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織教程系列 1.1 衣袖 圓袖之基本袖(使用平面原型)
這個系列,會有點枯燥,不過都是干貨,
后續(xù)會堅持更新。
衣袖
簡單來說圓袖主要是通過增減袖山吃勢和調(diào)整褶皺位置來呈現(xiàn)各種不同輪廓的袖山。因此首先要通過讀懂圖紙來正確理解身片A.H(袖窿)長度和袖山斜線的關(guān)系,然后以此為基礎(chǔ)做好裝袖的對位記號,運用裝袖技法形成美麗的袖體,從身片與袖體相連接的原型進行拓展,還存在拉克蘭袖和土爾曼袖等袖型。想要正確地表現(xiàn)出不同樣式的特點,制圖推算是重點所在。
圓袖之基本袖(使用平面原型)
圓袖是指在袖窿處連接衣袖時產(chǎn)生線條的袖型。
其中,袖山的縮鋒為標準量的衣袖稱為基本袖。
操作重點:
1、雖然前后袖窿深度相同,但是前后A.H狐線長度是不一樣的。
2、袖山斜線使用前身片A.H。
3、身片和袖體的連接點是三等分,袖體前后連接位置相同:
4 、袖山吃勢使用抽縫法,從對位記號向下2cm處開始縫。
5 、裝袖的窩邊處需要鉤針編織短針的小臺肩。
制圖:
S.P提高1.5cm畫出肩線,肩寬、背寬、胸寬各外江1cm,B線下降1.5cm,沿輔助線畫出袖窿弧線。
1 、測量圖紙上A.H袖窿的長度,前面是24cm,后面減少0.5cm,為23.5cm(由于前后弧線起點不同,后面弧度稍小,因此少0.5cm)。
2、使用平面原型時,袖山斜線以A.H前片為準|即24cm。原因是參考較長一方尺寸的話,袖山吃勢|量會比較多,袖身整體輪廓會比較漂亮。
3、圓袖的袖山寬度為袖寬/6(也就是20cm6=3.3cm),袖寬線上的輔助線位置為袖寬/12(也就是20cm/12-1.7cm)。
標記身片和袖體的對位記號*三等分對位記號
為了讓上袖處更加美觀,需要預(yù)先標好對位讓號。
基本袖一般會將身片一側(cè)的袖窿深度等分為3份,因此也叫三等分對位記號。
對位記號扣設(shè)定好后,袖山的吃勢也就隨之確定了。
①將袖窿深度(20cm)三等分,在A.H線上平移做出對位記號。
②分別測量分割后的A.H的長度
③從袖山的下方沿著弧線按照和身片相同的尺寸進行標注。如圖1所示,前后身片尺寸應(yīng)該是不同。但是如果前后尺寸分別標記的話,左右袖也需要分別進行標記,會變得比較混亂。因此如圖2所示,首先在前后身片的同一位置進行標記,只要在插入固定針時,將后面的對位記號下降0.5cm就可以了。這樣就可以確定袖山吃勢在身片袖寬的上部1/3處,前面的吃勢量約為1cm,后面吃勢量比前面多0.5cm。
4.依據(jù)密度算出對位記號所在行數(shù),編織身片和袖子的同時標記對位記號就可以了。
绱袖:
將編織好的身片和袖體分別按照圖紙尺寸熨燙平整后,肩部采用套針縫合,脅邊和袖下采用挑針接合,準備上袖。
1、首先確定調(diào)整吃勢所需要的毛線長度,身片袖窿深度上部的1/3(6.7cm×2=13.4cm)為編織長度,如圖(①所示從對位記號以下2cm處開始縫合,再加上線結(jié)的長度一共需要準備19.4cm的毛線。
2、先打一個結(jié),從第二個對位記號向下2cm處開始進行細細的抽縫,靠近中間部分的抽縮多一些,對位記號往下2cm之間不加抽縫(原因是稍微降低一下編縫的起針點,會使身片和袖體的連接更加自然順滑一些)。袖山和身片A.D保持相同的縮進尺寸。
3、將身片與袖子正面相對用固定針進行固定,先將肩和袖山中心對齊,脅和袖下對齊,然后將各個對位記號分別對齊,后片的兩個對位記號中袖子的對位記號要降低0.5cm插入固定針,然后中間再補充更名的固定針。
4、窩邊縫合深度,袖子下端設(shè)定為0.5cm,袖窿深度出間往上大約0.8cm。
5、用劈股線進行半回針縫合。縫一針回半針,注意不要傾斜,垂直上下穿針。
6、半回針縫合時注意不要太用力拽毛線,也不要讓知目落在織片的鏤空處,盡量用刺繡線進行縫制。
7、最后用鉤針在窩邊處編織短針的小臺肩,從袖窿深度的1/2以上開始,將兩片合在一起進行鉤編。
8、縫合時要將整個窩邊鎖緊,注意將短針的小會 肩倒向袖體方向。同時針目間隔大約為0.7cm,注意頭針不要太松散。編織完畢后,用熨斗將窩邊鋪開熨平。
9、圓袖的基本袖在身片1/3上加入縮縫。
我的微信,備注:編織。
棒針基礎(chǔ):
更多教程或者圖解,
關(guān)注一線執(zhí)著。
快速搜索,輸入關(guān)鍵字,查詢你想要的~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