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來看看中醫(yī)是怎么認(rèn)識喝酒和解酒的。
中醫(yī)認(rèn)為,酒是濕熱之物,確實沒辦法不喝,那就要想辦法讓它盡快排出體外。一般來說,濕熱邪氣的出路大多有三條:從汗而出,從消化道而出,從小便而出。
解酒,也從這三個途徑來:
一個人喝悶酒,更容易醉;一幫朋友,一邊喝酒一邊高談闊論,酒精會隨著人的呼吸和出汗,揮發(fā)出體外。這,就是中醫(yī)講的濕邪隨汗而出。
電影里用姜湯醒酒,姜湯能醒酒,讓你醒過來,但不解酒,性溫燥,飲后加重酒的辛溫之性,對人體不利。
酒要從消化道排出,不是吐,就是拉。
一般人喝醉酒會嘔吐(或者想吐),這是人體的一種自我保護,它在為邪氣尋找出路。因勢利導(dǎo),把它吐出來就好;但沒有想吐的感覺的 ,也不要強行探喉催吐,否則可能會造成賁門撕裂或急性胰腺炎。
上面不排下面排,我們可以想辦法讓酒邪從下口(肛門)排出。
服用一些促進胃腸動力的藥(如嗎丁啉等),能促進含有酒精的食物迅速通過小腸,從而減少胃腸道對酒精的吸收。
喝水吃鹽有助排酒 在喝酒前、喝酒時大量喝水,或在喝酒前先吃一勺食鹽,都能起到利尿的作用,減少酒精對肝臟的損傷。
一些利尿的水果在酒后可以多食用,比如西瓜汁、蓮藕汁、甘蔗汁、梨汁,葛根等都是很適合酒后之人。
總之,酒是一種濕邪之物,過多攝入,對身體絕對是有損傷的。能不喝的酒就別喝,喝了就要想辦法盡快把它排出體外,這就是中醫(yī)的“解酒之道”。
經(jīng)常喝酒的人,除了要知道事后解酒的方法,更要知道“前戲”的重要性。喝酒之前,一定要墊底,胃里有東西,就能降低乙醇的吸收速度,減慢酒精的胃排空,從而給肝臟足夠的時間去解酒。至于墊底的東西,酸奶、蜂蜜水、干飯還是點心,菜,都是可以的。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