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在發(fā)展,婚姻雙方越來越強調自己在家庭中的獨立地位。戀愛中的男女把對方加以神秘的美化,包涵較多;結婚后,雙方都松了一口氣,個性伸張,差異充分暴露出來,爭吵就在所難免。
原因來自幾個方面。
第一,個性與成長經歷不同。夫妻關系里的個體,首先是“你”和“我”,然后才是“夫”和“妻”。這就決定了人們在考慮問題時,會先從自身思維慣性出發(fā)。世界上從來不存在兩個完全相同的個體。假設這世界上真有兩個思維方式和個性完全相同的男女結成了夫妻,你起床他也起床,然后兩個人講述一模一樣的夢境,穿起同樣顏色的衣服……倒是不會吵架,但這不僅無趣,簡直就是恐怖!心理學家研究證明,人們在尋覓伴侶時,會搜尋那些與自己有很多基本相似點的對象,但隨著了解逐步增多,也會剔除那些與自己相似程度過高的個體。
第二,對婚姻的期許與理解不同。有人期待情感交流多一些,有人則覺得結婚就是過日子,浪漫應該向柴米油鹽舉手投降,由于對婚姻的期望值不同,在同一個屋檐下開始耳鬢廝磨后,夫妻雙方會因諸多雜事和細節(jié)產生摩擦。更不消說那些可能觸及個體較深層次的差異,更是成了敏感的“雷區(qū)”,一經碰撞,就會引發(fā)雙方劇烈爭執(zhí)。雙方如果沒有良好的溝通,很可能會釀成經久不息的紛爭。
第三,無視溝通方式和欠缺講話藝術。有人以為這是小問題,覺得在自己家里,不用講方式方法,不必掂量輕重緩急,陳谷子爛芝麻的事兒,隨心所欲地嘮嘮叨叨……要知道,這些都是如同鹽酸一樣的強腐蝕劑,長久下去:很可能會讓婚姻演化到崩潰和破裂的邊緣。
反觀那些關系良好的夫妻,不是不存在爭吵,而是在爭吵中學會了如何面對差異。
首先,從了解自己的原生家庭入手;明了自己是個怎樣的人:每個人對婚姻的認識,都是從父母處學來,都打著深深的“原生家庭”烙印??上]有課堂專門傳授這方面的知識,也沒有老師會為你梳理這些日積月累固定在你頭腦中的看法。整理這些繼承來的經驗教訓,找到其中的精華,剔除其糟粕,建立自己的婚姻觀和家庭規(guī)則,這是消弭爭吵的一塊必要基石。
其次,開誠布公地討論彼此對人生的目標和對婚姻的期待。很多時候,人們的壓力都來自于目標不明確。其實,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世界,夫妻因認識差異發(fā)生爭吵并不可怕。在良性發(fā)展的家庭中,爭吵甚至是一種特殊溝通方式。當然我們要學會比爭吵更好的交流手段,促膝談心后,夫妻往往會發(fā)現差異其實并沒有想象的那么大,大家都會同意:婚姻絕不是簡單的“一起過日子”,還包含著許多更深層次的心理契合,比如支持、信任、愛與包容。這些高層次的情感源自夫妻雙方對彼此共同點的贊成和欣賞,在共同的合作與行動中加深默契。面對差異時,不耐煩,惶恐或是退縮都是正?,F象。但要想良好地解決差異,合作必不可少。
最后一條是,解決差異的核心法則是“求大同、存中異”。這世界上總有些矛盾不可調和,那些來自于最根本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差異,是單純的溝通和交流所不能解決的。面臨“大異”,夫妻多半只有離婚一條路可走,平和分手就是。遇到雞毛蒜皮的“小異”,夫妻雖然可能一時間火光四濺,不必緊張, 隨著彼此交流技巧的嫻熟,也全因為愛與包容而自行解決。
至于那些引發(fā)爭吵的“中異”,夫妻需要更多的智慧和手法來化解———這是人們畢生的功課之一。
我很欣賞美國心理學家薩提亞的一句話;我們因相似而在一起,卻因為差異而成長,家庭關系不僅需要共同欣賞彩虹般的溫馨,也要有在暴風雨中化解差異的勇氣。完美和諧的家庭,會因為差異的存在而變得更加美麗。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