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公博 中國國家天文臺研究員。
宇宙的關鍵時期
大家好,我是趙公博,來自中科院國家天文臺,我是一位宇宙學家。宇宙學家是干什么的?簡單來說就是研究宇宙。
再說得稍微具體一點,就是綜合利用超新星、宇宙微波背景輻射、重子聲學振蕩、紅移畸變等宇宙學探針,綜合使用理論計算、數值模擬、數據處理等技術手段,重建暗能量狀態(tài)方程演化歷史,測量中微子質量,研究宇宙原初非高斯性等宇宙學前沿問題。
這聽起來有些枯燥,可能還會有些恐怖,不過各位不用擔心,今天這些內容我統(tǒng)統(tǒng)不講。那么今天要講什么呢?我會講宇宙里面一些有意思的問題,我們管它叫作宇宙的一些關鍵時期。
什么是宇宙?實際上我們中國古人已經對這兩個字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在一本古書《淮南子·齊俗》中這樣說道,“四方上下謂之宇,往古來今謂之宙”。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宇”代表空間,而“宙”代表時間,宇宙學是一門研究時間和空間的學問。
千百年來,我們的科學家,包括我們普通人,每個人對宇宙時空的思考從未停止過,包括我自己也一樣。我從小就想過很多問題,比如宇宙到底是怎么樣開始的。
根據我們今天的了解,宇宙開始于一次大爆炸,但是在此之前,人們都認為宇宙是靜止不變的,這可能也符合很多人的預期,因為靜止可能代表著寧靜,代表著永恒。
既然我們的宇宙有這樣一個開端,各位知道宇宙的年齡大概是多少嗎?我剛才聽見有人說對了,是138億歲。在138億年前宇宙經歷了一次劇烈的爆炸,在那個時期宇宙加速膨脹。
然后宇宙里面開始形成了一些結構,包括恒星、行星,還有星系等等,宇宙開始變得豐富起來。在這一時期,由于物質的產生,時空在物質的作用下開始進行減速膨脹。
接下來就是我們目前所處的時期,我認為這也是宇宙最重要的一個時期,宇宙又開始加速膨脹。我們只知道這個現象,但是卻不知道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力量在推動宇宙加速膨脹呢?科學家們給它取了一個名字,叫作暗能量,之后我們會具體談到這個問題。
下面這張圖是結合我們今天所有的觀測,對宇宙歷史做的一個更加詳細的描述,可以看到在宇宙里面有更多有趣的事情在發(fā)生。
今天我們就從宇宙的爆炸開始,討論宇宙里面的幾個關鍵的時刻。首先是宇宙的開端,大爆炸。根據我們現有的理論,在138億年前,非常可能發(fā)生了一次爆炸。不過這并不是百分之一百肯定,還有其他的理論存在。
這次爆炸并不像我們想象中的原子彈爆炸,不是簡單的一個物質發(fā)生爆炸然后產生了很多其他東西。這一次爆炸產生的不是普通物質,而是時間與空間,也就是說在此爆炸之前時間和空間是沒有的,是不存在的。
這次爆炸非常劇烈,在爆炸的時候,時空是加速進行膨脹。如果你不能感受這個爆炸的劇烈,我們用數字來說明一下。時空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在10的負36次方秒之內膨脹了10的26次方倍,你們可以想象這是多么劇烈的一個過程。
同時,溫度也隨著時空的膨脹急劇地下降,從10的32次方度下降到了大概1千萬度。由于宇宙早期的溫度太高了,一些豐富的結構還沒有辦法形成,所以在早期的宇宙里只有一些非?;镜牧W?,比如光子、電子。
這就像是生物演化的過程,剛開始只有一些非常簡單的生物結構,比如說三葉蟲之類的,后來就演化出來非常豐富的結構。
光子可以說是我們這個宇宙里面最古老的一種粒子,從宇宙爆炸就有光子的存在。光子到底是什么呢?實際上光既是波又是粒子。
其實我們每天都在跟光子打交道,但是我們通??礀|西只是利用光波的非常小的一部分頻率,叫作可見光,可以看到不同的顏色。
我們在其他的日常生活中還會頻繁地接收光子。比如說我們用微波爐加熱食物的時候用的也是光子,只不過那個光子的波長不在可見光范圍內,我們是看不到它的,但是卻能夠感受到它,它有溫度,還有能量。
到醫(yī)院里面去拍X光片,用到的也是光子,只不過用到的是波長更短的光子。因為它不在可見光的波段,所以我們仍然是看不到的。
在非常早期的宇宙,光子和電子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用通俗的話說,早期的宇宙就是一鍋粥,并且溫度非常高。被電子束縛的光子是無法傳播到今天被我們看到的。
如果光子在宇宙早期不能自由傳播到今天,我們是沒有辦法了解早期宇宙發(fā)生了什么事情的。大概在大爆炸后的38萬年,宇宙的溫度已經降得足夠低了,那時候光子第一次變得自由。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刻,因為在那之后我們第一次接收到光子了。
這就是說,我們能夠了解宇宙的最早的時刻是大爆炸后的38萬年,我們把它叫作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時期。之所以叫微波背景,是因為那個時候光子的波長跟微波爐的波長是一樣的。
下圖是今天用衛(wèi)星拍攝到的所謂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信號。我們能看到的這些顏色的點,實際上代表著溫度。不同的溫度分布可以告訴我們早期宇宙到底發(fā)生了什么。
▲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信號
光子變得自由了之后,就從宇宙的早期慢慢地飛到了今天,被我們探測到。因此我們今天所看到的這個信號包含兩部分重要的信息,一個是早期宇宙發(fā)生了什么,一個是宇宙演化這138億年來到底發(fā)生了什么。
關于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發(fā)現,其實在科學上是一次意外,并不是科學家專門要去尋找這個信號。上世紀60年代,美國貝爾實驗室的兩位工程師,彭齊亞斯和威爾遜,這兩個人的工作是利用射電望遠鏡來搜尋太空當中的一些像衛(wèi)星通訊的信號。
但是令他們感到很意外的是,他們看到了這樣的一個信號:不管把天線對準天空的哪個方向,都會看到一個雪花屏的噪聲。剛開始,他們認為這可能是儀器發(fā)生了故障,排除各種故障之后,他們發(fā)現這個信號仍然存在。于是他們大膽假設,這個信號會不會來自于宇宙。
他們請教了當時的一些宇宙學家。那些宇宙學家告訴他們,如果宇宙曾經發(fā)生過一次大爆炸,那么根據科學計算,這非常有可能會令他們看到這個噪聲。于是彭齊亞斯和威爾遜就陰差陽錯地發(fā)現了這個宇宙學里面非常重要的信號,并且在1978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獎。
▲ 彭齊亞斯和威爾遜,以及他們發(fā)現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射電望遠鏡
當光子變得自由了以后,電子也就變得自由,在宇宙里面就開始產生各種各樣更復雜的一些結構。你可能會想象接下來的宇宙里該發(fā)生什么了,很可能會想到恒星開始產生了,星系開始形成了。是這樣嗎?其實不是。這中間還缺少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這個階段叫作宇宙的黑暗時代。
黑暗時代從大爆炸后38萬年,一直延續(xù)到大爆炸結束后大概4億年左右。為什么叫黑暗時代?因為在這個時期,宇宙里面還沒有形成可以發(fā)光的東西,就是說恒星、行星等等都沒有形成。聽上去,黑暗時代并不是多么地令人激動,但是它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時期,因為它孕育了宇宙結構。
那時在宇宙里面只有一些由質子和中子形成的中性氫,但是卻也不能發(fā)光,也有一些原始的光子。這個時期就好像一個孩子從少年時期慢慢地成長到青年時期,他可能突然從一個天真無邪的孩子,慢慢變得憂郁,心事多了,變得安靜起來。但這正是為下一步的生機勃發(fā)做好了準備。
黑暗之后自然就是黎明,宇宙迎來了下一個時期,我們稱之為宇宙的黎明時期。宇宙里面終于開始有了發(fā)光的東西,第一代恒星開始形成。
這是一個示意圖,隨著宇宙溫度的下降,宇宙當中復雜的結構開始形成,重的元素也慢慢地合成。宇宙里面出現了氣體、塵埃,它們在重力的作用下慢慢聚集,形成了一些非常豐富的結構。當有了恒星之后,恒星就會慢慢聚集,進一步形成星系。
但這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你可以想象在宇宙里面時刻發(fā)生的劇烈的動力學過程,當一個小結構剛剛形成的時候,它很可能會被其他的結構所破壞,無法生長。要解釋這個現象,要涉及天文學里面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它跟上世紀80年代的一項發(fā)現有關。
這個圖中間旋轉的實際上是一個星系,橫坐標是圓半徑,就是離這個星系中心的距離,縱坐標畫的是星系旋轉的速度。我們根據牛頓引力可以想象,當離中心的圓盤非常遠的時候,旋轉速度應該是非常低的,因為那個時候的密度非常低,質量非常小,引力也非常弱。
也就是我們通過理論計算應該得到的是白色的曲線,當離得非常遠了的時候沒有速度。可實際看到的是綠色曲線,速度并沒有降低,反而保持不變。
于是科學家們有了一個大膽的猜測,在宇宙里面除了看得見的亮物質以外,是不是還存在著某些看不見的東西?既然能看見的是亮物質,科學家們給這種看不見的物質取名為暗物質。
暗物質的假設可以完美解釋天文學家的觀測。從另外一個方面,也可以解釋我們上面提到的宇宙結構的形成。暗物質就像是一個容器,亮物質可以掉到這個容器里,在這個容器的保護之下慢慢地生長發(fā)育。通常,我們把暗物質稱作宇宙結構的生命搖籃。
這就好像是一棵小樹,剛開始生長的時候,如果每天風吹雨打,它是很難長大的,如果把它綁上一根竹竿,這棵小樹在竹竿的保護之下就可以健康地生長,暗物質實際上就起到了這樣一個作用。正是在這種機制的作用之下,今天的宇宙出現了非常豐富的結構。
這張圖是我們的家園,銀河系。銀行系實際上非常大,它的直徑有10萬光年,一光年大概是9萬億公里,這么長的一個距離,可以想象銀河系的巨大。這些照片都是用哈勃太空望遠鏡實拍的照片。
▲ 銀河系
這幅照片是大麥哲倫云,這是一個非常漂亮的結構,是我們銀河系的一個衛(wèi)星星系。它的大小大概是銀河系的1/5左右,距地球大概16萬光年。
▲ 大麥哲倫云
這個漂亮的星系叫作仙女座星系,位于仙女星座。它距離地球就非常遠了,大概是250萬光年,它的大小和我們的銀河系差不多。
▲ 仙女座星系
這是風車星系,長得像風車一樣,有一個漩渦。它位于大熊星座,距我們就更遠了,有2100萬光年。但是我們今天的天文學技術已經能夠拍到這樣高清的圖片,并且能夠對它進行深入的研究。
黎明時期的宇宙充滿了這樣豐富多彩的結構,包括了我們從科普書里,還有電影小說里面經??梢钥吹降?span>黑洞,甚至是蟲洞這樣的結構都已經形成了。
接下來的宇宙會發(fā)生什么呢?最開始我提過,在宇宙大爆炸的初期,宇宙經歷了劇烈的膨脹,加速膨脹。之后由于物質的產生,宇宙經歷了漫長的減速膨脹。黎明時期之后,宇宙又開始加速膨脹了,那么到底發(fā)生了什么?
談到宇宙膨脹我們先介紹幾位科學家。牛頓可能各位都非常熟悉了,他是偉大的科學家,也是數學家、哲學家、神學家、天文學家。牛頓這樣一位男神,他發(fā)現了萬有引力定律,發(fā)現任何兩個星體之間都相互地吸引。但是他只是發(fā)現了這樣一個現象,并沒有說明為什么。
在牛頓看來,時間和空間就像一個舞臺,星體就像是演員站在這個舞臺上,舞臺跟演員間沒有任何關系。牛頓的絕對時空觀就是這樣一回事,時間、空間和運動沒有任何關系。他成功解釋了太陽系內星體的運動,但是卻無法很好解釋在更大尺度上的宇宙里到底發(fā)生了什么。
愛因斯坦各位都非常熟悉了,他可以說是從根本上改變了牛頓對時空的認識。這是愛因斯坦眼里看到的宇宙,這兩個小球,代表兩個星體,網格代表的是時間和空間。愛因斯坦認為這些物質的存在使得時空發(fā)生扭曲,由于時空的扭曲,這兩個物體發(fā)生了相互作用。這是愛因斯坦認為的引力的根源,他認為引力的產生就是由于時空發(fā)生了扭曲。
這是著名的愛因斯坦方程,被印到國外的一列火車上。這個方程背后有非常艱深的數學,今天我們就不再去展開了。
但是我們可以看到這個方程背后的精髓,實際上就是這樣一個等式,這是愛因斯坦天才的發(fā)現:
時空曲率=物質分布
方程左邊叫作時空曲率。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剛才我給各位看的那個網格,時空的變形在方程的左邊,代表的是一個幾何量,而方程右邊代表物質的分布,它是一個物理量。
在愛因斯坦之前,從來沒有人想過時空空間的曲率幾何跟物理之間有什么關系,這是愛因斯坦首次天才地把它們聯(lián)系在一起。愛因斯坦得到這個方程之后非常興奮,他馬上利用這個方程去研究宇宙的演化。
運用這個方程,他發(fā)現宇宙有兩種可能的演化形式:一種宇宙將永遠膨脹下去,最后將四分五裂,什么都不存在;另外一種宇宙將坍縮,最后坍縮到一個點。
愛因斯坦非常地不安,他覺得這肯定是錯的,他根深蒂固地認為我們的時空一定是靜態(tài)的,宇宙肯定是永恒的,不可能是膨脹或者收縮的。于是他想,我能不能通過修改我的方程使宇宙變得永恒,變得靜止呢?
他首先排除了宇宙膨脹。他覺得如果宇宙真的是膨脹的,就沒有辦法讓它停止下來。現在去看,他首先就把正確的解排除掉了。
然后就剩下了第二個解——宇宙坍縮。他想宇宙坍縮是為了什么呢?很可能是因為萬有引力的存在,使得物質之間互相吸引,影響了時空的結構,那能不能加入一個萬有斥力來抵消萬有引力呢?
我們不得不佩服愛因斯坦,確實聰明,他在這個方程右邊加入了一項所謂的萬有斥力,通常我們叫作宇宙學常數。方程就變成了:
時空曲率=物質分布 宇宙學常數
宇宙學常數就是所謂的真空的能量。真空并不是什么都沒有,真空是有它的能量的。愛因斯坦用他的宇宙學常數,成功地把一個宇宙變得靜態(tài)。他非常興奮,一百年前,在1917年,他發(fā)表了一篇論文,宣稱終于找到了制約宇宙時空演化的規(guī)律了。
但是好景不長,1929年英國的科學家哈勃粉碎了愛因斯坦的夢想。他通過天文觀測發(fā)現,所有的星體都在遠離我們,都在后退,并且離我們越遠的星體退得就越快。整個宇宙就是一個膨脹的圖像,并不是靜止的。
1929年的時候,愛因斯坦還健在,他看到這個新聞的時候非常懊悔,自己一開始就把正確的解給排除了,然后還畫蛇添足地在方程里面加入了一項所謂的宇宙學常數。愛因斯坦在后來的回憶錄當中說,加入這個宇宙學常數是我一生當中犯的最大的錯誤,沒有之一。
愛因斯坦于1955年去世了,但是這個故事并沒有結束。1998年,科學家們發(fā)現宇宙不僅膨脹,而且還是加速膨脹。
▲ 發(fā)現宇宙加速膨脹的三位科學家
各位可以想像,如果愛因斯坦還健在的話,他應該是一個什么樣的心情。當年他引入宇宙學常數,是因為他知道宇宙本來應該坍縮,加入了一個斥力,宇宙就就能維持靜止了??墒撬麤]有想到,宇宙本來不是坍縮的,宇宙本來就是要膨脹的。
大家想一想,宇宙本來就膨脹,加入一項斥力之后會怎么樣,是不是就更膨脹了,就是加速膨脹。也就是說,愛因斯坦用完全錯誤的思路,竟然得出了正確的結論,完全是陰差陽錯。
這三位科學家是怎樣了解宇宙加速膨脹的呢?是通過一種特殊的星體,叫作超新星。超新星被稱作宇宙的標準燭光,因為它的亮度和距我們的距離是一個非常清楚的關系,同時我們可以測量這類星體的退行速度,有了距離和速度,我們就知道了宇宙到底是怎樣膨脹的。
▲ 超新星爆發(fā)
這個發(fā)現在1998年就被評為十大科學進展之首,并在2011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獎。宇宙為什么加速膨脹?背后的物理原因我們今天還是不能確定的。
廣義來講,宇宙的加速膨脹是由暗能量引起的。今天宇宙的組成成分比例是下面這個圖,各位可以看到,最重要的就是稱為暗能量的成分,占有宇宙的70%。我們雖然不知道暗能量的本質是什么,但是我們今天已經了解了它的某些性質。
暗物質大概占有1/4,直到今天,我們仍然沒有找到暗物質存在的直接證據,有一些間接的證據,但是還沒有找到暗物質的粒子,是什么我們也并不清楚。但是我們之前也說了,如果宇宙里面沒有暗物質,星系是很難形成的。
剩下的5%是我們的普通物質,就是地球、太陽、你、我、我們的物質世界,總共只占有5%。諾貝爾物理獎到今年已經頒發(fā)了100多次了,它基本上都是授予了在這5%里面做出貢獻的科學家。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5%已經獲得100多個諾貝爾獎,剩下95%還有多少諾貝爾獎等著各位去拿,這里面有巨大的發(fā)現空間,還有很多我們不清楚的東西。暗物質、暗能量不光是天文學,也是當今科學最重大的課題之一。
我就是從事暗物質、暗能量這方面的研究。主要利用觀測數據來對假設進行檢驗,并且我們也希望利用觀測數據帶領我們找到背后的正確理論。
我們是怎么研究暗物質的呢?
我先說一個各位都聽說過的現象,叫作海市蜃樓。在海平面之下的一艘船,本來你是看不到它的,但是由于天氣的變化,空氣的折射率發(fā)生了改變,原本直線傳播的光發(fā)生了偏折,船就跑到天上去了。
這看起來非常神奇的現象,在宇宙學里面我們也有類似的現象,叫作宇宙海市蜃樓,或者叫作引力透鏡現象。各位看到這地方本來有一個星體,它被前面一個很大的結構,被一個星系或者暗物質結構給擋住了。
你本來是看不到這個星體的,但是這個結構引起了光線的偏折,光線沿著黃色的曲線傳播到地球。地球的儀器,包括人眼是不會轉彎的,我們只能沿著直線反推回去,就以為這個黃色的星體在上方這個位置,或者下方那個位置,也就是說一個圓可能會成很多個像。
今天我們用望遠鏡就可以拍攝到這樣的圖像。下圖這樣的兩個像,很可能是來自同一個圓,并且你可以看到它周圍有一圈光暈,像一個弧線一樣,這就是宇宙海市蜃樓現象所導致的。
我們可以用大量數據分析,或者是用機器學習的方式來看很多這樣的圖片,去反推中間的物質分布。它不發(fā)光也沒關系,它是暗物質也沒關系,可以反推它的存在。我們就是利用這樣的方式來了解暗物質的,并且發(fā)現了今天的暗物質大概占有1/4左右。
我們是怎么研究暗能量的呢?
暗能量的研究方法其實非常類似于人口普查,只不過我們是對星系進行人口普查。實際上地球所在的位置就是這個圖的中心點,我們觀測大量的星系,去測量星系的光譜等等科學的屬性,然后對星系的三維分布進行研究。
我們發(fā)現如果暗能量存在,并且暗能量有不同屬性的話,它會改變星系的三維分布。反過來,如果測量星系的三維分布,就能夠去了解暗能量到底是什么。
當然,要測量星系的三維分布不容易,我們在實驗室里面測長度可以用尺子,但在太空里面要用什么當尺子呢?這是我們用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物理學的參量,叫作重子聲波振蕩。
這個地方我沒有辦法去展開講,只能告訴各位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量天尺。它是一個特征尺度,我們用它當作一把尺子去丈量宇宙的幾何,然后反過來去推算暗能量的屬性。
我從2009年參與了一個非常大的國際合作項目,叫作BOSS項目,去做重子聲波振蕩巡天實驗。這個項目由來自世界30多個國家——包括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這些大的研究機構在內的100多位科學家組成一個合作組。
我們在2017年利用BOSS的最新觀測,拍了100萬條星系的光譜,進行數據分析之后得到了暗能量屬性的一個結果。這個橫坐標實際上就是時間,縱坐標是對暗能量來說非常重要的一個物理量,我們管它叫作狀態(tài)方程。其實它就是暗能量的壓強與它的密度的一個比值,這個量非常重要,可以說它包含了暗能量的密碼。
在這個地方我們畫了一條線,是-1這條虛線。愛因斯坦提出的宇宙學常數可以解釋宇宙加速膨脹,他預言的這個W是等于-1。但是我們今天利用數據重建這個函數,發(fā)現今天的觀測是這條藍色的曲線,也就是說這個W是隨著時間變化并且沿著-1振蕩的。
這個東西很重要,因為它說明了暗能量的某些重要性質很可能不是我們的預期,暗能量可能具有某些動力學的屬性,這跟未來宇宙的命運也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
如果愛因斯坦說的是對的,也就是說這個暗能量是真空能的話,宇宙有一天就真的會分崩離析,我們的時空將會被撕裂,每一個結構,包括我們自己,還有原子、分子都將被撕裂,都將會蕩然無存。
如果暗能量是像我們這種形式演化的話,我們的宇宙很可能是一個循環(huán)的過程,宇宙將會膨脹,到一定程度會收縮,然后再膨脹,循環(huán)往復。這可能更容易被大家接受。
我們也對未來的數據做了一個模擬。5年之后,當我們會有更大的望遠鏡,獲取更好的數據之后,我們會得到中間那條深藍色的曲線,到那時候很可能我們就能夠在更高的質性水平上,或者更高的精度上去了解暗能量。
這幾幅圖是我們現在用的大型的光學望遠鏡。
左上的SDSS是我們正在使用的2.5米口徑的巡天,明年它將要運行暗能量光譜巡天。右上DESI是美國的一家望遠鏡,口徑為4米,它將在更高的精度看到宇宙的更深處,給我們帶來新的信息。
未來的5到10年,10米級的望遠鏡,還有30米口徑的望遠鏡即將運行。我們也相信隨著這些大型的儀器的運行,我們會越來越多地了解宇宙,揭開暗能量、暗物質的宇宙之謎。
在今天這個充滿愛的日子里,非常幸運我能跟大家一起來討論宇宙學。最后想用卡爾·薩根的一句話結束我們今天關于宇宙的討論:
在廣袤的空間和無限的時間當中,能和你共享同一顆行星、同一段時光,是我的榮幸。
謝謝各位。
(本期編輯:小文)
一起閱讀科學!
科學出版社│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專業(yè)品質 學術價值
原創(chuàng)好讀 科學品味
更多好素材,期待您的來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