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對書信格式極為講究,書信被嚴格地分為稱謂-->啟辭(開場白)-->正文-->結語-->祝辭-->署名六部分,根據(jù)書信對象的不同,曾國藩的語氣和內容也不盡相同。在稱謂上,對長輩,曾國藩畢恭畢敬,對弟弟,曾國藩則比較親切隨意,對兒子,曾國藩則口氣大變,常常是命令的口氣,對侄子,曾國藩則口氣比較溫和。在正文上,對長輩,曾國藩首先是報平安,其次是詢問家中事情,再次是匯報同鄉(xiāng)好友事情,最后是匯報自己的事情。對弟弟,曾國藩則完全不同了,主要是研究為人處事方法,探討讀書學問之道,交流心得體會,有時會毫不客氣地指出存在的問題,提出一些尖銳的批評意見。對兒子,曾國藩又不一樣了,不是探討,而是說教,教給人生經(jīng)驗,教給學習方法。有時不厭其煩地授以家規(guī)家訓,有時深入細致地分析詩歌技巧,有時現(xiàn)身說法地指導書法藝術,有時是一些警言名句式的告誡??傊w現(xiàn)了一個“教”字。(下文節(jié)選自:一百六十五:家中后輩,體皆虛弱,讀書不甚長進)
【原文】
澄、沅兩弟左右:
屢接弟信,并閱弟給紀澤等諭帖,俱悉一切。兄以八月十三出省,十月一十五日歸署,在外匆匆,未得常寄函與弟,深以為歉。小澄生子,岳松入學,是家中近日可慶之事。沅弟夫婦病而速痊,亦屬可慰。
吾見家中后輩,體皆虛弱,讀書不甚長進,曾以為學四事勉兒輩:一曰看生書宜求速,不多讀則太陋;一曰溫舊書宜求熟,不背誦則易忘;一曰習字宜有恒;不善寫則如身之無衣,山之無木;一曰作文宜苦思,不善作則如人之啞不能言,馬之肢不能行。四者缺一不可,蓋閱歷一生深知之,深悔之者,今亦望家中諸侄力行之。兩弟如以為然,望常以此教誡子侄為要。
兄在外倆月有余,應酬極繁,眩暈腦氣等癥,幸未復發(fā),腳腫亦愈。惟目蒙日甚,小便太多,衰老相逼,時勢當然,無足怪也。
同治六年十月二十三日
【譯文】
澄、沅兩弟左右:
多次收到弟弟的來信,并且看了弟弟給紀澤等的諭帖,得知了一切。為兄于八月十三日出省,十月十五日回到官署,在外匆匆忙忙,沒有經(jīng)常給弟弟寫信,深以為歉。小澄生子,岳松入學,都是家中最近值得慶祝的事情。沅弟夫婦生病后很快就好了,也值得欣慰。
我見家中后輩,體質都很虛弱,讀書不是很有長進,曾經(jīng)以為學四事來勉勵后輩:一是看新書要快速,不多讀書就會孤陋寡聞;二是溫習學過的書要求熟練,不背誦則容易忘記;三是練字要有恒心,不會寫字就好比身上無衣,山上無樹;四是做文章要深思,不會做文章就好比啞巴不會說話,馬不能走路。這四件事缺一不可,這是我一生的閱歷總結出來的,并深深后悔當初沒有做好,現(xiàn)在希望家中諸位侄兒努力去做好。兩位弟弟如果覺得我說的有道理,希望常常以此來教誡子侄。
為兄在外已經(jīng)兩個多月了,應酬繁忙,眩暈腦氣等病癥幸虧沒有復發(fā),腳腫也好了。只是眼睛看不清楚,一天比一天厲害,小便太多,這都是人日漸衰老的正?,F(xiàn)象,不足為怪。
同治六年十月二十三日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