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周末,當我還沉浸在中秋小長假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時,一條新聞推送讓我驚呆了:
跟進了一下案件詳情,簡單來說,這又是一起因孩子之間的沖突而引發(fā)的悲劇。
被害男孩和犯罪嫌疑人的女兒是同學,兩人上周三在學校有過爭吵,當時男孩把女孩打致眼部疼痛(據(jù)警方稱:傷勢輕,未就醫(yī),正常上學)。萬萬沒想到的是,女孩父親就此懷恨在心,在兩天后的下午竟持刀來到學校,在廁所將男孩捅傷。最終,男孩雖經(jīng)全力搶救,卻還是因傷勢過重去世。
同樣是為人父母者,看完新聞后我的心狠狠揪了起來。
震驚,憤怒,嘆息,遺憾。復雜的情緒讓我感慨萬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是啊,一條才10歲的鮮活生命,就這么消逝了!消逝在自己的無心之過里,消逝在對方家長可怕的盛怒情緒中,消逝在本應該闔家團圓的日子前夕……要知道,三天后,就是中秋節(jié)了!
整個事件中,小男孩與對方吵架動手傷人固然不對,但這絕不至于招來殺身之禍。女孩父親的行為,看似是出于愛女心切,實際卻偏激極端而毫無人性;他的一念之間,造成了兩個家庭毀滅。
它留給小男孩家庭的,是此生綿綿不斷的悲痛和思念;而留給那個小女孩的,則是“爸爸是殺人犯”這個一輩子的烙印和陰影!
悲劇已然發(fā)生,我們無力改變。盡管如此,它卻值得我們每一個大人認真思考一個問題——
面對孩子之間的沖突,家長應該如何處理?
01
當孩子出現(xiàn)糾紛
大人不要輕易直接插手
今年六月,在浙江寧波某商場的游樂園里,4歲女孩瑤瑤因和其他小朋友爭搶玩具時推搡了對方,竟被對方媽媽連續(xù)四次狠扇耳光!
這個狠心的家長遭到網(wǎng)友們的一致譴責,最終也受到了法律的制裁,被行政拘留十日罰款500元。
當孩子之間發(fā)生沖突時,大人直接插手,甚至以維護自己孩子利益為名義以大欺小,這樣的行為錯誤至極,也愚蠢至極。
一方面,這只會導致事態(tài)升級,根本無法解決問題;另一方面,這對孩子的身心發(fā)展沒有任何幫助。
心理學家李雪說過:“童年是經(jīng)歷各種自發(fā)體驗的過程,既有溫暖的支持理解,也有激烈的口角沖突,嬉笑怒罵構成童年百態(tài)。孩子本身對各種體驗沒有評判,全然經(jīng)歷過,就會既不執(zhí)著也不恐懼任何一種狀態(tài),發(fā)展出真正理智和自由的心智?!?/p>
她認為,孩子之間有沖突很正常,因為“這是生命歷程中必然的體驗之一,是孩子生命張力的體現(xiàn)”,也是他們成長的契機。
然而,倘若父母肆意干涉其中,用粗暴的方式加以制止和評判,看似是讓沖突停止了,實則會讓其真正變成阻礙成長的壞事。
那么,當孩子們的沖突發(fā)生時,家長正確的做法是什么呢?
02
常常做冷靜的旁觀者
不干涉不參與
《媽媽是超人》中有一幕讓我印象很深:
胡可的兩個兒子安吉和小魚兒在汽車后座不知何事吵起架來,小魚兒氣得嚎啕大哭,直呼哥哥是“壞蛋”,還要打哥哥。
兄弟倆開始冷戰(zhàn)。然而沒過多久,哥哥安吉帶頭唱起了歌。不一會兒,鬧別扭的弟弟小魚兒也情不自禁跟著一起唱起來。相愛相殺的兩個孩子又恢復了哥倆好的模式。
整個過程中,胡可始終一臉淡定,仿佛什么事情都沒發(fā)生,只管專心開車,“有時候管束不如放手,孩子的事情讓孩子自己解決”。
的確,對孩子來說,爭執(zhí)吵鬧打架其實和嬉戲追逐玩耍一樣,都是人際交往的一種方式。很多時候,可能前一秒兩個孩子還在大打出手,下一秒又變成了最好的朋友。
對于很多沖突,家長僅需在邊上做個冷靜的旁觀者。只要保證安全,不存在人身傷害,就讓孩子們自己去處理吧。
要知道,正是通過這不斷的“沖突--和好”過程,孩子們才會慢慢明白到底應該如何與他人相處、如何和平解決矛盾、如何通過溝通達到目的。
這對于他們今后如何獨立正確地處理人際關系、如何鍛煉和培養(yǎng)情商,將大有裨益。
03
有時做適當?shù)囊龑д?/strong>
干預方式很重要
那么,孩子的任何沖突,大人都不要管嗎?答案是否定的。
以下幾種情況下,大人必須干預:
但是,所謂干預,絕不是像文章開頭那兩個新聞事件中那樣,以暴制暴地直接針對孩子;而是需要講究方式方法,其實相當考驗家長智慧。
在這方面,朋友W的做法值得借鑒。
有一回,W去接她三年級的兒子放學回家,卻在校門口親眼目睹了孩子與同班同學的一起沖突。
當時她兒子正在前面走著,另一個男孩從后面超上來,故意推了他一下,導致孩子直接摔倒。
惱怒的孩子沖上去,與對方扭打在一起??捎捎谏聿牟徽純?yōu)勢,很快就處于下風。
這時候,孩子看到了W,于是跑到她面前,強烈要求媽媽替自己“主持正義”。
與此同時,另外那個男孩的家長也發(fā)現(xiàn)了孩子們的沖突,卻抱著事不關己的態(tài)度,在一旁冷眼旁觀。
這時候,W的選擇其實相當艱難:不干預吧,兒子都已經(jīng)提出了要求,更何況確實是對方男孩有錯在先,作為母親,必須維護自己的孩子;干預吧,對方家長還在看著,而且態(tài)度并不友好,明顯不好溝通。
這種情況下,聰明的W做了這么一件事:她把孩子拉到自己身后,大聲喊道:“報告長官,小的前來支援!敵方挑釁,不可容忍!現(xiàn)發(fā)現(xiàn)目標,準備全力開火!”
說著,她以手比劃出一把槍的造型,就像孩子們玩模擬槍戰(zhàn)游戲一般,朝著那個男孩假裝“掃射”起來,同時嘴里還“噠噠噠”地配音。
在游戲般的情景中,氣氛明顯輕松起來。對方男孩配合地假裝倒地,結果以W兒子的勝利而告終。
沒想到的是,兩個男孩居然因此玩得哈哈大笑,兩人肩并肩一起走出學校,友誼進一步加深,全然忘了之前打架的事兒。
W的處理相當高明。她用一種充滿趣味的方式指出了對方孩子的過錯,卻讓雙方都能接受,沒有為此留下心理陰影。
有些沖突,需要家長站在引導者的角度加以把控。而在處理的手法上,請記得“立場堅定,態(tài)度溫和”:就事論事,不縱容不回避;既要批評錯誤、及時調和,又不應給孩子過大的壓力。
04
未雨綢繆
平時的教育引導很關鍵
孩子之間的沖突確實不可避免,是讓這變成孩子人生路上寶貴的成長經(jīng)驗,還是變成一起起輿論口中的“熊孩子校園霸凌”事件,其實歸根結底取決于家長的做法。
對于性格溫和內(nèi)向的孩子,家長要做的是在平日里教會他們保護自己。“吃虧是?!钡睦砟畈粦蔀樽尯⒆颖黄圬摬环纯沟慕杩?;有時候,“人若犯我”,我們也必須替自己發(fā)聲。
閨蜜的女兒豆豆今年上中班,據(jù)小家伙回家講,班里總有一個小姑娘要搶她東西。無論是玩具還是零食,只要豆豆拿著,對方總會不由分說一把奪過去。而豆豆天生膽小老實,對此只會忍著淚水,一個人默默傷心。
得知后,閨蜜決定教會孩子說“不”。一方面她積極向幼兒園老師反映情況,另一方面,她在家里和豆豆玩起了角色扮演的游戲。
游戲開始,閨蜜扮演豆豆的角色,當女兒扮演的搶奪者試圖拿走玩具時,閨蜜一把護住,大聲告訴對方:“你這么做不對,我不喜歡。再這樣我就告訴老師了!”
如此反復幾次以后,閨蜜與女兒角色互換。豆豆本色出演,拒絕的那番話由一開始說得幾乎聽不到,逐漸變得越來越洪亮,孩子也越來越自信。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