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行至河北“沙丘”一帶,忽然病危,而此時秦始皇還沒有確定繼承人。按照秦始皇的意愿,他死后想讓長子扶蘇繼承皇位,于是他讓趙高撰寫遺詔,說“蒙恬掌管兵權(quán),扶蘇回咸陽處理喪事”,這就等于認可了扶蘇為新的皇帝。詔書剛剛封存好,秦始皇就駕崩了。
(扶蘇)
此時秦始皇駕崩的事情,只有趙高和丞相李斯兩個人知道。趙高一向和扶蘇不和,他害怕扶蘇繼位后打壓自己,于是想到一條毒計:廢扶蘇立胡亥。當時,胡亥就和趙高在一起,而且胡亥是趙高的學生,趙高找到胡亥,勸說胡亥廢哥哥,自己做皇帝,胡亥答應了。然后,趙高又去勸丞相李斯,李斯與扶蘇也有矛盾,他同樣怕扶蘇打壓自己,所以李斯也同意廢扶蘇立胡亥。于是回首都咸陽后,李斯和趙高共同以始皇帝遺詔為由,立胡亥為太子,胡亥登基為秦二世。趙高又以秦始皇的名義賜死扶蘇和蒙恬,扶蘇見詔書當即自殺,蒙恬不肯自殺而被下獄,后自殺。
這個故事名叫“沙丘之變”,是秦始皇傳位之迷中流傳最廣的版本,司馬遷采用這一傳聞,并將之記錄進《秦始皇本紀》和《李斯列傳》中。從此,趙高、李斯、胡亥三大惡人篡改秦始皇遺書的故事流傳開來,深入人心,影響極深。但是細細探究,會發(fā)現(xiàn)這個故事有很多疑點。
(秦始皇)
首先,這個故事記錄得太過詳細了。它詳細記錄了趙高和胡亥密謀的談話內(nèi)容,也記錄了趙高與李斯密謀的談話內(nèi)容。既然是密謀,那么密謀的內(nèi)容就只有當事人知道,比如趙高與胡亥密謀之內(nèi)容,則只有趙、胡二人知道;趙高與李斯密謀之內(nèi)容,也只有趙、李二人知道。是誰將這些對話流傳出來的呢?難道秦二世登基后,大權(quán)在握的三個人將他們的陰謀昭告天下并寫進官方文書里面了?
所以,歷來很多人懷疑此事的真實性。
其次,秦始皇叫趙高寫詔書不太合理。趙高當時是中車府令,負責掌管車馬,和撰寫詔書毫不相關(guān)。況且,如果秦始皇傳位于扶蘇,則趙高應該避嫌,因為趙高是教導胡亥學習律令的老師,怎么能讓和胡亥更親近的趙高撰寫詔書呢?
秦始皇是何等人物,傳位之事如此重要,他難道不會慎重又慎重,竟會讓趙高之流有機可乘!
還有,秦始皇死之前,皇長子扶蘇其實已不具備繼承皇位的條件。一是扶蘇母親羋華所代表的楚系勢力,已在公元前225年因為熊啟的叛秦而全部失勢,沒有外戚勢力的支持,扶蘇坐不穩(wěn)皇位。二是扶蘇本人與秦始皇政見不和,秦始皇三十六年扶蘇勸阻秦始皇坑儒,被秦始皇訓斥,并派到北部監(jiān)軍。一年后,秦始皇就帶著胡亥巡游天下,而沒有帶扶蘇。
?(胡亥)
扶蘇監(jiān)軍,胡亥隨皇帝巡游,這兩件事絕不是巧合。扶蘇監(jiān)軍之時就已經(jīng)被始皇命放棄了,始皇選擇胡亥一同出游,則無疑是有意培養(yǎng)胡亥。秦始皇以前,太子監(jiān)軍都是被廢的預兆,晉獻公廢太子申生,先讓申生到邊地帶兵,楚平王廢太子建,也讓建先去守邊,扶蘇監(jiān)軍上郡,和這些是同一性質(zhì)的。扶蘇和始皇在坑儒問題上有分歧,始皇認為他和自己政治思想不同,不適合作為繼承人。而胡亥隨父出游時已經(jīng)二十一歲,是成年之人,始皇讓他一起出游,肯定不會是游山玩水,而是考察他的能力,讓他熟悉政務,這很明顯是想傳位給胡亥。
所以,秦始皇在死前確立的繼承人確實是胡亥,趙高等人篡改遺詔的“沙丘之變”純屬流言。因為胡亥與秦始皇一樣推行法家主張,注重嚴刑峻法,為后人所不喜。而扶蘇則偏向于儒家,在民間有仁厚賢能的名聲,是百姓心中理想的君主。司馬遷也屬儒家,在胡亥與扶蘇間選擇,他當然更喜歡扶蘇,所以司馬遷相信了流言,并將其寫入《史記》中。
也許有人說,上述只是推論,并無實據(jù),但不要緊,實據(jù)來了。
(趙高)
2009年北京大學獲得了一批西漢竹簡,其中的《趙正書》記錄了胡亥即位的事情,秦始皇蠃政在趙國長大,趙正就是嬴政。秦始皇臨終前在沙丘和大臣們商議繼承人之事,有2句話揭示了真相。
第一句話是這樣的:
吾當以今歲死,而不知其月日,故出游天下,欲以變氣易命,不可于歟?今病篤,幾死矣。
這句話說明了,秦始皇早就料到,在公元前210年這一年他會死,只是不知道是何月何日死。既然秦始皇有這種預料,以秦始皇的精明,他難道不會對他的后事、對繼承人有安排嗎?很顯然,他把胡亥帶在身邊,就是以防這個不測的。
第二句話是這樣的:
丞相斯與御史臣去疾曰:“今道遠而詔期群臣,恐大臣之有謀,請立子胡亥為代后。”王曰:“可?!?/p>
這一句就更加明顯了,在討論繼承人時,大臣們認為立胡亥為繼承人比較好,免得生變,秦始皇當即拍板:可以。
真相就是這樣。現(xiàn)在看來,我們相信《史記》中的“沙丘之變”,是太信任司馬遷,卻低估了秦始皇的能量。只要認真想想,秦始皇厲害了一輩子,就算最后快要死了,他能不防著別人會在繼承人上做文章,會讓別人鉆這個空子嗎?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