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眾所周知,所有擺動指標中,最好用的就是MACD,俗稱“指標之王”。先簡單普及一下:
摘自百度
MACD指標的原型,就是12日及26日均線,接下來我們在圖形中設置12日(白色)及26日均線(黃色),上圖對比:
MACD中的金叉死叉對比圖形中的金叉死叉,具有一定的提前性
指標之王實錘。
指標構(gòu)成:
MACD由以下幾部分組成:白色的DIFF,黃色的DEA,紅色的多頭動能柱,綠色的空頭動能柱。
DIFF、DEA這兩條線就是我們俗稱的快慢線,DIFF原型12日均線,反應較快;DEA原型26日均線,反應較慢。新手會喜歡以兩線的金叉死叉作為買賣信號,但是脫離新手期后就不用了,原因在于,它是個擺動指標!有交易陷阱!有交易陷阱!有交易陷阱!
而MACD動能柱,就是我們在指標中所看到的紅綠柱,它是由快慢線之間的距離計算出的最終結(jié)果,相對快慢線而言更加客觀。這也是極少數(shù)在同一指標中同時包含擺動結(jié)果和客觀結(jié)果的指標。
背離及背馳:
關于MACD的用法,接受度較高的就是MACD背離,但真正能夠用好的,寥寥無幾。背離還有衍生形態(tài)背馳,背離之后還會無效,背離的幾種修正情況,背離的買點與賣點……以上都清楚嗎?不清楚往下看。
MACD的背離及其衍生形態(tài)背馳,最難的就是解決買賣點問題,也是直接影響決策的一個步驟,需要慎之又慎!
先從基礎形態(tài)開始:背離形態(tài)——以底背離為例,首先選取兩個相鄰波段,第二個波段最低點(B)一定要比第一個波段最低點(A)更低。然后用相應兩個波段的動能柱做對比,若B波段對應動能柱峰值的絕對值小于A波段,則形成底背離。上圖:
MACD底背離圖示
即:B波段低點較A波段低點更低,但動能柱長度不及A波段。反應下行動能有所衰減。
背馳形態(tài)——以底背弛為例,區(qū)別與底背離,底背弛只有一個波段。在一個波段中,價格越來越低,而MACD動能柱卻越來越短,即形成底背弛。上圖:
底背弛形態(tài)往往在前期的正常的,但隨著下跌到達一定程度之后,就開始震蕩下行,這個階段極容易形成底背弛。一般來講,背馳形態(tài)往往會伴隨震蕩。
下回分解:
太多了,休息一下。了解了基礎形態(tài)以后,周末將會更新后半部分,內(nèi)容包括:背離的無效和修正,背離的不買不賣,背離的買賣點判斷。
內(nèi)容原創(chuàng)!覺得喜歡實用,請點關注,好料干貨常有!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