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yǎng)樂觀的孩子》
對快樂的誤解
現(xiàn)代人逐漸發(fā)現(xiàn),我們對于怎樣能讓孩子感知快樂,是有很大誤解的。而這種誤解在中國的特殊環(huán)境里被嚴重強化了。
比如說,大人們每天工作生活辛苦,所以就認為不干活是快樂;大人為物質追求而奔波,所以認為物質極大豐富是快樂;大人每天受到很多限制拘束,所以認為徹底自由是快樂;害怕失敗,所以認為永遠勝利是快樂;缺乏認可,所以認為被人夸獎是快樂;缺乏關愛,所以認為能經(jīng)常收到禮物是快樂;懼怕困難,所以認為一帆風順沒有阻力是快樂;生活環(huán)境粗糙,所以認為舒適安逸是快樂……
但是,對于孩子來說,這些真的能帶來快樂嗎?
究竟什么能給孩子帶來快樂呢?也不必問專家,我們每個人都是從孩子過來的,所以只要仔細回想,就不難總結出來:獨立自主、創(chuàng)造、成就感、被尊重、自由、規(guī)則、能力、克服困難、對周圍有影響、期盼、進步、自己的空間、勞動、表達自己、被理解和被傾聽、感受到自己的價值……是不是這樣的呢?
所以,家長努力使孩子物質極大豐富,這并不能提升孩子的快樂度,相反,這會使孩子更不快樂,因為他沒有體驗過珍惜和期盼,只是變得對物質更不敏感了??鞓凡恢粊碜杂鋹?、好事,更來自對愉悅和好事的向往和期盼。
同理,讓孩子為所欲為不是給他快樂,讓他學會自律,能夠掌控自己,在規(guī)則中享受自由,才是快樂。一切都替孩子做了,這更是在剝奪他快樂的權利。讓孩子勞動、看到自己的影響和價值,這才是給孩子快樂。
不真實的夸獎更不是給他快樂,而是在培養(yǎng)孩子習得性無助。隨時都夸獎等于沒有夸獎。當孩子看到自己不論做什么都得到同樣的夸獎時,他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做不做都一樣,努力不努力都沒有區(qū)別,他就學到了無助。當發(fā)現(xiàn)自己不能通過努力而造成影響時,他就會放棄努力。
總之,快樂的來源不僅僅是舒適和愉悅,還有很多其他方面,比如:成就感、自我效能感、心流體驗、跟他人和團體的連接感、助人付出所帶來的意義感等等。我們幫助孩子積累這些體驗,才能豐富他的快樂與幸福的來源。
真正了解快樂,我們才能給孩子快樂。
學習樂觀
20世紀6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用狗做了一項經(jīng)典實驗,發(fā)現(xiàn)了“習得性無助”這一現(xiàn)象。就是說,人或動物會因為不可控事件而不斷遭受挫敗,于是感到自己對一切都無能為力,進而喪失信心,放棄努力,陷入無助和絕望。心理學家發(fā)現(xiàn),這種悲觀無助的心態(tài)不僅是通過經(jīng)驗學到的,而且還可以傳染,影響他人,使得其他本沒有挫敗經(jīng)驗的人也產(chǎn)生無助感。所以塞利格曼說“悲觀正在流行”。
這個發(fā)現(xiàn)讓心理學家們相信,樂觀也是可以通過學習得到的。于是就有了后來的積極心理學。塞利格曼還專門寫了一本給家長和教育者看的書:《教出樂觀的孩子》。
怎樣教給孩子樂觀的心態(tài)?我想家長有很多可做的。這里說說我總結的想法:
使用正面語言
首先,我們應該很注意自己的語言,要多使用正面的詞語和句式。
比如,我們不說“別吵了!”而說“安靜一些”;不說“看你把地上弄得這么臟!”,而說“一會你自己把地擦干凈?!弊尯⒆铀⒀溃覀冏詈谜f“來,給小牙都洗洗澡,讓它們都白白凈凈地可漂亮了,一刷完它們都可高興了,都在那謝謝你呢”,而不是說“快刷牙!要不牙都壞了長蟲子了就得上醫(yī)院去鉆牙!”。
我女兒最早會說的話里就包括“真好!”、“太好了!”這樣一些口頭語,我當時聽了都驚訝,沒想到你說什么她就能撿起什么。
使用正面語言,其實很多育兒書或是勵志靈修書里都提到過,但是似乎很多人會覺得做不到。其實我想,這一方面是習慣問題,平時多留意練習;另一方面也的確是心態(tài)問題——我們真的要多從正面去看事情,多關注好的一面,這樣語言才不會覺得別扭、做作。
請時刻記著,孩子在學習我們所說的每一句話。
對事情多做正面評價
我們留意到自己平時都是怎樣評價事情的嗎?我們跟家人聊天時、打電話時,都說了些什么樣的評價的話呢?小孩是隨時都在觀察模仿大人的,我們的任何抱怨、惡評,都會被他吸納進去的。他學到的不僅僅是語言,更是我們的情緒和態(tài)度。
我們盡力從正面給孩子描繪這個世界吧。世界就是半杯水,看你是怎樣的角度。
對孩子的批評要得當
其實很多時候大人對小孩的批評未必是對的。比如,有時孩子膽小是說明他知道安全和遠近親疏;有時孩子胡鬧是在尋求關注和陪伴。我們應該多從正面去理解孩子的表現(xiàn),同時多去找行為背后的原因。對于幼兒,基本談不上什么道德問題,家長如果找到背后的真正原因,調整了,孩子的行為問題往往就消失了。所以我常說對小孩要“隱惡揚善”。多關注肯定正面的,他自然就多向好的方面發(fā)展了。家長要用正面的如實的評論幫助孩子樹立積極的自我評價。
當我們給孩子指出錯誤和問題的時候,也要注意溝通的方法。批評不當,我們就是在教給孩子自責的思維習慣。批評要準確,要具體,不要夸大,不要以偏概全,不要涉及屬性。要指出具體錯誤,指出錯誤是暫時的、可以改進的,是有努力余地的。
如果是孩子自己已經(jīng)很難過、知道錯的事情,那就應該先共情、表示理解當時的情況,再指出如果能怎樣做,那就更好了。最后再給點以后改進的小竅門。這就足夠了。
我們的目的是要建設,不是抓住他打倒他。
教給孩子對現(xiàn)實給出樂觀的解釋
我們的感覺來自哪里?不來自現(xiàn)實,而來自我們對現(xiàn)實的解釋,這一點很重要。孩子考得不好是事實,他的感覺來自他對此的解釋。如果他認為是自己前一段努力不夠,或者自己考時不認真,那么他不會感覺很絕望,而是會去改進。如果他認為這是因為自己很笨、不聰明、腦子不夠用,他就會變得無助絕望,放棄努力。
其實樂觀和悲觀的人差別就在于此。樂觀的人往往會把錯誤和失敗歸因于一些特定的具體的原因,并認為這些原因是一時的,是可以改變的。而悲觀的人會把錯誤和失敗追究到自身屬性方面,認為這些原因是持久的、難以改變的。
對于發(fā)生的好事,兩者的歸因解釋風格也正好相反。數(shù)學考好了,樂觀的人想因為我很聰明呀,悲觀的人想因為碰巧考題簡單或恰好我復習過而已。
因此,如果我們家長經(jīng)常以樂觀的方式去解釋事情,孩子就會學到樂觀的思維方式。
教給孩子反駁悲觀情緒的方法
很多時候,我們心里必然會有悲觀的聲音冒出來,那么怎樣反駁悲觀思路呢?我覺得首先要讓孩子知道他應該積極去反駁這個悲觀的聲音。同時要教給孩子辨證地看問題的能力。當孩子能找到負面事情的積極意義、或能從不同角度去看問題時,他就有了反駁的依據(jù)。
讓孩子相信自己是幸運的
這并不是說讓孩子事事存有僥幸心理而不去努力,而是讓孩子對未來總抱有美好的、積極的預期。
我們都見過這樣的家長,孩子手碰到一點臟東西,家長馬上厲聲喝止:“趕快洗手,要不傳染上細菌病毒感冒發(fā)燒拉肚子打針住院……”恨不得直說到病入膏肓為止。家長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這種悲觀情緒對孩子影響很不好。
生活中總是有這樣一種人,相信凡事的后果都是悲觀的,一切事情都可能有最糟糕的結局,而且他相信真實的結局將會比他所能想到的更糟糕。他會覺得自己通常都是不走運的、隨時要踩上命運的地雷。
心理學家發(fā)現(xiàn),認為自己是幸運的人,在實際生活中的確能發(fā)現(xiàn)更多的機會,結果實際上也就真的更走運。這里面的道理并不復雜。認為自己是幸運兒的人,他心理上本來就會更放松,也會表現(xiàn)得更自信,所以他的狀態(tài)更好發(fā)揮也更好。而他給別人的暗示同樣也會影響對方的反應,再反過來得到好的互動。
在好萊塢電影中,常常會看到一個這樣的悲觀人物。每當面臨危機、英雄即將拯救世界時,就會出現(xiàn)這樣一個人在那里哀嘆:“我們快完了!世界沒救了!一切都要完了!”這個悲觀角色,在好萊塢編劇的模式里叫“doomsayer”。能作為故事的永恒模式里的一個角色,就說明這是自遠古以來就存在于人內心中的一個角色。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這么一個doomsayer,有的人放大了它,有的人反駁了它。
讓孩子相信他是幸運的吧,讓他相信即將發(fā)生的都是好事吧。他的樂觀態(tài)度會幫助他變得更輕快、更堅韌,而這也就會真的改變現(xiàn)實。
讓孩子學會樂觀,就是增強他的心靈免疫力!
做開心的父母
寫了這么多,最后還要回到父母自己身上來?;蛟S逆境同樣能逼出樂觀的孩子來,就如同潑婦能逼出哲學家,但那比較殘酷。我們還是情愿走這樣的路子:開心的父母影響出開心的孩子。
說實話,在國外時看到小孩都很快樂,我總結的原因之一就是他們的大人也很開心。中國的一些大人們還是過于嚴肅,缺乏玩樂有趣的氣質。我們的成年人的確生活得更艱苦一些,自然難以輕松起來。另外大概這也跟觀念有關,我們平時僅有的一點輕松活潑,在孩子面前又收了回去,又嚴肅端正起來。
當家長,如果自己的生活能多一些開心、好玩、有趣,那么我們跟孩子就更近一些,交流起來就更容易。如果我們能多在游戲和故事中教育,我們的教育就會更有效果。如果我們看到閃電打雷說是老天在給我們照相呢,孩子就不會太害怕了。
很多家長會覺得我也想開心快樂,但是壓力太大樂不起來啊?,F(xiàn)在市面上關于積極心理學、積極情緒正向能量、自助、勵志等方面的書很多,我們可以適當看看,讓自己先變得積極樂觀起來。
不過話又說回來,自助勵志書也并不是根本的解決辦法。就像我們在外國電影里??吹降模械娜藦妷褐刂袩o名的怒火,在努力做出淡定的樣子。外國人自助勵志好多年了,現(xiàn)在常常是,自助勵志變成了人們自嘲的對象。的確,自助書里講的各種做法、形式、語言、儀式都可以協(xié)助你,但不能保證給你根本的快樂。
我想,根本的持久的快樂,來自你內心中最核心的對世界和他人的看法,來自你心中存有的種種美好品質:感激、寬容、謙遜、同情、平等、尊重、信任、正直、誠實……,來自你的仁愛和慈悲之心。
仁者無憂。有了這個愛的心,我們就能擁有真實持久的開心和快樂!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