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一家三口都被查出患胃癌和腸癌,有媒體報道稱,這是長期吃剩菜剩飯引起的。
看到這個新聞,你是不是哆嗦了一下?
剩菜剩飯也不敢吃了,隔夜茶水似乎也蒙上了一層陰影......大家對于隔夜飯菜的種種擔憂,其實來源于一種物質(zhì)——亞硝酸鹽。亞硝酸鹽本身并不會致癌,但含亞硝酸鹽的食物被吃進人體后,在胃酸作用下,會形成亞硝胺。亞硝胺才是值得大家擔心的強致癌物,在 1987 年被國際癌癥研究機構(gòu)(IARC)定為 2A 類致癌物,與肝癌、消化道惡性腫瘤發(fā)生密切相關(guān)。亞硝酸鹽有一個安全劑量,在安全劑量之下的亞硝酸鹽被認為是安全的。有研究顯示,如果把一盤新做好的菜放冰箱里,亞硝酸鹽的含量在第二天最高只升到 7 mg/kg而已,遠低于國家標準。因此,一般情況下,偶爾吃點剩飯剩菜沒有太大問題,但如果經(jīng)常吃,對健康的危害可就大了。泡了一夜的茶看起來十分渾濁,亞硝酸鹽是不是超標了?在國家標準中,飲用水的亞硝酸鹽安全標準為1微克/毫升(1ug/ml);2006 年《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上一篇研究顯示,茶水在放置 1440 分鐘(1 天)后,亞硝酸鹽濃度為0.130ug/ml;2013 年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的研究者也證明普洱茶 25℃ 時開放條件存放 60小時(2天半)后,亞硝酸鹽含量也只增加到0.251 ug/ml。
這兩項研究得出的亞硝酸鹽數(shù)據(jù),都遠低于1um/ml的安全標準,所以隔夜水、隔夜茶,不必擔心會「致癌」。因為茶水是不為人知的細菌「培養(yǎng)基」,甚至有致病菌會在隔夜茶里大量繁殖。隔夜的茶水會變得渾濁,加上溫暖潮濕的天氣的助攻,甚至一夜就能長出白毛(霉菌)。喝了這種茶水,致癌不一定,可胃腸炎興許會來找你大戰(zhàn)幾個回合;除非隔夜茶能做到密封、冷藏,不然,還是別挑戰(zhàn)人體極限了。說完理論談戰(zhàn)術(shù),到底哪幾種隔夜菜不建議吃呢?小脈給你列好了清單大全~一般蔬菜的硝酸鹽含量較多,存放過程中會因為細菌的活動,轉(zhuǎn)變成亞硝酸鹽。如果同時購買了大量蔬菜,應(yīng)該盡早吃完葉菜類;如果準備多做一些菜,第二天熱著吃,應(yīng)盡量選擇根莖類蔬菜、瓜類蔬菜。水產(chǎn)品更容易被污染,而在烹飪時,咱們又講究味鮮肉嫩,如果加熱不透,沒有殺死所有的微生物,在冰箱放久了,這些細菌又死灰復燃,遭殃的就是你的身體咯。很多人都愛吃蛋黃流心的半熟蛋,可是這種蛋殺菌不夠徹底,再加上雞蛋營養(yǎng)豐富,格外容易滋生細菌。所以,即煮即吃很重要,要是能再多煮幾分鐘,把蛋黃也煮熟,那你的飲食安全系數(shù)又高了幾分。有人曾做過實驗,將吃過的銀耳湯和沒吃過的做隔夜對比,實驗發(fā)現(xiàn)——沒吃過的銀耳湯在冰箱可以放2天左右,亞硝酸鹽沒有明顯提升;而與唾液纏綿一晚后的銀耳湯,亞硝酸鹽明顯上升了。市面上的鹵味,基本不會現(xiàn)做現(xiàn)吃,往往是一次制作很多,然后吃上好幾天,更有甚者說「鹵味嘛,越鹵越香,越放越好吃」。
但請注意,沙門氏菌的生長溫度在10℃~40℃,他們特別喜歡20℃以上的室溫,在這個溫度區(qū)間他們會繁殖超快!
所以吃鹵味記得去靠譜的大店購買,洗了手或者戴上干凈的塑料手套,現(xiàn)買現(xiàn)吃。
隔夜豆?jié){當中的營養(yǎng)成分為致病微生物的繁殖提供了條件,如果喝隔夜豆?jié){,易導致腸道感染性疾病,引起腹痛、腹脹、腹瀉等情況。另外,隔夜豆?jié){的分解產(chǎn)物,尤其是蛋白質(zhì)的分解產(chǎn)物很容易引起過敏反應(yīng),輕則皮膚瘙癢,重則會引起過敏性哮喘,所以最好是現(xiàn)榨現(xiàn)喝。想增加隔夜菜的健康系數(shù),小脈教你從減少細菌和控制溫度兩方面入手。如果發(fā)現(xiàn)今天菜做多了,最好一出鍋就把多余的部分打包好。剛出鍋的菜受到細菌污染的可能性小,如果吃完后才保存,細菌污染會很多。做好的食物如果吃不完,要盡快分裝入潔凈容器中,密封好后迅速放入冰箱。需要注意,飯菜做好后,等到不燙手了,就可以放入冰箱了,不要等徹底涼了再放,在室溫下放得越久,細菌就繁殖得越多。雖然冰箱的溫度比較低,降低了大部分細菌的繁殖速度,但還是有細菌存在。加熱是最好的殺菌方式,所謂徹底加熱,就是把菜加熱到 100℃,保持沸騰 3 分鐘以上。如果肉塊比較大,一定要煮蒸久一些,或者把肉塊切碎再加熱。你知道嗎,家里最臟的地方不是衛(wèi)生間,而是不常清潔的冰箱!推薦每1~2個月清潔一次冰箱,及時扔掉不要的食物,給其他美食挪挪地方。說了這么多,其實最理想的情況當然是不剩菜,頓頓新鮮!不過,對于吃貨來說,珍饈美食怎么活得到第二輪呢?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