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盆地的東邊,由北往南群山排列,如同艦隊一樣,向南開啟,這是著名的川東平行嶺谷。華鎣山位于川東平行嶺谷最西端,在盆地東邊拔地而起,蔚為壯觀。從高空俯瞰,華鎣山就如同是丘陵組成的群海中,一只躍出海面的鯨背,逐浪滄海。在距今6~7000萬年的新生代,由于受到燕山運動、喜馬拉雅造山運動以及青藏高原隆起的影響,地殼開始抬升,地層發(fā)生褶皺,逐漸形成現(xiàn)代地貌意義上的四川盆地。在這個過程中,又開啟了陸地上的演化,三峽被切穿,二疊系和三疊系的碳酸鹽巖和砂泥巖經(jīng)歷了歲月的洗禮,在今天呈現(xiàn)千峰萬壑的山岳景觀。華鎣山的主峰高登山海拔1704.1米,是盆地最高峰,在盆地中一枝獨秀。
01 嶺槽相間,峰巒滴翠
數(shù)億年前,還在海底的華鎣山西部發(fā)生過斷裂沉降,基部與盆地分離。印支運動,泛大陸開始解體,特提斯洋開始形成,這里還與大西洋相連,是一處海底盆地。燕山運動,區(qū)內(nèi)上億年的沉積巖層因為板塊擠壓開始隆升,盆地內(nèi)部產(chǎn)生了一座山體。在約2000~300萬年前的喜瑪拉雅造山運動和第四紀構(gòu)造運動中,四川盆地由湖盆變成陸盆,四川盆地最東端的巫山一帶,被溯源侵蝕的長江切穿,湖盆中水東流,華鎣山便屹立在盆地底部,成為盆地內(nèi)部的最高山。華鎣山位于川東平行嶺谷最西端,也是川東平行嶺谷的主峰,它的西面是層巒起伏的川中丘陵,它的東部是一系列北東—南西走向的山嶺——狹長而陡峭,這一系列北東—南西走向的嶺谷最東端到達湖北恩施利川的七曜山,在地勢上屬于中國第二級臺階。
川東平行嶺谷 攝影|三晉與嘉絨
華鎣山脈的最高峰是高登山,海拔1704.1米,位于四川省廣安市華鎣山市境內(nèi)。站在高登山上,眺望四周,峰巒競秀,一列列嶺脊峰叢如同海浪般此起彼伏,這些起伏的丘狀山峰,是典型的背斜山,也有一些是單面山和斷塊山。這些山嶺上,有的地方是石灰?guī)r與砂巖,頂上的灰?guī)r被水侵蝕形成槽谷,形成一山三嶺二槽或一山二嶺一槽的的地貌形態(tài)。這些山巒在億萬年的歲月中,被風雨侵蝕和滋養(yǎng),已是翠綠無邊。觀賞這些山景有不少地方,容易到達的就是最高峰高登山。高登山位于華鎣山景區(qū)大門旁邊,有一條碎石路,石塊與黃壤、紅壤混雜在一起,遇上下雨天有些泥濘難走。
建在寬谷中的城市 攝影|三晉與嘉絨
我們通常所見到的山,在地理學上,通常是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在四川盆地往往相反,發(fā)育倒置地形,向斜成山,背斜成谷,高登山就是一處典型的倒置山——向斜成山。高登山?jīng)]有明顯的山峰,而是一大塊平地,約1平方公里,上覆三疊系砂泥巖,這些砂泥巖露頭之后,被風雨侵蝕解體,演化成紅壤或黃壤。泥土中還有一些黑灰色或灰色質(zhì)地堅硬的石頭,這些就是二疊系灰?guī)r。
嶺脊峰叢 攝影|楊建
華鎣山呈北東—南西走向,綿延400多公里,有人把華鎣山形容成一支分岔的毛筆,筆頭華鎣山市境內(nèi)的寶鼎光明寺,至此往南,像岔開的筆尖,分為三列背斜構(gòu)造山——云霧山、縉云山和中梁山,伸向貴州的大婁山脈。這是因為在造山運動的過程中,板塊擠壓時,華鎣山發(fā)生了過走向滑移現(xiàn)象,在寶鼎光明寺以南,形成了這三條支脈。三條支脈在地理上屬于華鎣山,行政區(qū)劃上屬于今重慶直轄市,也是重慶主城區(qū)的最高峰所在。
地理上屬于華鎣山,行政區(qū)劃上屬于今重慶直轄市的三條山脈
攝影|三晉與嘉絨
云霧山、縉云山和中梁山三條支脈間是較為寬闊的谷地,這些谷地適宜耕作,很早就有人類活動。同時形成了諸多峽谷,其中的金刀峽較為有名,在2021年8月的朋友圈中,看到一段文字:到金刀峽避暑游覽的游客摩肩接踵,對于有火爐之稱的重慶市區(qū)來說,這塊離主城區(qū)這么近的山水佳境,既可以避暑,又可以賞玩,漸漸就成為重慶人的后花園。
平行嶺谷 攝影|楊明軍
02
峽谷,飛瀑跌水,暗藏珠玉
地球上地貌景觀的是內(nèi)外地質(zhì)營力聯(lián)合作用形成,主要營力有構(gòu)造運動、冰川、風力、流水、重力等。冰川作用形成的溝谷往往底部較為圓潤,接近于U字的形狀,被地質(zhì)專家命名為“U形谷”,特點是寬緩。流水侵蝕的溝谷,外形成接近于V字的形狀,被地質(zhì)專家命名為“V形谷”。這兩種形態(tài)往往是鑒定地貌景觀形成的的重要標準之一。
華鎣山區(qū)有名的峽谷有兩條,一條是屬今重慶直轄市的金刀峽,一條是位于四川省廣安市鄰水縣的華鎣山大峽谷。
華鎣山大峽谷 攝影|冉玉杰
金刀峽位于華鎣山南端東麓,行政區(qū)劃上歸屬重慶直轄市北碚區(qū),離市區(qū)距離僅85公里左右。金刀峽上峽口海拔約850米,位于皮家鄉(xiāng)境內(nèi),下峽口海拔約600米,峽谷內(nèi)水霧迷漫又涼爽宜人,酷暑時節(jié),在有火爐之稱的重慶,是難以抵抗的誘惑——涼快。
金刀峽現(xiàn)在有三處入口,可以從下入口進入拾級而上,也可以從上入口進入往下走。金刀峽上段窄,中下段較寬,因此水流有急緩變化,時而奔流如出山猛虎,時而溫順如靜默處子。沿溪行,兩岸陡峭,時而露出鈣華沉積物掛在高高的山崖上,與附崖生長的蕨類植物、藤本和草本植物組合成別開生面的山水小景,一些地方還有水簾、水柱滴落,透出一股空靈之氣。
金刀峽最讓人難以忘卻的是上段的一線天,最窄處僅1米左右,崖壁陡峭近似90°,高達100米左右,向上觀望,頂部的天空狹長,因此取名一線天。這里的水湍急如脫韁野馬,而下段的水卻柔順如絲綢,并且形成了七潭五灘。沿潭踱步,總能想起柳宗元的《小石潭記》,清風拂過,似又能感受王維詩中的意境: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與金刀峽一樣,川東大峽谷也位于華鎣山東麓,不同的是,這里瀑布眾多。2020年6月,我們到川東大峽谷考察,沿著岸邊的小徑,向谷底走去,在路邊或?qū)Π兜纳窖律?,看到不少碗狀的“石窩”,有的還盛滿了水,這就是水蝕地貌中的壺穴地貌。這些壺穴原本在河床,被流水帶來的石塊不斷旋蝕形成,隨著流水對河床的切割和地殼的抬升,這些原來在河床高度的壺穴就“懸”在了空中。壺穴較為集中的地方是石門關(guān)。
這些被懸在空中的壺穴是水的作品,大小不等的石塊被流水帶走,一些石塊在坑洼處停留下來,一定的流速讓這些石塊在原地打轉(zhuǎn)轉(zhuǎn),形成旋蝕力量,漫長的歲月中,把坑洼磨蝕成鍋穴狀、桶狀或盆狀。時間對于世界萬物都是公平的,漫長的地質(zhì)年代里,華鎣山一帶仍在抬升中,在流水向下切割和抬升的相向運動中,一些壺穴離開了水流,停止了“生長”,就永遠懸在空中,成為一種微景觀。
簾狀瀑布 攝影|冉玉杰
跌水潭池 攝影|冉玉杰
壺穴地貌與強大的水動力條件有非常密切的關(guān)系,這與華鎣山的地理位置有極大關(guān)系,北東-南西走向的華鎣山,正好擋住從三峽向西推進的東南季風,形成較大的降雨,降雨或地表集流直接匯入華鎣山大峽谷,或通過落水洞、巖溶豎井、巖溶漏斗進入地下暗河徑流以大泉形式進入峽谷。。大峽谷長年水流奔涌,形成較強的下切動力,同時也形成了連續(xù)的瀑布群景觀,最大的一條便是距景區(qū)入口不遠的迎賓瀑布,寬約十余米,高達數(shù)十米,從茂密的常綠闊葉林中突然跳出來,跌落潭池,水霧在空氣中飄散,在盛夏的暑熱中感到無比清涼。在6公里長的峽谷中,還有老龍?zhí)镀俨肌⒊帻埰俨?、千丈瀑布等二十幾條瀑布,它們寬窄不一,大小有別,姿態(tài)各異,稱得上是四川水域景觀中瀑布最多的地方之一。
壺穴 攝影|冉玉杰
最為奇特的瀑布當數(shù)洞中天河中的瀑布,瀑布全長800余米,形成上、中、下三級瀑布。第一級瀑布從一個落水洞飛流直下,天光照射著瀑水,有銀河墜地之感。落水洞與天坑,都是地下暗河頂部塌陷所形成,只不過有的天坑沒有地表水匯集,沒有瀑布景觀,這些匯集在洞中的水,有的沿暗河匯入其它的江河,有的會在懸崖的半空中又形成一道瀑布,這種瀑布被稱為懸瀑,在喀斯特地區(qū)也是比較常見的一種景觀。
洞中天河的第一級瀑布 攝影|冉玉杰
構(gòu)造斷裂中的線狀瀑布 攝影|楊明軍
03
溶洞:地下的奇妙世界
華鎣山區(qū)的溶洞較多,最為獨特的叫洞中天河,這個洞穴形成的時間已經(jīng)很久遠,洞中的鈣華沉積物極為豐富:石鐘乳、石筍、石柱等,步入其間,感嘆歲月的神奇力量。
洞中天河入口 攝影|楊明軍
溶洞是喀斯特地貌中最為奇妙的一種景觀,水溶蝕了地表或地下灰?guī)r中的碳酸鈣,然后帶到別的地方,當水中的二氧化碳析出時,這些碳酸鈣又會迅速沉積,形成鈣華景觀。國內(nèi)著名的鈣華景觀是世界遺產(chǎn)黃龍風景區(qū),溶洞鈣華景觀中,國內(nèi)有名的有貴州的織金洞和重慶武隆的芙蓉洞。華鎣山區(qū)的溶洞較多,最易于到達的溶洞是石林景區(qū)中的兩個溶洞,一個是沒有命名的長約300米的溶洞,洞內(nèi)有天窗,另一處叫生命根源洞,在鈣化沉積的形成過程中,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洞中形成了一處極似男性生殖器的石筍,被稱為“生命之根”。
溶洞景觀 攝影|冉玉杰
景觀豐富的溶洞 攝影|冉玉杰
生殖崇拜廣泛存在于各個民族的歷史文化中,各地都有類似的生殖崇拜現(xiàn)象。進入當代,不少象形被作為景觀向公眾推廣,最為有名的是廣東韶關(guān)丹霞地貌中的元陽石,華鎣山也將“生命之根”作為特色景觀進行推廣。其實象形的石筍很多,在貴州織金洞中我見到過“石蘑菇”,在成都市龍門山區(qū),我見到過溶洞內(nèi)的鈣華池群,稱得上是微縮版的“地下黃龍景觀”。
石筍是從洞頂?shù)温湎聛淼乃疄R到洞底, 水中的碳酸鈣( CaCO3) 逐漸沉積起來形成的, 形似竹筍, 在緩慢向上“生長”的過程中,形成同心圓狀構(gòu)造,逐漸長高的同時由內(nèi)向外逐漸長粗,有的高達十余米,與上部向下生長的石鐘乳相連,這種上下連接為一體的地貌景觀被稱為石柱。
溶洞是喀斯特地貌中最為奇妙的一種景觀 攝影|冉玉杰
石鐘乳是形成這兩種景觀的源頭,通常是地表水或地下水從洞頂滲出時, 碳酸鈣在洞頂上的小水滴周圍沉積,如果洞頂?shù)牧严毒鶆蚨覞B水較少,石鐘乳就以細而密集的形式出現(xiàn),極似一支支鵝毛筆懸掛在洞頂,較為有名的是光霧山—諾水河世界地質(zhì)公園的龍湖洞(又名牛角嵌洞)的細小石鐘乳群,排列有序,被形象地命名為:億萬鵝管;如果洞頂裂隙較大,滲水量更大,那么形成的直徑也會更大,這就是石鐘乳。石鐘乳的水滴到地面,在同一個軸線上,地表會向上生長鈣華,與石鐘乳一樣, 其橫切面也有同心圓狀構(gòu)造,這就是石筍。石筍與石鐘乳不斷相向生長, 最后連結(jié)在一起,成為石柱,大者盈尺,小者如臂。
在洞頂向下生長的,還有其它一些形態(tài),有的像帳幕一樣徐徐展開, 被稱為石幔,如果有長年持續(xù)的風力作用,石幔會在風力作用下向一個方向生長,類似風中飄舞的旗幟,這就是石旗。
川東大峽谷內(nèi)的溶洞有十余個,如三界洞、刺豬洞、巴人陰陽洞等,有的還沒有開發(fā),有的還沒有勘探,這些自然奇觀,完全可以留給后人來做更好地規(guī)劃開發(fā),極具科研價值的,希望永久保護起來。
04
盆地內(nèi)部罕見的石林景觀
華鎣山國家地質(zhì)公園的一處核心景區(qū)是漂亮的石林,除此之外還有溶洞、天坑和峽谷等地貌景觀,是四川盆地內(nèi)部少見的喀斯特景觀。
從空中俯看正在發(fā)育中的石林如盆景般秀麗 攝影|楊建
在我國的喀斯特景觀中,最早被人們認識的是云南的路南石林,在路南石林的景點中,有一塊象形石被稱為“阿詩瑪”。導(dǎo)游會在這塊石頭前向游客講述阿詩瑪?shù)膭尤藗髡f,為路南石林帶來了較高的聲譽。路南石林和武隆、荔波兩處喀斯特地貌打包申遺,成為世界自然遺產(chǎn)保護地。
華鎣山石林地處四川盆地內(nèi)部,是川東著名的“溶脊槽谷型巖溶地貌”,每年都會有科研工作者到這里調(diào)查研究。華鎣山出露的地層主要是二疊系和三疊系砂泥巖、灰?guī)r,本應(yīng)出露在表層的侏羅系和第四系的地層并不是連續(xù)出露。這是因為華鎣山在二疊紀時期,曾受盆地西南部火山噴發(fā)影響,有一次巖漿侵入,巖漿壓力抬升導(dǎo)致二疊紀灰?guī)r破碎抬升。還曾受到自東向西板塊推動力,催生了舉世聞名的褶皺山系——川東平行嶺谷。褶皺,是指原本水平的巖層受到擠壓變形:有的地方高聳成山,有的低洼成谷地,這些地殼運動為形成現(xiàn)在的“盆景式石林”提供了物理空間——比紅層地層更古老的灰?guī)r地層出露到了地表。
華鎣山石林 攝影|鄭繼明
喀斯特石林的形成,需要兩種主要條件:灰?guī)r和降雨,華鎣山一帶的灰?guī)r厚度約400—1900米,地處迎風坡,雨量豐沛,為形成石林的兩大成因——水蝕和壤蝕提供了動力條件,兩大原因,無論哪一種,都需要有豐沛降雨的自然條件。數(shù)百萬年的時間,使這里形成了既壯麗又秀美的石林景觀,包括埋藏石芽、半裸露石芽和全裸露石芽等。
最主要的石林景觀在華鎣山最高峰高登山南側(cè),北高南低,這些石林或連綿成畫屏,或獨立如峰,或起伏成林,姿態(tài)萬千,被富有想象力的人們形象的稱為:“美女照鏡”、“羅漢排座”、“金雞報曉”、“開山神斧”、“老僧打禪”、“夫妻話別”等,漫步于步道之上,就在這些惟妙惟肖的石林中穿行。
石芽 攝影|冉玉杰
林中有石,石中有樹 攝影|楊建
受東南季風的影響,華鎣山一帶降雨量超過周邊地區(qū),年平均降雨量在1300mm左右,植被豐富,不少的攀援植物如葎草、長春藤就在石頭上纏繞,一些木本植物的種子被外力帶到石頭的頂部,頑強的發(fā)芽生根,仿佛為石頭撐了一把大傘,林中有石,石中有樹,因此華鎣山石林又被稱為“天然盆景”。
END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