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劉渡舟:這么好的一張方,大家怎么不用呢?!

解讀經(jīng)方柴胡桂枝干姜湯

 

“二十多年前,就在這個講臺上,經(jīng)方大家劉渡舟教授做學術報告,我還是一個在讀的學生坐在下面聽課。當時劉老動情地說,柴胡桂枝干姜湯這么好的一張方,大家怎么不用呢?!這個場景至今還歷歷在目!”

 

幾年前的一次北京經(jīng)方沙龍在北京中醫(yī)藥大學逸夫科技館召開,會議由我們北京中醫(yī)藥學會仲景學說專業(yè)委員會主辦,大家都做了精彩的分享。來自首都醫(yī)科大學的張蒼教授是我們委員會的常委,他分享了經(jīng)方治療皮膚病的體會,其中一個病例是用柴胡桂枝干姜湯治療的,分享病例前,他用上面這段話強調(diào)了此方的臨床常用和高效。

 

劉渡舟先生是經(jīng)方大家,在中醫(yī)界享有盛譽,他如此強調(diào)并常用這張方,使得我們?nèi)绻B這張方都不了解,經(jīng)方的學習就不夠入門。

 

另一位經(jīng)方大家胡希恕先生,是傷寒巨擘,年長于劉老,柴胡桂枝干姜也是胡老最常用的經(jīng)方之一!很有意思的是,兩位經(jīng)方大家對此方究竟是適合便秘還是便溏有不同的觀點,但都用此方療效出眾。

既然此方如此常用,我們很有必要掌握這張柴胡桂枝干姜湯!

 

需要說明的是,我們解讀經(jīng)方,不只是會背,更重要的是掌握方證和明理,最終形成感性認識,這樣才能真正的掌握每張經(jīng)方的靈魂,才有可能將來用到“出神入化”的境地。所以清代名家徐靈胎先生說“凡醫(yī)者學問,全在明傷寒之理,傷寒理明,則萬病皆通”。

 

此方來源于《傷寒雜病論》,全書原文有兩條如下:


《傷寒論》第147條:

 

傷寒五六日,已發(fā)汗而復下之,胸脅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者,此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湯主之。[147]

 

柴胡半斤桂枝三兩,去皮 干姜二兩 栝樓根四兩 黃芩三兩 牡蠣二兩,熬 甘草二兩, 炙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煩,復服汗出便愈。


《金匱要略·瘧病》附方(三):


柴胡桂姜湯,治瘧寒多,微有熱,或但寒不熱,服一劑如神。

 

我們重點關注《傷寒論》第147條。


針對這段經(jīng)文,胡希恕先生非常關注且有精彩的解讀,目前出版的多本書中均有相關內(nèi)容,可供大家參考。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繼續(xù)堅持獨立體會經(jīng)文。

 

這將是一篇長文,考慮到部分中醫(yī)同道對于深入體會經(jīng)典目前還沒有足夠的耐心,我可以把這段經(jīng)文和方藥的解讀直接告訴大家,但是,我建議我們讀經(jīng)典、體會經(jīng)典,首先要解決是心態(tài)浮躁的問題,欲得深入領會,最重要的在后面,還是建議全文閱讀體會。

 

初起是太陽病傷寒,經(jīng)過五六天以后,這時已經(jīng)傳變?yōu)樘柹訇柌⒉?,?jù)證推斷,當時應該表現(xiàn)為柴胡桂枝湯證,這時由于患者有太陽病的癥狀,單用發(fā)汗法治療是無效的,由于有“心下支結”的表現(xiàn),所以被誤認為可以用下法治療,結果仍舊無效,這樣經(jīng)過病情遷延和誤治后,病人表現(xiàn)為柴胡桂枝干姜湯證。

 

柴胡桂枝干姜湯由小柴胡湯化裁而來,是在小柴胡湯證基礎上,由于外證仍未除,所以去人參,加桂枝,并且在最后還強調(diào)此方“汗出便愈”;由于“胸脅滿微結”,所以去大棗,加牡蠣;由于在柴胡證的基礎上被下法誤治,導致虛其里、虛其下,出現(xiàn)了小便不利,更生姜為干姜,以溫里補虛助陽氣化以利小便;“渴而不嘔”,所以去半夏,加栝樓根;“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者”,均為柴胡證未解也。如此方隨證變,就組成了一張臨床很常用的柴胡證類方——柴胡桂枝干姜湯。

 

好,結論如上,意欲真正深度體會這張神方的中醫(yī)同道,可以耐心地繼續(xù)閱讀。

 

首先從字面上看,患者初起是太陽病傷寒,經(jīng)過五六日,期間經(jīng)過了發(fā)汗治療后,又用了下法,之后表現(xiàn)為后續(xù)的諸多癥狀,這是因為病仍未解,應該用柴胡桂枝干姜湯治療。

 

柴胡桂枝干姜湯由七味藥組成,重用柴胡半斤,說明是一張柴胡類方。后續(xù)的煎服方法,與小柴胡湯類似,也是去滓再煎。最后提示,服此方后汗出便愈。

 

下面我們進一步體會此經(jīng)文。值得高度注意的是,欲接近此條經(jīng)文的仲景原意,大概要重點結合第96條經(jīng)文,由于特別重要,所以把第96條原文也置此以對照。

 

傷寒五六日,中風,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脅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熱,或咳者,小柴胡湯主之。[96]

 

柴胡半斤 黃芩三兩人參三兩 半夏半升,洗 甘草生姜各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擘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若胸中煩而不嘔者,去半夏、人參,加栝樓實一枚;若渴,去半夏,加人參合前成四兩半、栝樓根四;若腹中痛者,去黃芩,加芍藥三兩;若脅下痞硬,去大棗,加牡蠣四兩;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黃芩,加茯苓四兩;若不渴,外有微熱者,去人參,加桂枝三兩,溫覆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參、大棗、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兩。

 

在《傷寒論》的經(jīng)文中,以“傷寒五六日”冠于句首的共計六處,分別為第78條講梔子豉湯方證、第96條講小柴胡湯方證、第148條和149條講小柴胡湯方證以及此條。最后這三條放到一起,目的是提示方證鑒別。宋版《傷寒論》是經(jīng)過王叔和的編校,但從王叔和所著的《脈經(jīng)》看,他是非常忠實前人原著的,這應該不是他調(diào)整后的次序。

 

初起為太陽病傷寒,經(jīng)過了五六日。結合第96條、148條和149條看,太陽病傷寒經(jīng)過五六日后,即使未經(jīng)過誤治,一般也傳變到少陽了。此條是在這五六日期間,還經(jīng)過了先發(fā)汗,然后用下法,《傷寒論》當中,用先發(fā)汗再下的,除本條外還有兩條,就是第45條和第137條,原文如下:

 

太陽病,先發(fā)汗不解,而復下之,脈浮者不愈。浮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脈浮,故在外。當須解外則愈,宜桂枝湯。 [45]

 

太陽病,重發(fā)汗而復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熱,從心下至少腹,硬滿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湯主之。[137]

 

這基本是提示了臨床當中容易出現(xiàn)的三種情況,第一種就是第45條提示的,本來是太陽病,如果用發(fā)汗的方法,太陽病未解,再用下法后,仍舊是太陽病的表現(xiàn),那么仍舊是用桂枝湯來治療;第二種是第137條的情況,如果太陽病先發(fā)汗后再用下法,導致引邪入里而表現(xiàn)為可用下法的陽明病時,有用大陷胸湯的機會;第三種就是本條(第147條)提示的這種情況。

 

這里需要再次強調(diào),欲理解147條,需要和第96條對照,柴胡桂枝干姜湯是由小柴胡湯化裁而來。我們看第96條的加減法中“若不渴,外有微熱者,去人參,加桂枝三兩,溫覆微汗愈”,提示這種加減法是針對表證未解而設,柴胡桂枝干姜湯就是在小柴胡湯的基礎上去掉人參且加桂枝,并且在藥物煎煮法的最后提示“汗出便愈”,結合起來看,非常明確的是,柴胡桂枝干姜湯當中有桂枝證,有表證。原文當中提示的,既有表證桂枝證,又有少陽柴胡證的就是柴胡桂枝湯了。

 

為何先發(fā)汗還要再用下法呢?當然是因為有或可發(fā)汗的癥才發(fā)汗,有看似可下的依據(jù)才會用下法的。這點不太容易理解,古人怎么總是誤治呢?結合上面的認識,我們關注一下柴胡桂枝湯,柴胡桂枝湯就是此條最緊鄰的上一條——第146條!我們看一下原文:

 

傷寒六七日,發(fā)熱,微惡寒,支節(jié)煩疼,微嘔,心下支結,外證未去者,柴胡桂枝湯主之。 [146]

 

體會一下這條經(jīng)文,是不是上面的問題就豁然冰釋了?!

 

為什么要先發(fā)汗呢?因為“發(fā)熱,微惡寒,支節(jié)煩疼”,就是有可汗之征;為什么還要再用下法呢?因為“心下支結”,有看似可下之征。關于“心下支結”,胡希恕先生做了精彩的解讀“‘微嘔,心下支結’,支是樹枝,是旁邊,不只是心下的部位,二側謂之支,心下二側,心下支結就是心下苦滿的另一種說法。微嘔,柴胡證喜嘔,微嘔、心下支結皆為柴胡證……”。所以,患者是柴胡證的“心下支結”,而被誤認為是類似137條大陷胸湯證的“從心下至少腹,硬滿而痛不可近者”,或是251條承氣湯證的“心下硬”等可下之證,因此就誤用了下法。

 

意味深長的是,147條的“已發(fā)汗而復下之”那么讓人不明就里,其實,與其相關的條文就放在它的前面,足可見仲景先師編次之細、措辭之精、用思之精!之所以我們稱仲景書為經(jīng)文,因為這絕對值得我們反復體會!這也令人感慨,對中醫(yī)經(jīng)典的學習,我們目前還處于一個粗放的層面。

 

我們繼續(xù)體會147條。

 

“胸脅滿”是因為“血弱氣盡,腠理開,邪氣因入,與正氣相搏,結于脅下”,這是典型的柴胡證?!拔⒔Y”是強調(diào)結的不是很結實,相當于146條的“支結”,而不像98條的“脅下滿痛”,“微結”還是柴胡證,而如果是“脅下滿痛”就不是柴胡證了,這里的意思是提示經(jīng)過誤下,強調(diào)現(xiàn)在是“微結”,已經(jīng)虛其里了,不要再考慮下法。由于是微結,所以參考96條小柴胡湯的加減法中“若脅下痞硬,去大棗,加牡蠣四兩”。

 

《傷寒論》提示,“小便不利”可以見于這幾種情況:

 

第一、熱邪等原因所致的津液虧虛,此時應當用寒涼藥物或苦寒的下法。比如第6條、第59條、第107條的柴胡加龍骨牡蠣湯證、第242條的大承氣湯證、第111條。

 

第二、水濕停聚或水停心下,此時可以用茯苓等藥物利小便。比如第28條的桂枝去桂加茯苓白術湯證、第40條的小青龍湯證加減法、第71條的五苓散證、第96條的小柴胡湯加減法、第98條、第125條、第126條、第134條、第156條的五苓散證、第189條、第195條、第199條、第200條、第206條、第223條的豬苓湯證、第231條、第236條和和26條的茵陳蒿湯方證、第316條的真武湯證、第318條的四逆散證加減法。

 

第三、陽氣不足,氣化不利導致的小便不利,此時可以用辛溫的藥物治療。比如第174條的桂枝附子湯證,就是針對小便不利加桂枝,用辛溫的桂枝和附子治療小便不利;第175條也是用桂枝和附子針對小便不利;第191條的小便不利,明確指出病機為“中寒”和“胃中冷”;第307條的桃花湯證,針對小便不利用辛溫的干姜來治療;第20條的桂枝加附子湯證的小便難,用辛溫的桂枝和附子治療。

 

結合柴胡桂枝干姜湯的方劑組成,此證的小便不利,乃是誤用下法后導致下寒而氣化不利,所以用辛溫的干姜和桂枝治療小便不利,即第三種情況。

 

柴胡桂枝干姜湯方證中的“渴而不嘔”,參考小柴胡湯加減法中的“若渴,去半夏,加人參合前成四兩半、栝樓根四兩”,因為“外有微熱”已經(jīng)把人參去掉了,所以最后是去半夏、人參,加了栝樓根。

 

“往來寒熱”為柴胡證,也不能排除是桂枝證。

 

《傷寒論》中的“頭汗出”見于如下幾種情況:

 

第一、熱盛。比如第111條、134條的大陷胸湯證、248條的梔子豉湯證、236條的茵陳蒿湯證。

 

第二、少陽病。第148條就是這種情況,少陽病的頭汗出提示有“陽微結”,也就是稍有熱邪結聚的意思,且從三焦論,熱偏于上,從藥證看,是柴胡劑中的黃芩證。

 

現(xiàn)在把柴胡桂枝干姜湯的經(jīng)文及方劑解讀理順一遍,進行總結:

 

初起是太陽病傷寒,經(jīng)過五六天以后,這時已經(jīng)傳變?yōu)樘柹訇柌⒉?,?jù)證推斷,當時應該表現(xiàn)為柴胡桂枝湯證,這時由于患者有太陽病的癥狀,單用發(fā)汗法治療是無效的,由于有“心下支結”的表現(xiàn),所以被誤認為可以用下法治療,結果仍舊無效,這樣經(jīng)過病情遷延和誤治后,病人表現(xiàn)為柴胡桂枝干姜湯證。

 

柴胡桂枝干姜湯由小柴胡湯化裁而來,是在小柴胡湯證基礎上,由于外證仍未除,所以去人參,加桂枝,并且在最后還強調(diào)此方“汗出便愈”;由于“胸脅滿微結”,所以去大棗,加牡蠣;由于在柴胡證的基礎上被下法誤治,導致虛其里、虛其下,出現(xiàn)了小便不利,更生姜為干姜,以溫里補虛助陽氣化以利小便;“渴而不嘔”,所以去半夏,加栝樓根;“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者”,均為柴胡證未解也。如此方隨證變,就組成了一張臨床很常用的柴胡證類方——柴胡桂枝干姜湯。

 

我們站在另一個角度體會這張方。這是一張上實下虛之方,也是一張上熱下寒之方,更是一張上、中、下皆有問題之方,還是一張表、里和表里之間皆病之方。

 

既然此方被兩位經(jīng)方大家都推崇并常用,此方證一定是在臨床當中比較普遍了。那么,臨證時如何判斷此方證呢?應用此方有沒有什么準確客觀的指征呢?


我們先參考一下其他經(jīng)方名家總結的此方的應用指證:


湯本求真:一般虛弱慢性病者,患本方證甚多……若體質(zhì)不虛弱,假令雖經(jīng)誤治,不致有此變證,當現(xiàn)小柴胡湯證也。(《皇漢醫(yī)學》)


今西一郎:本方和小柴胡湯、柴胡桂枝湯、柴胡加龍骨牡蠣湯等癥狀相似,應用于十分衰弱而體力消耗、神經(jīng)癥狀顯著者,適用于上述消耗性疾病……對低燒不退、口唇和口內(nèi)干,吃流動食,胃腸機能不好,或心臟衰弱脈也弱,自覺胸腹部悸動,精神不安者有效。(《中醫(yī)經(jīng)方在日本》)


《類聚方廣義》:勞瘠、肺痿、肺癰、癰疽、痔漏、結毒等,經(jīng)久不愈,漸就衰憊,胸滿干嘔,寒熱交作,動悸煩悶,盜汗自汗,痰嗽干咳,咽干口燥,大便溏泄,小便不利,面無血色,精神困乏,不耐厚藥者,宜此方。

 

從臨床當中體會,如果單純從癥狀上看,就是有少陽證、有表證、有下虛或下寒之證。一般情況下,由于癥狀繁多不好判斷,可以脈證合參,更為客觀準確。柴胡桂枝干姜湯方證的脈象表現(xiàn)為少陽病脈兼以尺脈沉而無力。據(jù)此脈證結合臨床表現(xiàn),無論是什么西醫(yī)診斷,應用本方一般均可應手而效。

 

關于我個人對此方證、脈證的把握,僅供參考,因為“道可道,非常道”,只要是我說出來的、寫出來的,和我自己的實際體會總是有出入。大家只要從仲景經(jīng)文的角度、病機的角度、方證的角度體會到了這張方,就已經(jīng)能靈活運用了。

 

基于以上認識,我們再返回到胡希恕先生和劉渡舟先生對此方證認識的不同,胡老認為此方證有大便硬,而劉老認為是大便溏。我們讀完這張方,就已經(jīng)明白,此方證的病機有下虛、下寒,而下焦的虛寒,既可以是大便硬,也可以表現(xiàn)為大便溏,所以他們的認識都對!我們應該感謝兩位經(jīng)方大家,他們對此方的重視和見解給了我們許多的啟發(fā)!在此,我們向為經(jīng)方學術的傳承做出突出貢獻的歷代中醫(yī)前賢們致以崇高的敬意!

 

為了進一步加深對此方的感性認識,下面分享一些相關的醫(yī)案:

 

一、口苦尿頻案

患者,女,53歲,2011-5-18首診??诟?,口苦,胸悶,下肢酸楚,眠差,大便不暢,夜尿3~4行,時有下肢腫,無腰痛,舌淡苔薄脈細弦。

柴胡15  黃芩10  天花粉20  牡蠣30

桂枝12  干姜12   炙甘草當歸10

白芍10  川芎6   茯苓10生白術12

澤瀉10

七劑,水煎服。

結果七劑諸癥已。

 

二、脅痛下肢水腫案

患者,男,76歲,2011-5-20初診。雙脅痛,腰痛,下肢水腫,口中和,小便赤而不利,大便不暢,夜尿3~4次,咽干,夜眠差,舌淡苔水滑,脈細弦。

柴胡18  黃芩10  桂枝12  干姜15

天花粉10  生牡蠣30  炙甘草9 茯苓20

生白術18  當歸10  白芍10  川芎6

澤瀉10

七劑,水煎服

2011-5-31復診,雙脅痛,腰痛,尿頻,均已,下肢腫減,大便不暢,舌黯,苔水滑,脈細弦。

柴胡12  黃芩10 桂枝12 干姜15

天花粉10  生牡蠣30  炙甘草茯苓20

生白術20 當歸10  白芍10  川芎6

七劑,水煎服

會隨訪諸癥已。

 

三、頭暈耳鳴案

患者,女,57 歲,2011-5-24初診。頭暈,耳鳴,失眠,舌熱,夜口干,左胸時痛,二便調(diào),無心悸,婦科外陰糜爛,上半身汗出,尿頻,下肢腫,大便調(diào),舌黯苔薄齒痕,脈細弦。

柴胡18  黃芩10  桂枝12  干姜6

天花粉20 牡蠣30  炙甘草6 當歸10

赤小豆20  白芍10  川芎茯苓20

七劑

2011-5-31復診。頭暈,耳鳴,失眠,下肢腫均已,稍有咳嗽,予半夏厚樸湯加味七劑癥已。

 

四、胃脘痛(胃下垂)

龔明禮醫(yī)案:祁某,女,61歲,1983526日診。胃脘疼痛已有一年余,某醫(yī)院診斷為“胃下垂”。近一月來疼痛加劇,伴神疲乏力,納少泛惡,口臭口干,胃脘部有振水音,心煩,大便時溏,舌邊尖紅苔薄白,脈細軟無力。此屬熱郁肝膽,脾氣虛憊,運化無權,水飲停聚胃中。治宜清利肝膽,溫脾化飲,方擬柴胡桂枝干姜湯加味:

柴胡10克,黃芩6克,干姜6克,桂枝6克,炙甘草6克,牡蠣12克,天花粉12克,茯苓10克。

上方共進3劑,胃痛已減,口臭已愈,但出現(xiàn)腹中雷鳴。此為肝郁漸疏,脾氣已運,上方加黃芪12克,服10劑,諸證果愈。

 

五、咳嗽(慢性支氣管炎)

楊秀俊醫(yī)案:朱某某,男,59歲,1984215日初診?;颊咦允鋈昵盎加小奥灾夤苎住保找蚯橹静粫?,咳嗽增劇。數(shù)醫(yī)診治,累服中西藥未效,故轉求醫(yī)于吾。證見:咳嗽痰多,胸脅滿悶不適,噯氣納呆,舌質(zhì)淡紅、苔薄膩微黃,脈弦。細揣其癥,其起因固然是木郁不舒,條達功能失職。然“見肝之病,知肝傳脾”,且“脾為生痰之源”,痰隨肝氣上逆于肺,則嗆而咳。治宜疏肝健脾,化痰止咳。投柴胡桂枝干姜湯加減,處方:

柴胡、桂枝、半夏、栝蔞仁(打碎)、枳殼、花粉各9克,生牡蠣(打碎)12克,黃芩、炙甘草各6克,干姜4.5克。三劑,水煎服。

218日復診:咳嗽痰量減少。胸脅滿悶等癥均減輕,舌苔白微膩,脈滑。藥中病機,續(xù)擬上方去花粉加陳皮9克,3劑。

221日三診:食欲增加,微有咳嗽、痰少,余癥消失。后以香砂六君子丸、尖化合冬散等調(diào)理善后以鞏固療效。隨訪一年未見復發(fā)。

 

六、小便不利(泌尿系感染)

陳津生醫(yī)案:張某某,女,24歲,1985125日就診。西醫(yī)診為泌尿系感染,經(jīng)抗菌治療,以及服用清利濕熱之中藥湯劑一月有余,現(xiàn)仍小便不利,頻數(shù)而微痛,微有寒熱,心悸時作,大便溏軟,納呆,舌質(zhì)略紅,有散在瘀點,苔薄白,脈弦細。擬用柴胡桂姜湯加味:

柴胡25克,桂枝10克,干姜10克,牡蠣25克,花粉10克,黃芩10克,炙草6克,五味子10克,烏藥10克,3劑。

服畢,尿通暢,寒熱、心悸均止,大便亦成形。

按語:柴胡桂枝干姜湯具有利尿、通淋作用,據(jù)報導,可用于伴有寒熱的泌尿系感染、腎炎、老年尿閉等證。

 

七、口吃

吉益南涯醫(yī)案:一人居恒口吃,謁先生日:仆患口吃已久,自知非普通醫(yī)藥可效,特來求先生,幸勿以為罪也。先生問曰:其吃日日相同否?士曰:否,時有劇易。若心氣不了了時,則必甚。先生日???。乃診之。心胸之下,無力,胸腹動甚。因與柴胡姜桂湯。告之曰:服之勿惰。士受劑,去后,貽書謝日:積年之病,全得復原矣。(《皇漢醫(yī)學》1956299

 

八、紅斑狼瘡

宋某,女,40歲,北新橋帆布廠工人。

  初診日期1971725日:面部起紅斑半年。半年前因牙痛到醫(yī)院拔牙,牙科醫(yī)生看到鼻上眉闊有紅斑,懷疑是紅斑狼瘡故不給拔牙,后經(jīng)多次檢查.找到狼瘡細胞.告之為不治之癥,建議中醫(yī)治療?,F(xiàn)癥:鼻上及眉間生兩塊紅紫斑,上覆痂如白霜,偶有少量溢液,癢不明顯,但見陽光后癢加重.自感全身酸軟無力,食欲不正常,有時惡心嘔吐,頭痛頭暈口干,時感身熱而體溫不高,二便調(diào),舌苔白少津,脈細沉。證屬血虛水盛,邪郁少陽。治以養(yǎng)血利水,和解少陽。與柴胡桂枝干姜湯合當歸芍藥散。

    柴胡四錢,黃芩三錢,花粉四錢,生牡蠣五錢.桂枝三錢,干姜二錢,當歸三錢川芎三錢,澤瀉五錢,茯苓三錢,蒼術三錢,白芍三錢,炙甘草二錢。

    二診1972211 自服用上方后,眉間處狼瘡紅斑逐漸縮小,一般情況均見改善。故一直服上方。

    三診197362曰:患者全身癥狀好轉明顯,紅斑僅在鼻尖上能看到一小塊,其他一般情況良好。

——《百年百名臨床家胡希恕》

 

大家關注上面的醫(yī)案就會發(fā)現(xiàn)兩個問題。

 

第一、我的醫(yī)案都取效很快。那是因為我在臨床當中應用較多,選擇療程較短的參考價值高些,臨床當中此方服用一段時間屬于正常。

 

作者簡介: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傷寒論第147條
柴胡桂枝干姜湯及其運用 作者:張長恩
傷寒論29:柴胡桂枝湯、柴胡桂枝干姜湯、柴胡龍骨牡蠣湯、桂枝去芍藥加龍骨牡蠣湯。
老中醫(yī)使用柴胡桂枝干姜湯30年經(jīng)驗分享,極其珍貴!
柴胡桂枝干姜湯請大家從該方的原文闡釋、組成配伍、量比用法、適應病癥、臨床應用、個人經(jīng)驗、各家論述等方面展開討論。
經(jīng)方:柴胡桂枝干姜湯(和解少陽,兼化痰飲)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