靈樞.順氣一日分為四時》說:“經滿而血者,病在胃,及飲食不節(jié)者,取之于合?!薄鹅`樞.四時氣》說:“病在腑取之合?!薄鹅`樞》及《素問》中有多篇論及合穴刺血的實例,取穴包括委中委陽、足三里及陽陵泉,甚至有在曲泉(肝之合穴)刺血者(見《靈樞.癲狂》)。之后許多醫(yī)書中,也都有不少合穴刺血治病的記錄。古人用合穴放血治病頗為廣泛,尤其是霍亂吐瀉心痛暴厥以及瘧病等急性腸胃病變,及膽經病變,多取尺澤曲澤、委中等合穴刺血。而“經滿而血者”之實癥血癥病甚多,委中尺澤曲澤足三里等合穴都是刺血常用穴位。
3.滎穴
《靈樞.邪氣臟腑病形》說:“滎俞主外經。”外邪侵襲,痹阻經脈,或跌打損傷,瘀血壅滯之癥皆可刺滎輸穴出血。《素問.繆刺論》說:“邪客于足少陰之絡,令人卒心痛,暴脹,刺然谷之前出血,如食傾而已。”這里的然谷即滎穴。另外,三間(大白,大腸經滎穴)刺血治感冒發(fā)熱、肺炎等有效;魚際(肺經滎穴)刺血治肺炎、氣喘、腱鞘炎類風濕關節(jié)炎等,也都是滎穴刺血的治例。
4.奇穴
有些奇穴刺血常用于急癥,如金津、玉液治療舌腫大,十宣治乳蛾及急救等。董師應用奇穴刺血尤多,既能治急癥,也能治慢性久病。例如背部之精枝(二椎、三椎各旁開六寸)刺血治小腿痛甚效;金林(四、五、六椎旁開六寸)刺血治療大腿痛、坐骨神經痛。
5.其他非經穴處
多在血脈瘀阻處,多半有血管突出或血絲浮現(xiàn)等反應,對之刺血即能見效。刺血時再附以火罐拔之,效果益佳。
3.滎穴
《靈樞.邪氣臟腑病形》說:“滎俞主外經。”外邪侵襲,痹阻經脈,或跌打損傷,瘀血壅滯之癥皆可刺滎輸穴出血。《素問.繆刺論》說:“邪客于足少陰之絡,令人卒心痛,暴脹,刺然谷之前出血,如食傾而已?!边@里的然谷即滎穴。另外,三間(大白,大腸經滎穴)刺血治感冒發(fā)熱、肺炎等有效;魚際(肺經滎穴)刺血治肺炎、氣喘、腱鞘炎類風濕關節(jié)炎等,也都是滎穴刺血的治例。
4.奇穴
有些奇穴刺血常用于急癥,如金津、玉液治療舌腫大,十宣治乳蛾及急救等。董師應用奇穴刺血尤多,既能治急癥,也能治慢性久病。例如背部之精枝(二椎、三椎各旁開六寸)刺血治小腿痛甚效;金林(四、五、六椎旁開六寸)刺血治療大腿痛、坐骨神經痛。
5.其他非經穴處
多在血脈瘀阻處,多半有血管突出或血絲浮現(xiàn)等反應,對之刺血即能見效。刺血時再附以火罐拔之,效果益佳。
五 維杰刺血常用部位及適應證
刺血中最重要,亦最需用者即為靜脈刺絡。至于耳背、十二井、十官、后年、肩峰顏面等部位較不易發(fā)現(xiàn)青筋或無較大靜脈,因此治療時不是尋找青筋放血。由于經驗之累積,只要在固定穴位針刺,使之出些微紅血,即達治病目的,這些部位亦有稱之為細絡者。下面我們就看看刺血常用的部位:
1.肘窩部
為自古常用部位,相當于尺澤、曲澤穴位,視鼓起之青筋放血。
主治:呼吸系統(tǒng)及心臟病(心絞痛用之特效),霍亂、中暑、上肢風濕神經痛、五十肩、半身不遂。
2.膝胭部
相當于委中穴位,效果佳而最常用(古稱血郄,最適于刺血)。
主治:腸炎、痔瘡、腰痛、項強、下肢風濕神經痛、坐骨神經痛、腰椎骨刺、頸椎病高血壓、類中風、半身不遂、腦炎后遺癥、小兒麻痹后遺癥、血栓閉塞脈管炎、風疹傷暑、疔瘡、癃閉等。
3.前臂部
相當于手三里穴之部位。
主治:面疔、癰、結膜炎、牙痛、濕疹、蕁麻疹等。
4.小腿部
(1)陽明部位:相當于足三里、條口附近(即董師之四花中穴),視青筋放血。主治:胃炎、腸胃炎、久年胃病、胸痛胸悶、慢性氣管炎、丹毒、多發(fā)性神經根炎。
(2)少陽部位:相當于陽陵泉至陽輔附近(即董師之四花外穴),視青筋放血。
主治:急性腸胃炎、肋膜痛、心臟疾病、胸部發(fā)脹、慢性支氣管炎哮喘、坐骨神經痛、肩臂痛、偏頭痛、高血壓等。
(3)太陽部位:相當于承山穴附近,視青筋放血。
主治:痔瘡、背痛、靜脈瘤。
(4):太陰部位:相當于陰陵泉附近。
主治:內痔、外痔、痛經、不孕、尿路感染、急性淋巴管炎。
5.外踝部
包括丘墟、昆侖-一帶。
主治:足關節(jié)炎、腰痛、坐骨神經痛。
6.內踝部
包括中封、照海穴一-帶。
主治:中耳炎、疝氣、不孕癥。
7.腳背
(1)陽明部位:解溪穴附近。
主治: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丹毒、末梢神經炎、血栓閉塞脈管炎、象皮腿。(2)少陽部位:相當于臨泣、俠溪、地五會等穴位附近。
主治:牙痛、少陽經附近之偏頭痛坐骨神經痛。
8. 側額部
相當于頷厭穴部位,俗稱太陽穴。
主治:頭痛、頭暈、結膜炎、眼底出血、中風、氣喘、食道病變等。
9.舌下部
相當于奇穴金津、玉液,即舌下紫脈。
主治:喉炎、言語障礙、中風、休克、心臟麻痹、惡性感冒等。
10.十二井穴
即十二經絡之井穴部位。
主治:卒中、急性炎癥、心臟麻痹、退熱等。
11.十宣
位于十指尖端。
主治:卒中、心臟麻痹。
12.耳背或耳尖
耳背或耳尖有細小之紫筋數(shù)條,對準放血。
主治:頭痛、三叉神經痛結膜炎、角膜炎、 皮膚病、顳頜關節(jié)炎、失眠、心悸、多汗。
13.顏面頰、顴、鼻頭、鼻翼部位
主治:顏面神經麻痹、鼻炎、頭痛、三叉神經痛。
愛醫(yī)學雷 2020/11/19 16:30:24
14.口腔黏膜
主治:顏面神經麻痹。
上述幾大穴位為我個人常用。董師在膝胴部肘窩部,以及小腿陽明部位,相當于足三里、條口附近(即董師之四花中穴) ,亦常用于刺血。
六、董師其他常 用刺血部位及主治
前述部位,有些董老師亦常用之,如膝胭部、小腿部、腳背內外踝,尚有如下穴位為董師常用于刺血者,下面略予說明:
1.掌緣后溪至腕骨一帶。
主治:風疹塊、氣喘。
2.腳側然谷-帶。
主治:腦震蕩。
3.肩峰,相當于肩偶穴附近部位。
主治:出黃水治腎臟病,出黑血治手腕及手背痛肩凝五十肩蕁麻疹、乳腺炎等。
4.腰背全部。腰背腧穴均屬放血范圍。
主治:臟腑病變及其有關經絡之病,朝其輸穴出血。
5.七星穴。包括在項部人發(fā)際八分之總積穴及其下寸。
咽不適。主治:嘔吐(五臟不安)感冒頭痛、小兒高燒小兒各種風癥中風失語,吞
說明:總樞穴即督脈風府穴,分樞即督脈啞門穴,因為有七個穴位,故稱七星但并不需要每個穴都針,一般只要針總樞(風府)、分樞(啞門)即能達到療效,點刺出血效果更佳。
6.五嶺穴。包括五道穴線:第一道穴線從大椎骨 下第二節(jié)江口穴起,每下一節(jié)為一穴, 其順序為火曲、火套、火長、火明、火枝、火門、土月、土泄,直至第十椎下土克穴為止,共十穴。第二條穴線(左右共兩條)從江口穴向左右平開四指,金北穴起下一一寸為-穴,其順序為金斗、金吉金陵、火金、木東、木杜,直至木梅穴為止,共八穴。第三條穴線(左右共兩條)從第二條線向外橫開四指,共有金枝、金精、金神、木原、木太、木菊、木松七穴,每穴間隔約一寸。
主治:血壓高、重感冒、發(fā)高燒、發(fā)冷、突然間引起之頭暈、頭痛、高血壓引起之手足麻痹、半身不遂、陰霍亂、陽霍亂、嘔吐及各種痧癥血管硬化之腰痛、肝霍亂、急性胃痛。
7. 雙鳳穴。從大椎骨以下第二與第三脊椎骨間,向左右橫開一寸五分之火鳳穴起,每下一寸一穴,其順序為火主、火妙、火巢、火重、火花、火蜜七穴(左右共十四穴)。
主治:手痛腳痛、手麻腳麻、手足血管硬化。
8.九猴穴。包括:火鳳、火主、火妙、金堂(金斗上二寸)、金北、金斗、金吉、金枝、金精九穴。
主治:猴痧。
說明:本穴之排列共分三行,位置為第二椎旁開寸半之火鳳穴起,每下一寸-穴,計有三穴(含火鳳) ,大椎旁開三寸之金堂穴起,每下一寸-穴,計有四穴(含金堂),第二椎旁開六寸之金枝及下一寸之金精,計二穴,總共九穴,為治療猴痧要穴,故稱九猴穴,可記憶為“二椎寸半連三穴,-椎旁三連四穴,二椎旁六連一穴”。
9.三金穴。包括金斗、金吉、金陵三穴。
主治:膝蓋痛。
說明:金斗、金吉、金陵三穴分別位于第三、四、五椎外開三寸處,相當于膀胱經之魄戶、膏肓、神堂穴,點刺出血少許,治療膝關節(jié)疼痛,確有立竿見影之效,數(shù)年大疾亦往往愈于霍然。
10.精枝穴。包括金精、金枝兩穴。
主治:小腿發(fā)脹、小腿痛。
說明:精枝穴含金精、金枝兩穴,分別位于第二椎及第三椎旁開六寸處,點刺出血,治療小腿酸脹疼痛,效果極為迅速而突出。
11.金林穴。包括金神、木原、木太三穴。
主治:血管硬化之坐骨神經痛。
說明:金神、木原、木太三穴分別位于第四、五、六椎外開六寸處,亦即緊接于精枝穴下,點刺治療大腿及坐骨神經痛確有卓效。
12.頂柱穴。包括金吉、金陵、火金、金神、木東、木杜、木梅、木原、木太、木菊、木松等十- -穴(兩邊共二十二穴)。
說明:頂柱穴計有十一穴,兩側合計為二十二災,兩行排列,第四椎至第九椎,每椎旁開三寸各一一穴,計大六穴,第四椎 至第八椎,每椎旁開六寸各-穴,計五穴,可記憶為“四椎旁三連六穴,四椎旁六連五穴”。
13.后心穴。包括大椎骨下第四個脊椎關節(jié)處火云、火長.火明、火校、火門、土月六穴,及脊椎旁開一寸五分之火妙、火巢、火重、火花四穴(兩邊共八穴),與旁開三寸之金吉、金陵、火金三穴(兩邊共六穴)。
主治:羊毛痧、疔瘡、心臟衰弱、胃病、急性心臟麻痹、風寒人里、重感冒、中風、各種急性痧癥。
14.三江穴。包括第十三椎下之分線穴起,每下一節(jié)-穴, 其順序為水分、水克、水管、六宗、鳳巢、主巢七穴,及十四椎下旁開四指之六元、六滿、六道、華巢、環(huán)巢、河巢六穴(兩邊共十二穴)。
主治:經閉、子官炎、腸炎、閃腰岔氣、急性腸炎。
15.雙河穴。包括第十四椎下之六元六滿六道華巢、環(huán)巢河巢六穴(兩邊共十二穴)。
主治:手臂痛、肩背痛。
16.沖霄穴。包括第二十椎下之妙巢穴,二十一椎下之上對穴,及上對穴下一寸之上高穴,共三穴。
主治:小腦痛、小腦發(fā)脹項骨正中脹痛。
17. 喉蛾九穴。在喉結及其上一寸與下一寸五分處,另加該三處各左右旁開一寸五分處,共九穴。
主治:喉蛾、喉痛、甲狀腺炎、喉癢、痰塞喉管不出(呼吸困難,狀如哮喘)。18.十二猴穴。平行鎖骨下一寸三分處共三穴,再下一寸五分處又三穴,兩邊總共十二穴。
主治:猴痧、血管硬化之哮喘、肝霍亂(傷寒、重感冒、霍亂均會引起猴痧)。19.金五穴。在胸骨上端半月狀之下陷凹處為金肝穴,每下-節(jié)為-穴,其順序為金陰、金陽、金轉、金焦,共五穴。
主治:肝覆亂、消化不良(胃脹)脅痛氣管不順,各種移癥。
說明:金五穴之金肝穴即任脈天突穴,其下之金明、金陽金轉金焦四穴亦即為任脈璇璣、華蓋、紫宮、玉堂等穴。
20 胃毛七穴。從歧骨下像前回處,直下一個一穴,共三穴,旁開一寸五分各兩穴(兩邊四穴)。
主治:羊毛痧、胃病、各種霍亂、心悸、胃出血。
說明:胃毛七穴部位之旁開“一寸五分”改為“二十”更易找穴,因此胃毛七穴之位置應系鳩尾、巨闕、上院(以上三穴屬任脈)及兩旁之不容承滿(屬胃經),兩側計四穴,總共七穴,位于胃部附近,并以治胃病為主,故稱胃毛七穴,當然,原來之旁開一寸五分亦可刺血。
21.腑巢二十三穴。肚臍直上每一寸- -穴共 二穴,肚臍每下一寸-穴共五穴,肚臍旁開一寸一-穴,其上一穴,其下二穴(共四穴,兩邊共八穴),肚臍旁開二寸一穴,其上一穴,其下二穴(共四穴,兩邊共八穴),總共二十三穴。
主治:腸炎、子宮炎、腎炎、腎痛、臍痛。
說明:腑巢二十三穴雖多,但并不每穴皆用,在精穴簡針原則下,一般只針以肚臍為中心,向四面各旁開一.寸之穴位為主,隨病情之嚴重而向四方擴張用穴。上述所舉者,概為董師及維杰常用之刺血部位,民間所傳放血驗方及特效部位,當不止此數(shù),今后刺絡之發(fā)展,仍待各位先進及后學繼續(xù)努力,以期于使此種傳統(tǒng)療法得到更大的發(fā)揮。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