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佩茹,男,滿族,相聲演員。
1914年農(nóng)歷十一月,趙佩茹出生于北京。1927年,拜相聲演員焦壽海為師。1937年,與常寶堃合作,互為捧逗。1940年8月,與常寶堃等人組織“兄弟劇團” 。1951年4月,趙佩茹與常寶堃參加第一屆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第五分團,赴朝慰問志愿軍,光榮負傷。1956年11月17日,參加天津市曲藝工作團在小劇場舉行的“第一次曲藝傳統(tǒng)節(jié)目公演”,表演相聲《財迷回家》。1961年,開始與馬三立搭檔,在天樂戲院演出。1966年,“文革”開始后,停止相聲演出,被實施監(jiān)督改造。1972年,他因病住院。1973年7月9日,因“文革”被迫害致死。
趙佩茹的臺風穩(wěn)健大方,語言節(jié)奏鮮明,人物活靈活現(xiàn),包袱又脆又響。他無論表演單口相聲,還是對口、群口相聲,都能駕輕就熟,魅力無窮。
早年經(jīng)歷
1914年生人,自幼隨戲法藝人趙希賢學藝,后拜相聲前輩焦壽海為師,學說相聲,在同代相聲藝人中拜師最早。
因他是入室弟子,得師父之真?zhèn)鳎室怨Φ咨詈?、活路寬闊,用字準確,細致入微而聞名于相聲界。因此,他倍受同行們的崇敬。20世紀30年代前期,李壽增為他捧哏,在京津兩地的大小場地及電臺演出,名聲鵲起。1937年起與常寶堃合作,互為捧逗,以捧為主。這二人的合作是相聲史上少有的一對火爆搭檔,他們配合默契,相得益彰。在“兄弟劇團”中他還兼演逗笑戲劇。
20世紀30年代前期與李壽增合作,在京津兩地的大小場地及電臺演出,名聲鵲起。
1937年起與常寶堃合作,互為捧逗,以捧為主。
解放后,他積極編演新相聲,如《新燈謎》等。
1951年4月在赴朝慰問志愿軍。
1952年至1954年改演單口相聲和評書,偶爾演對口相聲。
1954年起,與李壽增合作演出對口相聲。
1960年,有關部門曾作過統(tǒng)計,趙佩茹逗哏的相聲段子,傳統(tǒng)的有八十多段,現(xiàn)代的不下三十段。
文哏類:如《批三國》《寫對子》;
貫口類:如《大戲魔》《八扇屏》《大保鏢》;
基本功類:如《學四省》《學四相》《捧逗爭哏》;
子母哏類:如《五紅圖》;
歪唱類:如《黃鶴樓》《全德報》;
敘事類:《揭瓦》《醉點燈》等。
1962年至“文革”前,與馬三立結為搭檔,以捧哏為主。
1972年,他因病住院,在此期間,侯寶林常專程來津看望他,并約定待他痊愈后,接他去北京為侯捧哏。后因病故,未能遂愿。
師父
趙佩茹師承相聲演員焦壽海。
弟子
趙佩茹的弟子有:李伯祥、張伯華、馬伯林、崔伯光、楊伯英、高英培、常貴田、劉英華、楊英彩、李世增、李英杰、王祥林、馬志存、徐德魁、張繼英、任鳴岐、劉英奇、張奎清、張義勤、李浩然、郭士中、侯耀文、許秀林、劉國器。[1]
1973年因病逝世。
《三字經(jīng)》 | 馬三立、趙佩茹 |
《學外語》 | 馬三立、趙佩茹 |
《賣掛票》 | 馬三立、趙佩茹 |
《對對子》 | 馬三立、趙佩茹 |
《美人贊》 | 馬三立、趙佩茹 |
《開粥廠》 | 馬三立、趙佩茹 |
《交地租》 | 常寶堃、趙佩茹 |
《百分迷》 | 趙佩茹、李壽增 |
《福壽全》 | 趙佩茹、李壽增 |
《哭四出》 | 趙佩茹、李壽增 |
《獻地圖》 | 趙佩茹、李壽增 |
《吃元宵》 | 趙佩茹、李壽增 |
《大保鏢》 | 趙佩茹、李壽增 |
《全德報》 | 趙佩茹、李壽增 |
《學四省》 | 趙佩茹、李壽增 |
《不離婚》 | 趙佩茹、李壽增 |
《夜行記》 | 趙佩茹、李壽增 |
《不離婚》 | 趙佩茹、李壽增 |
《扒馬褂》 | 馬三立、郭榮起、趙佩茹 |
《龍鳳呈祥》 | 常寶堃、趙佩茹 |
《財迷回家》 | 趙佩茹、李壽增 |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