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章以造化之實(shí),明作經(jīng)之理。又言乾坤之理,分見于天地,而人兼體之也。(此章首言:天地及萬物之矛盾對(duì)立與運(yùn)動(dòng)變化,用八卦可以象之;次言:天道平常,地道簡單,賢人之德在適應(yīng)天道之規(guī)律。賢人之業(yè)在利用地道之功能?!?/p>【譯文】
天是尊貴的,地是低下的,(乾是天,坤是地)那乾尊坤卑也就定了。天高地卑的位子已經(jīng)排列,天貴地賤的地位便顯現(xiàn)了出來了。事情按照類別或分或合,人物按照成群,或分或合,吉兇生出來了。在天上成為(日月風(fēng)雷云雨)的現(xiàn)象,在地上成為(山川草木鳥獸)的形象 ,變化可見了。因此剛?cè)峄ハ嗄Σ?,八卦的(天地雷風(fēng)水火山澤)互相沖激。用雷電來鼓動(dòng)它,用雨水用滋潤它。日月在運(yùn)動(dòng),構(gòu)成一寒一暑。陽道成為男,陰道成為女。陽氣成為大的開始創(chuàng)造,陰氣配合著造成萬物。乾坤(創(chuàng)造萬物),用簡單平易來顯示它們的智慧和才能。平易就容易知道,簡單就容易遵從。容易知道就有所依附,容易遵從就有功效。有所依附就可以長久傳下去,有功效就可以擴(kuò)大作用。可以長久傳下去就成為賢人的道德,可以擴(kuò)大作用就成為賢人的事業(yè)。容易簡單而天下的道理得到了。天下的道理得到了,確定(陰陽剛?cè)嵘舷沦F賤)的位子就在它的中間了。
【注】
1、系辭上傳:連系卦爻辭的解釋,分上下兩篇。“傳”指解釋。朱熹《周易本義》把《系辭上傳》和《系辭下傳》各分為十二章,今根據(jù)他的分章來分段。他在有的章下有說明,今也引入。
2、動(dòng)靜有常:古人認(rèn)為天繞地轉(zhuǎn),故稱為天動(dòng)地靜。常:指一定不變的規(guī)律。
3、方:《周易本義》:“謂事情所向”,指事情。這兩句是互文,即方與物以類聚,以群分,事情和人物,都是類聚群分的。
4、雷霆:指雷電。
5、風(fēng)雨:同義復(fù)詞,即雨,風(fēng)是陪襯,無義,因風(fēng)是吹乾的,不是滋潤的。
6、知:王念孫說:“知猶為也,為亦作也。”見《經(jīng)義述聞》。
7、乾以易知,坤以簡能:知,同智。這兩句是互文,即乾坤以易智簡能,即乾坤的生長萬物都是以容易簡單來顯示它們的智慧和才能。
8、成位:定位。
9、下面為朱熹說明此章的用意。“以造化之實(shí),明作經(jīng)之理”,即以天地生長萬物的自然規(guī)律,可以用八卦的卦爻來說明。“又言乾坤之理,分見于天地”,即乾坤等卦的運(yùn)動(dòng)變化的道理,是從自然界來的。“人兼體之”,人用卦爻辭來體察這種變化,即說明卦爻辭用來說明天地萬物的矛盾對(duì)立與運(yùn)動(dòng)變化的規(guī)律,即卦爻辭不再限于占問人事的吉兇禍福,擴(kuò)大卦爻辭的意義和作用。下面加引號(hào)的說明,本于高亨《周易大傳今注》,因朱熹對(duì)有些章沒有說明,《周易大傳今注》有,故把《周易大傳今注》引入,加括號(hào)來作分別,下同。
第二章
【原文】
圣人設(shè)卦觀象10,系辭焉而明吉兇,剛?cè)嵯嗤贫兓J枪始獌凑?,失得之象也?;诹哒撸瑧n虞之象也11。變化者,進(jìn)退之象也。剛?cè)嵴?,晝夜之象?2。六爻之動(dòng),三極之道也13。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象也14。所樂而玩者,爻之辭也。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dòng)則觀其變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15,吉無不利。
右第二章此章言圣人作《易》君子玩《易》之事。(此章論述《易經(jīng)》之卦爻及其變化乃像宇宙事物運(yùn)動(dòng)之變化,卦爻辭乃指告人事之得失進(jìn)退,故君子學(xué)《易》,以為行動(dòng)之指針。)
【譯文】
圣人創(chuàng)立八卦及六十四卦,觀察卦象爻象,把卦爻辭連系在卦爻后而說明兇吉。(分陽爻陰爻為剛?cè)幔?,由剛?cè)岬募な幎a(chǎn)生變化。因此卦爻辭中的吉和兇,是人事得和失的象。卦爻辭中的悔和吝,是人心憂驚的象。卦爻辭的變化,是事物舊的退去,新的進(jìn)來的象。卦爻辭中的剛?cè)幔菚円龟庩栂?。六爻的變?dòng),是天道、地道、人道的變化。因此君子平居而觀察的,是《易》的象,喜樂而揣摩的,是爻的辭。所以君子平居就觀察它的象而揣摩它的辭,行動(dòng)就觀察它的變化而揣摩它的占問,因此從天保佑他,行動(dòng)是吉,沒有不利。
【注】
10、設(shè):創(chuàng)立。
11、悔:小不幸。吝:困難。虞:《廣雅·釋詁》:“虞,驚也。”
12、剛?cè)嵴撸瑫円怪螅褐祆洹吨芤妆玖x》:“(柔)既變而剛,則晝而陽矣。(剛)既化而柔,則夜而陰矣。”晝夜里含有陰陽的意義在內(nèi)。
13、“三極”,指天道、地道、人道。極:指最高的道。
14、所居而安者,《易》之象也:《周易大傳今注》:“‘安’讀為‘按’或‘案’,觀察也。‘象’原作‘序’,《釋文》引虞翻本作‘象’,《集解》本同,今據(jù)改。”
15、祐:保祐。
第三章
【原文】
彖者,言乎象者也16。爻者,言乎變者也17。吉兇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無咎者,善補(bǔ)過者也。是故列貴賤者存乎位18,齊小大者存乎卦19,辯吉兇者存乎辭20,憂悔吝者存乎介21,震無咎者存乎悔22。是故卦有小大,辭有險(xiǎn)易。辭也者,各指其所之23。
右第三章此章釋卦爻辭之通例。(此章論述《易經(jīng)》對(duì)人事的指導(dǎo)意義。)
【譯文】
所謂“彖”,是在講卦象的。所謂爻辭是講爻變的。吉兇,是說人事的得失的?;诹撸侵v人事的小毛病。無咎,是善于補(bǔ)過的。因此,排列貴賤的在于爻位,分清小大的在于卦象,分別吉兇的在于卦爻辭,憂悔吝的在于識(shí)小疪,行動(dòng)而無咎的在于追悔(而懲戒)。所以卦有小大的區(qū)別,辭有險(xiǎn)難平易的不同。辭是各各自指出他的去向(趨吉避兇)。
【注】
16、彖:指卦辭,不指《彖傳》。
17、爻:指爻辭。按《周易》筮法,筮時(shí)先找出上卦下卦,看上下卦中那一爻不同,找哪個(gè)不同的爻辭來看吉兇,這就是爻變。
18、列貴賤者存乎位:倒數(shù)第二爻為臣位,倒數(shù)第五爻為君位,位分貴賤。
19、齊大小者存乎卦:齊,整齊,猶排列。卦分陰陽,乾、震、坎、艮為陽卦,陽卦大;坤、巽、離、兌為陰卦,陰卦小。
20、辭:指卦爻辭。
21、介:《周易集解》:“虞翻曰:‘介,纖也。故存乎介,謂識(shí)小疪也。’”
22、震:動(dòng),指行動(dòng)。
23、各指其所之:卦爻辭各指示人的所往,趨吉避兇。
第四章
【原文】
《易》與天地準(zhǔn),故能彌綸天地之道24。仰以觀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終25,故知死生之說;精氣為物,游魂為變26,是故知鬼神之情狀。與天地相似,故不違。知周乎萬物27,而道濟(jì)天下,故不過。旁行而不流28,樂天知命,故不憂。安土敦乎仁29,故能愛。范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通乎晝夜之道而知,故神無方而易無體30。
第四章此章言易道之大,圣人用之如此。(此章首言《易經(jīng)》包括天地萬物之理,次言善于學(xué)《易》之人能深通天地萬物之理,可以濟(jì)天下,成萬物,一片虛夸之詞。)
【譯文】
《易經(jīng)》所講的道與天地的道相等,所以能夠普遍包括天地的道。仰而觀察天文,俯而考察地理,所以知曉地下幽隱、天上光明的緣故??疾烊f物的開始故知它的所以生,返求萬物所以終結(jié),故知它的所以死。靈氣成為靈物,是神,游魂成為人的變化,是鬼,圣人所以知曉鬼神的情況。因?yàn)槭ト伺c天地相似,所以不違背天地的道。智慧遍及萬物,而道能使天下得濟(jì),所以不會(huì)過頭。廣泛地推行而不流蕩,樂天知命,故不憂。安居所知的位,富于仁德,故能夠愛。包舉了天地的變化而不過頭,曲折地成就萬物而不遺漏,通達(dá)晝夜陰陽的道而有智慧,故《易經(jīng)》玄妙的道無一定的方所,無一定的形體。
【注】
24、準(zhǔn):相等狀。彌綸:普遍包括,即普遍籠罩。
25、原始反終:反,返。從始?xì)w到終。
26、精氣為物,游魂為變:精氣,靈氣,認(rèn)為神是靈氣造成的。游魂,離開人身而游蕩的靈魂,認(rèn)為是鬼。
27、知:同智。
28、旁行:廣泛推行。旁,廣。流:流蕩。
29、敦:厚,指富。
30、晝夜:包括陰陽。知:同智。方:方所。體:形體。
第五章
【原文】
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31。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32,百姓日用而不知33,故君子之道鮮矣34!顯諸仁,藏諸用35,鼓萬物而不與圣人同憂36,盛德大業(yè)至矣哉!富有之謂大業(yè),日新之謂盛德37。生生之謂易,成象之謂乾,效法之謂坤,極數(shù)知來之謂占,通變之謂事,陰陽不測之謂神38。
右第五章此章言道之體用不外乎陰陽,而其所以然者,則未嘗傳于陰陽也。(此章要點(diǎn)是論述天地間陰陽之道。)
【譯文】
一陰一陽的對(duì)立轉(zhuǎn)化稱做道,繼承它的是善,成就它的是本性。仁人看見了它叫做仁,知者看見了它叫做知,百姓每天在用它而不認(rèn)識(shí),所以(認(rèn)識(shí))君子之道的少了。(陰陽之道)顯現(xiàn)在它的(生育萬物的)仁,隱藏在它的(生育萬物的)作用。它轉(zhuǎn)動(dòng)萬物卻不和圣人共同憂慮。它的盛德大業(yè)可以說是到極點(diǎn)了!生長萬物的富有叫做大業(yè),每天有新的變化叫做盛德。生生不停叫做變易,形成天象的叫做乾,仿效地法的叫做坤,盡量用卦爻數(shù)來預(yù)知未來的叫做占,通知事物的變化而行動(dòng)的叫做事,陰陽變化而不可預(yù)測的叫做神。
【注】
31、繼之者善:陰陽對(duì)立轉(zhuǎn)化化生萬物,化生萬物是善。成之者性:形成萬物,每一物各有一個(gè)本性。
32、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對(duì)道的化生萬物有各種看法,有的從善的角度稱它為仁,有的從智慧的角度稱它為智,即沒有看到全面。知,同智。
33、百姓日用而不知:百姓每天在按照道來辦事即不認(rèn)識(shí)道。
34、君子之道:即認(rèn)識(shí)全面的道。鮮:少。
35、諸:之于。
36、不與圣人同憂:圣人為濟(jì)世利民而憂,道的濟(jì)世利民是無所用心的,所以沒有憂。
37、道的化生萬物是極富有的,是日新的。
38、易:變化,陰陽的化生萬物,是生生不停的。乾:指“在天成象”。坤:指“俯則觀法于地”。法指法則,地的構(gòu)成,有它的法則。占:用筮草來占吉兇,筮草有一定的數(shù)目,看爻辭定吉兇,爻也有數(shù)目。極數(shù)知來,占筮極盡筮草數(shù)與爻數(shù)來知未來的吉兇。事:事情,通過變化形成的事情。神:指神妙。
39、所以然:陰陽變化的原因。未嘗依于陰陽:不專依靠陰陽,即指陰陽不測之謂神,神妙莫測。
第六章
【原文】
夫《易》廣矣大矣,以言乎遠(yuǎn)則不御40,以言乎邇則靜而正41,以言乎天地之間則備矣。夫乾靜也專,其動(dòng)也直,是以大生焉42。夫坤,其靜也翕,其動(dòng)也癖,是以廣生焉43。廣大配天地,變通配四時(shí),陰陽之義配日月,易簡之善配至德。
【譯文】
《易經(jīng)》包括的范圍是廣大了,說到遠(yuǎn)處,(就天說)是沒有止境的,說到近處,(就地說)是靜止而方正的,說到天地之間的事物是完備了。乾(是天),它靜止時(shí)是專門(靜止)的,它活動(dòng)時(shí)(如春雷驚蟄)是剛直的,因此產(chǎn)生了大。坤(是地),它的靜止時(shí)(如寒冬)是收斂的,它的活動(dòng)時(shí)(如春天的草木萌生)是開辟的,因此產(chǎn)生了廣。(乾坤所指范圍的)廣大跟天地相配,(乾坤所講的)變通跟四季相配,(乾坤所講的)陰陽的意義跟日月相配,(乾坤所講的)平易簡單的好處跟至德相配。
【注】
40、遠(yuǎn)則不御:《周易集解》:“虞翻曰:‘御,止也。遠(yuǎn)謂乾,天高不御也。’”
41、邇則靜而正:同上:“虞翻曰:‘邇?yōu)槔?,坤至靜而德方,故正也。’”古人稱天圓地方。
42、夫乾,其靜也專,其動(dòng)也直,是以大生焉:同上:“宋衷曰:‘乾靜不用事則清靜專一,含養(yǎng)萬物矣。動(dòng)而用事,則直道而行,導(dǎo)出萬物矣。一專一直,動(dòng)靜有時(shí),而無夭瘁,是以大生也。’”
43、夫坤,其靜也翕,其動(dòng)也辟,是以廣生焉:同上:“宋衷曰:‘翕猶閉也。坤靜不用事,閉藏微伏,應(yīng)育萬物矣。動(dòng)而用事,則開辟群蟄,敬導(dǎo)沉滯矣。一翕一辟,動(dòng)靜不失時(shí),而物無災(zāi)害,是以廣生也。’”
44、此處朱熹《周易本義》分章,無說明?!吨芤状髠鹘褡ⅰ凡环终拢c下章相接。
第七章
【原文】
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廣業(yè)也。知崇禮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設(shè)位45,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義之門。”
右第七章(右第六章 此章亦虛夸《易經(jīng)》之功用。)46
【譯文】
夫子說:“《易經(jīng)》,它是極好了吧?!兑捉?jīng)》,圣人用來推崇道德擴(kuò)大事業(yè)的。它的智慧崇高,它的禮儀謙卑。崇高效法天,謙卑效法地。天地確定了上下的位置,《易》道就運(yùn)行在它的中間了。它成就萬物各自的本性,保存萬物的存在,成為道義的門,(道義就從它這里出來)。”
【注】
45、設(shè):確立。
46、這一章,朱熹分為第七章,高亨作第六章,與朱熹所分第六章合為一章,并加說明。
第八章
《原文》
圣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47。圣人有以見天下之動(dòng),而觀其會(huì)通,以行其典禮,系辭焉以斷其吉兇,是故謂之爻。言天下之至賾而不可惡也48。言天下之至動(dòng)而不可亂也。擬之而后言,議之而后動(dòng),擬議以成其變化49。
(右第七章此章言圣人作《易經(jīng)》在于象天下最復(fù)雜常運(yùn)動(dòng)之事物。)50
【譯文】
圣人有了用(《易》卦爻)來看到天下事物的復(fù)雜,從而(用《易》卦爻)來比擬它的形態(tài),象征它的事物的所宜,所以叫做象。圣人有了用(《易》的卦爻)來看到天下事物的變動(dòng),從而觀察它的合會(huì)貫通,用來推行典章制度,(在卦爻)上系上卦辭爻辭來斷定事物的吉兇,所以叫做爻。說到天下事物的極復(fù)雜即不可討厭,說到天下事物極為變動(dòng)即不可亂。用(《易》卦爻)來比擬事物而后說,來議論它而后行動(dòng),經(jīng)過比擬議論來確定事物的變化。
【注】
47、賾(音責(zé)):復(fù)雜。諸:猶乎。物宜:萬物的本性各有它的相宜處,如火宜于炎上,水宜于潤下。象:指卦體,如用“乾“來指天,即是象。用卦體來象征物宜叫象。
48、惡:朱熹《周易本義》:“惡猶厭也。”
49、成:猶定也。
50、此章朱熹連下不分,此據(jù)《周易大全今注》分。
【原文】
“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51。”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yīng)之,況其邇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則千里之外違之,況其邇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發(fā)乎邇,見乎遠(yuǎn)。言行,君子之樞機(jī)52。樞機(jī)之發(fā),榮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動(dòng)天地也,可不慎乎!”
右第一節(jié)53
【譯文】
“鳴叫的仙鶴在樹陰里,它的小鶴與它對(duì)鳴。我有好杯酒,我與你共同享受它。”夫子說:“君子住室內(nèi),說出的話是善的,千里之外的人也會(huì)應(yīng)和他,何況跟他靠近的人呢?住在室內(nèi),說出的話是不善的,那么千里之外的人都反對(duì)他,何況靠近他的人呢?話從他說出的,影響到老百姓;行動(dòng)從近處發(fā)出,影響到遠(yuǎn)處。言論行動(dòng),是作為君子的關(guān)鍵;關(guān)鍵一發(fā)動(dòng),成為榮和辱的主宰。言論行動(dòng),是君子的所以影響天地自然的,難道可以不謹(jǐn)慎嗎?”
【注】
51、引《中孚》卦九二爻辭。
52、樞機(jī):弩箭上裝的機(jī)械,猶關(guān)鍵。
53、朱熹不分節(jié),這是據(jù)《周易大全今注》分節(jié),下同。
【原文】
“同人先號(hào)咷而后笑。”54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二人同心,其利斷金55。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右第二節(jié)
【譯文】
“聚眾先號(hào)哭而后笑。”夫子說:“君子的道,有的出來做官,有的在家隱退,有的靜默,有的說話。兩人同心,像刀那樣鋒利,可以切斷金屬。同心的話,像蘭花那樣幽香。
【注】
54、引《同人》卦九五爻辭。
55、其利斷金:即二人同心合力,可以破除困難,像金屬也可切斷。
【原文】
“初六:藉用白茅,無咎。”56子曰:“茍錯(cuò)諸地而可矣57,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術(shù)也以往,其無所失矣。”
右第三節(jié)
【譯文】
“初六:用白茅做襯墊,無害。”夫子說:“祭品故且放在地上可以了,用茅草來襯墊,有什么不好?是謹(jǐn)慎之極。茅草這東西是微薄的,用起來可以慎重。用這種慎重的方法來辦事,就沒什么過失了。”
【注】
56、引《大過》卦初六爻辭。
57、茍:且。錯(cuò):措,置。
【原文】
“勞謙,君子有終。吉。”58子曰:“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59,厚之至也。語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禮言恭。謙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右第四節(jié)
【譯文】
“有功勞而謙讓,君子有好結(jié)果。吉。”夫子說:“有勞苦而不自夸,有功勞而不自得,厚道之極。說到勞謙是謙讓他的功勞,甘居人下的。按照道德說是富有道德的,按照禮讓來講是恭敬的。謙讓是表達(dá)恭敬來保存他的地位的。”
【注】
58、此引《謙》卦九三爻辭。
59、伐:夸耀。德:自以為得到功勞。
【原文】
“亢龍有悔。”60子曰:“貴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在下位而無輔,是以動(dòng)而有悔也。”
右第五節(jié)
【譯文】
“龍飛得過高會(huì)有悔恨。”夫子說:“尊貴而沒有地位,居高而沒有人民,賢人處在下位而他孤立在上沒有輔佐,因此每一舉動(dòng)而有悔的。”
【注】
60、此引《乾》卦上九爻辭。
【原文】
“不出戶庭,無咎。”61子曰:“亂之所生也,則言語以為階62。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害成63。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右第六節(jié)
【譯文】
“沒有走出家門,無害。”夫子說:“亂之所以產(chǎn)生,是以說話不慎作為階梯。君王不縝密就會(huì)失掉臣子,臣子不縝密就會(huì)失掉自身,重要的政事不縝密就會(huì)危害成功。因此君子縝密而不泄漏。”
【注】
61、此引《節(jié)》卦初九爻辭。
62、階:階梯,如登樓要靠梯子,好比造成禍亂由于說話不慎。
63、幾事:君主處理政務(wù)稱“萬幾”,幾指政務(wù)。
【原文】
子曰:“作《易》者,其知盜乎?《易》曰:‘負(fù)且乘,致寇至64。’負(fù)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盜思奪之矣。上慢下暴65,盜思伐之矣。慢藏誨盜,冶容誨淫?!兑住吩唬?#8216;負(fù)且乘,致寇至。’盜之招也。”
右第七節(jié)右第八章此章言卦爻之用。(此章記孔丘釋《易經(jīng)》卦爻辭之言凡七條。)66
【譯文】
夫子說:“創(chuàng)作《易經(jīng)》的,他懂得寇盜吧。《易經(jīng)》說:‘背著東西乘車,招引寇盜來掄。’背著東西,是小民的事,乘車,是君子乘坐的交通工具。小民而乘坐君子的交通工具,寇盜就想來掄了。上面怠惰,下面暴露,寇盜想攻打他了。怠慢收藏引誘寇盜,妖艷她的容貌引誘好色的人來淫亂?!兑捉?jīng)》說:‘背著東西并乘車,招引寇盜來掄。’是招引寇盜。”
【注】
64、此引《解》卦六三爻辭。
65、慢:怠隋。
66、此章朱熹與高亨皆作為第八章。
第九章
【原文】
大衍之?dāng)?shù)五十,其用四十有九67。分而為二以象兩68。掛一以象三69,揲之以四以象四時(shí)70,歸奇于仂以象閏71。五歲再閏,故再仂而后掛72。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數(shù)五,地?cái)?shù)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shù)二十有五,地?cái)?shù)三十,凡天地之?dāng)?shù)五十有五73,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肚分叨僖皇辛?,《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當(dāng)期之日74。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75,當(dāng)萬物之?dāng)?shù)也。是故四營而成《易》76,十有八變而成卦77,八卦而小成78。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顯道神德行,是故可與酬酢79,可與佑神矣。子曰:“知變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為乎!”
右第九章此章言天地大衍之?dāng)?shù),揲著求卦之法,然亦略矣。意其詳具于大卜筮人之官,而今不可考耳。其可推者,啟蒙備言之。(此言論述《易經(jīng)》筮法。作者認(rèn)為:筮法上每一動(dòng)作及蓍筮之?dāng)?shù)字皆與天地萬物之道相應(yīng),以明《易經(jīng)》包羅萬象,亦虛夸之詞也。)
【譯文】
(占問用蓍草來)演算數(shù)目是五十根,其中用的是四十九根,(余下的六根指六爻)。將四十九根蓍草分為兩束(放在上下),用以象征天地。(從上面的草里)拿出一根來放在兩束之間,以象征天地人。(把上面的草)以四根為一組來分,以象征四時(shí)。將余下的蓍草夾在左手指中間來象閏月。陰歷五年兩閏,故把下面的草(四根一組)來分,把余下的草夾在右手指中間,然后把兩手指間夾的草掛起來。(《易經(jīng)》以《乾》為天,《乾》用陽爻構(gòu)成,陽爻-是奇數(shù)),天以奇數(shù)一三五七九為天數(shù)。(以《坤》為地,《坤》用陰爻構(gòu)成,陰爻--是偶數(shù)),地以偶數(shù)二四六八十為地?cái)?shù)。天數(shù)是五個(gè)奇數(shù),地?cái)?shù)是五個(gè)偶數(shù)。五個(gè)(奇數(shù)或偶數(shù))相加而得到和數(shù),天數(shù)(的和數(shù))是二十五,地?cái)?shù)(的和數(shù))是三十。計(jì)天地的數(shù)之和是五十五,這是所以確定變化而貫通鬼神的。占到《乾》卦的草共計(jì)二百十六根,占到《坤》卦的草共計(jì)一百四十四根,合計(jì)三百六十根,約合一年的日數(shù)?!兑捉?jīng)》上經(jīng)下經(jīng)兩篇占草的數(shù)合計(jì)一萬一千五百二十根,與萬物之?dāng)?shù)相當(dāng)。因此,(六十四卦都)經(jīng)過四次布策而成為《易經(jīng)》,經(jīng)過十八次變而成為一卦,八卦是小成。引伸八卦(為六十四卦)碰上同類的事物加以擴(kuò)大,天下的能事完全在內(nèi)了。能夠顯示出道和神及德行,因此可以跟人對(duì)應(yīng),可以幫助神靈了。夫子說:“知道變化的道的,他能知道神靈的作為吧。”
【注】
67、大衍之?dāng)?shù):占問兇吉用蓍草來演算的蓍草數(shù)是五十五根。衍,演算。五十,當(dāng)作五十五,因下文說“凡天地之?dāng)?shù)五十有五”。大衍是演算天地之?dāng)?shù)。演算時(shí)只用四十九根,留出六根來表示六爻。
68、分而為二以象兩:把四十九根分成上下兩堆象兩儀,指天地。分兩堆的數(shù)目不要求一致,可多可少。
69、掛-以象三:從上面抽出一根草來放在上下兩堆中間成為三才,即天地人。
70、揲(音舌)之以四:把四根草為一組來分,揲指分組。
71、歸奇于扐(音勒):奇,多余。扐,夾在手指間。把放在上面的草四根一組來分,分到末了,把多余的草夾在手指里。
72、再扐而后掛:把放在下面的草,四根一組來分,把多余的草再夾在手指里。而后卦:把夾在手指里的草掛起來。
73、《乾》卦是天,是陽爻。陽爻-是奇數(shù)。把奇數(shù)一三五七九加起來是二十五,稱天數(shù)。《坤》卦是地,是陰爻。陰爻--是偶數(shù),把偶數(shù)二四六八十加起來是三十,是地?cái)?shù)。天數(shù)加地?cái)?shù)是五十五,是天地之?dāng)?shù)。
74、《乾》卦六爻,每得一爻要揲九次,揲一次按四根草一組來分,九次共分草三十六根。六爻乘三十六,得草二百十六根,稱《乾》之策。《坤》卦六爻,每得一爻,要揲六次,每揲一次,按四根草來分,六次共分草二十四根,六爻乘二十四,得草二百四十四根,為《坤》之策?!肚贰独ぁ返牟邤?shù),是草的重復(fù)說的,不是有這么多的草?!肚贰独ぁ返牟邤?shù)加起來是三百六十,約與一年三百六十五日相當(dāng)。期:一年。乾坤為天地,故乾坤的策數(shù)與天地循環(huán)一年的日數(shù)相當(dāng)。
75、《易經(jīng)》分上經(jīng)下經(jīng)為二篇?!兑捉?jīng)》六十四卦,每卦六爻,共三百八十四爻,陽爻與陰爻各為一百九十二爻。得一陽爻,要揲九次,每次按四根一組來分,九次為四九三十六策。一百九十二陽爻乘三十六策,得六千九百十二策。得一陰爻,要揲六次,每次按四根一組來分,四六得二十四策。一百九十二陰爻乘二十四,得四千六百零八策。兩共一萬一千五百二十策。
76、四營:四次演算,即上文指的:一,分而為二以象兩;二,掛一以象三;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時(shí);四,歸奇于扐以象閏。經(jīng)過這四次演算稱一變。
77、十有八變而成卦:上面指出四揲成一變,又三變成一爻,六爻十八變成一卦。先說一變,按照上文的四揲,即四次演算,把上面的蓍草多余的夾在手指中;再把下面的草同樣處理,把多余的草夾在手指中。不算夾在手指中的草,一變畢,結(jié)果:一,余四十四策;二,余四十策。二變,以一變所余之策再同樣演算,二變畢,結(jié)果:一,余四十策;二,余三十六策;三,余三十二策。三變,以二變所余之策來演算,三變畢,結(jié)果:一,余三十六策,九揲之,即按四策一組來分,得九組,是為九,是為老陽,為可變之陽爻。二,余三十二策,八揲之,即按四策一組來分,得八組,是為八,是為少陰,是為不變的陰爻。三,余二十八策,七揲之,得七組,是為七,是為少陽,是為不變之陽爻。四,余二十四策,六揲之,得六組,是為六,是為老陰,是為可變之陰爻。經(jīng)過三變,有得出四種之可能,實(shí)際上只能得四種中的一種,如得三十六策,即得出陽爻,為九。如得出二十四策,而得出陰爻,為六。這樣,經(jīng)過三變,得出一爻。經(jīng)過十八變,得出六爻,即成為一卦。
78、八卦而小成:八卦指三爻所成的八個(gè)卦,占時(shí)要爻六才成一卦,所以三爻只是小成。
79、酬酢:用酒來回敬,也指應(yīng)對(duì)。
第十章
【原文】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dòng)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尚其占80。是以君子將有為也,將有行也,問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響。無有遠(yuǎn)近幽深,遂知來物81。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與于此。參伍以變,錯(cuò)綜其數(shù)82。通其變,遂成天下之文;極其數(shù),遂定天下之象83。非天下之至變,其孰能與于此。《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dòng),感而遂通天下之故84。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與于此。夫《易》,圣人之所以極深而研幾也85。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幾也,故能成天下之務(wù);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86。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謂也。
第十章 此章承上章之意,言《易》之用有此四者。(此章亦虛夸《易經(jīng)》之作用,認(rèn)為:《易》之本身則有三至,即“至精”、“至變”、“至神”,故圣人于《易》有四尚,即“尚其辭”、“尚其變”、“尚其象”、“尚其占”。)
【譯文】
《易經(jīng)》有圣人之道四個(gè):用它來談?wù)摰目粗厮呢载侈o,用它來行動(dòng)的看重它的變化,用它來制造器物的看重它的卦象,用它來卜吉兇的看重它的占問。因此君子將有所作為,將有所行動(dòng),用言語來問它。它接受人家的問,它的回報(bào)像回響。不分遠(yuǎn)近幽深,遂即知道未來的事。不是天下的極精,誰能達(dá)到這樣。(六爻中)的三數(shù)或五數(shù)的變化,有交錯(cuò)綜合的爻位次數(shù)。通曉它的變化,遂即成為反映天下事的文辭;極盡卦爻的位數(shù),遂即確定天下事物的象。不是天下的最善變化的,誰能達(dá)到這樣?!兑捉?jīng)》本來是沒有思慮的,沒有作為的,寂靜不動(dòng),但(用真誠)感動(dòng)它,遂能通曉天下的事。不是天下最為神妙的,誰能達(dá)到這樣?!兑捉?jīng)》,是圣人的所以極深入而研究它的微妙處。正因?yàn)樗纳?,所以能夠貫通天下人的意志;正因?yàn)樗⒚?,所以能夠成就天下的事?wù);正因?yàn)樗衩?,所以不急而快,不行?dòng)而到來。夫子說:“《易經(jīng)》有圣人的道四個(gè)”的,就是這個(gè)說法。
【注】
80、言:指談?wù)撌挛?。辭:卦爻辭。談?wù)撌挛锏囊獜呢载侈o取得決定。變:卦爻辭的變化,用卦爻辭來決定行動(dòng)。象:卦象,參考卦象來制造器物,見《系辭》下。占:用蓍草的演算來問吉兇。
81、來物:未來的事。
82、參伍以變,錯(cuò)綜其數(shù):《周易本義》:“參者,三數(shù)之也。伍者,五數(shù)之也。錯(cuò)者交而互之。綜者總而挈之。此亦皆謂揲蓍求卦之事,蓋通三揲兩手之策,以成陰陽老少之畫;究七八九六之?dāng)?shù),以定卦爻動(dòng)靜之象也。”
83、天下之文:指卦爻辭,是說明天下事物兇吉的文辭。天下之象:指卦象,用來說明天下事物的變化的。
84、卦爻辭本身是無思無為的,要人去占問它,人的誠信感動(dòng)它,就能通天下事物的吉兇。
85、研幾:研究事物顯現(xiàn)以前的微露苗頭,“幾者動(dòng)之微,吉兇之先見者也。”
86、神:神妙,指先見,事物還沒有出現(xiàn),已經(jīng)看到,所以“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實(shí)際是沒有出現(xiàn),但已看到苗頭。
第十一章
【原文】
子曰:“夫《易》何為者也?夫《易》開物成務(wù)87,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業(yè),以斷天下之疑。是故蓍之德圓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義易以貢88。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兇與民同患89。神以知來,知以藏往,其孰能與于此哉!古之聰明叡知、神武而不殺者夫90。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興神物以前民用。圣人以此齋戒,以神明其德夫91。是故闔戶謂之坤,辟戶謂之乾,一闔一辟謂之變,往來不窮謂之通,見乃謂之象,形乃謂之器,制而用之謂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謂之神92。
右第十一章(此章言圣人用《易經(jīng)》以啟其智,以明其德,以決其疑,以成其業(yè),以制其法,以利其民,皆虛夸之詞。然其論陰陽開辟之道尚可取也。)93
【譯文】
夫子說:“《易經(jīng)》是做什么的呢?《易經(jīng)》是開創(chuàng)事物,成就業(yè)務(wù),襄括天下的道理,象這樣而止的。”因此圣人用來通曉天下人的意志,用來確定天下的事業(yè),用來決斷天下人的疑惑。所以蓍草占問的好處是圓滿而神妙,卦象的好處是方正而智慧,六爻的意義在于用變化來告人。圣人用它來啟發(fā)自己的心,退下來把它隱藏在秘密處,吉和兇與民同樂同憂。(用蓍的)神妙來知道未來,(用卦的)智慧來記住往事,誰能達(dá)到這樣??!古代的聰明智慧神武而不殘暴的人吧。因此明曉天道,細(xì)察人間事由,用蓍草占神物來作為引導(dǎo)人民行事。圣人用它時(shí)極為虔敬,來表示它具有神妙明智的好處。所以,閉藏的叫做坤,開展叫做乾,一閉一開叫做變化,(開閉出入)往來不停叫做通,出現(xiàn)的物叫做象,具有形體的叫做器,制裁象和器來利用它叫做效法,在利用它時(shí)或出或入有所改動(dòng),人民都用它叫做神妙。
【注】
87、開物成務(wù):開創(chuàng)事物,如《系辭》下說:“為舟楫,蓋取諸《渙》。”認(rèn)為《渙》卦里已經(jīng)開創(chuàng)了舟楫。成就業(yè)務(wù),如《易》講事的吉兇,照吉事云做,成功了就是成務(wù)。
88、蓍之德圓而神:用蓍草來占吉兇,或吉或兇沒有一定,所以是圓滿而神妙。卦之德方以知:卦辭有一定,所以是方正而智慧,跟蓍占不定的不同。德是本身所具有的屬性,指蓍和卦所具有的好處。六爻講變化的,易指變易,貢指告。
89、洗:《釋文》及《周易集解》本作“先”,猶先導(dǎo),啟發(fā)。退藏于密:即從卦爻辭得到啟發(fā)后,先保密,不加宣揚(yáng)。吉兇與民同患:指導(dǎo)人民趨吉避兇。同患,同憂樂,兇同憂,吉同樂,這里當(dāng)省“樂”字。
90、叡(音瑞)知:智慧而有遠(yuǎn)見。知,同智。殺:殘暴。
91、齋戒:指誠敬。神明其德:神指蓍之德圓而神,明指卦之德方以智。即用蓍和卦來知來藏往。
92、闔戶謂之神:指地的靜而閉藏。辟戶謂之乾:指天的春雷驚蟄等。一闔一閉謂之變:指卦爻辭反映自然和人事的變化。往來不窮謂之通:指這種開闔變化是無窮盡的,懂得它才通。見乃謂之象:事物出現(xiàn)了用卦來表示叫象,如用乾來表示天。器:有具體形象的叫器。制而用之謂之法,如根據(jù)《渙》卦來制造即是。利用出入:指在制作時(shí)有改進(jìn)。
93、朱熹《周易本義》里不分章,與下章連為一章。高亨《周易大傳今注》里分章,并作了下面的說明。
【原文】
是故《易》有太極94,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吉兇生大業(yè)。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變通莫大乎四時(shí)。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貴。備物致用,立功成器95,以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探賾索隱,鉤深致遠(yuǎn),以定天下之吉兇,成天下之亹亹96者,莫大乎蓍龜。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則之。天地變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見吉兇,圣人象之。河出圖,洛出書97,圣人則之。《易》有四象98,所以示也。系辭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兇,所以斷也。
右第十一章此章專言卜筮。(右第十二章。此章言圣人受河圖之啟示,借蓍草之神靈,制定筮法,創(chuàng)作《易經(jīng)》,以仿效宇宙形成之過程,象征天地日月四時(shí)諸種現(xiàn)象之變化,探求復(fù)雜隱晦深?yuàn)W遙遠(yuǎn)之事物,定其吉兇,以指導(dǎo)人之行動(dòng),亦虛夸之詞也。)
【譯文】
所以,《易經(jīng)》有太極,(是宇宙的本體),因此生出兩儀,(是天地)。兩儀生出四象,(是四時(shí))。四象生出八卦,(擴(kuò)展為六十四卦),來確定事物的吉兇,(使人趨吉避兇),產(chǎn)生大事業(yè)。所以用象來效法的沒有比天地更大的。地位崇高,沒有比富貴(而居君位)更大的。具備物品來供采用,建立功業(yè),制成器具,用來供天下人利用,沒有比圣人更偉大的了。探求深?yuàn)W,索求隱秘,勾出沉物,推究遠(yuǎn)事,來確定天下事物的吉兇,使人奮勉來完成天下的事業(yè)的,沒有比蓍占龜卜的作用更大的了。所以天生蓍龜神物,圣人仿效它。天地變化,圣人效法它。天垂示各種象,現(xiàn)出或吉或兇,圣人用卦象來仿效它。黃河里出現(xiàn)圖,洛水里出現(xiàn)書,圣人仿效它?!兑捉?jīng)》有少陽、老陽、少陰、老陰四爻象。用來顯示事物的剛?cè)嶙兓T谪载成舷瞪限o語,用來告人的。在卦爻上確定吉或兇,是用來決斷的。
【注】
94、大極:即太極,指原始混沌之氣。
95、《周易大傳今注》:“‘功’字今本脫,《漢書·貨殖傳》引《易》曰:‘立功成器。’今據(jù)增。”
96、亹亹(音尾):勤勉。
97、河出圖,洛出書:說黃河里出圖,伏羲仿照它作八卦。洛水里出書,大禹仿照它作《洪笵》?!吨芤状髠鹘褡ⅰ氛J(rèn)為河圖洛書,當(dāng)是黃河圖、洛水圖,載入《尚書·顧命》篇。這里講的已經(jīng)轉(zhuǎn)變?yōu)樯裨挕?/p> 98、《易》有四象:見上76注。四象指少陽、老陽、少陰、老陰。老陽即“九”。老陰即“六”。
第十二章
【原文】
《易》曰:“自天佑之,吉,無不利。”子曰:“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順99,又以尚賢也,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也。” 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圣人之意,其不可見乎?子曰:“圣人立象以盡意,設(shè)卦以盡情偽,系辭焉以盡其言,變而通之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 乾坤,其《易》之缊邪100!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毀,則無以見《易》?!兑住凡豢梢姡瑒t乾坤或幾乎息矣101。是故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弥^之變,推而行之謂之通,舉而錯(cuò)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yè)。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圣人有以見天下之動(dòng),而觀其會(huì)通,以行其典禮,系辭焉以斷其吉兇,是故謂之爻。極天下之賾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動(dòng)者存乎辭,化而裁之存乎變,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右第十二章(右第十三章 此章言《易經(jīng)》能充分反映人之思想、言論與活動(dòng),又能反映天地萬物之變化,而人類事業(yè)在于利用道與器而加以變通,《易經(jīng)》之卦爻象及卦爻辭足以指導(dǎo)人去作此種事業(yè)。102)
【譯文】
《易經(jīng)》說:“從天護(hù)佑他,吉,沒有不利。”夫子說:“‘佑’,就是幫助。天所幫助的,是順;人所幫助的,是信。行動(dòng)信,思想順,再加上尊重賢人。因此從天幫助他,吉,沒有不利。” 夫子說:“書里不能完全記下所說的話,說話不能完全表達(dá)要說的意思。”然則圣人的意思,它不可以完全看到嗎?夫子說:“圣人創(chuàng)立象來完全表達(dá)他的意思,設(shè)立卦來完全揭示他的真?zhèn)?,系上辭來作為完全盡意的話,加以變通來得到全部好處,推演它、疏通它,使它完全達(dá)到便利,催動(dòng)它,驅(qū)使它,使它盡情發(fā)揮神奇。” 乾坤兩卦,是《易經(jīng)》的精妙之所在吧!乾坤排列組合,則《易經(jīng)》道便確立在于其中了。乾坤毀,就無從看見《易》道?!兑住返揽床灰姡敲辞ひ簿徒咏缌?。所以形象以上的抽象道理叫做道,形象以下的具體東西叫做器,加以變化而改制叫做變,加以推行叫做通,拿它實(shí)施于天下民眾之中,叫做事業(yè)。所以象,圣人有了用來看到天下事物的繁雜,比擬它的形容,用象來顯示它作為合宜的事物,所以叫做象。圣人有了用來看到天下的變動(dòng),而看到它的會(huì)通,來推行它的典章制度,系上卦爻辭來斷定它的吉兇,所以稱做爻。極盡天下事物的繁雜的在于卦,鼓動(dòng)天下事物的變動(dòng)的在于辭,變化而加以制裁的在于變,推行它的在于通,神妙而明曉運(yùn)用它的在于人,靜默而作成它,不說而使民信從,在于德行。
【注】
99、履信:實(shí)行誠信。
100、緼:緼藏。
101、息:熄滅。
102、此章朱熹沒有說,此引自《周易大全今注》。
周易系辭傳(下)
第一章
【原文】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1。剛?cè)嵯嗤?,變?cè)谄渲幸?。系辭焉而命之,動(dòng)在其中矣3。吉兇悔吝者,生乎動(dòng)者也。剛?cè)嵴?,立本者也。變通者,趨時(shí)者也。吉兇者,貞勝者也4。天地之道,貞觀者也5。日月之道,貞明者也。天下之動(dòng),貞夫一者也6。夫乾,確然示人易矣7。夫坤,隤然示人簡矣8。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爻象動(dòng)乎內(nèi),吉兇見乎外,功業(yè)見乎變,圣人之情見乎辭。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寶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財(cái)。理財(cái)正辭、禁民為非曰義9。
右第一章此章言卦爻、吉兇、造化、功業(yè)。(此章首論《易經(jīng)》之義蘊(yùn)與功用,次論圣人守位治民之要點(diǎn)。)
《譯文》
八卦成為一列,(有天、地、雷、風(fēng)、水、火、山、澤八物的象,)象就在它的中間了。由八卦重疉為六十四卦,論爻的話包括在它中間了。(陽爻的剛,陰爻的柔,)剛?cè)岫诚嗷ネ埔疲载车淖兓驮谄渲辛?。把辭語連系在卦爻后面而告訴人,人的行動(dòng)也就在其中了。吉、兇、悔、吝,是從人的行動(dòng)中產(chǎn)生出來的。剛和柔,是確立(陰爻陽爻的)根本,(是確立天地萬物分陰分陽的根本)。變通,是(天地萬物的變通)趨向四時(shí)。(人的行動(dòng)的變通),趨向時(shí)機(jī),吉兇,(正則吉,不正則兇),是以正取勝的。天地的道,是以正示人的。日月之道,以正的光明照耀的。天下人的行動(dòng),端正在一個(gè)道上。乾,剛健地對(duì)人顯示它的平易了。坤,柔順地對(duì)人顯示它的簡約了。爻是仿效這天地之道的。象是形象這天地之道的。爻和象在卦內(nèi)變動(dòng),吉和兇在卦外顯現(xiàn)。圣人的思想感情從卦爻辭中顯現(xiàn)。天地的大德叫生長萬物,圣人的大寶叫王位。憑什么來守住王位叫仁德。憑什么來使人歸附叫財(cái)。整理財(cái)政,端正制度法令,禁止人民為非作歹叫做義。
【注】
1、八卦由爻構(gòu)成,但用爻來分別事情的吉兇等,是在六十四卦中,所以說爻在六十四卦中。
2、在六十四卦中,爻有變動(dòng),陰爻變陽爻,陽爻變陰爻,成為另一卦,所以說剛?cè)嵯嗤啤?/p> 3、命:告。動(dòng):指人的趨吉避兇的行動(dòng)。
4、貞勝:以正為勝,正則吉,不正則兇。
5、貞觀:以正示人。觀,示也。
6、貞夫一:正于一,一指天地之道,以合于天地之道為正,即以合于自然規(guī)律為正確。
7、確然:剛健地。易:平易。
8、隤(音頹)然:柔順地。
9、正辭:端正制度法令的條文。
第二章
【原文】
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10,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yuǎn)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作結(jié)繩而為罔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11。包犧氏沒,神農(nóng)氏作12,斲木為耜,揉木為耒13,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益》14。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蓋取諸《噬嗑》15。神農(nóng)氏沒,黃帝、堯、舜氏作,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兑住犯F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16。刳木為舟,剡木為楫,舟楫之利,以濟(jì)不通,致遠(yuǎn)以利天下,蓋取諸《渙》17。服牛乘馬,引重致遠(yuǎn),以利天下,蓋取諸《隨》18。重門擊柝,以待暴客,蓋取諸《豫》19。斷木為杵,掘地為臼,臼杵之利,萬民以濟(jì),蓋取諸《小過》20。弦木為弧,剡木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蓋取諸《睽》21。上古穴居而野處,后世圣人易之以宮室,上棟下宇,以待風(fēng)雨,蓋取諸《大壯》22。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喪期無數(shù),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槨,蓋取諸《大過》23。上古結(jié)繩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蓋取諸《夬》24。
右第二章此章言圣人制器尚象之事。(此章論述包犧作八卦及古人觀象制器之事。作者將傳說中原始社會(huì)人物視為歷史上之帝王,將勞動(dòng)人民之創(chuàng)造發(fā)明記在此輩帝王圣人名下,將勞動(dòng)人民之智慧與實(shí)踐歸功于卦象之啟示,純是唯心主義之歷史觀。此乃由于作者之階級(jí)立場與歷史局限也。25)
【譯文】
上古伏羲氏的統(tǒng)治天下,他抬頭就觀察天象,俯身就觀察地形,觀察飛禽走獸的紋理,與地上的植物,近的取自身體,遠(yuǎn)的取自各物,于是開始創(chuàng)作八卦,(用天、地、雷、風(fēng)、水、火、山、澤八種物進(jìn)行交易,使各得所需,然后退去。這象),來會(huì)通神妙明顯的(天地萬物的)的德性,(用八卦來)分類區(qū)別天地萬物之情狀。他發(fā)明了編結(jié)繩子的方法而織成羅網(wǎng),用網(wǎng)來打獵捕魚,大概是取自《離》卦。伏羲氏去世之后,神農(nóng)氏繼之而興。他砍削樹木制成鋤,揉彎木干制成犁,這種耕耘工具的好處,是可以教導(dǎo)天下百姓耕作生產(chǎn)。這大概是取自《益》卦。他又在日中建立集市,招引天下的百姓,聚集天下的貨物,大概是取自《噬嗑》卦。神農(nóng)氏去世之后,黃帝、堯、舜又先后繼之而興起。他們通曉事物和前人創(chuàng)造的器物、制度,使百姓不懈努力,加上神妙的改作,使百姓方便有用?!兑住返佬胁煌〞r(shí)就變,變了就會(huì)行得通,行得通就能夠長久。所以從天幫助它,吉而無不利。黃帝、堯、舜作衣裳下垂而天下治,大概是取自《乾》卦《坤》卦。他們挖空樹木制成舟船,削尖木材制成槳楫,舟船槳楫的好處,是可以渡過江河,直達(dá)遠(yuǎn)方,從而使天下人得利,大概是取自《渙》卦。他們用牛馬駕車,拖運(yùn)重物,直達(dá)遠(yuǎn)方,從而使天下人得益,大概是取自《隨》卦。他們?cè)O(shè)置雙重門戶,夜間敲梆警戒,以防備暴徒強(qiáng)盜,大概是取自《豫》卦。他們截?cái)嗄静淖龀设疲陂_地面做成臼,杵臼的好處,是可以讓萬民得益。這大概是取自《小過》卦。他們加弦于彎木制成弓,削尖木材做成箭,弓箭的好處,是可以用威力來懾服天下。這大概是取自《睽》卦。上古的人居住在洞穴和野外,后世圣人改用房屋,改變了人們的居住方式,上有屋梁,下有墻壁,用來躺避風(fēng)雨,大概是取自《大壯》卦。上古人的喪葬,只用柴草厚厚地包裹遺體,掩埋在荒郊野地里,不堆土做墳,也不種樹,服喪的期限也沒有定數(shù)。后世圣人改用棺槨,改變了人們的喪葬習(xí)俗,大概是取自《大過》卦。上古的人用繩結(jié)來記數(shù)處理事務(wù),后世圣人用文字來代替它,刻在竹簡之上,改變了人們的記事方法,百官用它來處理政務(wù),萬民用它來明察事理。這大概是取自《夬》卦。
【注】
10、包犧氏:即伏羲氏。相傳原始社會(huì)中進(jìn)入漁獵時(shí)代的氏族,已經(jīng)能夠結(jié)網(wǎng)來捕捉鳥獸和捕魚?!断缔o傳》作者認(rèn)為伏羲氏始作八卦。又認(rèn)為伏羲氏作六十四卦,所以說他的作網(wǎng),大概是從《離》卦來的。
11、罔罟:網(wǎng),罔罟,也就是羅網(wǎng)。佃:捕鳥獸。漁:捕魚。《離》:即《離》卦,離上離下?!吨芤准狻罚?#8220;虞翻曰:‘離為目,巽為繩。目之重者唯罟轅,故結(jié)繩為罟’。”《離》卦是離上離下,是重離。離為目,重目為網(wǎng)。 12、神農(nóng)氏:指原始社會(huì)中開始從事農(nóng)業(yè)的氏族。
13、斲(音斫):削。耜(音四):古代的木鋤,形狀似鍬。耒(音累):古代耕地的曲木,即犁。
14、《益》:《益》卦震下巽上?!墩f卦》:“巽為木”,“震,動(dòng)也。”木鋤、木犁在地上動(dòng)土,為耕田之象。
15、《噬嗑》:《噬嗑》卦震下離上?!墩f卦》:“離為日”,“震,動(dòng)也。”眾人在日下往來,為日中為市。
16、垂衣裳而天下治:《周易集解》:“《九家易》曰:‘至乎黃帝始製衣裳,垂示天下。”《乾》《坤》:同上:“《九家易》曰:‘衣(上衣)取象《乾》,居上復(fù)物,裳(下裳)取象《坤》,在下含物也。”
17、刳(音古):挖空。剡(音掩):削尖?!稖o》卦坎下巽上,《說卦》:“巽為木,坎為水。”木船在水上,為舟楫之象。
18、服、乘:駕車。引重:拉重物。致遠(yuǎn):行遠(yuǎn)路?!峨S》:《隨》卦震下兌上?!秶Z·晉語》:“震,車也。”《說卦》:“兌為羊”。為羊有牲畜意,引申為牛馬駕車。
19、暴客:指盜賊?!对ァ罚骸对ァ坟岳は抡鹕稀5叵吕咨?,擊柝巡行地上,動(dòng)而有聲于地上。
20、《小過》:《小過》卦艮下震上。《周易集解》:“虞翻曰:‘艮為小木’。‘故斷木為杵。坤為地,艮手持木以缺坤三,故缺地為臼。艮止于下,臼之象也。震動(dòng)而上。杵之象也。’‘故取諸《小過》。’”
21、《睽》:《睽》卦兌下離上。《周易集解》:“虞翻曰:‘兌為小木。’”小木為弓。離為繩:即“弦木為弧”。
22、宮室:房屋。棟:屋梁。宇:屋邊墻壁?!洞髩选罚骸洞髩选坟郧抡鹕?。乾為天,野外的天似穹盧,比房屋。震比雷雨,像房屋可以避風(fēng)雨。
23、?。ㄒ艄禾自诠淄獾耐夤住!洞筮^》:《大過》卦巽下兌上,巽內(nèi)兌外。巽為木,指棺槨,兌為澤,指坑,像墓穴,指棺槨在墓穴中。
24、書契:文字。《夬》:《夬》卦乾下兌上,兌為小木?!墩f卦》:“乾為金。”金屬指刀,刀刻木簡為書寫記事。
25、引自《周易大全今注》。
第三章
【原文】
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彖者,材也26;爻也者,效天下之動(dòng)者也。是故吉兇生而悔吝著也。
右第三章 (此章言《易經(jīng)》之卦爻象及卦爻辭可以體現(xiàn)人事之吉兇悔吝。)
【譯文】
所以《周易》一書,它的內(nèi)蘊(yùn)是卦象,卦象是用卦來象事物。彖是裁斷。爻是仿效天下萬物的變動(dòng)。所以人的行動(dòng)就會(huì)產(chǎn)生吉兇、悔恨、羞辱等不同的結(jié)果。
【注】
26、彖:判斷,判斷卦辭的話。材:通“裁”,即裁斷的意思。
第四章
【原文】
陽卦多陰,陰卦多陽。其故何也?陽卦奇,陰卦耦。其德行何也?陽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陰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譯文】
陽卦(指震、坎、艮,皆為兩陰爻,一陽爻)中陰爻多,陰卦(指巽、離、兌,皆為兩陽爻,一陰爻)中陽爻多。那是什么緣故呢?因?yàn)殛栘砸云鏋橹鳎ㄕ?、坎、艮都 是五劃,是奇?shù))。陰卦以偶為主,(巽、離、兌都 是四劃,是偶數(shù))。這兩者各自說明什么德性品行呢?陽卦一君二民,(震、坎、艮皆只有一陽爻代君,兩陰爻代民,一君統(tǒng)治眾民),是君子之道。陰卦兩君而一民,(巽、離、兌三陰卦皆兩陽爻代君,一陰爻代民,二君統(tǒng)治一民,即一民受多君的剝削),是小人之道。
第五章
【原文】
《易》曰:“憧憧往來,朋從爾思,27”子曰:“天下何思何慮?天下同歸而殊涂,一致而百慮28,天下何思何慮?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往者屈也,來者信也29,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30,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精義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過此以往,未之或知也31。窮神知化,德之盛也。”
右第一節(jié)32
【譯文】
《易經(jīng)》說:“熱鬧地來往,朋友聽從你。”夫子說:“天下人想什么,考慮什么?天下人走不同的路,到達(dá)同一個(gè)地方;經(jīng)過多種考慮,達(dá)到同一個(gè)目的。天下人想什么,考慮什么?太陽落去月亮就升起,月亮落去太陽就升起,太陽月亮互相推移產(chǎn)生光明。寒天過去了暑天就到來,暑天過去了寒天就來,寒天和暑天互相推移而確定一年。過去的是屈退,到來的是伸進(jìn)。屈退和伸進(jìn)互相感應(yīng)交替產(chǎn)生利益。尺蠖的屈退,是求得伸進(jìn)。龍蛇的蟄伏,是用來保存身體。精通事物的義理,進(jìn)入神妙的境地,用來達(dá)到運(yùn)用。利用所學(xué),來使自身安好,用來提高才德。超出以上講的,未曾知道別的。徹底研究事物的神妙,知道事物的變化,這是盛德。
【注】
27、此引《咸》卦九四爻辭。憧憧:狀往來的熱鬧。朋:朋貝,指錢幣。思:語助詞。原指商人往來經(jīng)商,賺了錢?!断缔o》傳作者另作解釋,作朋友跟從你。
28、一致:目的一致。百慮:多種打算。
29、信:同伸。
30、尺蠖:屈伸之蟲,行動(dòng)時(shí)先一屈,再一伸前進(jìn)。
31、未之或知也:未有知之也。或:有。
32、分節(jié):據(jù)《周易大傳今注》。
【原文】
《易》曰:“困于石,據(jù)于蒺藜,入于其宮,不見其妻,兇。”33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據(jù)而據(jù)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將至,妻其可得見邪?”34
右第二節(jié)
【譯文】
《易經(jīng)》說:“絆倒在石子上,手撐在有剌木上,進(jìn)到房里,不見他的妻,兇。”夫子說:“不該絆倒而絆倒,名必受辱。不該撐而撐的,身必危險(xiǎn)。既受辱并且危險(xiǎn),死期將到,妻豈可得見啊!
【注】
33、引文見《困》卦六三爻辭。
34、其:豈。
【原文】
《易》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獲之,無不利。”35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于身,待時(shí)而動(dòng),何不利之有?動(dòng)而不括36,是以出而有獲,語成器而動(dòng)者也。”37
右第三節(jié)
【譯文】
《易經(jīng)》說:“公在高城墻上用箭射鷹,射中了,沒有不利的。”夫子說:“隼,是一種禽鳥,弓矢是一種工具。射它的是人。君子身上藏著工具,等待時(shí)機(jī)才發(fā)動(dòng),哪會(huì)有什么不利?一旦行動(dòng),毫無阻礙,所以出動(dòng)一定有收獲。說到有現(xiàn)成的工具然后再發(fā)動(dòng)的。”
【注】
35、引文見《解》卦上六爻辭。
36、括:阻塞。
37、語成器而動(dòng):《周易正義》:“語論有見(現(xiàn))成之器而后興動(dòng)也。”
【原文】
子曰:“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不見利不勸38,不威不懲。小懲而大戒,此小人之福也?!兑住吩唬?#8216;履校滅趾,無咎’39,此之謂也。”
右第四節(jié)
【譯文】
夫子說:“小人不以不仁為恥,不怕行為不義,不看見利不勸勉,不看見威嚴(yán)不懲戒。假如受到小的懲處而能大加警戒,這是小人的幸運(yùn)。《易經(jīng)》說:‘拖著腳枷,遮住腳趾,無害。’即這個(gè)說法。’”
【注】
38、勸:勉力。
39、引文見《噬嗑》卦初九爻辭。
【原文】
“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小人以小善為無益而弗為也,以小惡為無傷而弗去也,故惡積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易》曰:‘何校滅耳,兇。’”40
右第五節(jié)
【譯文】
(夫子說):“不積累善行不足以成名聲,不積累惡行不足以滅身。小人認(rèn)為小善為無益而不行,認(rèn)為行小惡為無害而不改正,故惡行積累而不可掩蓋,罪行積大而不可赦。所以《易經(jīng)》曰:‘帶著頸枷遮住耳朵,兇。’”
【注】
40、引文見《噬嗑》卦上九爻辭。
【原文】
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亂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41
右第六節(jié)
【譯文】
夫子說:“危險(xiǎn)的,由于過去平安地處在他的地位(忘記危險(xiǎn))。滅亡的,由于過去保持他的存在(忘記滅亡)。變亂的,由于過去有他的治理(忘掉變亂)。因此君子平安時(shí)不忘掉危險(xiǎn),存在時(shí)不忘掉滅亡,治理時(shí)不忘掉變亂,所以身體平安而國家可以保存?!兑捉?jīng)》說:‘將亡!將亡!寄托于茂盛的桑樹。’”
【注】
41、引文見《否》卦九五爻辭。按《否》卦指“將亡!將亡!寄托在包草和桑枝上。”苞草、桑枝是柔弱的,不可靠。這里把“苞桑”解作“茂盛的桑樹”,認(rèn)為可靠,與《否》卦原意不同,再說桑樹不同松柏,還不一定可靠。
【原文】
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易》曰:‘鼎折足,覆公 餗,其形渥,兇。’言不勝其任也。”42
右第七節(jié)
【譯文】
夫子說:“品德淺薄而地位尊高,知慧狹小而圖謀宏大,力量微弱而肩負(fù)重任,很少有不召來災(zāi)禍的。《易經(jīng)》說:‘鼎折斷了腳,弄灑了公的粥,濕漉漉粘乎乎的一片,兇。’說是擔(dān)負(fù)不了他的任務(wù)。”
【注】
42、引文見《鼎》卦九四爻辭,對(duì)這個(gè)爻辭,有不同解釋,見爻辭注說明。
【原文】
子曰:“知幾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瀆,其知幾乎!幾者,動(dòng)之微,吉兇之先見者也43。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兑住吩唬?#8216;介于石,不終日,貞吉。’介如石焉,寧用終日,斷可識(shí)矣。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jiǎng)?,萬夫之望。”44
右第八節(jié)
【譯文】
夫子說:“知曉一點(diǎn)預(yù)兆,它是神妙吧!君子結(jié)交上級(jí)不諂媚,結(jié)交下級(jí)不輕慢,他是知曉預(yù)兆吧。幾,是有點(diǎn)事物變動(dòng)的微小征兆,是吉兇預(yù)兆。君子看到預(yù)兆就行動(dòng),決不等到一整天?!兑捉?jīng)》說:‘堅(jiān)如石,不到一整天(就變?nèi)幔?,占問吉?#8217;堅(jiān)如石,何用整一天,斷然可以知道了。君子知道細(xì)微的,知道明顯的,知道柔婉的,知道剛健的,是萬民的希望。”
【注】
43、幾:預(yù)兆。今本無“兇”字。《漢書·楚元王傳》引有“兇”字,今補(bǔ)。
44、引文見《豫》卦六二爻辭。介:堅(jiān)。寧:猶何。
【原文】
子曰:“顏氏之子,其殆庶幾乎?45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嘗復(fù)行也?!兑住吩唬?#8216;不遠(yuǎn)復(fù),無祗悔,元吉。’”46
右第九節(jié)
【譯文】
夫子說:“顏家的兒子顏回,他大概差不多了吧?有不善沒有不知道,知道了沒有再重犯的。《易經(jīng)》說:‘走不遠(yuǎn)就回來,沒有大問題,大吉。’”
【注】
45、殆:大概。庶幾:近乎,差不多,指對(duì)品德修養(yǎng)已經(jīng)達(dá)到很高程度?! ?/p> 46、引文見《復(fù)》卦初九爻辭。祇:大。
【原文】
“天地絪緼,萬物化醇47。男女構(gòu)精,萬物化生?!兑住吩唬?#8216;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言致一也。”48
右第十節(jié)
【譯文】
“天地的陰陽二氣交融,萬物普遍化生,男女和動(dòng)物兩性的構(gòu)精,萬類化生。《周易》說:‘三人同行就虧損一人;一人獨(dú)行就得到他的朋友。’說是達(dá)到一致。”
【注】
47、絪緼:指氣的盛而交融。醇:平均,普遍。
48、引文見《損》卦六三爻辭。致一:達(dá)到一致。
【原文】
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動(dòng),易其心而后語49,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危而動(dòng),則民不與也50。懼以語,則民不應(yīng)也。無交而求,則民不與也。莫之與,則傷之者至矣?!兑住吩唬?#8216;莫益之,或擊之,立心勿恒,兇。’”51
右第十一節(jié)右第五章(此章記孔丘釋《易經(jīng)》爻辭共十一條。)
【譯文】
夫子說:“君子在身子安定以后才行動(dòng),心平靜以后才說話,交情確定以后才求他幫助。君子講求這三條,所以得到保全。相反,如果冒險(xiǎn)去行動(dòng),別人就不會(huì)贊助他。懷著恐懼說話,人們就不會(huì)響應(yīng)他。如果沒有友誼去求人,人們不幫助他。沒有人去幫助他,傷害他的人就來了。《周易》說:‘沒有人幫助他,有人攻擊他。有心不定,兇。’”
【注】
49、易:平易,指平靜。
50、與:贊許。下“與“字作幫助。
51、引文見《益》卦上九爻辭。恒:持久,指堅(jiān)定。
第六章
【原文】
子曰:“乾坤,其《易》之門邪52?乾,陽物也;坤,陰物也53。陰陽合德,而剛?cè)嵊畜w54,以體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55。其稱名也,雜而不越56。于稽其類,其衰世之意邪57?夫《易》彰往而察來,而微顯闡幽。開而當(dāng)名,辨物正言,斷辭則備矣58。其稱名也小,其取類也大。其旨遠(yuǎn),其辭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隱59。因貳以濟(jì)民行60,以明失得之報(bào)。”
右第六章此章多缺文疑字,不可盡通,后皆放此。(此章首言《易經(jīng)》卦爻之陰陽,可以像天地萬物之陰陽兩性,次言卦爻辭之特點(diǎn)及其功用。)
【譯文】
夫子說:“(八卦中的)《乾》《坤》兩卦,大概是《周易》的門吧。”乾卦為陽,坤卦為陰。陰陽的德性相結(jié)合,而陽剛陰柔各有本體,從而形成八卦或六十四卦,用來體察天地的創(chuàng)造萬物,用來會(huì)通神妙明顯萬物屬性。《易經(jīng)》六十四卦所稱道的名物,繁雜卻不逾越。在考察它的事類,豈有衰世的意味嗎?《周易》明顯過去,察考未來,使細(xì)微的顯露,幽隱的明白,開卷正名。辨別事物作出正確的言論,加上判斷,都已具備了。它的標(biāo)舉名稱雖然細(xì)小,它用來指同類事物是大的。它的用意是深遠(yuǎn)的,它的辭語是有文采的,它的話曲折而中的,它講的事直而含蓄,因人的疑惑(通過占詞)來完成人們的行動(dòng),用來說明或得或失的預(yù)報(bào)。”
【注】
52、其:大概。《易》之門:即通過乾坤可以了解《易經(jīng)》中有關(guān)陰陽、剛?cè)嶙兓牡览淼取?/p> 53、乾,陽物也;坤,陰物也:乾是三個(gè)陽爻構(gòu)成,坤是三個(gè)陰爻構(gòu)成。
54、德:指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屬性,乾坤的德即陽和陰。合德即陰陽配合。剛?cè)嵊畜w:陽為剛,陰為柔,剛?cè)岢蔀榍さ谋倔w。
55、體:體察。天地:即乾坤。撰:創(chuàng)作,指天地創(chuàng)作萬物。通:通曉。神明之德:天地神妙而明顯的屬性。天地化育萬物是神妙的,天地所化育的萬物,又是明顯的,這種化育萬物又成為天地的德性。
56、稱名:指六十四卦之名。雜而不越:復(fù)雜而不相逾越,各有界限。
57、稽:考。類:事類??剂呢运傅氖骂悾蟾庞兄杆ナ乐?。
58、微顯闡幽:據(jù)高亨《周易大傳今注》考證,當(dāng)作“顯微而闡幽”。即使微的顯,幽的明。開而當(dāng)名:開卷而事物與卦名相當(dāng)。辨物正言:辨別事物而正確發(fā)言。斷辭則備:判斷的辭備有吉兇。
59、肆而隱:直而隱蔽,言吉兇是直,但為什么是吉兇又隱蔽。
60、貳:指人因疑惑去占問。濟(jì)民行:看了卦爻的或吉或兇。成就人的或行或止。
第七章
【原文】
《易》之興也,其于中古乎61?作《易》者,其有憂患乎?是故《履》,德之基也62,《謙》,德之柄也63,《復(fù)》,德之本也64,《恒》,德之固也65,《損》,德之修也66,《益》,德之裕也67,《困》,德之辨也68,《井》,德之地也69,《巽》,德之制也70?!堵摹?,和而至71,《謙》,尊而光72,《復(fù)》,小而辨于物73,《恒》,雜而不厭74,《損》,先難而后易75,《益》,長裕而不設(shè)76,《困》,窮而通77,《井》,居其所而遷78,《巽》,稱而隱79。《履》以和行80,《謙》以制禮81,《復(fù)》以自知82,《恒》以一德83,《損》以遠(yuǎn)害84,《益》以興利85,《困》以寡怨86,《井》以辨義87,《巽》以行權(quán)88。
右第七章此章三陳九卦,以明處憂患之道。(此章言《易經(jīng)》作者似有憂患,以《履》《謙》《復(fù)》《恒》《損》《益》《困》《井》《巽》九卦之卦義說明其論點(diǎn)。按其所說卦義多不合經(jīng)意。)
【譯文】
《周易》的興起,大概在中古時(shí)代吧?創(chuàng)作《周易》的人,大概有憂患吧?因此,《履》卦,是修養(yǎng)道德的基礎(chǔ);《謙》卦,是修養(yǎng)道德的柄;《復(fù)》卦,是修養(yǎng)道德的根本;《恒》卦,是鞏固道德的前提;《損》卦,是修養(yǎng)道德的方法;《益》卦,是擴(kuò)充道德的途徑;《困》卦,是辨別道德的要領(lǐng);《井》卦,是保持道德的地位;《巽》卦,是調(diào)節(jié)道德的規(guī)范?!堵摹坟?,使人和順而達(dá)到禮;《謙》卦,使人被尊敬而更光明;《復(fù)》卦,使人在微小之處就能辨別事物的善惡;《恒》卦,教人在邪正相雜中修德不倦;《損》卦,教人先難而后易;《益》卦,教人不斷增進(jìn)道德而不造作;《困》卦,教人身處困境而道德通順;《井》卦,教人安居其位而施德于人;《巽》卦,教人處事得宜而不顯露形跡?!堵摹坟?,用和來行動(dòng);《謙》卦,用來照禮行動(dòng);《復(fù)》卦,用來自知過失:《恒》卦,用來專一于德行;《損》卦,用來避開害處;《益》卦,用來興利;《困》卦,用來減少怨恨;《井》卦,用來明辨正義;《巽》卦,用來隨時(shí)應(yīng)變。
【注】
61、中古:指商周時(shí)代。
62、《履》,德之基:《履》指禮,禮是德行的基礎(chǔ)。
63、《謙》,德之柄:謙虛能執(zhí)行德行,故稱柄,柄可執(zhí)。
64、《復(fù)》,德之本:復(fù)是回來,回到善上,是德行的根本。
65、《恒》,德之固:恒指堅(jiān)持德行,久而不變,故稱德行的堅(jiān)固。
66、《損》,德之修:損是減少過失,所以是德行的修養(yǎng)。
67、《益》,德之裕:益是增進(jìn)善念美行,所以是德行的擴(kuò)大。
68、《困》,德之辨:困是處境窮困,那末有德或無德,就可以辯明。
69、《井》,德之地:井水養(yǎng)人,像德行所處的地方。
70、《巽》,德之制:巽是謙遜,德行以謙遜作制裁,合于謙遜的才有德。
71、《履》,和而至:履講行動(dòng),要講禮,禮要和,和了才到達(dá)禮。
72、《謙》,尊而光:尊讀為撙:謙抑。謙是抑損自己的光榮。
73、《復(fù)》,小而辨于物:復(fù)指回來,回到善上,從小事做到,遍及一切事物。辨通遍。
74、《恒》,雜而不厭:恒指長久。雜讀為匝,周遍,長久做好事,始終不倦。
75、《損》,先難而后易:損是減少過失,先減難減的,后減易改的。
76、《益》,長裕而不設(shè):益是使人受益,就長久寬裕,出于自然而不是有意設(shè)施。
77、《困》,窮而通:困是貧困,身貧困而道通。
78、《井》,居其所而遷:井水可養(yǎng)人,指處在可以養(yǎng)人的地位而施德于人。
79、《巽》,稱而隱:巽是退讓,有所稱說,只說自己不是退讓,不說自己是退讓,這是隱。
80、《履》以和行:履指行動(dòng),用和來行動(dòng)。
81、《謙》以制禮:用謙讓來制定禮節(jié)。
82、《復(fù)》以自知:復(fù)指回到行善,是出于自覺。
83、《恒》以一德:恒久指專一于德行。
84、《損》以遠(yuǎn)害:損指減少自己的過失,可以避免禍害。
85、《益》以興利:益是增加做好事,即興利。
86、《困》以寡怨:貧困而守道,不做壞事,就少結(jié)怨。
87、《井》以辨義:井水養(yǎng)人,養(yǎng)人是義,不養(yǎng)人是不義,所以通過它來分辨義與不義。
88、《巽》以行權(quán):巽是退讓,退讓不明說退讓,即說不是退讓,這是一時(shí)權(quán)宜之計(jì)。
第八章
【原文】
《易》之為書也不可遠(yuǎn),為道也屢遷,變動(dòng)不居,周流六虛89,上下無常,剛?cè)嵯嘁?,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90。其出入以度外內(nèi),使之懼。又明于憂患與故91。無有師保,如臨父母92。初率其辭而揆其方,既有典常93。茍非其人,道不虛行。
右第八章(此章言《易經(jīng)》卦爻之變化無常,卦爻辭之義理有常,可以指導(dǎo)人事,但在人之善于體會(huì)運(yùn)用。)
【譯文】
《易經(jīng)》作為書是不可離開的,作為講的道是屢屢變化的,它變動(dòng)不定,(這種變動(dòng))周遍流轉(zhuǎn)在六位之間,(六爻的變化)在上位或下位,沒有一定。(六爻的陽爻為剛,陰爻為柔),或剛變?yōu)槿?,或柔變?yōu)閯偅ハ噢D(zhuǎn)換,不可作為定規(guī),只要適應(yīng)變就變。它的出于本卦,入于變卦,計(jì)量從外卦到內(nèi)卦的聯(lián)系,(定出吉兇,)使人警惕。又使人明白憂患與事故。雖沒有師保的教導(dǎo)和監(jiān)護(hù),如見父母在上。開始按照它的卦爻辭來考較它的道理,既而有了規(guī)范。。假如不是明曉的人,那么《易》道是不會(huì)憑空貫徹的。
【注】
89、變動(dòng)不居,周流六虛:六虛指六爻之位。不居:指不停在那一位。六爻的變動(dòng)是不定,周遍于六爻之內(nèi),每一爻都可變。
90、上下:六爻或上爻變,或下爻變,不定。剛?cè)幔毫郴騽傋內(nèi)?,或柔變剛,也不定。不可為典要:因此不可以哪種變作為定規(guī)。唯變所適:哪個(gè)爻適于變就變。
91、出入:在占蓍時(shí)先求得兩個(gè)卦,先得的卦稱本卦,后得的卦稱稱變卦(古人稱之卦)。兩卦比較,找出兩卦中不同的爻來看爻辭,定吉兇,即出于本卦,入于變卦。外內(nèi):本卦為內(nèi)卦,變卦為外卦,兩卦比較而找出不同的爻來,即度外內(nèi)。知懼:找出爻辭,看了爻辭上說的吉兇,知道警惕,要趨吉避兇。兇指憂患、事故。
92、無有師保,如臨父母:《周易集解》:“干寶曰:‘雖無師保切磋之訓(xùn),其心敬戒,常如父之臨已者也。’” 師保:古代負(fù)責(zé)教導(dǎo)貴族子弟的師傅或監(jiān)護(hù)人。
93、率:遵循,順著。辭:卦爻辭。揆其方:考量《易經(jīng)》所講的道理。揆,推測揣度。典章:規(guī)范。
第九章
【原文】
《易》之為書也,原始要終,以為質(zhì)也94。六爻相雜,唯其時(shí)物也95。其初難知,其上易知:本末也96。初辭擬之,卒成之終97。若夫雜物撰德,辨是與非,則非其中爻不備98。噫!亦要存亡吉兇,則居可知矣99。知者觀其彖辭,則思過半矣。二與四同功而異位,其善不同。二多譽(yù),四多懼,近也100。柔之為道不利遠(yuǎn)者。其要無咎,其用柔中也。三與五同功而異位,三多兇,五多功,貴賤之等也。其柔危,其剛勝邪?
右第九章 (此章言六爻之特點(diǎn),但均非通例,《易經(jīng)》本少有通例。)
【譯文】
《易經(jīng)》作為書,(對(duì)待一個(gè)事物),考察事物的開始,探求事物的終結(jié),用作研求一事物的整體。六爻的相互交錯(cuò),是像它一定時(shí)期內(nèi)的事物。光看它初爻,難以知曉,看了它的上爻才容易明白,是看了本末。初爻的爻辭比擬事物的開始,最后(上爻的辭)確定事物的結(jié)局。至于錯(cuò)雜它的物象,陳述它們的性質(zhì),分辨它們的是非,那末不是中間二、三、四爻就不能完備。還是也求存亡吉兇,也就安坐而可知了。聰明的人看了它的卦辭,對(duì)全卦的意思就領(lǐng)悟一大半了。倒數(shù)第二爻和倒數(shù)第四爻起到同樣作用而位置不同,它的吉也不同。倒數(shù)第二爻多稱譽(yù),比較靠近;倒數(shù)第四爻多怕懼,比較離遠(yuǎn)。陰柔的道對(duì)離遠(yuǎn)的不利。它的(倒數(shù)第二爻)主要是無害,它的作用是柔順而居中位。倒數(shù)第三爻和倒數(shù)第五爻同樣作用而位子不同。倒數(shù)第三爻多兇,因?yàn)槲蛔泳淤v;倒數(shù)第五爻多功效,因?yàn)槲蛔幼鹳F。這兩爻尚是陰柔的危險(xiǎn),尚是陽剛的好吧?
【注】
94、原:察。要:求。質(zhì):整體。
95、雜:錯(cuò)雜。時(shí)物:一定時(shí)間內(nèi)的事物。
96、初:初爻。上:上爻。本末:初爻為本,上爻為末。
97、初辭:初爻辭。卒:上爻辭。
98、撰德:論述德性,論述物的屬性。中爻:倒數(shù)第二、三、四、五爻。
99、噫:抑。要:求。居:猶安坐。
100、近也:《周易大傳今注》:“近上疑當(dāng)有遠(yuǎn)字,近指多譽(yù),遠(yuǎn)指多懼。”
第十章
【原文】
《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地道焉,有人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101。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道有變動(dòng),故曰爻。爻有等102,故曰物。物相雜,故曰文103。文不當(dāng),故吉兇生焉。
右第十章(此章言《易經(jīng)》包括天地人之道,能示人以吉兇,按多虛夸之詞。)
【譯文】
《易經(jīng)》作為書,內(nèi)容廣大,一切都具備,無所不包。有天道,有人道,有地道。兼有天地人三才再加重復(fù),故成為六爻。六爻不是別的,(倒數(shù)初、二爻象地,倒數(shù)三、四兩爻象人,倒數(shù)五、六兩爻象天),是天地人三才的道。天地人之道有變動(dòng),故稱為爻。六爻各有類別,故稱為物。物交互錯(cuò)雜,故稱為文。夾雜得恰當(dāng)?shù)纳?,夾雜得不恰當(dāng)?shù)纳鷥础?/p>【注】
101、三才:指天地人。兩之:加一倍。六:指六爻。
102、等:類別。
103、雜:指陰陽剛?cè)峤诲e(cuò)而成卦爻辭。
第十一章
【原文】
《易》之興也,其當(dāng)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當(dāng)文王與紂之事邪?是故其辭危104。危者使平,易者使傾105。其道甚大,百物不廢。懼以終始,其要無咎,此之謂《易》之道也。
右第十一章(此章言《易經(jīng)》可能作于殷末世,與文王之事有關(guān),故多警惕自危之詞。)
【譯文】
《周易》的興起,大概是在殷朝末年,周國(族)德業(yè)隆盛的時(shí)候吧?大概是在周文王受到殷紂王迫害的時(shí)候吧?所以它的卦爻辭多有憂危之義。警惕自??梢允顾揭祝揭啄苁顾鼉A危。這個(gè)道十分弘大,一切事物都不例外。始終保持警懼,其要旨在善于補(bǔ)過,這就是《易》的道。
【注】
104、危:指文王被紂王囚禁,所以怕危亡。
105、危者使平,易者使傾:知危則戒懼,才能平安,知平易則偷安,才會(huì)傾危。
第十二章
【原文】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險(xiǎn)106。夫坤,天下之至順也,德行恒簡以知阻107。能說諸心,能研諸(侯之)慮,定天下之吉兇,成天下之亹亹者108。是故變化云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知來109。天地設(shè)位,圣人成能。人謀鬼謀,百姓與能。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剛?cè)犭s居,而吉兇可見矣110。變動(dòng)以利言,吉兇以情遷。是故愛惡相攻而吉兇生,遠(yuǎn)近相取而悔吝生,情偽相感而利害生。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則兇,或害之,悔且吝。將叛者其辭慚,中心疑者其辭枝,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誣善之人其辭游,失其守者其辭屈。
右第十二章(此章言天道易是有險(xiǎn),地道簡中有陰,人須研究此種現(xiàn)象,方能占其吉兇?!兑捉?jīng)》能告人以吉兇,但吉兇在于人之才德及人與人的關(guān)系。末言人之心術(shù)不同,則其辭不同,聽其言可以知其人。)
【譯文】
乾是天下最剛健的,它的德行是永久平易,卻告人以險(xiǎn)險(xiǎn)之事。坤是天下最柔順的,它的德行是永久簡約的,卻告人以險(xiǎn)阻之事。因此能在心里察閱(天地之道),能能夠研究各種考慮,解人之慮,決定天下之事的吉兇,促使天下之人勤勉不息。所以,遵循《周易》的變化之道有所作為,照吉物去做就有祥瑞。通過卦爻的象征,就能知曉制器的方法,通過占問預(yù)知未來。天地各居上下之位,圣人仿效它來成就他的才能。通過人的謀劃,以及占問的鬼神的謀劃,百姓贊助其行動(dòng)。八卦用卦象來告訴人,卦爻辭按照情況來說話,剛?cè)犭s處,或吉或兇也就可見了。事情的變動(dòng)從有利來說,事情的吉兇因情況而變遷。因此喜愛和憎惡的感情互相攻擊,吉兇從此產(chǎn)生,人和人因或親近或疏遠(yuǎn)的關(guān)系互相去取,悔吝從此產(chǎn)生。真情或假意互相感觸,利害從此產(chǎn)生。一切《易經(jīng)》表達(dá)的情況,人和人接近而不相得就兇,有人害他,產(chǎn)生悔和吝。將要背叛的人有內(nèi)愧,中心疑惑他的話,善良的人話少,急躁的人話多,誣蔑善人的人他的話游移不定,失掉操守的人他的話必然曲折彎轉(zhuǎn)。
【注】
106、指天地的化生萬物說。恒易:恒久,經(jīng)常,平易。以知險(xiǎn):即知道艱險(xiǎn),如天地有大旱、大雨等。
107、以知阻:即知道險(xiǎn)阻,如地有高山、大川。
108、說:借作閱,察閱。能研諸(候之)慮:當(dāng)作“能研諸慮”。朱熹《周易本義》認(rèn)為,“侯之”二字是后人誤加的。亹亹:奮勉,即勤勉不息之意。巳見前。
109、云為:說和作為。象事知器:即上文說的觀卦象來制造工具。
110、人謀鬼謀:按王夫之《周易內(nèi)傳》所說,將四十九根蓍草依一定的程序四營十八變,求得卦象,這是人謀;任意分而為二,多少出于無心,最后求得什么卦象,也非人力所能安排,屬于鬼謀。剛?cè)犭s居:指陽爻與陰爻混雜,分出吉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