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潘麟先生講授《大學(xué)》連載十七:儒佛安心之道的異同

編者按:

潘麟先生少年向?qū)W,徜徉于佛老與文史哲等,玩味于儒家仁義良知之教,方知華夏智慧,一脈千古,樸實無華而又微妙深遠。為報圣賢教化之恩,為報國土養(yǎng)育之德,故發(fā)憤而著《〈大學(xué)〉廣義》。值此時代巨變、舉世彷徨之際,以期張揚此圣學(xué)于當(dāng)世及未來,企求薪火相傳,為民族指示方向,為人生指示歸途。

儒佛兩家的安心之道都可以安心,然兩家采用的路徑、理趣大為不同。儒家安心緊扣“仁心”“德性”而不失,于心體、性體之積極面發(fā)揚良知,于百姓日用間成就道德,于經(jīng)國濟世中安頓其心、彰顯仁義,其所安之心為萬善皆備之心,為沛然莫之能御之四端之心,為參天地、贊化育之創(chuàng)造之心。佛家安心在于指示心性,以無染無執(zhí)、無為無相、空性超然為體,其心性之全體大用,也以無用之用,用而不用,離形離相而為用。如是之心,不能成就道德,實踐倫理,彰顯創(chuàng)造,經(jīng)世致用。對于終極安心(徹底解脫),儒家跟佛家所采用的路徑和理趣大為不同。

現(xiàn)將先生講授《大學(xué)》的視頻《儒佛安心之道的異同》整理為文稿,發(fā)布于此,以饗讀者。

主持人:“品味儒家經(jīng)典,享受中華文化?!贝蠹液?,歡迎收看本期的《東學(xué)西漸》之《大學(xué)》。我是主持人伊谷。今天,我們有幸請到了著名學(xué)者潘麟先生。潘老師,您好!

潘麟先生:你好。

主持人:前面我們講到了兩個佛家關(guān)于安心的故事:一個是釋迦牟尼出家成佛的故事,一個是二祖慧可斷臂求法,明心見性,頓悟成佛的故事。那二祖慧可明心見性,頓悟成佛之后,又發(fā)生了什么事呢?

潘麟先生:他仍然留在達摩的身邊,侍奉了好幾年。有一個說法是六年,另外一個說法是九年。不管是六年還是九年,總之在若干年之后,達摩把他從印度帶來的,釋迦牟尼的袈裟和他乞討用的缽交給了二祖慧可,以此證明二祖慧可得禪法之精髓、佛法之心要。二祖慧可得到衣缽以后,辭別了達摩,從河南少林寺來到了安徽西南。在安徽西南那里,有一座山叫大別山,大別山里面還有一座小山叫司空山?;劭删碗[居在司空山里面,像野人一樣住在山洞里,吃松樹的松針,喝山澗中的溪水,過著餐風(fēng)飲露的生活。如此過去幾十年后,慧可遇到一個十幾歲的少年,他便指點這個少年。在他的指點下,這個少年很快也開悟成佛了。少年開悟后跟隨二祖慧可出家,也成為了一個和尚,而且他還跟著二祖慧可,在司空山里面共同生活了十幾年。在這十幾年中,他隨時向他的師父二祖慧可請教,二祖慧可也隨時給他進一步的教導(dǎo)。等到二祖慧可認為時機成熟了,就把這一衣一缽交給了這個少年。這個少年就是后來禪宗的第三祖師僧璨。慧可把衣缽傳給僧璨,就是禪宗三祖以后,他就離開了皖西南大別山區(qū)。他一直往北走,來到了現(xiàn)在的鄴都(河北省臨漳縣)?;劭蓙淼洁挾贾?,居無定所,一直以游方僧人的身份生活。

史書上記載,慧可在鄴都做了兩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韜光養(yǎng)晦,變易形儀,或入諸酒肆,或過于屠門,或習(xí)街談,或隨廝役”。把這句話翻譯成現(xiàn)在的白話文是:韜光養(yǎng)晦,就是隱藏自己的身份。變易形儀,就是不穿出家人的衣服,而是普通人的衣服,而且還是那種破衣爛衫?;劭纱┲@些破衣爛衫,做了一些什么事呢?“入諸酒肆”,就是經(jīng)常到酒館里喝酒。“或過屠門”,就是到屠夫那里去買肉——他不僅喝酒,還要吃肉。他又或者是到街頭巷尾,找?guī)讉€閑散之人,一頓閑聊。“或隨廝役”,就是到一些下等人、傭人聚集的地方——貧民窟里廝混著。第二件事情是“隨宜說法,一音演暢,四眾皈依”。這是說他所做的開講佛法。他有時候吃肉喝酒,廝混于貧民窟之中,醉臥花街柳巷。但是他又不止如此,他有時候還到寺廟中,或者是到一些佛教的宗教場所去給那些佛教信徒們講解佛法和禪道,如是長達三四十年。有人問他:“師是道人,何故如是?”這句話的意思就是,祖師您是一個得道的高人、高僧,但是為什么您不僅不穿出家人的衣服,還要喝酒吃肉,混跡在花街柳巷之中呢?這顯然不是一個得道高人應(yīng)有的風(fēng)范,你為什么要這樣呢?二祖回答得很奇怪,他說:“我自調(diào)心,關(guān)汝何事?”他說,我這是在調(diào)我自己的心,與你有什么關(guān)系?這里就出現(xiàn)一個疑問,他不是已經(jīng)被達摩大師安心了嗎?他不是已經(jīng)開悟成佛了嗎?他怎么在幾十年以后,自己已經(jīng)是一個老人的時候,還要混跡在人群之中,穿著破衣爛衫,吃肉喝酒,廝混在花街柳巷之中,而且還說他是在調(diào)心呢?“我在調(diào)心,與你沒有關(guān)系”,難道他的心還需要調(diào)嗎?這是一個謎,我們不得而知。但是他的這種做法,引起了僧俗兩界的不滿。

俗人認為他不像一代高僧,僧人們也同樣認為他不像一代高僧,認為其所做之事不是一個出家人該有的行徑。在匡教寺里,有一個著名的高僧叫辯和法師。辯和法師在寺中給聽眾講解《涅槃經(jīng)》,但是慧可大師在寺門外,給大家講禪宗禪法,可能因為他講得比較好,比較生動活潑,講得比辯和法師更深入人心,所以吸引了很多聽眾。但是這些聽眾之前是聽辯和法師講《涅槃經(jīng)》的,現(xiàn)在都不聽辯和法師講《涅槃經(jīng)》了,都從寺廟中悄悄出來,在寺門口聽慧可大師開示講經(jīng)。這下子觸怒了辯和法師,辯和法師認為他在妖言惑眾。

主持人:那后來呢?

潘麟先生:他們把慧可大師告到當(dāng)時的官府,官府很快就把慧可大師抓住,準備法辦。怎么法辦呢?就是把慧可大師判決為斬首?;劭纱髱煴粩厥滓院螅涫w被隨便拋棄在荒野之中,但是緊接著發(fā)生了一件很奇異的事情。

暴尸荒野的慧可大師,尸體不僅沒有腐敗發(fā)臭,而且數(shù)日以后再去看,反而異香馥郁。當(dāng)?shù)氐男姓L官,聽說了這件怪事以后,下令把慧可大師的尸體扔到河里。慧可大師的尸體被扔到河里去以后,又出現(xiàn)了一個奇異的現(xiàn)象,就是他的尸體沒有沉入河底,而是盤腿坐在河面上。他不僅沒有沉入河底,而且還逆游而上,移動了多遠呢?移動了十八里之后才沉入河底消失不見。這就是慧可的晚年生活。這件事證明了慧可大師道法高深,他已經(jīng)達到了生死自在、神通自如的境界。

但是,慧可大師是從佛家的義理入道,由于受佛家義理性格的限制,他不能夠成就德化人生。因其嚴重的敗德亂紀的行為,終于引起同門的憤怒,就是以辯和法師為代表的同門將其告上官府,設(shè)計陷害他。一代宗師由此隕落,死于非命。

主持人:那慧可大師安心之舉說明了什么呢?

潘麟先生:佛家固然有不安之心,它是以慈悲為本;固然有安心之道,以息煩惱。與儒家相比較,佛家不安之心,主要表現(xiàn)在引導(dǎo)人生以出塵離俗為歸;佛家安心之法,在于指示心性,以無染無執(zhí)、無為無相、空性超然為體,其心性之全體大用,也以無用之用,用而不用,離形離相而為用。佛家心目中所理解的心體與性體,為偏而不圓,只知其一,不及其余。故佛家所安之心,不免為空寂心、偏枯心、出離心、無為無用心,以離塵合覺以安其心。如是之心,不能成就道德,實踐倫理,彰顯創(chuàng)造,經(jīng)世致用。如是安心,其心能終得安乎?這個不好說。我們以禪宗二祖為例,二祖慧可縱使被達摩祖師安心,數(shù)十年之后,仍然混跡在酒肆之中。

慧可混跡在花街柳巷之中。別人問他,你何以如此?他說我自調(diào)心,也就是說,他的心還要再調(diào),他從達摩大師那里所安的心不能一安永安、一得永得。所以他繼續(xù)在調(diào)心,也就是說,他這個調(diào)心可能要持續(xù)一輩子,要持續(xù)到臨死。因此佛家所安之心,能終得安乎?這個問題不好說。

相較于佛家,儒家安心是緊扣著“仁心”“德性”而不失,于心體、性體之積極面發(fā)揚良知,于百姓日用間成就道德,于經(jīng)國濟世中安頓其心、彰顯仁義。如此安心,相較于佛家和道家而言,是有一些差異的。

主持人:老師,那儒家和佛家的安心到底有什么區(qū)別呢?

潘麟先生:儒家和佛家安心之差異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儒家的安心,是自心體、性體健行不息的生生之德,是從正面建立德行之先天根據(jù),建立德目何以如此的所以然之理,就是為什么要有溫良恭儉讓?為什么要有仁義禮智信?它的所以然之理建立在哪里?就是建立在心體與性體上。儒家是從正面來看待心體與性體的,于實踐德行的過程中實現(xiàn)安心。儒家所安之心為萬善皆備之心,為沛然莫之能御之四端之心,為參天地、贊化育之創(chuàng)造之心。

第二,儒家是自上慈下孝、忠信誠正的德化人生中,實現(xiàn)安心。所安之心,不離世間、不離人倫綱常、不離經(jīng)世致用。佛家是正好相反的,它遠離人倫綱常、經(jīng)世致用,講究出塵離俗。儒家的所安之心就是上慈下孝,在上——就是作為父母,我們對子女要慈悲;在下——就是作為子女,我們對父母要孝順、孝敬。儒家所安之心,就是在上慈下孝的人倫日常、經(jīng)世致用之中實現(xiàn)安心。這個差別是非常顯著的。

第三,佛家指出心之所以不安,是因為虛妄、夢幻、煩惱、顛倒、迷執(zhí)、業(yè)障、無明等等。其實儒家也并非完全不承認佛家所說的其心不安的原因,但儒家在肯定佛家所謂的其心不安之諸種原因之外,它還認為引起心不安的最主要的、最核心的、最持久的原因則是禮崩樂壞、文明不傳、道德不行、人間不公、天下不平、圣賢不出、家國無道等方面。儒家從這些方面出發(fā),來指出心不安的原因所在。佛家跟儒家對引起心不安的原因的理解上是有重大差異的。

第四點,佛家安心后方去濟世化民;儒家則是濟世化民后其心得安。所以佛家終極之處,恰是儒家起步之始。儒家一起步,就站在佛家菩薩的果位上、果境上,從正面實現(xiàn)心性,尤其是實現(xiàn)心性中的德性——心性中的道德和良知這一方面。

第五點,佛家人生是覺悟人生,儒家人生是德化人生。佛家是把人性收納到佛性之中,用佛性來吞沒人性、消化人性,因此在佛家沒有人性,只有佛性。佛家文化是佛性化文化,或者叫神性化文化,它是以神為本。儒家正好相反,儒家是把佛性、神性、天性、圣性,納入到人性之中,以人性來消化佛性、神性、天性。如此,儒家文化是真正的人本文化、人性文化,是以人本、人文、人性為核心的文化。因此,佛家以覺悟圓滿為修行實踐的極果,而儒家以德化人生的圓滿,也就是止于至善,為修行實踐之究竟。此兩者皆可獲得徹底解脫。所謂的徹底解脫,通俗地說叫終極安心。但是,儒家跟佛家所采用的路徑和理趣,則大為不同。

主持人:通過潘麟老師的講解,我們對儒家和佛家的安心都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認識。通過這個對比,我們也能夠更好地去領(lǐng)悟和進一步地了解到“大學(xué)之道”。好,今天的節(jié)目就到這里,我們下期節(jié)目再見。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潘麟先生講授《大學(xué)》連載八:“德性”的含義
潘麟先生講授《大學(xué)》連載十一:“明明德”與“親民”
潘麟先生講授:如何面對儒家和佛家這兩種人生模式
道家、儒家、佛家三家做人、做事、修心的成功哲學(xué)
儒家行,道家骨,佛家心
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