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實求是的修譜態(tài)度
家譜中偽造世系之事,在整個封建時代并非偶然現(xiàn)象,而這種弊病又大多發(fā)生在宋元明清以來,因為此時所修之私家之譜,大都是以下的狀況:
家自為書,人自為說,子孫或過譽(yù)其祖父,是非或頗謬于國史,其不肖者流,或謬托賢哲,或私鬻宗譜,以偽亂真,悠謬恍惚,不可勝言。其清門華胄,則門閥相矜,私立名字,若江左王、謝諸家,但有官勛,即標(biāo)列傳。史臣含毫,莫能裁斷。以至李必隴西,劉必沛國,但求資望,不問從來,則有譜之弊,不如無譜。
也即是說,假托附會名賢,偽列郡望,編造官階等已成為許多家譜的通病,他們這樣做的目的,無非就是要為自己抬高社會地位服務(wù)。而當(dāng)前有些地方常有人捧出家譜硬說是某某人的后代,似乎已成了時尚和風(fēng)氣。
歐陽修明確反對這種虛偽浮夸的社會風(fēng)氣,他在譜序中,曾表明他在編修歐氏族譜時所持的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他說:
多載千乘之族,至歙而止,魏晉以后,無復(fù)次序,疑其脫亂不真。其尤可疑者,《漢書》曰生子和,而自涿郡太守而下,列其十世,而無生,太守亡其名字。
歐陽修在編修自己的族譜時,就像在編修史書一樣,堅持著實事求是的精神,而沒有像沈約、魏收那樣,對自己家族世系來一番胡編亂造。
他認(rèn)為自己的家族,“自亭侯蹄因封命氏”,“其后子孫散亡,不可悉記”。而一個人既未做過官,也沒有其他作為,自然也就沒有人來記載他,因為無事由好記,于是“其世輒沒不見,”這是很正常的。
因此,歐陽修教導(dǎo)自己子孫,“可不勉哉!”正因如此,在他們家族世系承傳中,“中間失其世次者再”。始自質(zhì)至于景達(dá),“七世始見”,自琮至于安福,“又八世而始見”??梢?,—個缺少六世,一個缺少七世,都讓其缺,以維持原狀。盡管舊譜是由許多著名譜學(xué)家所重定,他也沒有完全相信而全部照錄。他的做法是,“可知其繆者,皆不錄”。
儒家倫理的修譜目的
歐陽修編修家譜的目的性非常明確,就是要使其家族子孫都能做到“以忠事君,以孝事親,以廉為吏,以學(xué)立身?!彼J(rèn)為這是祖先的遺德祖訓(xùn)。他們的祖先一直就以此精神在教育子弟。
序中還引“傳曰:積善之家,必有余慶”來教育族人多做有益于社會的好事,將來自然會得到社會的回報。他并舉例說到:
“今八祖之子孫甚眾,茍吾先君諸父之行于其躬教于其子孫者,守而不失,其必有當(dāng)之者矣?!?/span>
可見歐陽修修譜的目的就是要以先祖?zhèn)冮L期積累的遺德祖訓(xùn),來教育全體族人,要做一名奉公守法,直道而行,于國于家有益的人。他所規(guī)定的忠、孝、廉、學(xué)四條,都屬于儒家的倫理道德規(guī)范。
缺陷與不足
歐陽修所編的譜圖有以上種種優(yōu)點(diǎn),但不可避免,也有一些嚴(yán)重的問題。文天祥的老師歐陽守道就認(rèn)為歐陽修所編族譜尚有粗疏之處:
“游宦四方,歸鄉(xiāng)之日無幾,其修譜又不暇咨于族人。雖數(shù)世之近、直下之流,而屢有失亡?!?/span>
歐陽守道認(rèn)為,歐陽修作為一代文宗,給歐陽氏家族修譜是當(dāng)之無愧的人選。但因為歐陽修事務(wù)繁重,沒有精力修譜,導(dǎo)致修的《歐陽氏譜圖》對族人的記載、收錄不詳,有著很大的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